蓴菜,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水葵、露葵馬蹄菜、水荷葉等,為睡蓮科宿根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蓴菜原產我國,主要分布於黃河以南的池沼湖泊中,浙江、江蘇兩省太湖流域以及重慶石柱地區所產最為著名。蓴菜有紅花品種和綠花品種兩類。紅花品種花冠、葉背、嫩梢和卷葉均為暗紅色;綠色品種花冠呈淡綠色,葉背僅葉緣為暗紅色,嫩梢和卷葉呈綠色。蓴菜食用部分為嫩梢和初生卷葉,口感肥美滑嫩,色、香、味俱佳,可炒食,可與鯽魚、豆腐等一起做菜做湯,自古被視為珍貴蔬菜。
蓴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每100克鮮品含蛋白質900毫克,糖分230毫克以及較多的維生素C和少量鐵質,以及氨基酸、阿拉伯糖、甘露糖、維生素B12等營養成分。
蓴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可治熱痢、黃疸、癰腫、疔瘡等。《醫林纂要》載其“除煩,解熱,消痰”。
蓴菜豆腐羹
用料:
蓴菜150克 豆腐150克 鯽魚2尾(約200克)冬筍15克 番茄25克 鮮香菇25克 老薑10克 大蔥15克 大蒜10克 料酒5克
精鹽、味精、胡椒粉、醬油、白糖、水豆粉、豬油、高湯、麻油各適量製作方法:
鯽魚去鰓,去內髒,去鱗,洗淨,改成四塊。蓴菜洗淨,瀝幹。豆腐切成片,在開水鍋中汆一下,瀝幹。鮮香菇洗淨,切成片。冬筍切成片,放在開水鍋中汆一水,撈出瀝幹。番茄洗淨,用開水浸燙,去皮,切成片。老薑去皮,切成片。
大蔥洗淨,切成節。大蒜去皮,切成末。
鍋置中火上,摻高湯燒開,下鯽魚塊、薑片、料酒、精鹽煮熟撈出,魚湯待用。
另鍋放豬油燒熱,放入蔥、薑、蒜煸香,摻魚湯用旺火燒開,下香菇、冬筍、番茄、豆腐略煮,然後下魚肉、蓴菜,加醬油、白糖、精鹽、味精、胡椒粉燒至入味,用水豆粉勾芡,淋麻油裝入湯碗即可上桌。
蓴菜蒸鱸魚
用料:
鮮鱸魚1尾(約750克)蓴菜100克 老薑10克 大蔥20克 大蒜10克 料酒15克
精鹽、味精、醬油、白糖、水豆粉、麻油、豬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鱸魚宰殺,去鰓,去內髒,去鱗,洗淨。蓴菜去雜質,洗淨。老薑去皮,切成指甲片。大蔥洗淨,切成馬耳朵形。大蒜去皮,切成末。
鱸魚用精鹽、蔥、薑、料酒醃漬10分鍾,上籠蒸至魚肉剛透,出籠,裝入魚盤。
炒鍋置火上,放豬油燒熱,下蔥、薑、蒜煸出香味,揀去薑、蔥、蒜不用,摻入蒸魚的湯汁,下蓴菜燒開,加醬油、味精、白糖、精鹽調味,用水豆粉勾芡,澆淋在鱸魚上,淋上麻油即可。
蓴菜溜蝦片
用料:
鮮對蝦200克 蓴菜150克 熟火腿15克 玉蘭片15克 料酒15克 老薑5克 大蔥10克
精鹽、味精、熟雞油、幹豆粉各適量
製作方法:
對蝦去殼,去沙線,片成蝦片。蓴菜洗淨,放在開水鍋中焯一水,撈出瀝幹。
火腿切成片。玉蘭片切成片,放在開水中汆煮後撈出瀝幹。老薑去皮,切成指甲片。大蔥洗淨切成馬耳朵形。
蝦片放入碗內,加料酒、精鹽、蔥節拌勻醃漬10分鍾,然後用幹豆粉上漿。
鍋置中火上,放雞油燒至五成熱,下蝦片滑斷生起鍋瀝去餘油。鍋中留油少許,下薑片、蔥節爆出香味,放蝦片、火腿片、玉蘭片炒轉,用精鹽、味精調味,加入蓴菜簸轉,淋上明油起鍋即成。
三絲蓴菜湯
用料:
鮮蓴菜150克 火腿25克 雞脯肉50克 榨菜25克 老薑5克 高湯350克
精鹽、味精、熟雞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
鮮蓴菜洗淨,放在開水鍋中汆一水,撈出瀝水,盛在湯碗中。雞脯肉煮熟,切成6厘米長的絲。火腿煮熟,切成6厘米長的絲。榨菜洗淨,切成絲。老薑去皮,切成細絲。
將炒鍋置旺火上,摻入高湯燒開,放榨菜熬出味,下精鹽、薑絲、味精調味,再燒開澆在蓴菜上,再擺上熟雞脯絲、熟火腿絲,淋上熟雞油即成。
溫馨提示:
烹製蓴菜可用鋁鍋、鋼精鍋以及陶鍋、瓷鍋,不用鐵鍋,因為蓴菜含有較多的單寧物質,與鐵器相遇會變黑。
蓴菜性寒而滑,多食易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食。婦女月經期及孕婦產後應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