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學會營造影響力

  “人生隻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對我來說,對這世界有影響力就是生命的意義是權利,而是說這就是因為有我,這樣評述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影響力不是說出名或世界能更好。”李開複說。

  李開複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隻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為他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李開複一來到中國就受到了全中國的矚目,在微軟中國區總、裁頻頻換將的時候,主管組建研究院和研發工作的李開複卻在個人品牌上收獲頗豐。其中的一個副產品是與中國青年的結緣,後來這一點成為了他在中國提升影響力的主要法寶。在研究院的校園招募中,他開始在青年眼中樹立起創新、陽光、明朗、開放的形象,這種良好的形象也是其後穀歌不惜冒著訴訟的風險搶奪李開複的原因之一,因為穀歌需要在中國創造這樣的公司形象。

  當李開複收到學生一封封表示對未來充滿迷茫的來信,給他們寫回信時,他也會想:“如何讓回信對他有更大的影響力?”於是,李開複決定發表三封信,並把自己和學生的交流放在“我學網”上。這一做法確實在內地引起了不小的反應。

  同時,李開複為了維持自己在中國的影響力,仿照美學大師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依次寫了“給中國青年的七封信”,將自己遊曆中西文化之間以及在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的見聞和感悟,傳達給高校的學子們,引起轟動。李開複說:“我從大二開始,就把inpact(影響力)作為人生的目標,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

  當決定自己一生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李開複發現自己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李開複以前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台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做助教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他取了個“開複劇場”的綽號。因此,為了實現影響力最大化的理想,他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比如,要求自己每個月作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他反饋意見。李開複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絕不上台演講。

  另外,李開複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當李開複反複練習演講技巧後,他又發現了許多秘訣,比如:不用講稿效果更好;通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會表現得更好等等。於是,李開複仍準備講稿,隻不過隻在排練時使用。後來,李開複又發現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演講的能力,於是,李開複就多留時問回答問題。再後來,李開複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他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沒有興趣的題目,就這樣日複一日地鍛煉提升,幾年後,李開複身邊的人都誇他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

  正是憑借“練演講”的這股幹勁,李開複最後在塑造影響力方麵達到了轟動的效果。據說後來有不少來自台灣的職業經理人在傾心研究李開複模式,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期提高自己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職業價值。

  2009年10月,李開複高調辭職、高調創業、高調為師、高調出書……李開複的辭職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李開複也並不排斥這樣的關注,因為,這些都是擴大影響力的最好的方法。正如他所料,曾經的職業經理人李開複在短時間內以令人眼花締亂的組合拳,讓全世界的人領教了什麽叫影響力,什麽叫有備而來。

  人生隻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就是有最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福利。所以對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我都會問自己,我做這件事情是不是有足夠的影響力。有的人說,你為什麽在中國和大學生進行這麽多交流,因為我認為做這個工作可能會影響更多的人。我的生活隻有兩個目標,在工作方麵是有很多的影響力,在其他方麵是讓家人和朋友得到快樂。李開複說。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