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棱豆,又名四角豆、翅豆、楊桃豆、皇帝豆、香龍豆等,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熱帶,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及西非地區。我國種植四棱豆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主要產地在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等省。四棱豆莖蔓生高達3~4米,分枝性強,枝葉繁茂;莖光滑無毛,綠色或綠紫色,葉為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呈闊卵圓形,全緣,頂端急尖;花腋生總狀花序,花較大,花冠紫藍色;豆莢呈帶棱的長條方形四麵體,棱緣翼狀,有疏鋸齒,豆莢有綠色或紫色幾種類型,老熟後深褐色,莢長一般為20厘米;種子卵圓形,光滑;四棱豆嫩莢有四條棱,顏色嫩綠,形似楊桃,清脆爽口而不膩。四棱豆可炒食、涼拌,或鹽漬,或製醬菜;嫩葉可炒食、做湯,脆嫩爽口;塊根可炒食。
四棱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含多種氨基酸,且氨基酸組成合理,其中賴氨酸含量比大豆還高,並含有豐富的脂肪、膳食纖維。它所含維生素E、胡蘿卜素、鐵、鈣、鋅、磷、鉀等成分的含量尤為驚人,遠遠超過其他蔬菜,是補血、補鈣、補充營養的極好來源。
常食四棱豆能治多種疾病,四棱豆具有降壓、美容、助消化等食用和藥用價值,對冠心病、動脈硬化、腦血管硬化、習慣性流產、口腔炎症、泌尿係統炎症、眼疾等19種疾病均有良好的療效。
怪味四棱豆
特點:口感細膩脆嫩,麻辣酸甜,鹹鮮味美。
用料:
鮮嫩四棱豆250克 辣椒紅油10克 幹紅辣椒10克 花椒油5克 青花椒10克 香醋20克 白糖15克 醬油10克 老薑7克 大蔥15克 大蒜7克
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鮮嫩四棱豆洗淨,切成8厘米長的節,放在開水鍋中汆斷生,投入冷開水中過涼,瀝幹。幹紅辣椒製成糊辣椒末。青花椒製成花椒末。老薑去皮,切成末。大蒜去皮,製成蒜泥。大蔥洗淨,切成花。
四棱豆納盆,放入精鹽、味精、辣椒紅油、幹紅辣椒末、花椒油、青花椒末、醋、白糖、醬油、薑末、蔥花、蒜泥、麻油拌勻,裝盤上桌。
幹煸四棱豆
特點:鹹鮮幹香,豆嫩肉酥。
用料:
四棱豆350克 豬瘦肉150克 榨菜20克 蝦米30克 大蔥10克 老薑10克 大蒜10克 料酒15克
精鹽、味精、香油、色拉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四棱豆洗淨,切5厘米長的段。豬瘦肉洗淨,斬成肉末。蝦米用水發透,淘去沙子。榨菜洗淨,切成顆。老薑切成顆。大蒜去皮,切成顆。大蔥洗淨,切成馬耳朵形。
鍋置旺火上,摻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放入四棱豆段用油浸炸至斷生,撈出瀝去餘油。鍋內留油燒熱,放入豬肉末、料酒煵炒至酥香。加薑蒜顆炒香,下四棱豆、蝦米、榨菜顆、精鹽煸炒,加蔥節、味精簸轉,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可。
脆皮四棱豆
特點:外酥內嫩,鹹鮮微辣。
用料:
四棱豆350克 雞蛋2個 老薑10克 大蔥15克 香菜5克
孜然粉、辣椒粉、油酥蒜米、香菜末、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幹豆粉、麵粉、花生油各適量製作方法:
四棱豆洗淨,切成10厘米長的段。雞蛋磕破入碗,取蛋清。老薑切成片。大蔥洗淨,切成節。香菜洗淨,切成節。
鍋置旺火上,摻清水,放精鹽、薑片、蔥節燒開,放入四棱豆煮至六成熟,瀝幹。雞蛋清攪打成蛋泡,加豆粉、麵粉、精鹽、味精及清水,調成蛋泡糊。
鍋置火上,摻花生油燒至五成熱,四棱豆拍上豆粉,然後掛上蛋泡糊,入油鍋炸至酥脆時撈出,瀝去餘油。
鍋留少許油,下孜然粉、辣椒粉、油酥蒜米、香菜末、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炒香,放入四棱豆簸轉起鍋裝入盤中,撒香菜節上桌。
附錄:烹調四棱豆的要點
在製作四棱豆菜肴時,如果先用水焯透,然後用淡鹽水浸泡一會兒再烹飪,口感會更好。
四棱豆含胰蛋白酶和凝血素等有毒物質,經過高溫方可消除,所以四棱豆不宜生食,烹製四棱豆必須烹熟。
四棱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患有尿頻的人不可食用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