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藿,又名野薑、蘘草、茗荷等,為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產於我國貴州省,周邊的四川、重慶、湖南和廣西等省市也有分布,喜生長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穀陰濕處,現農家亦有移栽至房前屋後的。陽藿數莖叢生,植株高0.5~1米,根莖淡黃色;葉2裂,互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兩麵散生紫紅色細點,葉麵光滑,背麵葉脈兩側疏被長柔毛,葉舌兩裂,膜質,長2~4厘米;地下莖匍匐生長,向下抽生肉質根,其上發生大量須根;向上抽生紫紅色嫩芽,見光呈綠色,葉鞘紫色,緊裹嫩芽(俗稱陽藿筍),葉鞘散開後,莖葉生長。陽藿的食用部位為花莖和根莖,花莖的軸和鱗片呈淺綠白色,故民間稱白陽藿。6月起采收食用嫩花莖,9~10月可采收食用花,冬季可挖采其根莖。
陽藿根莖含有—蒎烯、—蒎烯及—水芹烯等。每100克嫩莖和花穗含蛋白質12.4克,脂肪2.2克,食物纖維28.1克,維生素C和維生素A共約98.85毫克。
陽藿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止痛、散淤消腫、平喘的功效,治冷氣腹痛,年久咳喘,經閉,大葉肺炎,腰痛,頸淋巴結核,無名腫毒,解草烏中毒。
燒椒拌陽藿
特點:酸辣清香,爽口回味。
用料:
陽藿嫩花莖200克 青辣椒100克 糊辣椒麵20克
精鹽、醬油、醋、味精、薑蒜米、蔥花、香菜末等各適量
製作方法:
陽藿嫩花莖洗淨切成絲(也可汆至半熟或在炭火灰上烤至半熟後切成絲);青椒洗淨,放在木炭火上燒軟,切成同陽藿絲般大小的絲。
陽藿、燒椒納盆,下糊辣椒麵、精鹽、醬油、醋、味精、薑蒜米拌勻,裝盤,撒蔥花、香菜末上桌。
臘肉炒陽藿
特點:臘肉不膩,香氣十足。
用料:
臘肉200克 陽藿嫩花莖200克 青紅椒塊各50克 幹辣椒節15克 花椒粒4克 蒜苗15克
精鹽、味精、色拉油等各適量
製作方法:
臘肉燒皮刮洗幹淨,煮熟,晾冷切成片。陽藿嫩花莖洗淨,切片。
鍋置旺火上燒熱,放入陽藿片、青紅椒塊煸炒至半熟,加少許精鹽,起鍋待用。
淨鍋置火上,摻油燒熱,下入幹辣椒節、花椒粒熗香,再把臘肉放入煸炒,至臘肉起燈盞窩,投入煸至半熟的陽藿片、青紅椒塊略炒,調入精鹽、味精,下蒜苗炒勻即成。
陽藿燉土雞
特點:湯清味鮮,雞肉嫩,蘸水酸辣。
用料:
陽藿地下莖(根)200克 土仔公雞1隻(約750克)料酒20克 老薑15克 大蔥20克
精鹽、味精、醬油、醋、糊辣椒麵、薑蒜米、蔥花、香菜末、折耳根末等各適量製作方法:
陽藿地下莖(根)用竹片刮洗幹淨。土仔公雞宰治淨。老薑拍破。大蔥洗淨,挽結。
把精鹽、味精、醬油、醋、糊辣椒麵、薑蒜米、蔥花、香菜末、折耳根末調成辣椒蘸水。
洗淨的陽藿根裝入土仔公雞肚內,放入沙鍋摻清水,用大火燒開,加料酒、老薑、大蔥,撇去浮沫,改用小火保持湯水微開,燉至雞時調入少許精鹽,帶辣椒蘸水上桌。
陽藿炒雞蛋
特點:蛋香藿香,回味無窮。
用料:
陽藿嫩花莖250克 土雞蛋4個
精鹽、蔥花、色拉油等適量
製作方法:
陽藿嫩花莖洗淨切碎。雞蛋磕破入碗內調散。
鍋置旺火上,摻油燒熱,投入陽藿嫩花莖碎煸炒出香味,下雞蛋快速推炒,使陽藿碎與雞蛋充分結合凝固成塊,調入精鹽,撒蔥花炒勻即可起鍋裝盤。
泡陽藿
特點:脆爽酸鮮,清香撲鼻。
用料:
陽藿500克 老泡菜水1000克 清水800克 精鹽20克 鮮花椒10克 泡薑100克 泡辣椒150克
製作方法:
選用陽藿嫩花莖或陽藿地下莖切成塊,清洗幹淨,晾幹表麵水分,用精鹽醃碼20分鍾,除去鹽水,放入盆中,摻入用老泡菜水、清水、精鹽、鮮花椒兌成的泡菜水,加泡薑、泡椒,浸泡12小時即可。
附錄:四季食用陽藿
春季:采用地下莖剛萌出地麵時的嫩芽。葉鞘剛散開時,采收洗淨後,或生用或汆水或在炭火上烤至半熟,用糊辣椒麵或蒜泥生拌、熟拌、燒拌;還可清炒、熗炒、蒜泥炒後食用。
夏秋季:夏季在花蕾未出現前即開始采收其嫩花莖食用,秋季花期可食花和花莖,生食、涼拌、炒、燒、熗、煮湯及鹽漬、醬醃、生泡或配料任由選擇。
冬季:挖地下莖,燒拌、熟拌或炒、燒、燉食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