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鞠躬盡瘁,惜英年早逝

  徐達在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奉詔回京後,北元右丞相、河南王擴廓帖木兒等所部北元之兵依舊不時入犯。這年八月,擴廓帖木兒在漠北死去,明朝廷少了一個勁敵。但是,北元政權依然存在,明朝北部邊患並未就此徹底消除。所以,在此後九年多時間裏,徐達又多次奉詔掛印鎮守明朝北部邊塞,期間還曾一度奉命統兵出征漠北,討伐北元。

  洪武九年(1376年)上半年,徐達奉明太祖之命,掛“征虜大將軍”印鎮守北平,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奉詔從北平回到京城,徐達此次出鎮長達四年半左右,這是徐達一生中坐鎮北塞時間最長的一次。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初六,由於北邊兵患不止,明太祖以敕訓斥鎮守北邊的大將軍徐達等將領,說:“六月四日早,金星犯畢右股北第一星,主夷狄兵起,以分野推之,應在趙地。今北元四大王(指其時手握兵權的北元四位王爺)不滿二百人,官軍屢捕不獲,前者皆雲其眾無馬,今乃言有十五騎相從出沒,不知劫奪於何人者?蓋由爾諸將不趁機剿捕,致令若此。”責令徐達等在接到敕書後,迅速派智勇將士四麵圍捕北元四王,防其勢力再度擴大,以致禍患蔓延,並且指示他們讓大同等處守禦官軍嚴加防守。九月初二,明太祖又遣指揮僉事吳英往北平,令其將“七月火星犯上將,八月金星又犯之,占雲當有奸人刺客陰謀事”發生之事通知大將軍徐達,告誡他“凡閱兵馬、習騎射,進退之間,皆當謹備”,並要求他“遍諭諸將”知曉,讓他們嚴密防範,說:“雖左右將校,勿令相近,其北元閹官尤宜防之,唯南去者可以使令。蓋將者,眾之死生、國之安危係焉。能戒慎之,庶可免憂。”

  洪武十二年(1379年)六月十二日,明太祖又敕令在山東臨清練兵以備防守北塞之用的信國公湯和,注意保持與征虜大將軍徐達之間的聯係,共同籌劃有關邊防事宜。在敕令中,明太祖說:“今年春命爾率諸將練兵於臨清,以備北邊,今遣使齊符詣軍,召吉安侯陸仲亨、江夏侯周德興、宜春侯黃彬還京,其所部騎兵令南安、鞏昌、河南、永嘉四侯分領之,以伺北虜消息。常宜遣人往來山東、北平大將軍(指徐達)所,計議邊務,慎之勿忽。”七月二十五日,北元右丞周亨等八人率兵民287人,自沙漠地區前來歸降。徐達得到消息後,特派指揮武興率兵到北平山後迎接他們。武興等在路上又與北元平章乞奴等6人意外相遇,將其一舉生擒,繳得其樞密分院銀印。

  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十二日,明太祖詔令徐達還京。十一月初九,徐達從北平回到京城,正式結束了這次長達四年有餘的北平之行。

  在此期間,徐達除了處理軍務外,還曾奉明太祖之命,祭祀鬼神。如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明太祖委派18名朝廷大臣作為自己的代表,分別祭祀嶽鎮、海瀆諸神,徐達奉命就近祭祀北嶽。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十一日,明太祖下令合祀天、地於京城南郊的大祀殿,公侯徐達等又奉命分別獻祭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山川諸神。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初二,由於北元平章乃兒不花等寇邊,明太祖詔命魏國公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率左副將軍信國公湯和、右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等前往討伐。

