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夢中的帝國

  梁啟超呼籲書的效果,很快就顯露了出來。充滿不祥之兆的嘀嘀咕咕,在整個“智識階級”中悄悄蔓延,這些人遍布全國各地,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色。不過,人們尚沒有采取公開的行動反對北京當局。中國的文人學士和自由主義者們,這下子徹底相信了,袁世凱計劃實施的篡位之舉,將是一種國恥,並會帶來一係列影響深遠的並發症。但是,這股力量太分散了,也太多地受製於軍事力量,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立即采取任何積極的反對行動。袁世凱非常準確地估計到了這樣的形勢,他知道,如果老百姓都聽信學者們的,那麽自己將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於是決定,要把全部責任一股腦地推卸到參政院的頭上,從而使自己脫身而出,遠離是非。在1915年9月6日所發表的一篇文告中,袁世凱宣稱:“以本大總統所見,改革國體,經緯萬端,極應審慎,如急遽輕舉,恐多窒礙。本大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認為不合時宜。至國民請願,不外乎鞏固國基,振興國勢,如征求多數國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憑借這篇老生常談的經文,袁世凱把自己作為陰謀發動者的那雙髒手洗得幹幹淨淨。

  如今,參政院幹脆就全力以赴,大幹快上,要把楊度所提出的方案付諸實施。這位鼓吹帝製的小冊子作者,雖然依然擺出一副運動領袖的姿態,但事實上,他隻不過是另一個人的工具罷了,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士詒,這個辛亥革命所造就的最不擇手段、最機敏老練的政客,天下聞名。此人和許多暗殺行動有重大牽連,也是袁世凱在1912年用來勸說滿清皇室退位的工具,他利用交通銀行總理的職務之便,上下其手,短短4年時間就積聚了巨額的財富,因為這家銀行負責處置所有的鐵路收益。即使在中央財政兩手空空的時候,他的手頭也總是闊綽得很。因為他是袁世凱在財政上不可或缺的人物,於是也成了公認的幕後權力。雖說在外國人的鼓噪下,他已經被解除總統府秘書長的職務(他曾經利用這個職位到處賣官鬻爵),但他依然是總統府每日必到的常客,為他的傀儡扯動那些五花八門的繩線。

  眼下,參政院所采用的策略,就是讓各省用雪片似請願書將北京城淹沒,這些請願書通過“籌安會”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發出,要求將共和政體改為人民惟一熟悉的那種政體,之所以選擇“君主立憲”這個名頭,隻不過是要把它當作一塊糊弄洋鬼子的政治遮羞布。在準備工作完成之前,有一大堆組織籌劃工作必須在幕後完成。但到了10月6日,計劃的進展是如此神速,以至於為了響應各地的“請願團”,參政院不得不“代行立法院”通過了所謂的“擁立帝製”法案,法案采用了一套精心設計的規則,將國體問題提交給各省進行公民投票。根據這份幼稚可笑的文件,各省將組織選舉團,進行選舉人投票,記錄下結果之後,再寄到北京以備詳細審查。遵照古德諾博士的建議,為確保不同的社會階層都能躬逢盛會,也做了不少努力,因此規定:投票的人要包括“飽學之士”、商會和“海外華商”,他們的投票將由各自的特派代表直接記錄。為了確保各地都能得出同樣令人滿意的結果,選舉被置於各省最高當局不受製約的絕對掌控之下,他們被懇請對此事投入最認真的關注。

