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菜,又名佛耳草、鼠曲草、寒食菜、白芒草、黃花曲草,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鼠耳草的嫩苗,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華東、華中以及西南地區,陝西、河北、台灣各省也有分布。清明菜適應性極強,山坡、路邊、房前、屋後均有生長,清明菜植株高20厘米左右,莖成簇直生並不分枝或少分枝,表麵被白色絨毛,葉互生,葉片倒披針形,葉綠全緣,無葉柄,葉片正麵有白色綿毛,4~5月份開花。清明菜嫩苗清香,可炒、拌、煮,亦可作餡料。江浙閩地區居民常在清明前後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飯團,香糯可口。西南地區則喜歡用清明菜與麵粉混合烙製清明粑。
清明菜的營養較為豐富,每100克鮮品含蛋白質3.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9克,粗纖維2.1克,維生素A365微克,胡蘿卜素2190微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24毫克,維生素C28毫克,糖分7克,灰分2.4克以及鈣、磷、鐵和脂類物質、揮發油等。
清明菜性味甘平,無毒,具有抗菌消炎、降壓止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濕性疼痛等,均具有較好療效。
清明菜炒雞蛋
特點:雞蛋酥香,野菜清香。
用料:
清明菜100克 雞蛋4個大蔥10克 老薑5克
精鹽、味精、豬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清明菜去老葉、老莖,洗淨,瀝幹,切成節。雞蛋磕破入碗,加精鹽、味精調打成蛋液。大蔥洗淨,切成蔥花。老薑切成末。
鍋置旺火上,放豬油燒至六成熱,下雞蛋液,炒成蛋塊,起鍋待用。鍋再放油燒熱,下薑米炒香。放入清明菜炒斷生,加精鹽、味精調味,然後把雞蛋塊、蔥花放入簸轉起鍋。
清明粑
特點:外皮軟糯,餡芯香甜,菜香濃鬱。
用料:
糯米粉250克 黏米粉60克 清明菜75克 蘇麻100克 白糖30克 花生油250克
製作方法:
蘇麻炒香搗成茸,加白糖拌勻製成餡。清明菜用開水煮一下,撈出濾幹水分,切細,煮菜的汁水待用。
糯米粉、黏米粉中加清明菜末拌勻,用菜汁加適量的冷水把米粉揉成“三生麵”米粉麵團,搓條,下劑成30克一個的劑子,然後逐個壓扁,包入蘇麻餡心,封口向下,壓成直徑7厘米、厚1厘米的圓餅生坯。
平鍋置火上,刷上花生油燒熱,放入餅坯用中火慢慢烙至兩麵微黃成熟,鏟出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