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五章 “讓世界相會在同一個鳥巢”——泰戈爾的世界意義

  馬英傑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後讀著我的詩?

  ——泰戈爾

  1913年,泰戈爾憑借《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該榮譽的東方人。時至今日,已過百年。我們終於可以回答詩人跨越世紀的問詢。是的,我們還在欣賞——《飛鳥集》迸發著的智慧哲思,《園丁集》吟誦著的細碎戀曲,《新月集》呢喃著的純真囈語……以及泰戈爾在文字以外用繪畫和音樂創造的藝術珍寶,用宣言和行動為世界和平發出的呐喊,都給予我們力量。1921年,泰戈爾在《國際大學宣言書》中從古老的梵文詩歌中引用了一行意味深長的詩句:“整個世界相會在一個鳥巢裏”,表現了他對世界的美好願景。這位自然之子,愛的信徒,用他超凡的藝術與智慧化解著人們心中的動蕩衝突,連綴著東西方思想,在這個世界上繼續傳播著崇高的精神之光。

  一、愛的信徒,神的求婚者

  與我們同在的神並不是一個遙遠的神……在善良的女人身上我們感覺到他。在真誠的男人身上,我們認出了他。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再生。那永生的孩子啊!

  ——泰戈爾

  印度是一個神秘的宗教大國,泰戈爾也是一位虔誠的宗教信仰者。他出生於正統的印度教家庭,其後又對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教義有選擇地借鑒吸收。但與其把他歸入某一宗教之內,不如說泰戈爾畢生信奉的都是善的教義,秉承的是愛的哲學觀,他是一名虔誠的愛的信徒,神的求婚者。終其一生都在為自然之美和人性之光譜寫著詩篇。

  泰戈爾的宗教與哲學更像是他追求與信奉的人生理想。他的宗教是充滿詩性的人的宗教,他的“神”附著在自然之上,萬物皆有靈。他與樹交談,對月吟唱,在與自然的神交中獲得靈感與智慧。自然之美體現了活力,展現著生命的韻律,處處體現著梵性的真理。在人之靈與萬物之神觸碰匯合之時,能激發出人類對生命的感悟和尊重。古老的東方宗教中萬物有靈說為我們描摹了與世界共存的美好圖景,在與一花一葉的傾訴中,對生命與人之愛也盡顯其中,物與我共同奏響著生命的和弦。

  世界在人對愛的信奉中充滿生機和希望。泰戈爾對神的信仰體現了他對愛與智慧的追求。保護、奉獻、同情都是他的信條。他的宗教與哲學世界是寬容的,他選擇性的繼承與吸收都是站在人性角度上的思考。他的宗教觀與哲學觀是他藝術的基石,行動的指南。泰戈爾的詩思多從“小我”中見“大我”,這種視萬物有靈的非功利性和“非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為我們如何與世界相處示範了一條詩意路徑。他對萬物同情同構的理解也是他一切行為的思想淵源。

  二、守護和平的戰士

  祖國呀,地平線上閃耀的通紅亮光不是和平曙光。

  那是火葬場的火光,民族利己的巨大屍體在焚化……

  ——泰戈爾

  藝術、自然、美……泰戈爾是他宗教哲學觀的身體力行者,他的民族觀主要反映在中長篇作品中,他不隻是吟誦愛和光明的理想家,也是爭取民主的戰士。季羨林先生曾說過:“泰戈爾的性格具有兩重性,既有光風霽月的一麵,又有怒目金剛的一麵。”你不見他奔走世界各地為受壓迫者呼號?對暴力者聲討?他是一名伸張正義的世界公民。他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用他愛的哲學,呼喚世界範圍內的尊重與友愛。

