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古德諾博士的備忘錄

  這份匠心獨運的小冊子,雖然很快就被中國人當作一份山雨欲來的半官方預告而接受了,但對於發動一場必須得到外國輿論善意認可的運動來說,僅有這個還不夠。中國的小冊子作者已經處理了此事的情感方麵,現在必須做的是:以一篇東西方政治家都能理解的呼籲書,來增強其論點的力度。依然假裝置身事外的袁世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這一本質問題上。因為,正如我們已再三指出的那樣,在他所有的計劃中,他完全懂得外國支持的最高價值——由於對外國鈔票的依賴,這樣的支持,被公眾賦予了過高的價值。因此,似乎更加令人難以置信,袁世凱如今竟十分天真地征求他的首席法律顧問古德諾博士的意見。古德諾是個美國人,在卡耐基協會理事會的撮合下,作為行政法學的最高權威而被委以重任。

  即便在這件最嚴肅的事情上,也不乏喜劇的元素。在特別安排之下,古德諾博士在最佳的時刻回到了北京,在沉悶乏味中無所事事地空等了幾個月之後,總算在1914年獲準就任一所美國大學的校長,條件是他必須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法律方麵的“建議”。暑假使得他有機會以顧問的身份重遊從前消磨閑暇時光的故地,他慷慨大方的讚助人給他安排了一個假日任務,就是用盡可能少的篇幅論證一個命題:中國應該采用的是君主政體,而非共和政體。這個作文題目,每個中學生無疑都會洋洋灑灑地寫上一篇。就這樣,古德諾博士以數量有限的紙墨作武器,短短幾天工夫就炮製出了下麵這篇《備忘錄》。像這樣一份文檔,要想心平氣和地談論它也不是很容易,因為它似乎是為了某人的方便而蓄意炮製的,而這個人,如今正公開地背叛整個國家在他身上所寄托的信任,準備涉過血河以滿足自己愚蠢的野心。

  在亞洲的曆史上,還真的找不出與這份《古德諾備忘錄》頗為類似的東西:它是中世紀頭腦的產物,再打上了超現代化的烙印。緊接著楊度的小冊子之後,出版這樣一份顛覆性的文件,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首都,恐怕都會導致暴動和騷亂。而在中國,這個和平之家,政治家和平民百姓都低頭垂眉、靜待時機。就連在華外國人圈子,也被這位逍遙派法學權威所表現出來的漫不經心給弄得茫然不知所措。許多天以來,人們在談到這份備忘錄的時候,都認為是殊欠審慎的無益之舉。古德諾博士一下子抓住了楊度也同樣認為至關重要的環節(繼承問題),在論證中,他的確也表現出了一種超然的態度,這種態度來自那些散發著舊世界氣息的公認原則,這樣的原則也使得他在中國新一代人的心目中永遠受到譴責。下麵的版本是從漢語文本翻譯過來的,英文原稿要麽是丟失了,要麽是被銷毀了。在我們補充注釋之前,最好先認真領教一番這篇宏論。

  古德諾博士的備忘錄

  一國必有其國體,其所以立此國體之故,類非出於其國民之有所選擇也。雖其國民之最優秀者,亦無所容心焉。蓋無論其為君主,或共和,往往非由於人力,其於本國之曆史、習慣與夫經濟之情狀,必有其相宜者,而國體乃定。假其不宜,則雖定於一時,而不久必複以其他之相宜之國體代之,此必然之理也。

  約而言之:——國所用之國體,往往由於事實上不得不然之故。其原因初非一端,而最為重要者則威力是矣。凡君主之國,如推究其所以然,大抵出於一人之奮往進行,其人必能握一國之實力;而他人出而與角者,其力常足以傾覆之。使其人善於治國,其子姓有不世出之才,而其國情複與君主相合,則其人往往能建一朝號,繼繼承承,常撫此國焉。

  果能如是,則國家有一困難之問題,以共和解決之,固無寧以君主解決之也。蓋君主崩殂之日,政權之所屬,已無疑義,凡選舉及其他手續,舉無所用之。英人有恒言:吾王崩矣,吾王萬歲;蓋即斯義矣。雖然達此目的,必其繼承之法業已明白規定,而公同承認者乃可。否則君主晏駕之日,覬覦大寶者,將不乏人,權力之競爭,無從審判。其勢將不肇內亂不止也。

