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是世界的第三大河流,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之一,它與黃河文化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長江是一條美麗的大河,它不僅孕育了古老的長江文化,還艱辛地保留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三峽是美麗長江的標誌性河段,是長江文明的華彩樂章。”它不辭勞累的創造與保留了眾多地文化遺產。
長江、三峽的偉大,深深地讓人發出肺腑的激蕩與歡唱,她既可愛又可敬,敬與愛,皆是她把祖國人民世世代代的創造,真誠與坦蕩地留給了整個世界。她的水仍是永恒地流淌著,一如既往地敞開她偉大仁愛的胸懷,以千古不變的自信和愛心造福天下。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竣工之後,她又把所有的硝煙或歌聲,輕輕地覆蓋於一片潭水之下,讓先民的腳步變得久遠模糊,在一片寧靜和諧的陽光下,她仍那麽輝麗燦爛,把一個又一個嶄新的黎明托在世人的眼前。
為實現“高峽出平湖”的宏偉構想,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在20世紀末的1997年開始啟動,震驚世界考古學史、空前大規模的三峽考古隨之拉開了序幕,來自全國與鄰國百餘家科研單位,上千名專業人員,上萬名工作大軍,奮戰在三峽考古工地上,進行著搶救文物、保護文物的神聖工作。國內外頂尖級考古大師與專家們雲集於三峽。在此期間我亦曾多次有幸應邀到現場進行講學,鑒別、觀賞新出土的古代瓷器。2006年三峽大壩工程水位升至156米之際,在國際博協副主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長王川平教授的領導支持下,我帶著研究生胡習珍(現為雲南大學考古學博士),從重慶空行到三峽的盡頭宜昌,而後乘船逐段溯江而上,係列地觀賞了三峽沿岸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文化遺物、商周青銅器文化、戰國時期的巴、楚文化,以及秦漢與漢以後的各類文物。路行來,喜悅不斷,最讓我興奮的是漢及漢以後的曆代瓷器文化。真想不到長江三峽這條黃金水道,如此的驚人,如此的重要,遺存中挖出的瓷器,其瓷係之全、窯口之多、品種之富、地域之廣、曆時之久,無不讓人振奮,我魂牽夢繞,遐想不斷。我想:將其有序地連綴展示、研讀,怎不是一部中國瓷器文化發展史的縮影呢?
瓷器誕生於中國,傳播於世界,是世界文明的偉大創造,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瓷器與中國可以劃上等號,所以,在英文中瓷器成了中國國名的代稱(CHINA)。
為不負祖先的偉大創造,為不負艱辛萬苦的考古工作者,我決心將出土的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曆代瓷器展現出來,與世人共享中華瓷器的輝煌。我需年近耄耋,但百年不遇的極美佳機鼓舞著我努力工作,在三峽文保辦、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文物考古所、轄區各文管所的大力支持以及陶瓷愛好者們的企求中,我與董小陳無數次地往返於轄區考古工地、各文管所收集、遴選、匯總出土瓷器。用有紀年墓出土的瓷器為坐標,結合地層疊壓關係、瓷器造型紋飾特征和胎釉化學元素的構成等科學測試數據,進行比較論證,以數十年研究積累,經五年餘的時間,終於撰就此拙作。此中由於還有部分報告未出,必有遺漏,錯誤不少,並請讀者批評指正。
筆者於2009年8月7日巴渝居書齋
§§第一篇 長江三峽出土的曆代瓷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