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伊莉
初次接觸泰戈爾的作品,真是機緣巧合。舊日,我曾讀冰心的詩歌,她的詩素來以充滿愛意和哲理著稱。與此同時,我也了解到,冰心的詩歌風格,原是受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影響。偶然看到同學有本泰戈爾著的《飛鳥集》,心動不已,我便迫不及待借來一閱。
現今,讀《飛鳥集》已是多年前的往事,還清晰地記得其中的兩句——“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和“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過了些歲月,細細想來,不能說我對詩的理解很透徹,卻也越發能體會到其中蘊涵的生命哲理。泰戈爾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充滿智慧的哲人。《吉檀迦利》也是他智慧光芒的結晶。
泰戈爾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詩人,他就是因《吉檀迦利》而獲得這份榮耀的。這對於東方的詩人和詩歌來說,不能不算是一個飛躍性的肯定。曾經有西方人質疑,為何要將這份榮譽授予了一個“名字拗口、不見經傳的亞洲人”,對此我們亦無須憤怒,因為泰戈爾的詩歌,就已經是最好的回答。
而我與《吉檀迦利》的相遇,純屬偶然。
假期散漫,於家中翻閱書籍,無意中竟發現了泰戈爾的作品集,合集的第一大部分,便是《吉檀迦利》。於是我席地而坐,在書架下翻開書,讀起詩來。不想這一坐,一個下午的時光就過去了。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灑落在地板上,借著那一點點不斷西斜的橘色光芒,我把《吉檀迦利》讀完了,溫暖而充實。因為是家中藏書,我便把書取下,放在我的書桌上,以便一讀再讀。再次閱讀,我把閱讀速度放得較為緩慢一些,如此,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體會深藏其中的智慧玄機。
妹妹在我的房間看見了它,說,真薄!我笑了笑,說,厚得很。她捉摸不透我的玩笑。整本《吉檀迦利》的確不厚,隻有一百零三首詩,然而句句經典,字字珠璣,引人深思,其中的思想深度,又豈能輕易參透?
從書名開始,《吉檀迦利》這個名字仿佛是個謎,不得不說第一眼便被它吸引住了。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究竟為何義?原來,“吉檀迦利”是“獻詩”之意。這是一部宗教抒情詩集,這是“奉獻給神的祭品”。我想,既是獻給神的詩歌,想必都是虔誠真摯之作,語言必定也如詩人一向的清新優美,翻開一讀,果然如此!
神聖的主是詩人的信仰,《吉檀迦利》開宗明義的第一篇便是對主的讚頌。主不斷以新的生命來填滿詩人薄脆的生命之杯,從葦笛吹出永新的音樂,無私的主總是慷慨地賜予。在詩歌中,詩人化身為歌者,努力而驕傲地為主唱讚歌,清新優美的語句裏飽含敬愛之意。詩人孜孜不倦地追隨著主,即使偶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感,卻仍堅持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的信仰。這裏麵,有我琢磨不透的執著,詩人為何如此堅定地追隨著主?對主的信仰是否蘊涵了他的理想和追求呢?
詩人用優美清新的語言抒發自己真摯的情感,他真誠而善良,他淳樸而深邃。
他用自己的敏銳去發現、去領悟。在他的詩歌裏,有著對神的崇高的敬意和追求——“我用我的歌曲的遠伸的翅梢,觸到了你的雙腳,那是我從來不敢想望觸到的”;有對孩童純真質樸、天真爛漫的描寫——“當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時候,我徹底地知道為什麽樹葉上響出音樂,為什麽波浪把它們的合唱送進靜聽的大地的心頭”;也有對生命獨特的感悟——“通過生和死,今生或來世,無論你帶領我到哪裏,都是你,仍是你,我的無窮生命中的唯一伴侶,永遠用歡樂的係練,把我的心和陌生的人聯係在一起”;還有一份難以言表的寧靜安詳——“在那裏無晝無夜,無形無色,而且永遠,永遠無有言說”。
我把他的詩歌讀了一遍又一遍,卻感覺依舊未能深刻透徹地理解他、體會他,有時偶有所悟,必定視之如珍寶,抄錄在冊。每次讀總有新的體會產生,它仿佛一個無盡頭的寶藏,探尋越深,越發現裏麵空曠開闊、熠熠生輝,真是怎麽讀都不夠!
起初讀《吉檀迦利》之時,覺得詩歌清新明快,心想,它們雖不像韻律詩那般講究格式韻律,追求格式上的整齊劃一,但意象和情感仍是十分出色的。後來才得知《吉檀迦利》原是孟加拉語的韻律詩,翻譯成英語才成了自由詩。我想,假如有一個人用孟加拉語將這些詩歌讀出來,一定是韻律優美、節奏婉轉,打動人心的!
昔日讀《飛鳥集》乃有心之舉,今日發現《吉檀迦利》實屬無意,不想,倒是成全了我一直以來再讀泰戈爾作品的心願,快哉樂哉!書桌上的泰戈爾作品集還沐浴在早晨的清輝中,等著我再續前緣……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