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蒿,又名蔞蒿、香艾、水艾等,為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有白蒿、青蒿等多種種類,生長在河邊、湖邊或蘆葦叢中,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山西等地。蘆蒿成株高1~1.5米,莖粗1~2厘米,有葉柄,互生,食用嫩莖青綠色、淡綠色或略帶紫色,長25~30厘米,粗0.3~0.5厘米,葉片綠色,葉羽狀深裂,葉長10厘米,寬5~6厘米,裂片邊緣有粗鈍鋸齒,葉麵綠色無毛,葉背有短密茸毛,呈粉色。它有一種濃鬱的清香,口感外脆裏糯嫩,很少有纖維感。蘆蒿以鮮嫩莖稈供食用,清香、鮮美,脆嫩爽口,可涼拌或炒食。
蘆蒿營養豐富,每100克嫩莖含有蛋白質3.6克,胡蘿卜素1.4毫克,維生素C49毫克,鈣730毫克,鐵2.9毫克,天門冬氨酸20.4毫克,穀氨酸34.3毫克,賴氨酸0.
97毫克,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
蘆蒿性涼平味甘,有利嗝,開胃行水,清熱解毒,清涼、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等功效,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具有獨特風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認抗癌植物蘆薈的10倍。另外,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蘆蒿炒茶幹
此菜以蘆蒿與蘇北特產的“白蒲茶幹”合烹,使成菜具有地方特色,它口感清香脆嫩,誘人食欲。
用料:
蘆蒿嫩莖300克 白蒲茶幹100克 幹辣椒節20克
味精、雞精、白糖、胡椒粉、水豆粉、色拉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蘆蒿洗淨,切成4厘米長的段。茶幹洗淨,切成細條。將蘆蒿,茶幹入開水鍋中焯熟待用。
淨鍋上火,摻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下幹辣椒節炸香,放入蘆蒿和茶幹,調入精鹽,味精、雞精、白糖、胡椒粉,炒勻,用水豆粉勾芡,淋明油起鍋裝盤即可。
蘆蒿拌腰絲
用料:
蘆蒿嫩莖300克 豬腰1隻(約100克)紅椒50克 老薑15克
精鹽、味精、白糖、雞精、胡椒粉、麻油、色拉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蘆蒿嫩莖洗淨,切成4厘米長的絲,入開水鍋中焯熟,撈出透涼。豬腰洗淨,片去腰臊,切成絲,投入清水中漂盡血水,然後放入開水鍋中焯熟,撈出透涼。
紅椒洗淨,去蒂去子,切成4厘米長的細絲,入開水鍋中焯斷生。老薑切成絲。
將蘆蒿、腰絲、紅椒絲、薑絲瀝幹,納碗,加入精鹽、味精、雞精、白糖、胡椒粉、色拉油拌勻裝盤,滴上幾滴麻油即可。
幹鍋蘆蒿銀魚
用料:
蘆蒿250克 銀魚幹150克 青尖椒50克 紅尖椒50克 韭黃50克 料酒25克 蝦味醬50克 老薑15克 大蒜10克 大蔥25克
色拉油、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白糖、美極鮮醬油、生粉各適量製作方法:
蘆蒿嫩莖洗淨,切成7厘米長的節。老薑切成片。大蒜切成片。韭黃切成節。
大蔥切成節。銀魚幹淘洗幹淨,用清水漲發至透,撈出瀝幹,用精鹽、薑片、蔥節、料酒、胡椒粉碼味,掛上生粉。青、紅尖椒切成絲。
鍋置旺火上,摻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銀魚炸至外酥內嫩起鍋,瀝去餘油。
青、紅椒下油鍋滑油後,起鍋瀝去餘油待用。鍋中留油少許,放薑片、蒜片煸炒出香味,下蘆蒿節,加精鹽、味精、雞精、糖、胡椒粉、美極鮮醬油翻炒入味,然後放入青紅尖椒、銀魚幹簸轉,澆上蝦味醬,轉入鍋仔配酒精爐上桌。
蘆蒿燒臘肉
特點:蘆蒿清香,臘肉濃香,風味獨特。
用料:
蘆蒿250克 臘肉200克 醪糟汁50克 薑15克 花椒5克 蔥25克
白糖、雞骨、精鹽、味精、鮮湯各適量
製作方法:
臘肉(三線臘肉為佳)燒焦肉皮,用熱水浸泡刮幹淨,切成2厘米大小的塊,放入鍋內爆炒出油。蘆蒿取嫩莖,洗淨,切成滾刀塊,入開水汆一下撈出。薑拍破。蔥挽結。
雞骨放在沙鍋內墊底,臘肉塊堆在雞骨上,摻入鮮湯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加薑、蔥、白糖、花椒、醪糟汁,改用中火燒至臘肉九成時,加入蘆蒿,改用文火慢燒至臘肉皮、蘆蒿香,揀去薑、蔥、雞骨,下精鹽、味精,待收汁亮油起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