  泰戈爾有一腔浪漫的詩情,卻是一位清醒的實幹家。他像甘地一樣反對暴力,以自己的方式開展各種民族複興活動。也許是曆史上印度與中國有相似的命運,泰戈爾給予中國人民很多關注和支持。他站在亞洲眾多遭受奴役和侵略的民族一邊,抗議和譴責了日本19世紀晚期以來頻頻侵略、蹂躪和掠奪周邊國家的行徑,不惜失去一部分日本人的好感並招致日本統治階層的敵意。1924年訪問中國時,泰戈爾曾真誠地說:“我不知道什麽緣故,到中國便像回到故鄉一樣!”“印度感覺到,印度是中國極其親近的親屬,中國和印度是極老而又極親愛的兄弟。”他不以國為界,不以民族為限,始終站在正義的一邊,以筆為戈,鞭笞著魔鬼的良心,執著地追求著真理,同情受壓迫者,堅持人類的公正和良知。

  泰戈爾用善的行動勇敢地抵抗著惡的侵襲,因向往光明而不懼黑暗。正是有了這種對全人類的愛,人性的純美善良之芽才能穿透覆蓋在世界表麵上冷酷的硬殼而破土而出。

  三、東方智慧的代言人

  一個東方的虔誠信徒,在其心境寂寞之時可以通過內省證悟宇宙靈魂。我急切地希望,通過內省對宇宙靈魂的證悟,能夠與西方的這種通過服務將宇宙靈魂外現出來的精神,也就是在讓豐富的美與福祉從幽寂晦冥之中展現到陽光之下時對意誌的行使,結合起來。

  ——泰戈爾

  泰戈爾不僅呼喚民族間的平等,也為文明與文明間的平等對話不懈努力著。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人,泰戈爾渴望東方的精神財富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廣泛接受和認可。泰戈爾生活的時代是印度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渡期,是一個需要選擇與重構的時期。泰戈爾在對傳統思想重新審視的基礎上采取肯定與保留的態度。在西方話語占強勢主導的今天,這種選擇和守護更顯得尤為可貴。

  文化本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泰戈爾在作品中一再呼籲,重視東方的文化瑰寶。東西方在文化和精神領域應當相互補充相互尊重,共同為人類文明貢獻力量,而不是壓製和實行文化霸權。東方思維是趨向於內在的,注重自身與周圍一切事物的和諧統一。泰戈爾平等地看待一切文明,這對持“全盤西化”觀點的現象是一種有力的平衡。在《東方與西方》這篇長文中他說道:“東方和西方永遠在互相尋求;他們必須不僅以充沛的物質力量,而要以完美的真理接觸對方;揮舞刀劍的左手,為了安全,需要持盾的右手。”這種觀念對於當下社會如何處理好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視角。

  不能否定,西方思想精粹對東方文化發展有一定意義,但東方自身蘊藏的獨特價值不應被忽視,更不應被置於邊緣的地位。泰戈爾驕傲地為東方文明發聲,希望東方智慧發揮其應有的貢獻,將世界裝點得更為和諧美好。

  泰戈爾的思想是包容與前進的,他的價值超越了國界和時空,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以心靈的滋養和生活的啟迪。他充滿愛的宗教與哲學化作泉水般清冽的詩句,點亮了人類文明宇宙的星空;他把對和平的追求與對醜惡的抵製鑄成一股行動的力量,矗立成一座正義的豐碑;他平等地看待與人類進步和諧有益的一切文化瑰寶,汲取著人類思想的精華,弘揚並守護著蘊含豐富智慧的東方文明,肯定了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價值。泰戈爾的作品及其偉大的人格對當今世界源源不斷湧現的環境問題、民族問題、各文明之間的理解和交流等方麵的問題仍具有現實意義,沒有在年輪中喑啞褪色。

  一百多年前,泰戈爾發出了“讓世界相會在同一個鳥巢”的暢想,並畢生為之奮鬥努力。今天,我們仍在吟唱泰戈爾詩歌中感受著愛與自然的喜悅,願他滿載光明與愛的箴言攜同他勇敢的智慧之光傳達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繼續穿行至下一個百年時光。

  (作者單位:深圳大學)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