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一章 我心中的泰戈爾

  徐靜婷

  提到泰戈爾,我常會想到一幅黑白照片:胡子花白的泰戈爾居中,林徽因和徐誌摩分立左右。林的清靈,徐的浪漫,泰戈爾的沉穩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情境:正像一個祖父帶著心愛的孩童休閑在陽光的明媚裏。同時他們又都是詩人,麵容上散發著詩情和詩意,嘴角上洋溢著愉快的熱度。就像一部泛黃的傑作,讓觀者羨慕向往,追思不已。

  讓人向往的當然還有現在稀缺的寧靜。如果說林徽因的寧靜裏蘊著才女特有的婉約,徐誌摩的寧靜裏含著才子不可一世的欣悅,那麽泰戈爾的寧靜裏就有種智者的淡然和從容。

  孔子雲:“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雲:“上善若水。”泰戈爾就像水,因為懷著對自己,對人群,對神靈的信任,這股水流得從容堅定,勇敢終一,在任何時候都帶著大氣和淡然。這種氣度仿佛佛龕前生發的嫋嫋青煙,在鎏金香爐裏團聚又分散,夾織著遠山傳來的梵音,停駐在簷角如絲如霧的蛛網裏,或融化在青草捧出的露水裏。這是泰戈爾的魔力,也是其詩歌的魔力。無論描寫對象之間的矛盾多麽激烈,掙紮得多麽痛苦,經過泰戈爾的詩心,這種負能量便變成了一股柔軟而堅強的叮嚀和動力。

  這種甘於寂寞的寧靜,堅持如一的執著常常讓我想起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五柳先生在仕與隱之間掙紮良久,最後選擇遠離汙濁社會,回歸自然人生。如果說田園詩是陶淵明的心靈休憩地,桃花源是其理想國,那麽泰戈爾的精神家園便是小大人似的孩童,慈愛而溫柔的母親,嚴肅而和藹的父親,溫暖而和睦的家庭,神奇而無私的自然。走進這兩個人的詩歌王國,常會看到孤獨的詩人對著空無一字的天地“自言自語”。陶潛的田園詩,泰戈爾的《吉檀迦利》,與其說這些作品感動了無數讀者,不如說這些作品先感動了孤獨的自己。他們習慣了一份清剛與幽獨,能在月夜的梅園裏沁出暗香。在這一點上,倆人有共通之處。

  然而又不止於此。魯迅先生評陶淵明,說他不僅靜穆偉大,而且也是金剛怒目。這種評價很中肯,想來如若一人,隻會靜穆而無生命衝動,其呈現的安詳便會讓人生厭。泰戈爾也經得起這樣的評價,或者說,在金剛怒目方麵,他更甚一步,因為他不僅在憤怒,更是在行動。

  他是個真正的勇士,敢於麵對慘淡的人生。他爭取印度民族的解放,尋求溝通東西方文明的通道;他書寫著祖國的精華,純粹的詩境和思想讓“文明的”西方人自慚形穢;他胸懷世界,關注人生,他可以為一個小販違反風俗,為一個女人流下眼淚;他可以用拒絕榮譽維護自己和民族的尊嚴,可以為弱小而正義的民族呐喊。他希望用道德引領人生,讓人們在神的榮光裏幸福生活。他發於聲見於行。這也不難解釋,當他去世時,印度人民已將其抬到神靈般的地位。“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句話也許是其一生最恰當的注腳。

  泰戈爾活得絢爛,死後也並不孤獨。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除了通行解釋外,南懷瑾先生又賦予其新的含義:這裏的“朋”可以指有共同追求或是有赤子之心的人,這裏的“遠方”可以指任何時代、任何空間的存在。泰戈爾就是許多讀者的朋友,他本人也是先賢的朋友。所以在人類文化的發展長河中,泰戈爾是其中最耀眼的燈塔之一。他回應著遠古以來的心靈呐喊,又激發著後世心靈的創造因子。

  這裏的呐喊和因子就是真、善、美。從最初山頂洞人用心磨出的第一串光滑的貝殼項鏈開始,人類的心中已經種下了追求美的種子。自此以後,世界出現了燦爛紛繁的文明,成就了無數人類發現和創造的奇跡。即便在當代,無論現代藝術多麽反傳統,多麽先鋒,執著地控訴著時代的罪惡與荒誕,但作為惡的對立麵,善總是與其相伴相生的。說也奇怪,人有時在對某件事物無限誇張、變形,使其汙濁惡心的同時,必然包含對該對象的不滿。而對其不描寫,不讚揚的對象,反而可能會愛之更切:世界如此混亂,如何讓繆斯棲居?所以當繆斯在《吉檀迦利》裏顯現時,許多現代派先鋒不禁潸然淚下了,在它麵前,“文明的”西方人感到自己正在像野獸一樣生活。泰戈爾的詩就像一個吻,吻在人心古堡裏的睡美人額上,頓時玫瑰花開,萬物複蘇。

  在中國文學史上,泰戈爾最光輝的時候莫過於“五四”時期。晶瑩剔透的文字,靈氣逼人的才氣,幹淨單純的世界,讓飽受欺淩的讀者找到了一個暫時的安身之所,讓彷徨迷茫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點點星光。

  這正是泰戈爾詩歌魅力的所在: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過去還是將來,在世界上總有個角落有一顆心正虔誠地感受著泰戈爾,並從中獲取精神安憩的場所和行動力量的源泉。

  也許正因為其文字的娟秀與勁道,細膩與博大,使得泰戈爾可以吸引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不同讀者。以我為例,我第一次接觸泰戈爾是在小時候,家裏有本《吉檀迦利》的小冊子,這是爸爸在大學時買的課外書。上麵還有我的信手塗鴉,在泰戈爾的大名下畫著一個撐著蘑菇的小貓咪;第二次是在初中,當時我們學習泰戈爾的《金色花》,教語文的老先生在講台上深情朗誦,又讓我們大聲讀了一遍又一遍,卻沒有一句講解。老師何其英明,那堂課何其有價值,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了自己的泰戈爾。那時我眼中的泰戈爾是周伯通似的老頑童,喜歡偶然玩玩惡作劇。第三次是在高中,為了備考,我背了許多“佳句”,泰戈爾當然位列其中。2010年高考,作文題目是《綠色生活》,在王維、李白、屈原、梭羅泛濫的考場,我守著泰戈爾,寫得流暢而自信;第四次是在現代文學課堂上,因為喜歡冰心和宗白華的小詩,於是我重讀了泰戈爾的《飛鳥集》《再次集》《新月集》;第五次是在東方文學課堂上,係統了解了泰戈爾,在喜歡之中又多了幾分崇敬。

  泰戈爾一直伴隨我的生命,已然成了密友。生活中,看到校園的綠意,我會想到也許住在綠葉裏的生命正在竊竊私語;坐在擁擠的火車裏,我會想到不著急尋找火車時刻表,而享受田莊景色中的悠閑老人,心中多了一份安寧;失敗了,我會想起匍匐在神靈腳下的奴仆,於是用謙卑的心祈求再來一次的勇氣;成功了,我會想起天真的孩童,告訴我不要忘記最初的心靈和希望……

  於是我發現,在我心中已“沒有”了泰戈爾。我相信這也是許多泰戈爾熱愛者共同的感受。因為身在其間,所以忘記存在。張愛玲在回憶其先輩時提到,她雖因無緣見到他們而遺憾,但是並不悲哀。因為先輩的血液也在她的血液裏流淌。他們在她的生命裏存活和安眠。

  我想泰戈爾於我們也是如此。

  (作者單位:河北師範大學)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