  以曆史證之:君主國家承繼問題,能如永遠滿意之解決者,莫如歐洲各國。歐洲之製,君位之繼承,屬在長子,無子則以近支男丁之最親最長者充之;惟繼承之權利,許其讓棄。故如有長子不願嗣位者,即以次子承其乏。此繼承法之大要也。

  如不定繼承之法,或以君位之所歸,由君主於諸子及親支中選舉擇之,而初無立長之規定,則禍亂之萌,將不可免。奸人之竊窺神器者,實繁有徒,必將於宮閫之間,施以密計。人立垂暮之年,徒足以增長其疾痛,而其結果所至,雖或幸免兵禍,亦必以大寶不定,致費周章,蓋事之至危者也。

  曆史之詔我者如此。是故就政權移轉問題觀之,君主製所以較共和為勝者,必以繼承法為最要之條件,即所謂以天演之最長者,為君主是已。近古以前,匪論其亞洲或在歐洲,大抵以君主製為國體,間亦有例外者,若溫尼斯,若瑞士,皆用共和製,然其數較少,且皆小國為然。其在重要之國,則世界中,大抵皆采用君主製也。

  近一百五十年,歐洲舉動,忽為——變,大有舍君主而取共和之趨勢。歐洲大國,第——次為共和製之嚐試者,厥惟英國。十七世紀中,英國革命軍起,英王查理第一經國會審判,定為叛逆之罪,處以死刑。其時乃建立共和製,號召民主政治,以克林威爾為監國,蓋即大總統也。克林威爾統率革命軍,戰勝英王,故能獨操政柄。然英國共和之製,僅行數年,終歸失敗。蓋克林威爾故後,監國繼承問題,極難決定。克林威爾頗思以其子力次爾自代,然卒以英國當日人民不適宜於共和,而力次爾又無行政首長之才,故英國之共和,忽然消滅。英人於是舍共和製,複用君主製,而查理第一之於查理第二,乃立為君,益不獨為軍隊所擁戴,而當時輿論亦皆讚成雲。

  歐洲民族為第二次共和之嚐試者,實為美國。十八世紀時,美洲革命既成,而合眾國之共和製立焉。夫美國之革命,初非欲推翻君主也,其目的但欲脫英國而獨立耳。乃革命成功而後,其勢有不能不用共和製者,蓋其地本無天家皇族足以肩政務之重。且前世紀在英國讚助共和之人,多移居美洲,常以共和學說灌輸,漸漬入於人心,雖其人已往,而影響甚遠,故共和國體,實為當時共同之心理。然當日統率革命軍為華盛頓,使其人有帝製自為之心,也未始不可自立為君。乃華盛頓之宗旨,尊共和而不喜君主,而又無子足以繼其後,故當合眾因獨立告成之日,即毅然采用共和製,百餘年以來,未之或替焉。夫美國之共和,自成立以至今日,共結果之良好,不問可知。共和製所有之聲譽,實美國有以致之。然美國未成共和以前,久承英國之良法美意,而英田之憲法及其議院製行於美國,已逾百年、故——幹七百八十九年,美國之由藩屬政府變為共和者,非由專製而躍為民政也,政體未易以前,其備之已豫,而自治之精神,亦已訓練有素也。不特此也,當日美國之民智,已臻高度,蓋自美洲曆史開始以來,注意於普通學校,五尺之童,無有不知書識字者,其教育之普及,蓋可想見矣。

  美國共和之製成立未久,聞風而起者,又有法國之共和焉。顧法國未宣告共和以前,本為專製之政體,——切政務操於君主,百姓未能與聞,其人民於自治政製,絕少經驗。故雖索行共和之製,而不能有良好之結果,搔擾頻年,末由底定,而軍政府之專橫,相繼代興。拿破侖失敗後,重以外人之幹涉,帝製複活。一千八百三十年,經二次革命,雖仍帝製,而權稍張。適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帝製再被推翻,複行共和製,以拿破侖之侄為大總統;不意彼乃推翻共和,複稱帝號。直至一千八百七十年,普法戰後,拿破侖第三被廢,最後之共和製,乃複發生。今此製之立,近半百年,以勢度之,大抵可望行之久遠也。

  雖然,法國今日之共和製,固可望永久,而其所以致此之故,實由於百年之政治改革而來。此百年中既厲行教育,增進國民政治之知識,以立其基礎,後使國民與聞政事,有自治政治之練習,故共和製可得而行也。且法、美兩目國,於國家困難問題,頗有解決之法,蓋即所謂政權繼承問題是也。法國之大總統,由議院選舉;美國之大總統,則由人民選舉。此二國者,其國民皆因與聞政事,有自治政製之經驗。而近今五十年間。兩國皆注意普通教育。廣立學校,由政府補助之,故兩國之民智,皆頗高尚也。

