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又名大力子、白肌人參、東洋參等,為菊科牛蒡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亞洲,我國東北至西南均有野生分布,近年有大量人工栽培。牛蒡適應性強,常生在原野山坡,溝邊路旁。牛蒡主根肉質肥大,直立莖,高1米以上,多分枝;根生葉大,叢生有長柄,莖生葉為互生,呈三角狀圓形;邊緣稍呈波狀或有細鋸齒,葉麵呈深綠色,光滑,葉背麵灰綠色,有外絨毛;頭狀序花,紅紫色管狀,花簇生莖頂,瘦果。其肉質根細嫩香脆,營養豐富,是蔬菜中的珍品,既可煮食,亦可燒、炒、醃、醬、做湯。葉柄和嫩葉也可食用。
牛蒡的肉質根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每l00克鮮品中含蛋白質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纖維素1.3~1.5克。胡蘿卜素高達390毫克,維生素Cl。9毫克以及鈣240毫克,磷106毫克,鐵7.6毫克,並含有其他多種營養素。
牛蒡還含有大量的菊糖和纖維素,菊糖可幫助人體筋骨發達、增強體力;纖維素則可排毒、排便、降低膽固醇,因此,其具有清熱解毒,降低膽固醇,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預防糖尿病、便秘、高血壓之功效。
酸辣牛蒡絲
特點:牛蒡甜脆,玫瑰酒香而不濃。
用料:
牛蒡250克 心裏美蘿卜25克 黃瓜100克 香菜15克 幹紅辣椒10克 大蔥15克
精鹽、味精、胡椒粉、白糖、白醋、白醬油、紅油辣椒、花椒粉、玫瑰露酒、色拉油各適量製作方法:
牛蒡去皮,洗淨,切成絲,用5%濃度的白醋溶液浸泡15分鍾。心裏美蘿卜洗淨,切成絲。帶皮黃瓜洗淨,切成絲。香菜洗淨,切成節。幹紅辣椒去蒂去子,切成絲。大蔥洗淨切成絲。
牛蒡放在開水鍋中焯斷生,撈出瀝幹水分。蘿卜絲、黃瓜絲分別碼少許精鹽,除去部分水。三絲納盆,加玫瑰露酒拌勻,醃漬5分鍾,裝在盤中,然後放入精鹽、味精、胡椒粉、白糖、白醋、白醬油、紅油辣椒、花椒粉。
鍋中燒油,下幹紅辣椒絲炸呈棕紅色,連油帶辣椒澆在三絲上,撒蔥絲、香菜節上桌。
牛蒡豆腐羹
特點:味道鮮美,入口潤滑。
用料:
牛蒡200克 老豆腐250克 雞蛋1個水發香菇50克 火腿50克 香菜25克
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鮮湯、水豆粉各適量
製作方法:
牛蒡削去皮,洗淨,切成丁,放在開水鍋中焯一水,撈出瀝幹。老豆腐切成丁,放在開水鍋中汆去澀水。水發香菇洗淨,切成丁。火腿煮熟,切成末。香菜洗淨,切成末。雞蛋磕破入碗,調成蛋液。
鍋置旺火上,摻入鮮湯燒開,放牛蒡、豆腐、火腿、香菇煮一會,然後加鹽、味精、雞精、胡椒粉調味,加水豆粉勾芡,把蛋液淋入,攪成蛋花,起鍋撒上香菜末上桌。
牛蒡豬肘湯
特點:肘子糯,牛蒡細嫩,麻辣微酸,餘味雋永。
用料:
豬肘1隻(約1000克)牛蒡500克 幹紅辣椒20克 花椒5克 老薑20克 醪糟汁50克 大蔥50克
精鹽、味精、胡椒粉、雞精、白糖、清湯、醬油、白醋、五香粉、色拉油、菜子油各適量製作方法:
豬肘用火燒去殘毛,放在熱水中浸泡,刮洗幹淨,然後在開水中焯去血沫,取出衝洗幹淨,晾幹後抹上醬油。牛蒡去皮,用濃度為3%的醋水浸泡15分鍾,撈出切成滾刀塊。幹紅辣椒切節。大蔥切成節和蔥花。老薑切成片。
鍋置旺火上,摻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豬肘炸呈金黃色撈出。鍋內留少量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薑片、蔥節爆炒出香味,然後摻入清湯,加精鹽、胡椒粉、五香粉燒開,再放入豬肘、醪糟汁,燒至豬肘六成。把豬肘轉入湯缽內,加牛蒡塊、白糖、雞精,摻清湯入籠蒸至豬肘糯時連缽取出,加入白醋、味精。
鍋置旺火上,摻入菜子油燒至八成熱熄火;當油溫降至六成熱時,放入幹紅辣椒炸呈棕紅色,即放入花椒炸香,然後連油帶辣椒、花椒淋在肘子缽內,撒上蔥花即成。
附錄:牛蒡的選購與處理
選購牛蒡:牛蒡比山藥細長一些,含有易木質化的纖維質,過熟的牛蒡會老硬難吃。以長度在60厘米以上、直徑約為人民幣1元硬幣大小、形態筆直無分叉、整體粗細均勻一致者較佳。牛蒡的表皮最好是淡褐色且不長須根,質地細嫩而不粗糙,可以手握牛蒡較粗的一端,如果牛蒡自然垂下則表示新鮮細嫩,吃起來口感較佳。
處理訣竅:牛蒡含有大量的鐵質,隻要曝露在空氣中就會氧化成黑褐色,為了避免變色,切好的牛蒡要立刻放入清水中浸泡才不會氧化,也可將處理好的牛蒡泡入濃度為3%的醋水中15分鍾,一來可使牛蒡的色澤更加潔白,二來也可保有牛蒡本身的特殊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