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蔬菜市場上不斷有形態各異、色澤鮮豔的新奇蔬菜現身,使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大飽口福。有過去度荒充饑的野生蔬菜:茼蒿、苦菜、蒲公英等;
有蔬菜瓜果衍生產品:辣椒葉、紅苕藤、南瓜尖等;有由國外直接引進的蔬菜品種:櫻桃番茄、菊苣、結球生菜、香蕉西葫蘆、羽衣甘藍等;有利用先進育種技術培育出的新品種:彩色辣椒、無刺黃瓜、橘紅心白菜等;有農作物種芽菜:花生芽、蘿卜苗、蕎麥芽等;有可作為蔬菜食用的觀賞植物:蛇瓜、仙人掌、碟型南瓜等。有國內某些地區的名優蔬菜:蓴菜、芥藍、節瓜等;還有形狀小巧玲瓏的袖珍蔬菜:迷你黃瓜、指形胡蘿卜、朝天小辣椒等。我們把這些新奇蔬菜統稱為“特種鮮蔬”或“山野新特菜”。
“山野新特菜”並不是由植物學分類而得名,而是對非本土、非本季節種植以及某些珍稀蔬菜、野菜的一種統稱。它與人們熟悉的,生產麵積大的“大路菜”相對應,具有明顯的馴化性、區域性和創新性。“山野新特菜”還是一個動態概念,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所包含的範圍也不盡相同。一些原屬地方品種的珍稀蔬菜、野生蔬菜以及新穎芽苗菜等在市場嶄露頭角,也極大地擴展了山野新特菜的範圍。所以,目前通用的“山野新特菜”稱謂,習慣上是指當地較為新穎的蔬菜。簡而言之:“山野新特菜”是由洋菜中種、南菜北種(北菜南種)、野菜家種、舊菜新種形成的無確切定義的廣義蔬菜門類。
風味獨特是山野新特菜的最大特點。如酷似香蕉的西葫蘆,葡萄般的西紅柿,白得透明的柿子椒,金色的茄子;翠綠的、姹紫的、嫩黃的、嫣紅的……這類蔬菜色彩鮮豔、味鮮爽口,肉質或細嫩、或綿軟、或甘甜、或清香,口感比同類蔬菜更佳。色彩繽紛的彩椒與普通大辣椒相比,吃法差不多,但彩椒肉厚、味甜,口味更好,具有較高的含糖量和維生素C。從國外引種的迷你西葫蘆,鮮嫩爽口、皮薄光滑、肉厚子少、食味清香、營養豐富、質地細嫩,尤其是黃皮品種,皮色金黃、光彩誘人,因形似香蕉而被稱為“香蕉西葫蘆”,可以切片涼拌或直接蘸醬生食。“菜用甘薯藤”號稱“蔬菜皇後”,大約30厘米長,莖的直徑比筷子頭細一些,通體紫紅色,掐一小段,塞到嘴裏,滿嘴清香,這種甘薯藤,隻吃莖葉不吃根塊,根塊隻是當飼料喂豬。山菜、野菜,生在野外,長於田間,看似平淡無奇,奈何日日采集天地間之靈氣,已然化身成為自然之精華。這種大俗大雅的東西,唾手可得,俯首皆是,那股淡淡的清香與苦澀,除了讓我們膩了大魚大肉的腸胃得以清理,也仿佛帶我們去到了自然的田園世界。
營養豐富是山野新特菜的又一大特點。這類蔬菜不僅色彩鮮豔、肉質細嫩,而且富含多種營養,甚至比同類蔬菜的營養含量高出許多。例如:油麥菜的營養價值略高於生菜,而遠遠優於萵筍,與萵筍相比,其蛋白質含量高40%,胡蘿卜素含量高1.4倍,鈣含量高2倍,鐵、硒含量分別高33%和1.3倍。西芹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瓜果蔬菜高1倍,鐵含量為番茄的20倍左右,還含豐富的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等,對人體健康都十分有益。香瓜茄蛋白質含量是黃瓜、番茄的2倍,維生素C是黃瓜的14倍、番茄的6.8倍,維生素B1是番茄、黃瓜的8倍,維生素B2是黃瓜、番茄、鴨梨的9倍,胡蘿卜素是番茄的2倍、黃瓜的10倍,必需氨基酸均遠比黃瓜、番茄、梨與蘋果高。花生芽營養價值極高,所含白藜蘆醇是花生仁的100倍,而且花生發芽後,其蛋白質已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含量低,維生素含量則全麵提高,各種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吸收。“菜用甘薯藤”完全無汙染,還特別有營養,鈣含量是大米的10倍,磷含量、鐵含量比黃瓜高出10倍。
具有保健功效也是山野新特菜的顯著特征,有些品種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長期食用可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現代都市人吃菜探奇也論補益,引種自世界各地的保健蔬菜也就成為餐桌上的新寵。菊苣是流行於歐美的著名色拉葉用蔬菜,除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以外,葉片芽球中還富含馬栗樹皮素、野萵苣苷、山萵苣素等苦味物質,口感質脆爽口、微苦略甜,具有清肝利膽,開胃健脾的功效。蘆筍質嫩可口,低熱量、高營養,所含天門冬酰胺、多種甾體苷類化合物等在食療保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對心血管病、水腫、膀胱炎等有一定療效。血皮菜食用部分為嫩莖葉,每100克含鐵7.5毫克,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保健功效,對兒童和老人具有較好的保健功效,可炒後涼拌,或做拚盤配料,也可放入薑末、蒜茸等調料清炒,還可做餡,口感嫩滑具特殊香味。眼下被人傳說得功效最“神奇”的蔬菜,當數菊花生菜和黃秋葵。其中菊花生菜被人叫做“減肥蔬菜”,據說富含粗纖維,並有吸附作用,可以促使人體多餘的脂肪排出體外,是女士減肥的首選,而黃秋葵,則被傳為“植物偉哥”,深受先生們的喜愛。
經濟價值高是山野新特菜的又一顯著特征。這類蔬菜由於品質好,外形新穎美觀,而且生產數量相對較少,有些品種是采用反季節栽培、軟化栽培、苗盤紙床栽培、箱槽式立體栽培、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等手段種植,可以改變一些蔬菜常規的上市時間,或改變原有的色彩、口感、風味等。物以稀為貴,所以經濟價值較高。同時有些種類因為生長期短,複種指數高,投入相對減少,經濟效益更為明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菜以稀為珍、以奇為貴,以補益效用論身價,吃新吃奇吃野漸漸地成為一種時尚。當你從超市購得幾斤菊苣,從郊野采回幾把蕨菜,怎麽做?怎麽吃?其實很多山野菜、新特菜是“大路菜”的延新品種或相近品種,其烹製方法與“大路菜”區別不是很大,完全可以或舉一反三,或照本宣科,擇喜而烹,選愛而調,至於那些全新品種,隻要了解了其生長特性、質地結構、口感性狀、營養價值、保健功效,便可以觸類旁通,運用掌握的烹調知識,想怎麽吃就怎麽吃,說不定一款新特菜、名菜就出自您的手中。
我們把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的山野新特菜的烹製方法整理成冊,奉獻給家庭煮婦、烹飪愛好者,特菜新吃,特菜常烹,願為更多家庭的餐桌上增添一兩款比時尚本身還時尚的山野新特菜。
陳小林
2008年7月於重慶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