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苕尖,又名番薯尖、番薯藤、地瓜葉,紅苕藤,為旋花科牽牛花屬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番薯秧蔓頂端的10~15厘米及嫩葉和葉柄。紅苕原產海外,大約在明代萬曆年中(1589~1608年)傳入我國的福建省,並逐漸傳播至中原各地。紅苕尖鮮嫩、滑爽,可清炒,可涼拌,可做湯。
每100克紅苕鮮莖葉含蛋白質2.7克、胡蘿卜素5.58毫克,其中維生素B的含量比蕹菜、綠莧菜、萵苣、芥菜葉等都高,維生素C的含量也高於綠莧菜和萵苣,胡蘿卜素含量則高於胡蘿卜含量的3.8倍。因此紅苕葉也被譽為“蔬菜皇後”。
紅苕尖性平、味甘、微涼,具有生津潤燥、健脾寬腸、養血止血、通乳汁、補中益氣、通便等功效,有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降低血糖、通便利尿的作用,尤其在預防動脈硬化、各類腫瘤、防止細胞癌變等方麵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醫療效果。
幹鍋紅苕尖
用料:
紅苕藤嫩莖250克 水發香菇50克 二刀豬腿肉200克 青花椒5克 香辣醬20克 老薑10克 大蔥20克
味精、雞精、胡椒粉、白糖、生抽、香油、豬油、蠔油、高湯、八角、草果、三柰、香葉、花椒各適量製作方法:
紅苕藤嫩莖撕去皮,洗淨,切成6~8厘米的節。摻清水,二刀腿肉洗淨,放入鍋中加八角、草果、三柰、香葉、花椒鹵製成熟,切成筷子粗細的條。香菇洗去泥沙,去蒂,切條。大蔥洗淨,切成節。老薑切成片。
鍋置中火上,放豬油燒至六成熱,下薑片、蔥節及青花椒炒香,放入蠔油,摻入高湯、味精、雞精、胡椒粉、白糖、生抽熬5分鍾後去渣,下紅苕嫩莖、香菇燒入味,轉入鍋仔。
另鍋放豬油少許,下香辣醬,炒肉條,加入味精、雞精簸轉,倒在紅苕藤嫩莖上,淋香油配酒精爐點火上桌。
椒絲拌紅苕尖
用料:
紅苕莖葉350克 紅辣椒100克 大蔥15克 老薑10克 紅油辣椒20克 大蒜10克
精鹽、味精、花椒粉、白糖、香醋、醬油、色拉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取紅苕嫩莖葉(紅苕尖),洗淨,折成長10厘米的節。紅辣椒去蒂去子,洗淨,切成絲。老薑切成絲。大蔥洗淨,切成絲。大蒜去皮,剁成蒜泥。
鍋置旺火上,摻清水燒開,加少許精鹽、色拉油,放入紅苕莖葉汆一水,撈起,瀝幹水分。紅椒絲用精鹽醃碼5分鍾。
紅苕莖葉、辣椒絲、薑絲、蔥絲納盆,加蒜泥、精鹽、味精、紅油辣椒、花椒粉、白糖、香醋、醬油拌勻,整齊裝入盤中上桌。
苕尖溜雞絲
特點:雞絲滑嫩,苕尖脆爽。
用料:
紅苕尖250克 雞脯肉150克 鮮紅辣椒25克 大蒜5克 老薑10克 料酒5克
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水豆粉、色拉油等各適量
製作方法:
紅苕藤嫩莖葉撕去筋,洗淨,切成5厘米長的段。雞肉洗淨,切成絲。老薑去皮,切成絲。大蒜去皮,切成片。紅辣椒去蒂去子,洗淨,切成絲。
雞絲納盆,加入色拉油、精鹽、雞精、胡椒粉、水豆粉拌勻,醃碼15分鍾。紅苕尖放入開水鍋中汆一下,撈起瀝幹水分待用。
鍋置中火上,摻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放入雞肉絲滑至散籽,起鍋,瀝去餘油。
鍋內留少許油,下薑絲、蒜片爆香,然後放入辣椒絲、紅苕尖略炒,下雞絲,烹料酒,放精鹽、味精、雞精簸轉起鍋。
蒜茸苕尖
特點:具有濃烈的蒜香味。
用料:
紅苕莖葉500克 大蒜40克 胡椒粉2克 精鹽4克 味精3克 麻油10克 鮮湯適量薑5克 混合油20克 水豆粉5克
製作方法:
紅苕尖撕去筋折成小節,淘洗幹淨。大蒜搗成泥。薑切成末。
炒鍋置旺火上,摻入清水燒沸,放入紅苕尖,加鹽2克煮至斷生用抄瓢撈出,瀝幹水分,整齊裝入菜盤。
炒鍋再置旺火上,倒入混合油燒至六成熱,下薑末、蒜泥略炒,摻入鮮湯,下胡椒粉、味精、精鹽燒沸,勾二流芡起鍋,澆在紅苕尖上麵,淋上麻油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