  為回應這一法案,袁世凱在一篇訓令中隻是將選舉投票的控製權移交給了各省當局,而別的方麵,不用懷疑,整個陰謀中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已經提前做好了安排。一場嚴重而危險的運動正在積極推行,直到此時,北京的外交使團才開始對這個事實有了很深印象,有人公開表明某種憂慮。人們知道,作為袁世凱的死對頭,日本不可能永遠保持沉默。果然,10月28日,日本聯合英、俄兩國,就這場運動的真實意圖,向中國外務部提出了正式質詢。不過,日本人又小心翼翼地聲稱,他們隻是出於對普遍和平的關切才采取這樣的行動。但是,日本人的警告,明白無誤地表明了他們對此事的關注,這引起了人們的嚴重憂慮,因為,上一年5月關於“二十一條”的最後通牒,人們至今記憶猶新。11月初,中國外交總長針對這些質詢做出了口頭答複,聲稱,這場運動已經走得太遠了,根本沒辦法停下來,並且強調,關於公共安全,外國列強不必感到擔心。所有協約國(現在又有法國和意大利加入了進來)對這一答複都很不滿意,於是重新提出了交涉,幾天之後,他們收到了一篇正式照會,照會中給出了絕對保證:法律和秩序將得到小心的維護。碰了這樣一個硬釘子,各協約國意識到,如果在這樣的問題上進一步幹涉,將會使自己陷入嚴重的困境。於是決定繼續保持密切關注,此外不再采取公開的行動。就這樣,事情的進展非常迅速,到了12月,一切都辦妥了。各省的投票結果也統計出來了,他們一致推舉袁世凱為中國皇帝。

  關於這一離奇事件的解釋,要等到數月之後雲南起義爆發、南方各省紛紛獨立的時候,才能得以公開。在一本值得注意的、頗具諷刺意味地題為《民意征實錄》的出版物中,南方革命黨(此時,他們已經能夠接觸到各省所有的秘密檔案)全文發表了來自北京的密令,正是這些密令,導演了這一幕精心策劃的喜劇。雖然篇幅所限,我們不可能在這裏剖析所有的檔案,但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原原本本地引用在這裏,以便將其主要演員的性格特點,以及這個為列強所支持的獨裁政權,悉數展現在曆史舞台的燈光之下。這些檔案材料,主要是從北京發往各省的電報,比起一大堆論文來,它們更能說明中國政府的工作方式,因為它們把白天的日光拽進了最神秘的衙門裏,清晰顯示了它是怎樣工作的。

  這出大戲,是由奉天督軍段芝貴等人於8月30日發出的一份電函拉開大幕的。段芝貴是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之一。這份最初的電報是這樣說的:

  各省將軍、巡按使鑒:親譯。堂密。國體改用君主之議,各省己全體一致。現擬定第一次辦法,用各省公民名義,向參政院代行立法院上請願改革書,表示人民趨向君主之意,再由立法院議定進行之法。大致每省各具一請願書,均由此間代辦,隨將稿底電聞。諸公同意即將尊名並貴省同意紳商列入,俟立法院開院時各省陸續呈遞。總之改革國體問題,將來必用民意機關解決之,我等政界軍界方麵重要人,當靜候時機成熟從之應接而已,一切辦法俟後隨時奉聞。段芝貴、梁士詒、朱啟鈐、周自齊、張鎮芳、唐在禮、雷震春、江朝宗、吳炳湘、袁乃寬公叩。世。印。

  通電這種把戲,始自晚清末造,在後革命時期得以發揚光大,如今又被極大限度地用來向各省傳授這樣的信條:共和政體注定要滅亡,眼下必須采取的及時步驟,就是要利用傳統的法律機器建立君主立憲政體。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會說整個計劃純粹是一場陰謀了。就這樣,到了9月10日,作為上引電報的後續行動,一篇長達數千字電文以密碼的形式,從北京發往各省的軍政首腦,指示他們如何恰到好處地給無法無天的行為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電文在對所謂的《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進行一番解釋之後,接下來的這兩段說明文字,無需我多費口舌,很清楚地表明了這幫反動分子所玩的投票把戲是多麽幼稚可笑:

  一、本法第一條所稱國體請願事件,以國民代表大會決定之等語。查此次國體請願,其請願書不下百起,請願人遍於全國,己足征國民心理之所同,故此次所謂以國民代表大會決定雲者,不過取正式之讚同,更無研究之隙地。將來投票決定,必須使各地代表共同一致主張改為君憲國體,而非以共和、君主兩種主義聽國民選擇自由。故於選舉按票之前,應由貴監督暗中物色可以代表此種民意之人,先事預備並多方設法,使於投票時得以當選,庶將來決定投票不致參差。