  十八世紀之末,美、法兩國,既立共和製之模範,於是南美、中美各國,舊為西班牙屬地者,皆宣告獨立,相率效之。以諸國當日之情形而言,亦略與美國相類;蓋當獨立告成之時,共和製似最合了事實,其地既無皇族足以指揮人民,而北美之共和,又適足為之先例。輿論一致,群以共和為政治之極軌,無論何種國家,何等人民,均可適用此製,故一時翕然從風,幾無國不行共和製焉。

  然各國之獨立,係由竭力爭競而來,亂機既萌,未能遞定,而教育未遍,民智卑下,其所素習者,專製之政體而已。其民智卑下之國,最難於建立共和,故各國勉強奉行,終無善果。雖獨立久慶成功,而南美、中美請邦,競長演混亂不寧之活劇,軍界巨子,相率而奪取政權。即有時幸值太平,亦隻因一二偉人手握大權者,出其力以鎮壓之,故可收一時之效。然被手握大權之人,絕不注意教育,學校之設立,闃然無聞,人民亦無參知政事之機,以養成其政事之經驗。其卒也,此偉人老病殂謝之時,壓製之力弛,攮奪大柄之徒,乃紛紛並起。誠以政權繼承問題,無美滿之解決也。於是前此太平時間所有進行之事業,至是乃掃蕩而無餘。甚且禍亂頻仍,竟陷於無政府之地位,而全國社會經濟情形,無不盡受其蹂躪矣。

  墨西哥近年之事,在南美、中美各國,業已數見不鮮,蓋共和製不合於其國經濟政治之狀況者,必有如是之結果也。爹亞氏為軍界之領袖,獨握政權,當其為大總統時,政治問題似已解決;然爹亞氏既未厲行教育,且禁壓人民,不使參預政事,及年將衰邁,權力漸殺,革命之旗幟既張,爹亞氏遂直失其政柄。自爹亞氏失敗後,軍隊首長,紛紛構兵,國內騷然,至今未艾。以今日墨西哥情勢觀之,除外人幹涉外,蓋別無他術足以為政治問題之解決矣。

  南美各國中,亦有數國用共和製,而頗有進步者。其尤著者,則阿根廷、智利、巴西三國是巳。阿根廷及智利兩國初建共和時,騷擾紛壇,久未平定,然其後乃漸見安寧,頗享太平歲月之福。至巴西則自二十五年前建立共和製以來,雖略有騷動,而共和之命運,實屬安平。然此三國於立憲政體,皆能極力進行。十九世紀之初,阿根廷及智利兩國,久已力爭進步。而巴西則未立共和之前,在帝國時代,業能鼓勵人民,使之與聞國政。故三國之得此結果者,非偶然也。

  就南美、中美各國之已事,並合法國及合眾國之曆史觀之,其足供吾人研究之點如左:

  第一、行共和製者,求其能於政權繼承之間題有解決之善法,必其國廣設學校,其人民沐浴於普通教育,有以養成其高尚之智識。而又使之與聞國政,有政治之練習,而後乃可行之而無弊。

  第二、民智低下之國,其人民平日未嚐與知政事,絕無政治之智慧,則率行共和製,斷無善果。蓋元首既非世襲,大總統承繼之問題,必不能善為解決,其結果必流於軍政府之專橫。用此製者,雖或有平靜之一時,然太平之日月,實與紛亂之時期,相為終始。妄冀非分之徒,互相抵抗,以競奪政柄,而禍亂將不可收拾矣。不寧惟是,以今日現狀而言,歐西列強將不容世界各國中有軍政府之發生。蓋征諸已事,軍政府之結果,必召大亂,此誠與歐西各強國利害相關。蓋其經濟勢力,久已膨脹,歐人之資本及其商務實業之別派分枝者,所在皆是,故雖其與國政府所采用之製度,本無幹涉之必要,然其權力所及,必將有所主張,俾其所用之製度,不至擾亂治安,必如是而後彼輩所投之資本,乃可得相當之利益也。極其主張之所至,勢將破壞他國政治之獨立,或且取其國之政府而代之。蓋苟必加是而後可達其日的,則列強亦將毅然為之,而有所不恤也。故自今以往。一國之製度,將不容其妄自建設,致召革命之紛亂,再蹈南美洲前世紀之覆轍。今後之國家,當詳慎定製,維持治安。否則外人之監督,恐將不免也。

