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連年征戰,矢誌不渝

  諸葛亮堅持以法治蜀,曆來主張賞罰必信。因此,他在首次北伐失敗返回漢中後,立即根據這次北伐中主要將領的不同表現,進行賞罰。

  馬謖作為主力軍的先鋒,違背諸葛亮的節度,不聽王平的勸阻,自作主張,進行錯誤部署,致使街亭慘敗,全線被動,導致首次北伐失敗,過錯最大。盡管諸葛亮與馬謖的私人關係甚好,感情甚深,但為了嚴肅軍紀,堅持法治,他並沒有以情廢法,而是忍痛揮淚,將馬謖下獄正法。

  在誅殺馬謖的同時,諸葛亮又大獎副將王平。王平雖然手不能書,識字不過10個,是個文盲,但卻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在街亭之戰中,他能牢記諸葛亮的部署而屢諫馬謖;當馬謖慘敗後,他又能以疑兵之計使敵不敢逼近,不但使自己所率之千人未受損失,而且在退軍途中又收合馬謖的散兵敗將,為保存蜀國的兵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諸葛亮對王平非常賞識,特予嘉獎提拔,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為亭侯。諸葛亮對王平的嘉獎提拔,一方麵是他“無善不顯”的法治思想的表現,另一方麵也說明他在吸取了精通兵書而不能實戰的馬謖的教訓後,用人時更注意實際才能。

  統率箕穀疑軍的主將趙雲,雖然損失無多,退兵有序,但終究打了敗仗,因此也被諸葛亮由鎮東將軍貶為鎮軍將軍。

  在對主要將領進行賞罰之後,諸葛亮開始進行自我反省,引咎責躬。

  諸葛亮上表劉禪,請求給自己以嚴厲處罰。他說自己以淺薄之才,愧居丞相之位,親掌大權而督勵三軍,卻不能訓明法紀,致使街亭、箕穀,兩戰皆敗,過錯全在自己臨事而懼,授任無方,用人不當,慮事不明。《春秋》一書,載有古訓:戰役失敗,應責主帥。據此,自己理應受罰,自請貶官三級,以督責其過。劉禪看過奏表後,批準了諸葛亮的自貶請求,將他貶官三級,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但仍讓諸葛亮代行丞相之事,實際權力與以前相同。

  諸葛亮在首次北伐中也小有收獲,其中之一就是收了薑維。薑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父親在鎮壓羌戎少數民族的叛亂時,死於戰場。薑維當時年少,孤與母居,後以父功,賜官中郎,參本郡軍事。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郡太守馬遵正好離開治所冀縣而出巡,薑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馬遵聞蜀軍將至,而諸縣響應,他懷疑薑維等人皆有異心,又以冀縣位置偏西,恐吏民作亂,遂趁黑夜逃至東邊的上邽縣(今甘肅天水)。薑維等人發覺馬遵離去,隨後亦至上邽縣,然馬遵閉門不納;薑維等人又西返冀縣,亦被拒之於城外。無奈,薑維等人乃俱投諸葛亮。冀縣叛魏降蜀後,薑維尚未及與母會麵,而馬謖兵敗街亭,冀縣又被魏軍奪回,薑維遂與母相失。

  諸葛亮得到薑維後非常高興,辟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而當時薑維隻有27歲。為了讓劉禪和留守成都的官員了解薑維,諸葛亮給主持相府工作的留府長史張裔和參軍蔣琬接連寫信兩次,第一信說薑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蜀國的李邵、馬良等有名之士都不如薑維,並稱讚薑維是涼州地區最有才智的上士,評價是相當高的。第二信不但繼續稱讚薑維的軍事才能和心存漢室的忠肝義膽,而且讓張裔和蔣琬在薑維抵達成都後,先安排他訓練京城的衛戍部隊,待任務完成之後,再安排他朝見劉禪,其對薑維的無比信任,於此可見。在諸葛亮的精心栽培下,薑維後來成為蜀國的重要將領,尤其在諸葛亮、蔣琬、費禕先後去世之後,薑維加督中外軍事,執掌蜀漢大權,成為支撐蜀國半壁江山的擎天大柱。薑維最後雖在蜀漢亡國後被殺,但其心存漢室的忠肝義膽,確如諸葛亮所言。

  首次北伐失敗後,經過10個月的準備,諸葛亮於建興六年(228年)十二月進行第二次北伐。《三國誌·諸葛亮傳》裴鬆之注所引《漢晉春秋》中,載有諸葛亮此次北伐前的奏表,即所謂《後出師表》,後人多認為是偽作,此處姑置不論。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北伐,與當時魏國軍事形勢的變化有直接關係。