  二、本法第二條國民代表以記名單名投票法選舉之,以得票比較多數者為當選等語。查此項代表雖由各選舉人選出,而實則先由貴監督認定,本條取記名單名主義,既以防選舉人之支吾,且以重選舉人之責任,惟既取比較多數當選主義,則必須先事籌維。貴監督應於投票之先,將所有選舉人就其所便分為若幹部分,隨將預擬之被選舉人按各部分一一分配之,何部分選舉何人,何人歸何部分選舉,均各於事前支配妥協,各專責成。更於投票時派員監視,更分別密列一單,密令照選,庶當選者不致出我範圍。

  此等妙法,是由北京正式規定的,各省軍政首腦不難心領神會,要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並極力巴結那位即將成為皇上的大人物,就必須對這個問題表現出最大的熱心,千方百計確保不會出現難以應付的意外事件。如今,北京政府已經完全被陰謀家控製,他們認為眼下可取的做法是:就即將發生的事給民眾一個直接暗示。於是,9月28日,參政院向各省軍政首腦發出指示:民國國慶日(10月10日)不舉行慶典。這份可疑的電告如此坦白直率,值得我們在這裏抄錄一下:

  各省將軍、護軍使、巡按使、上海道尹鈞鑒:華密。國慶乃共和之紀念,現既主張君憲,自不必踵事鋪張,表麵上但謂民力凋敝宜節浮糜,或謂訛言方興宜防囂動,故寧平淡而無絢爛,以期省財省事,靖安地方。大意如此,屆期如何措注,並候卓裁。堂。有。印。

  到了10月,北京方麵在組織此次“政變”的一般性工作上,進展是如此神速,以至於參政院在10月6日就通過了所謂的“擁帝法案”。就在第二天,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北京向各省發出了下麵這份電報:

  各省將軍、巡按使鑒:華密。文電計達。四號參政院開會議決國民代表大會法案,將第十二條加入“監督認為必要時,得委任縣知事行之”二語,不日即通告各省,請照豔電所雲預先籌備為要。茲由同人公擬投票後應辦事件如下:

  ——、投票決定國體後,須用國民代表大會名義,報告票數於元首及參政院。

  二、國民代表大會推戴電中須有“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字樣。

  三、委任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電,須用各省國民大會名義。

  此三項均當預擬電文,投票畢交各代表閱過簽名即日電達。至商、軍、政各界推戴電,簽名舌愈多愈妙,投票後三日內必須電告中央。將來宣詔登極時,國民代表大會及商、軍、政各界慶祝書,亦請預擬備用。特先電聞,餘再函達。啟鈐、自齊、士詒、忠樞、鎮芳、在禮、乃寬、士鈺、震春、炳湘叩。陽。

  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這些足夠明確的指示,已經給了各省當局掌控事態的許可。但實際上,由於謠言盛傳,說是有危險的反對活動(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正在籌劃當中,北京方麵因此一直抱有深重的憂慮。所以,有必要以某種不留後患的方式,將事情鉚得更緊一些。於是,在10月底(僅僅在日本及其盟友提出“忠告”的兩天之前),下麵這份補充指示被電告各省,按照這份指示的設計,到嘴的肥肉絕對沒有任何滑落的可能。細心的讀者不會不注意到,在這些非同尋常的電文中,所有偽裝都已掀到了九霄雲外,惟一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是及時選舉並擁戴袁世凱為皇帝,它幾乎是以一種厚顏無恥的坦率,堅決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防範措施,以確保這個結果的實現:

  各省將軍、巡按使鑒:華密。敬電悉。國體投票開票後當即行推戴,無須再用投票手續,即由公等演說:君憲國體既定,不可一日無君,諸位代表應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大皇帝,如讚成應起立。表決後即將擬定之國民推戴書交請各代表署名,事畢再由公等演說。推戴及催促大皇帝即位之事,可用國民代表名義,委托代行立法院為總代表辦理一切事務,期必得請而後已。即將頂擬之國民代表致代行立法院電稿交請各代表讚成,事畢再將決定國體票數及推戴書原文並委托總代表情形分為三電:一麵用國民代表名義正式電知代行立法院,一麵由公等電達大總統,隨後再將票紙及推戴書齎呈政府。至推戴書文內必須敘入字樣,已將漾電奉達,此四十五字萬勿更改,其餘文字即由貴省自行起稿。