  以上之研究,於今日中國政治之情形,有何種關係?此蓋應有之問題矣!中國數千年以來,狃於君主獨裁之政治,學校闕如,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而政財之動作,彼輩絕不與聞,放無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專製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良好之結果者也。向使滿清非異族之君主為人民所久欲推翻者,則當日最善之策,莫如保存君位,前漸行之於立憲政治,凡其時考察憲政大臣之所計畫者,皆可次第舉行,冀臻上理。不幸異族政製,百姓痛心,於是君位之保存,為絕對不可能之事,而君主推翻而後,舍共和製遂別無他法矣。由是言之,中國數年以來,因已漸進於立憲政製,惟開始之基,未盡完善。使當日有天潢貴族,為人民所敬禮,而願效忠藎者,其效當不止此也。就現製而論,總統繼承問題,尚未解決,目前之規定,原非美滿。一旦總統解除職務,則各國所曆困難之情形,將再見於中國。蓋各國狀況,本與中國相似,故其險象亦同。但他日或因此種問題,釀成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獨立,亦意中事也。

  然則以中國之福利為心者,處此情勢,將持何種之態度乎?將主張繼續共和製歟?抑將提議改建君主製歟?此種疑問,頗難答複。然中國如用君主製,較共和製為宜,此殆無可疑者也。蓋中國如欲保存獨立,不得不用立憲政治,而從其國之曆史、習慣以及社會經濟狀況,與夫列強之關係觀之,則中國之立憲,以君主製行之為易,以共和製行之則較難也。雖然,由共和改為君主,而欲得良好之結果者,則下列之要件,闕一不可:

  一、此種改革,不可引起國民及列強之反對,以致近日共和政府所極力撲滅之禍亂,再見於國中;蓋目前太平之景象,宜竭力維持,不可使生危險也。

  二、君主繼承之法律,如不明白確定,使嗣位之問題,絕無疑義,則由共和而改為君主,實無利益之可言,至君位之繼承,不可聽君主之自擇,吾己詳言之。雖君主之威權較尊於大總統,中國百姓習於君主,鮮有知大總統者,故君主恒為人所淳敬;然僅以增加元首之威權,為此改革,而於繼承之問題,未能確無疑問,則此等改革,似無充分之理由。蓋繼承確定一節,實為君主製較之共和製最大優勝之點也。

  三、如政府不預為計畫,以求立憲政治之發達,則雖由共和變為君主,亦未能有永久之利益。蓋中國如欲於列強之間,處其相當之地位,必其人民愛國之心,日漸發達,而後政府日漸強固,有以抗外侮而有餘。然苟非中國人民得與聞政事,則愛國心必無從發達;政府無人民熱誠之讚助,亦必無強固之力量。而人民所以能讚助政府者,必先自覺於政治中占——部分,而後乃能盡其能力。故為政府者,必使人民知政府為造福人民之機關,使人民知其得監督政府之動作,而後能大有為也。

  以上所述三種條件,皆為改用君主製所必個可少。至此種條件,今日中國是否完備,則在乎周知中國情形,並以中國之進步為己任者之自決耳。如此數條件者,均皆完備,則國體改革之有利於中國,殆無可疑也。

  在這份備忘錄中,其開宗明義的首要觀點,最早跳入我們的眼簾,並鎖住了我們的注意力,這就是:困惑古德諾博士的首要難題,並不是新政府的整合(這個新政府剛剛在兩年前得到了所有協約國的承認),而是國家最高職位的繼承問題,而這一點,在“11.4政變”發生之前就已合法通過的“永久憲法”中的一個章節裏,就已經作了充分的規定。不過,在政變之後,袁世凱首先關心的,就是要在古德諾博士和其他人的幫助下頒布一部“偽法”,這部法律所依據的,隻能是他個人的意誌。因此,既然這種戲法的臨時性一直都清清楚楚,那麽,我們學識淵博的博士所拿出的惟一解決方案,就是建議將現行政府推倒重來,打著君主立憲的幌子恢複帝製。並且,通過一場新的密謀,在中國幹一樁早已被歐洲所唾棄的勾當,也就是:以家族統治取代國家統治。