  原來,建興六年(228年)五月,孫權命鄱陽郡太守周魴寫信給魏國揚州牧曹休,詐言欲舉郡降魏,請曹休率兵接應。曹休信以為真,率步騎10萬向尋陽縣進發以接應周魴。與此同時,魏明帝又命司馬懿由宛縣向江陵進發,命賈逵由西陽縣向濡須口之東關進發,從兩路配合曹休。八月,孫權親至皖口,派陸遜督諸軍大破曹休於石亭,斬獲萬餘,得牛馬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賴賈逵救援,才得生還,不久即病發而死。魏國在這次戰役失敗之後,為了加強東線的兵力,與吳抗衡,便大量調兵東下,而關中兵力則較前相對虛弱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才抓住時機進行第二次北伐的。

  這次出師,當以數萬之眾進圍陳倉時,遭到了魏國守將郝昭的堅決抵抗。原來,上次蜀軍退走後,曹真收複了三郡,他估計諸葛亮鑒於祁山之敗,下次不會再走這條路了。他在動過一番腦筋之後,認為諸葛亮“後出必從陳倉”,切斷關中和隴西的聯係,於是他派部將郝昭築城以守陳倉。曹真這一著棋,倒真是下準了。當諸葛亮領兵來攻時,郝昭早已作好了一切準備,不但陳倉城高堅厚,易守難攻,而守將郝昭又知兵善戰,足智多謀,蜀軍幾經攻打,仍“不能克”。硬的不行來軟的,諸葛亮派了一個和郝昭同鄉名叫靳詳的人去勸降,結果仍不見效。

  諸葛亮自恃有數萬之眾,敵人守兵才千餘人,趁敵人從東邊來的援兵還未至,於是下令猛攻。諸葛亮使用了各種攻城之法,郝昭也相應地運用了各種守城之術。諸葛亮用雲梯、衝車以臨城;郝昭就以火箭射雲梯,用繩連石磨砸衝車。諸葛亮搭百尺高架射城中,以土填壕溝;郝昭就“於內築重牆”。諸葛亮從城外作地道;郝昭就在城內挖深溝。這樣晝夜不停,互相攻守了20多天,諸葛亮眼看糧食快完了,又探聽得魏國救兵將至,無計可施,隻好下令退兵。就在諸葛亮退兵時,魏將軍王雙恃勇輕敵,領兵追趕。豈知諸葛亮早有安排,待王雙進入埋伏圈後,一聲令下,伏兵四起,立斬了王雙。當曹真、魏明帝先後派大將率軍到來時,諸葛亮已從容退兵回到了漢中。

  第二年(蜀漢建興七年,即229年)春天,諸葛亮稍事休整之後,緊接著就舉行了第三次北伐。鑒於前兩次進攻失利,諸葛亮這次采取了近取固本的辦法,他派部將陣式進兵攻取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成縣)、陰平(郡治陰平,今甘肅文縣)二郡,親統大軍繼後,潛軍西上,以策應陳式。當魏國雍州刺史郭淮從隴西起兵進擊陳式時,諸葛亮親率一支兵馬突然出至建威(今甘肅成縣西),驚走了郭淮,收複了二郡。諸葛亮留兵駐守下來,又對當地的氐、羌等少數民族做了一番安撫工作,然後收兵回到了漢中。從此武都、陰平二郡正式歸入蜀漢版圖,納入蜀漢的管轄之下。

  此次北伐雖然隻奪得兩郡,但在拓展邊境方麵總算有所收獲。劉禪聞訊,非常高興,立即由成都發來詔書,對諸葛亮表示祝賀嘉獎,並恢複了他的丞相職務。

  這年冬天,諸葛亮加強漢中防務,為進一步大規模北伐做準備,他在南鄭東、西兩麵分別築造了兩座城池,在南鄭西邊沔陽地方築的名為漢城;而在東邊成固地方築的叫作樂城。經過一番安排之後,到了第二年秋天,諸葛亮還未出兵,倒聽說魏國大興三路兵馬殺奔漢中來了。蜀軍本來就是常備不懈的,諸葛亮一點也不慌,他一方麵親統大軍屯於成固,嚴陣以待,另一方麵,召李嚴從江州帶兵2萬趕來漢中,表李嚴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接替其父鎮守江州。哪知諸葛亮在漢中前線排兵布陣,專等魏軍來廝殺,可是等了差不多整整一個月,也未見一個魏兵到來。

  原來,曹魏這次興師動眾,是出自這年做了大司馬的曹真的主張。曹真以蜀軍數次“入寇”,不如變被動為主動。他向魏明帝提出讓他統兵伐蜀,“諸將數道並進,可以大克”的建議。盡管遭到魏國大臣陳群、華歆等一些人的反對,但曹真在得到魏明帝同意後,就以司馬懿溯漢水而上,由西城(今陵西安康縣西北)從東麵進攻漢中;命張郃等諸將由斜穀趨漢中,與他親率大軍從北麵入子午穀直搗漢中配合,共約到南鄭聚齊。曹真滿以為這次可以打個大勝仗,給諸葛亮一點厲害看看。萬沒想到他八月從長安出發,入子午穀後,就接連遇到30多天的大雨,走了一個多月也沒有走出穀口,加之棧道斷絕,簡直沒法再往前去了。曹真正處在進退狼狽之時,好在魏明帝采納太尉華歆等人的建議,下詔讓曹真等人退兵回去,而司馬懿早就因雨在中途停了下來,一接到命令立刻就向後轉了。