  又,推戴書及委托總代表二件,係法律外之事,切勿電詢事務局,以免難於答複。啟鈐、自齊、鎮芳、士詒、忠樞、乃寬、士鈺、震春、炳湘叩。宥。

  此電發出兩天之後,人們擔心已久的事情發生了:日本方麵采取了行動,形式為之一變。對於這棟如此小心翼翼地搭建起來的紙牌玩具房子來說,日本人10月28日的“忠告”,事實上就是一顆名副其實的炸彈。但這場密謀已經走得太遠,擁立者所能贏得的獎賞也實在太大,以至於沒有什麽事情能夠讓他們懸崖勒馬。此後一個多星期裏,一場不顧一切的掙紮繼續在總統府的幕後努力進行著。袁世凱是個老滑頭,他不會不知道形勢正在急轉直下,當然也不會不知道,如果事情辦砸了,自己將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但家庭的影響和那幫陰謀家們的聲音實在太大了,到最後,他不得不同意跨出更遠的一步。那幫君主主義者們,遵照“先下手為強”的原則,大膽行動,號召各省先行投票,並在所有政府公文和請願書上將總統的名頭替換成“皇帝”,以造成“既成事實”。

  各省將軍、巡按使鑒:自譯。堂密。某國近藉口中國人心不一,恐有變亂,強拉英、俄隨同勸告,其實各國皆知中國不致有亂,然不得不勉強附和。在我國,內政若聽人勸告,即行停緩,是認其幹涉也。此事萬無緩辦之理,各省票數全體推戴齊至時,政府自當稍取委蛇遜讓態度,以表示重視邦交之意;而在國民一方麵則宜表示決心有進無退,使外人見我萬眾一心,第能信我改建帝製毫無變亂之可慮,則日之勸告,自歸無效而消滅矣。文武官吏為人民之表率,此時全國既決定推戴,官吏即可據而見諸實行,實行而毫無阻滯,則中外心理相信更堅矣。前電所陳速改尊稱即係此意,想卓見必以為然而從速舉辦也。再,此事務希萬分秘密無漏為要,並盼先複。啟鈐、自齊、士詒、鎮芳、忠樞、在禮、乃寬、士鈺、震春、炳湘叩。陽。

  如今,壓上所有賭注作最後一擲的那粒骰子,就是要讓各省盡快通過投票。善於吹牛拍馬的官員們,重新操練起了他們熟悉的官樣文章,而袁世凱則儼然成了一長串中國君主的合法繼承者,這個龐大的隊伍一直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公元前2800年)。到了12月初,眼見得投票就要大功告成,結果也已陸續電告北京。12月11日,參政院匆忙召集會議,結果發現:“國民代表大會”全體一致推選袁世凱為皇帝。於是,他們以一份措辭謙卑的請願書正式勸進。袁世凱謙虛地拒絕了,第二份請願書很快又遞交到了他的手裏,這一次,他以下麵這份著名的文告愉快地接受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後?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刷新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予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交縈,有不能自已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予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第創造弘基,事體繁重,洵不可急遽舉行,致涉疏率。應飭各部院就本管事務,會同詳細籌備,一俟籌備完竣,再行呈請施行。凡我國民,各宜安心營業,共謀利福,切勿再存疑慮,妨阻職務。各文武官吏,尤當靖共爾位,力保治安,以副本大總統軫念民生之至意。除將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書及各省區國民代表推戴書,發交政事堂,並谘複全國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代行立法院外,合行宣示,俾眾周知。此令。中華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自始至終都小心謹慎,我們可以看到,袁世凱之所以用這樣的辭令表示接受,乃是為了傳達這樣的觀念:他是迫不得已才違背本願接受這一行動方針的。對於登基大典如何實現,則未置一詞。此事被小心翼翼地暫時擱置,隻是吩咐政府部門進行一些必要的準備。北京官場的態度,在一封3天之後發往各省的電報中得到了很好地說明,其中特別分析了日本與各協約國的關係。通篇阿諛奉承的腔調尤其惹人注目,也表明了如今的吹牛拍馬之風是如何盛行。