  古德諾博士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為了證明君主製要優於共和製,他在塵封了數百年的角落裏翻箱倒櫃。早在300年前就已經不複存在的英聯邦,也被他拿來充作例證,以說明共和政體充滿危險,雖然很難看出人們在那個不知代議製政府為何物的年代所做的一次試驗,與我們今天到底有什麽關係。不過還有更糟糕的。英聯邦消亡的原因,被蓄意說成是“克林威爾故後,監國繼承問題,極難決定。”對於這一令人目瞪口呆的彌天大謊,英國曆史學家無疑會有許許多多的批評可以提出,它以一種最能讓人迷惑的方式,消解了一段妙趣橫生的曆史篇章。甚至在處理自己國家曆史的時候,古德諾博士似乎也樂於荒誕不經。他說:“常以共和學說灌輸,漸漬入於人心,雖其人已往,而影響甚遠,故共和國體,實為當時共同之心理。”接下來,仿佛是為了駁斥自己的觀點,他補充道:“當日統率革命軍為華盛頓,使其人有帝製自為之心,也未始不可自立為君。”我不知道美國人會在多大程度上喜歡這種解釋,但至少,他們不會不注意到,這將在中國導致多麽可怕的後果。論及18世紀法國的共和試驗,論及西班牙在中、南美的殖民地(尤其是墨西哥),古德諾博士也是一脈相承。波瀾壯闊的運動,即使是詳盡透徹的專題論文,處理起來也隻能淺嚐輒止,而古德諾博士卻以誤導性的寥寥數語,便草草打發,目的無非是為了引出一個合情合理的高潮——以袁世凱為皇帝的中國君主立憲整體。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仿佛是被自己蓄意得出的最終結論弄得有些驚慌失措,在這篇備忘錄的結尾部分,古德諾博士又提出了在中國恢複帝製所必需的三個不可能具備的條件,從而使他的結論成為一紙空言:1、不會引起反對;2、繼承法必須嚴格確定;3、必須為立憲政府的發展作好全麵的準備。誰都知道這些條件是不可能具備的,在遠東,每個人都早就承認了這一點。倘若古德諾博士稍稍關注一下中國的曆史進程,就會認識到:1、任何篡奪帝位的行為都必然會導致國內的叛亂和日本的幹涉;2、袁世凱的權力,純粹是他個人的,因此也就不可能以人們能夠想得出任何方式傳承給他的任何一個兒子;3、袁世凱的所有兒子都庸碌無能,他的大公子則是一個半殘廢;4、立憲政府和東方人的皇權觀念(其實純粹就是神權觀念)水火不容,不可能共存,任何皇權的重建,事實上就是神權的重建;5、雖然他不斷談到人民的政治覺悟很低,但從很早的時期起,中國人就有了體製完備的地方自治,今日的政治問題,隻不過是這些地方體製在中央集權製度中的集中表達而已;6、所謂中國人“無愛國心”,純屬子虛烏有,這一觀念的廣為傳布,要歸咎於外國人對某些基本事實的誤解。比如說,帝製之下的外交事務,隻有皇帝們才關心,1911年之前的行省製中國,是一個類似於漢薩同盟那樣的社會經濟聯盟——是一個除了本省的日常經濟生活之外萬事概不關心的省際聯盟,比如像領土主權、邊境問題以及海港交通規則等等,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隻有等到中日戰爭之後(也就是1895年之後),外強的進犯才把問題從帝國的邊緣帶入了平民百姓的經濟生活,這樣一來,他們的自尊心被觸動了,盡管他們“未嚐與知政事,絕無政治之智慧”,但是全都突然表現出了非凡的“愛國心”。隻有當這一首要論點(即:中國人具有真正的愛國主義精神)被置於中心位置時,才能理解過去20年間的中國曆史。

  然而,糾纏於這個話題毫無價值。我們已經說得夠多的了,多到足以揭示出這樣的觀點:有些人,應該從一開始就認識到,對人民而言新中國是一個生與死的問題,而外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要維護人們對新中國的信心,然而,他們卻十足的草率。古德納博士的備忘錄很快就發表了,任何對中國略有所知的人,正好可以用它做墊腳石,登高一望,就能預見到:它隻不過是被人以一種寡廉鮮恥的方式給利用了,它所提出的建議,正被人以某種方式付諸實踐,這種方式,隻能使你更加蔑視視那些不擇手段推動帝製陰謀的人,更加蔑視那些樂於把外國人當作工具加以利用的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