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說:“盡管前麵充滿了懸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內心的聲音我知道,隻有追隨我心的選擇,才能激發起身體裏最大的潛能,拚盡全力向下一個目標靠近。一如過去很多選擇曾帶給我類似的人生體驗。”正是擁有了創業的激情,才造就了成功的李開複。
陸遊有一句詩叫:“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麽事情,隻有親自嚐試了才會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勝任。嚐試需要冒風險,自古都是富貴險中求。
在英語中,“創業者”這個詞是“entrePreneur”,它源於法語,本身就含有“甘冒風險”的意味,這個來源就已經闡釋了一個道理——想創業就要冒一定的風險,真的想遊泳就別站在岸上。不敢下水的人是永遠學不會遊泳的,而李開複就是一個敢於冒險的“遊泳健將”。
1998年夏,微軟總部要在中國成立研究院,李開複接下了這個“開荒”任務。很多人聽說李開複要在中國做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院,都毫不留情地顯露出赤裸裸的不屑:“在中國隨便拉幾個人,隻不過是微軟的小玩具。”他們說。
一些好心人勸李開複打消回國的念頭:“別回去了,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哪能找到那麽多高水平的博士啊,你得手把手地教他們,到時候你就知道有多累了!”他們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個“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他們都覺得李開複瘋了,如同堂·吉河德,滿懷理想,卻注定要失敗。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李開複為什麽要做?既損失眼前的利益,又撈不到長遠的好處,李開複何必自討苦吃?好心的人都勸他不要冒險。
然而,越是這樣,李開複創造奇跡的渴望就越強烈,激情一旦燃燒起來就無法遏製。李開複掰著手指數,在雷德蒙研究院,40歲以下的研究員中,華人差不多占了10%,在矽穀,這個比例會更高,大概有20%。他開始不停地往微軟總部跑,打聽哪些人有回國的意願。每天回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給他選中的人發郵件,說服人家回國開辦研究院。
無奈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華裔的員工都不願回國創業,因為安定下來的華裔工程師們已經習慣了美國的生活,極少有人願意放棄眼前的一切回到國內。而且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是個隻比公司副總裁低一個級別的職位,所以,對他們來講,回國創建這個研究院機會成本太高,不值得冒風險。
李開複沒有說什麽,他依然堅持回國。李開複後來回憶,每被拒絕一次,他都要在心裏強化一次“我是對的”,他認為隻要找到5個一流的資深研究員,就一定能打造出亞洲最好、世界知名的研究院。即便沒有一個資深研究員來,也可以做做十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8年11月5日,微軟中國研究院終於在李開複找到微軟軟件測試經理陳宏剛和資深軟件工程師淩小寧這兩位他真正需要的人才後正式宣布成立。這個當時隻有3個人的小團隊當天迎來了300多位嘉賓,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著名大學校長。以後的日子裏,微軟中國研究院讓李開複辦得風生水起,微軟的人不得不為這位“堂·吉河德”喝彩,而他本人也很快被調回總部並提升為微軟的副總裁。
李開複的成功印證了美國通用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所說的:“膽識是經商的第一關鍵。”的確,創業是一種極具冒險性的活動,膽識是冒險家必須具,備的要素。確定你自己的理想後,就要敢於去做,不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那樣做不成生意。
許多人在創業時,極其缺乏膽識,在風險麵前像老鼠一樣畏首畏尾,從而因懼怕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隻陛有膽識去尋找新的蛋糕的人,才會永遠擁有美味的蛋糕。所以,聰明的創業者從來都是敢作敢為,想到就要做到。
網易創始人丁磊原來在浙江寧波電信局工作時,待遇很不錯。1995年,丁磊想要創業時,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創業風險太大。但是,丁磊認準了自己的選擇,想到了創業,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毅然從電信局辭職了。後來,他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行為:“這是我第一次開除自己。”
有些人敢於冒險,他們想到什麽就去做什麽,經過自身的努力,即使最後沒有實現目標,也不會有什麽遺憾。而有些人盡管不時想到一些好點子,但是他沒有膽量去做,結果,留給他的永遠是遺憾。
縱觀商業發展史,凡是成功的創業者都是一些有膽識的人,他們敢想敢盡管他們在創業的道路上也不斷有失敗,但是,正應了失敗是成功之這句話,他們因此在創業的道路上學會了避免失敗,最終,他們都取得了成功。
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所以,當一個人在作出創業決定時,注定要為信息不夠而頭疼。對此,創業者無處躲藏,沒有領導可請示,沒有同事可推倭,隻有你的團隊不斷將問題匯總到你的案頭。分析與直覺的搏鬥、理智與激情的糾纏是創業者經常要麵對的困境。而這種宿命在作創業的決定時就已開始,這是極為艱難的第一步,表麵上也許是安逸還是動蕩的選擇,可能就意味著“生存還是死亡”的博奔,而創業的決定從來都是風險偏好的選擇,就看你敢不敢跳下水去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