“這是你對人生的態度,和人交往的態度,與他人應對合作的態度,做事倀人的態度,學習分享的態度,有些成功的人士心態還是像小孩:占有欲強,不滿足,不感恩,貪婪,不願與人分享等。我們要成為大人,要有成熟大人的心態;願分享,凡事‘尋求雙贏’。”
說到低調,李開複稱自己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不是現代人而是一個古人,他就是三國時代的楊修。“讀史使人明誌”,李開複經常會去讀下些中國古代的經史子集,以豐富自己的閱曆。而楊修就給他好好上了一課,讓他在自己的創業道路上始終保持低調,厚積而薄發。
李開複說,在梟雄曹操麵前,劉備懂得韜光養晦,不鋒芒畢露,而楊修卻恰恰相反,結果親手將自己送上了絕路。曹操派人建造了一座花園,完工後親自去察看。工匠等待曹操的意見,但是他隻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離開了。大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就問楊修。楊修解釋說,門“裏麵添一個”活“字就成了”闊字,這分明是嫌門太大了。於是,工匠們馬上進行改造,果然贏得了曹操的讚許。但曹操暗地裏卻對楊修的表現很是不滿,他覺得楊修的表現很是折殺自己的麵子,從此對他心存不爽。後來,曹操帶領兵馬和劉備在漢中交戰,一時間陷入進退維穀的境地。這天晚上,曹操正在喝雞湯,看到碗裏的雞肋,便發出一陣感歎。這時夏侯諄進來請示夜間的軍號,曹操就隨口說:雞肋。夏侯諄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請教楊修。楊修連忙解釋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現在我們進不能勝,退又會遭到他人恥笑,所以不如早點回去,魏王是想班師回朝啊。夏侯諄聽了,滿意地點頭,一時間大家都收拾東西準備回家。曹操著到這種情形十分吃驚,而當他聽說這是楊修的主意時更是勃然大怒,於是找了個擾亂軍心的借口就把楊修給斬首了。
楊修固然有才華,但是他身為下級,在領導麵前一再顯露自己的才能,並且不懂得節製。正是他的不低調讓他招致殺身之禍。
李開複認為,大海是有深度的,然而許多人隻看到了海邊的波浪,而沒有注意到它暗流洶湧的一麵。一個人,尤其是創業者,在社會生活中應該像大海那樣厚重,學會低調處世,否則就不能承載更多的成功。之所以對“低調”有這麽深刻的見解,主要是因為年輕時的李開複確實因為“高調”吃過苦頭。哪個年輕人沒犯過錯呢,李開複也是尋常人家的孩子,也會有麻痹大意、吊兒郎當的時候。大學二年級時,李開複開始在計算機中心打工,還可以用業餘時間為一些公司設計需要的程序。自食其力又得到大家的誇獎,李開複自信滿滿,又不知不覺有點兒小得意。在他看來,沒有什麽事情會難倒他。然而,在法學院的一次打工經曆讓他得到了非常嚴厲的教訓,那顆輕飄飄的心又落回了肚子裏。
當時,法學院有一套非常老的學生選課係統,法學院院長想把這個軟件從昂貴的IBM主機移植到價格低廉的DECVAX計算機上,但是,院長找到的每一個承包商都報出了昂貴的價格。
後來,院長聽說李開複是編程高手,就來找他,問道:“你能不能幫學院做這個工作?我可以給你每個小時7美元的工錢。”李開複開心得不得了,因為這對於當時的他真的是“天價”了。李開複特別有信心地回複說:“我肯定能把這個工作做好,不會影響秋季開學的使用。”院長聽了非常高興,問他什麽時候能有初步的結果。李開複告訴他,大概8月初就可以讓整個程序跑起來,到了9月開學前可以調整一段時間。
按理說,接下工程之後,李開複就應該盡快著手,把工作日程安排妥當。可是,他覺得這個工作是小菜一碟,對於他這個“久經沙場”的程序高手來說易如反掌,根本不用提前開弓。所以,他沒把工作當回事,而是約著朋友狂打橋牌。到了7月底,他才如夢初醒般想到院長的交代和自己的承諾,於是,他開始馬不停蹄為法學院的軟件忙活起來。
誰知道,這個工作的煩瑣程度超出了李開複的想象。原本,他覺得自己的腦袋就像最神奇的程序一樣靈光,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能輕鬆搞定。可是,選課係統的項目一開始,他才知道自己疏忽了。盡管他沒日沒夜地寫,臨近期限,他還是完不成任務。李開複隻好跑到院長麵前自慚形穢地說:“這個工作比我想象的複雜,整個程序要8月底才能跑起來。不過,應該不會影響到9月開學的時候。”
李開複的辯解並沒有起到作用,院長非常生氣,對他說:“既然你不能按期交工,我看你就不用接著做下去了。”院長決定還是把這個工程交給承包商去做。很顯然,李開複的疏忽大意使他失去了院長的信任。
這件事對李開複的觸動非常大。小小的疏忽、放任,失去的是重大的信任,這種痛苦幾乎把他完全淹沒。李開複自責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去找院長道歉,用盡所有能夠想到的語言希望挽回院長對他的信心,他甚至提出把已經到手的工資退回去。院長終於恢複了心平氣和的語氣,他對他說,“不用了,我想你已經接受了教訓。你沒有工作經驗,犯錯也是難免的。”被拒絕的這一刻,一直深深地印在李開複的腦子裏。以後的日子,不管他是做基礎的研發工作還是從事管理,甚至進入公司的高級管理層,他都沒有讓自己因為疏忽、大意犯過一個過錯。
經過了這番曆練,李開複變得更加務實。值得一提的是,當他回到中國開始新的創業之路後,他依然守住務實的原則不放鬆,沒有花任何精力試圖引導或改變媒體,而媒體對他的報道也出乎意料地在他的“隻幹不說”中由負麵轉向了正麵。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人卻沒有這樣做,他們總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結果浪費了大好時光。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從今天起專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我們就會走向成功,隻要我們能夠明白一個按照自我願望行動的人,可以勝過一個處處受束縛的天才,那麽我們就能感覺到我們無論是年輕還是年老,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能保證自己一生都在追求成長,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得快樂、富有和進取,我們就會願意去迎接挑戰並與他人分享。隻要我們具備了這種踏實做人的態度,那麽我敢保證,我們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