  魏兵不來,倒把諸葛亮等急了,他隨即命丞相司馬魏延、將軍吳懿率兵西入羌中,大破魏國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屬隴西南安郡),也算是給了魏國這次興兵來犯一點懲戒。因這次勝利,諸葛亮上表升魏延為前軍師、鎮西大將軍,進封南鄭侯;而以吳懿為左將軍,進封高陽鄉侯。

  就在曹真征蜀無功而還的第二年(蜀漢建興九年,即231年)二月,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發動了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留漢中府事,督辦軍糧供應前方,李嚴這年改名李平。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使用了“木牛”往前線運送糧食。當諸葛亮進圍祁山時,魏明帝因大司馬曹真病重,急召大將軍司馬懿自荊州入朝,並囑托他說:“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命司馬懿西屯長安,統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諸軍拒敵。下一個月曹真病死,從此魏國軍權落入了司馬懿之手。

  諸葛亮這次圍攻祁山,先派人招撫鮮卑部落首領柯比能,柯比能率所屬部落響應,因此這次北伐的聲勢較大。

  諸葛亮派出偵察小分隊探聽魏軍情況,探子回報魏軍在司馬懿的帶領下向西撲來。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平率領,屯兵南圍,繼續進攻祁山;一路由自己親率魏延、高翔、吳班等部將迎戰魏軍。諸葛亮采取“圍魏救趙”之策,掩襲敵後方重鎮上邽,大敗魏將郭淮、費曜等人。魏軍退守孤城,不敢出戰。當時正值麥熟時節,遍地金黃,蜀軍揮刀割麥,糧庫瞬時充盈。司馬懿見蜀軍士氣高昂、銳不可當,屯兵上邽之東,拒守不出,諸葛亮數次討戰,司馬懿都充耳不聞。求戰不得,諸葛亮引兵退還鹵城(今甘肅甘穀東)。司馬懿又領兵尾隨而至,依山結寨,隻守不戰。魏營將士十分不滿司馬懿的防守戰略,將軍張郃、賈栩、魏平等人一再請戰,司馬懿總是不許。

  眾將們憤然道:“大將軍畏懼蜀軍如同見了老虎一樣,難道不怕天下人恥笑嗎?”即使心理承受能力再強,聽到這樣的諷刺之語恐怕也要被激怒吧!

  司馬懿隻好決定於這年五月向蜀軍發動進攻,他命張郃攻打祁山之南的王平所部,自己則率主力軍攻擊諸葛亮大營。王平和張郃激戰於南圍,兩人都是曆史上的名將,一個沉著冷靜,一個英勇善戰;一方所率青羌兵,能征善戰,勇不可當,一方亦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張郃的數次進攻,都被王平擊退。司馬懿主力軍也與諸葛亮所派主力軍相遇,一場廝殺,魏軍大敗。

  自此之後,司馬懿固守營壘,無論蜀軍如何挑釁,無論部下如何鼓動,始終不肯出戰了。然而這年六月,蜀軍再次軍糧告盡,本該運到的糧食卻遲遲未到,諸葛亮心中很是憂悶。忽然留守漢中的李平派來參軍馬忠、督軍成藩來到前線,傳達後主旨意:糧運不濟,速速退兵。

  打仗不僅打的是兵力而且更是後方的保障,保障不濟,仗便難以持續。諸葛亮迫於形勢,隻得下令退回漢中。司馬懿一見諸葛亮班師,乃命張郃率一路精兵追襲。張郃深諳兵略,認為歸軍勿追,司馬懿不聽,張郃隻得從命。諸葛亮卻早有布置,在木門道(今甘肅天水西南)設伏兵。張郃剛剛進入埋伏圈,強弓勁弩,萬箭齊發,張郃當場中箭身亡。此次北伐雖未攻城略地,但是與魏軍開展的幾場大戰均是蜀軍勝利,然而魏軍雖有小幅挫傷,但未傷及魏筋骨,諸葛亮的北伐道路任重而道遠。

  令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回撤完全是因為漢中督守李平自身的錯誤造成的。待諸葛亮返回漢中丞相行營,李平便麵露驚訝之色,向左右的人說:“軍糧充足,怎麽你們便回來了?”聽到這樣的問題,諸葛亮等人十分疑惑,即命人徹查此事,不久後便真相大白了。原來這年夏秋之際,陰雨不絕,山路險滑,運糧困難。李平為了推卸督糧不利的責任,一麵假傳聖旨令北伐軍回撤,一麵散布謠言,說諸葛亮懼敵怯戰,擅自退兵;另一麵上表後主,說諸葛亮退兵是誘敵深入的策略。真實的曆史很難考證,李平愚蠢到如此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其中必有很多曲折離奇、難以捉摸的故事。總之,李平此人確是陰險詭詐、謀取私利的政客。此事一經查明,諸葛亮奏劾李平,這年八月李平被削職為民,流徙到梓潼郡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