  各省將軍、巡按使鑒:華密。十一日代行立法院以全國決定國體票數及全國推戴書奏請登極,皇上謙退未受,院再合詞籲請,奉令飭各部院籌備再行登極等因,詳見連日命令,茲不複述。我國民全體,以共和國家根本常搖,政策常變,不能長治久安,尤無圖強之望。現在國體業經決定,帝位亦已有歸,國本既固,富強有基。我等均為皇亡股肱心腹,誼同一體,自當努力同心,盡忠報國,此為開國最要之精神。至登極大典,係形式儀文,遲早無甚關係。皇上遇事謙謹,力求周密,我等亦宜善體此意。至外交方麵亦須妥為接洽,以免承認遲延,交際為難。日本對我改行帝製,曾約其協商國勸告暫緩,而各國意見參差,無甚力量,其國元老派、軍人派又均反對其政府勸告之舉,惟東京報紙造謠恫嚇,無奇不有,則皆浪人派之伎倆。我如自內延緩,是適受其幹涉,國將不國;如立即宣布登極,是拒之太甚,亦慮其準堪,必將阻撓承認。現在我國國體己經決定,皇上已經承受推戴,事實上已無問題,各界均可安心辦事。而舉行大典本有交際儀節在其中,不妨從容籌行,庶對內對外兩得其全。希密會此意,切勿宣播為要。處。願。印。

  這之後,就隻剩最後一腳棋要走了——有必要將所有罪證付之一炬。12月21日,與這樁離奇事件有關的最後一份電函,從北京發出了,其中“公私函電容有誤出於法律範圍之外者”的說法,顯得一派爛漫天真。所有這些不法行為,都應該被寬厚仁慈地擦得一幹二淨,方法倒也簡單而絕妙,就是求助於灶下的爐火。以這種方式結束這場鬼戲,倒也十分般配。

  各省將軍、巡按使,福州、貴陽護軍使,承德府、歸化廳、張家口都統,打箭爐鎮守使鑒:華密。國體改革今已幸告成功,固由人民心理之皆同,而諸公事前之提倡,與臨事之維持,神明於法律事實之中,以求達救國之目的,其用心為尤苦,其擘畫為尤勞。亦明知人民公意,群厭共和,然非有人引而伸之,扶而進之,則相顧莫敢先發,終不能期其表現。

  溯自此項問題發生以來,其始由各地人民、各地長官之請願,已足征眾民意思之所歸,而欲以眾民之意思進而為機關之意思,於是有國民代表大會之設。自《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公布施行以來,在熱心國是者,又欲求機關之意思,不背於眾民之意思,各求於執行法律之中,更參之以事實之運用。故當事務進行之中,彼時公私函電容有誤出於法律範圍之外者,雖經權並用,係出於愛國之熱誠,而事過境遷,則皆為無用之陳跡,且此項文電無論如何慎密,終涉跡象。倘為外人偵悉,不免妄肆品評,更或史乘流傳,遂留開國缺點。中央再四思維,以為不如一律查明燒毀,庶得以清積牘而免遺憾。為此電請貴監督,凡關於此次國體問題一切文件,除法律規定應行存案者,無論中外各地方所來公私文電公函,一律查明由貴監督眼同燒毀。如有曾經行知各地方官吏者,亦查明件數,飭克期繳還,一同燒毀,並於燒毀後將燒毀件數電知本局,以便查核。蓋此次國體改革,為我國曆史上莫大之光榮,不特征誅揖讓,無此宏模,即揆之外國之名譽改革,應亦未遑多讓,盡美盡善,不容有罅隙之留。諸公皆開國元勳,當必同此意誌,萬望趕速慎密辦理。謹此奉達,並盼複音。辦理國民會議事務局。個。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