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麗
我想握住你的手,在時間的長河中,流水似箭、新月如鉤,隻能藏你在心頭,留取一片溫柔。
“良以斯土,聖賢繼軌,導凡禦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這是玄奘定義的“月明”之國。也就是有著悠久的曆史,神秘的神話,美麗的自然的國度——印度。在隨變的季風,素馨花香氣,孔雀翎和寶石的絢爛色彩熏陶下,在恒河千萬年的濤聲,黑天牧笛永無休止的旋律中,必有迷人的文學之花盛開於這片神奇的土地。從《梨俱吠陀》、《羅摩衍那》到《吉檀迦利》散發出的芳香足以讓世人得到心靈的愉悅和享受。
聖賢繼軌,泰戈爾是印度現代文學的一顆璀璨的明星,一生輝煌,碩果累累,他的創作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文字的力量。將生活的體悟,生命的思索在黑夜中凝化成文字,黑夜之後光明即臨,正如這文字一般傳遞著溫暖的心跡。泰戈爾的詩歌、小說、戲劇都很有成就。走進他的詩集,讀者就能發現他像一位虔誠的教徒一樣,奉獻著自己的情感力量,獻給神的禮物《吉檀迦利》,獻給愛情和人生的《園丁集》,獻給生活的《飛鳥集》,獻給孩童的《新月集》等等。
我卻尤其喜歡《新月集》。因為從裏麵可以感受到一個原始寧靜的世界。在《新月集》裏,泰戈爾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童真的世界,沉浸在這個世界裏仿佛遠離了一切虛假與黑暗,隻有舒適美好愜意的相伴,即使是成熟的人也會發現,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原來我們苦苦追求的不過也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純淨藍天。一如在新月中的那個心曠神怡的瞬間。從來孩子的形象,嬰兒的形象都很重要,受到文學家們的重視。世界語言習俗相異,但是這個認識知卻是相通的。比如中國的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用嬰兒、孩子這些形象闡釋自然等道理。在老子眼裏,孩子具有無窮的力量,原始的,強大的力量。“專氣至柔,能嬰兒乎?”(10章)、“我獨泊兮未兆,如嬰兒之未孩”(20章)、“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28章)、“聖人皆孩之”(49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55章)。老子認為的孩子所具有的力量是看似柔弱實則堅強的,而且道德的最高點也是回歸嬰兒的自然狀態。
正如老子一樣,泰戈爾也在《新月集》中再現了一個孩童的世界。“媽媽,我真的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裏上學。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散學以前出來遊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壁角的,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花的學校》裏是孩子天真無邪的視角,所以便是純潔的美好。“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裏,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孩童之道》沒有束縛,無謂枷鎖,便可以聽到風動鳥叫,便可以看到晴天白雲。“我願我能在橫過孩子心中的道路上遊行,解脫了一切的束縛;在那兒,使者奉了無所謂的使命奔走於無史的諸王的王國間;在那兒,理智以她的法律造為紙鳶而飛放,真理也使事實從桎梏中自由了”,《孩子的世界》裏麵充滿的是自由,自由又是我們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前提。現實的社會,人們在物欲橫流中失去的不僅是自由,還有自我,迷失的不僅是方向還有心靈。因為人們忘記了遊戲的目的,而卻太關注於《玩具》,“你呢,無論找到什麽便去做你的快樂的遊戲,我呢,卻把我的時間與力氣都浪費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東西上。我在我的脆薄的獨木船裏掙紮著要航過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裏做遊戲了。”
除此之外,他詮釋了一種母愛的力量。母愛一直以來就如清晨那縷溫暖的陽光照進我們的心田。十月懷胎,那根臍帶將母與子聯係成一個整體,雖然孩子一出世,連接的臍帶被剪斷了,但卻始終有愛凝聚彼此。所以向來母親具有細膩情感,擁有柔情氣質。然而寫下《新月集》這充滿細膩情感的人確實是位豪氣衝天的父親,是愛與痛的力量讓他懷揣著對孩子的思念寫下了心的序曲。他走進孩子的世界寫出對母親的依戀和祝福,“他知道有無窮的快樂藏在媽媽的心的小小一隅裏,被媽媽親愛的手臂所擁抱,其甜美遠勝過自由”(《孩童之道》)。母愛的甜美高於自由。我說:“傍晚的時候,我媽媽常要我在家裏——我怎麽能離開她而去呢!於是他們微笑著,跳舞著奔流過去,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個更好的遊戲。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我奔流而進,進,進,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我們倆在什麽地方”,這是屬於我們母子之間的《雲與波》的遊戲,我們彼此不曾離去。即使我變成了《金色花》,我還是會淘氣地在您身邊每個角落。也許有一天,我長大了想要到《對岸》,但“我將永不同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裏去做事。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如果我長大去做《商人》,我會遠走他鄉,但總有一個地方魂牽夢縈,因為我要送禮物給那個地方的你。“你呢,媽媽,我一定要把那個值七個王國的首飾箱和珠寶送給你”。我還要做個《英雄》,保護媽媽,如果遇到危險“我向你喊道:‘不要害怕,媽媽,有我在這裏。’讓人們相信我們在一起才是幸運。”我們村裏的人們都要驚訝地說道:‘這孩子正和他媽媽在一起,’這不是很幸運麽?
孩子,你在我心目中的重量同樣無法衡量,我希望你健康成長。當你《告別》時,我曾一次次《召喚》,送你的《贈品》唯有思念,“河流唱著歌很快地流去,衝破所有的堤防。但是山峰卻留在那裏,憶念著,滿懷依依之情”。還記得一《開始》,“你曾被我當作心願藏在我的心裏,我的寶貝”。“為什麽你眼裏有了眼淚,我的孩子?他們真是可怕,常常無謂地責備你,在媽媽的心裏,你是《孩童天使》,不能遭受別人的《責備》,因為隻有我才是《審判官》,”隻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隻有熱愛人的才可以懲戒“在《新月集》的世界裏仿佛是孩子與媽媽之間的回憶和經曆。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母親同孩子的深情。其中溫暖我們的是因為內心深處我們也有類似的經曆,我們也擁有著這美妙的感情。當然這種情感也不隻是和媽媽之間,比如在師生情中,一樣會有這樣的美好,因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同樣也是扮演著母親的形象,源於母愛,範圍更廣。走進《新月集》,相信孩子的心靈之美,給他們最好的引導,讓他們健康成長。
正如翻譯家鄭振鐸所說:“新月集》筆觸細膩多情,富於夢幻之情,有一種童話般純淨的詩意。盡管這可能並不是泰戈爾最富盛名的一部作品,但是卻讓我愛不釋手,讀了又讀”。在《新月集》裏,我們看到了孩童世界的希望,感受到了母子之間的情感,更執著相信人生的美好。
(作者單位:河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