  徐達奉命來到北平後,一麵加緊開展戰前準備工作,一麵積極修繕沿邊關隘,以完善北部防禦體係,增強其戰守能力,有效抵禦北元騎兵的入侵。如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二十五日,徐達曾下令調發燕山等衛屯兵15100人,修築永平府界嶺等32處關隘。三月十七日,明太祖遣使攜敕前往北平,命令征虜大將軍魏國公徐達、左副將軍信國公湯和、右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今夏及秋,胡人必伏精兵於近塞,以待我師。卿等欲輕騎進擊,不可不深為謀,必先知彼虛實,乃可行兵。若知彼之計,宜遣四百人先入其境,而以精騎繼之,其先行者必有擒獲,執而詢之,可得情實。有伏則引還,誘其追我,度其行遠勢困,則返擊之,必得其利,無伏即以精兵搗之可也。若大軍未可出塞,且留營北平。”四月初一,明太祖又命令都督府挑選騎兵趕赴北平,隨同大將軍徐達出征。

  四月十五日,大將軍徐達正式統領官兵出塞,討伐北元之兵。右副將軍傅友德為前鋒,率軍進抵黃河北,北元騎兵驚恐萬分,倉皇逃走。傅友德選派輕騎乘夜襲擊灰山,將其一舉攻克,擒其平章別裏不花、太史文通等,並俘獲大批人口、牲畜。同時,徐達部將西平侯沐英率兵出古北口,獨當一麵,攻略公主山長寨,殲其守軍。接著,他率部連克全寧等蒙古四部,經過驢駒河時,又生擒北元樞密知院李宣,俘虜敵眾一千餘人。同年八月二十九日,徐達等奉詔班師回到京城,為他生平的最後一次出征行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洪武十七年(1384年)閏十月,徐達在三年多的時間裏,又先後三次奉詔掛“征虜大將軍”印,離京出鎮北平,為維護明朝北部邊塞的安寧、確保沿邊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等,貢獻出了自己的最後一點光和熱。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從塞外班師回到京城、僅歇息了一個晚上的徐達,又被明太祖派出鎮守北平,而且被賦予調遣、管束當地所有軍民的特權。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二十九日,徐達奉詔返回京師。這次出鎮,前後曆時十五個月。

  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月十四日,徐達又奉詔往鎮北平,全麵負責巡撫北邊、訓練士卒等項事宜。同年十月初八,明太祖派使者至北平,將徐達召回了京師。本次出鎮,為時將近九個月。

  徐達生平最後一次奉詔鎮守北平是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月二十日至閏十月初一為時九個多月。期間,徐達曾於十月初八上奏朝廷,向明太祖報告北平諸衛將校士卒之數,稱北平其有17衛,合計將士l55471人。據說,後來由於“太陰”屢犯“上將”,天象異常,明太祖擔心徐達發生意外,遂下詔將他召回了京城。

  自元至正十三年投奔朱元璋所部紅巾軍以後,徐達或拚殺沙場,身冒矢石,或出鎮北塞,曆經雨雪風霜,數十年如一日,為開辟大明江山、穩固新生的明朝政權嘔心瀝血,就在奉詔回京的洪武十七年(1384年)冬天,徐達終於積勞成疾,竟致臥病不起。

  據史籍記載,當徐達瘡疾纏身、久治不愈時,明太祖心急如焚,唯恐失去他這位開國元勳、不可多得的大將。為了能使徐達早日康複,明太祖不但遣使“四召名醫治之”,而且特地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十二月舉行祭禮,禱告山川、城隍之神,乞求神靈保佑徐達痊愈。洪武十八年(1385年)正月十六日,明太祖得知徐達“病瘡而愈”,很是高興,還特意派遣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持其璽書前去慰問徐達。

  不料,徐達已見好轉的病情後來又突然惡化。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二十七日,徐達因病去世,終年54歲。明太祖聞訊後,“袒跣奔(徐)達寢,撫屍而慟”,旋即為之“輟朝”,以表示對徐達的哀悼。同時,明太祖又厚加“恤賻”,下詔追封徐達為“中山王”,予諡“武寧”,賜葬於鍾山之陰,並命諸王遣官祭拜,令有司塑其像於功臣廟,每年依時按節祭祀徐達。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