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封信給青年人的忠告

  上一封信中,針對青少年,我提出了一些建議。在寫這封信時,我相信你已經步入了人生的青年階段,並按信中提到的訓令戒律為人處世。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沉著冷靜、飽食有度、勤儉節約、博學多識的年輕人。在接下來寫給戀人、為丈夫者、為父親者的信中,我將闡述你的責任和為他人所依賴的責任。因此,在這封信中,我著重討論一個年輕人應該如何管理他的財富或金錢。

  無論你生活在什麽階層,如果沒有時間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財產,那是十分可悲的。因不擅長管理自己的財產而導致破產的事例,屢有發生,數以萬計。缺乏管理金錢的能力,會導致你的生活貧窮不堪甚至窮困潦倒。事實證明,缺乏管理財富的能力,會阻礙發展,也會妨礙個人才能的發揮。一個人,如果身受貧窮的困擾和窘迫,還認為自己適合從事高級的工作,那麽他一定是一個奇跡。更不要說,他會由於貧困,而做出經不住誘惑、背棄原則、無視良言忠告的事情。

  貧困並不一定是真正的貧窮,貧困是相對而言的。伯克認為,一個勞動者,通過自己的勞動,能夠養家糊口,能夠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能夠保證充分的衣、食、住、行,這樣的人不能稱之為窮人。的確,與貴族相比,他確實十分貧困,他雖然稱不上富有,但是他本身卻並不貧窮。因此,我認為貧困源自人們的思想,源自於人的惰性和奴性。我必須要說明的是,與此同時,不幸也會隨著他們自己的錯誤思想而產生,會隨著他們那些虛幻的欲望而產生,會隨著他們沉溺於那些無謂的享樂而產生,也會隨著他們的貧困而產生。但是,如果他們能稍稍收斂一下自己的享樂,也就不至於貧困了。

  在談論其他生活領域之前,我先談談文學領域。也許是命運安排,你也許是一個依靠自己的文學天賦來謀生的人。我認為,一個真正有文學天賦的人,卻要被迫壓製自己的才華,屈從於那些他明知遠不如自己的人,屈從於那些他在靈魂深處都鄙視的人,這是凡人中最大的不幸。已故威廉·吉福德先生,是德文郡阿什伯頓一個鞋匠的兒子,在一位慷慨善良,名叫庫克森的牧師的資助下,讀了書並上了大學。吉福德曾是《默裏季評》的主編,前不久,剛剛去世。吉福德先生,據我所知,曾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他在靈魂深處憎惡金錢和議席買賣製度,鄙視那些執行這些製度的人。

  但是他也有其虛幻的欲望,他是與有錢人和奢侈者一起長大的,他已經養成了奢侈放縱的習慣。大約在1798年,他麵臨了一場抉擇,一邊是熏肉、羊排和一星期10先令的房間,另一邊是現成的美味、紅酒、豪宅和仆人,最後他選擇了後者。於是,他奴顏婢膝地成了《甘寧反雅各賓派報》的主編。他的智慧和學識超過了報社其他作家的智慧和學識之和,但是他卻淪為了一個可憐的工具,那些他曾經所譴責和鄙視的體係,現在隻要有人對此懷有敵意,他就會對之進行抨擊。

  不過,以這種方式,他獲得了美食、紅酒、仆人和車夫。他在《外國文摘》中掛職當一個職員,每年可得329英鎊,在彩票中心當幹事的工資是當職員的兩倍,可得600英鎊或700英鎊以上。後來的幾年裏,他終日駕著駿馬豪車,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死後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的朋友和以前與他一起撰文維護William pitt的兄弟是這裏的院長,再也沒有聽說過其他關於他的消息了!吉福德先生,如果在1798年選擇的是熏肉和羊排,那麽他應該會過得很幸福,身體應該會很健康,應該會很長壽,他的名字也應該會流芳百世的。就憑他淵博的學識、過人的天賦、清晰果斷的推理和機敏睿智的才能,他的作品本應是廣受人們歡迎,而且應該會流傳百世的!他的晚年(他終身孤身一人)即使不去做那個閑職,不領養老金,不坐馬車,也一樣能生活得很有品質。然而,自從他委身於《默裏季評》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後生悲慘的生活。想想這樣一個人,當他1817年號召捍衛《監禁法案》時,經受了什麽樣的屈辱啊!在此,我就不再贅述這其中的細節了,總之,他過的是難以想象的奢華但是卻又非常悲慘的生活。

  貧困,除非是真正的缺衣少食,否則更多的是人們虛幻出來的非真實的貧困。自以為貧困的羞恥感,以及怕被別人認為貧困的羞恥感,是我們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弱點。在這個國家,對貧窮的羞恥感,是這個時代自身的產物。當談到一個富人就等同於談到一個好人時,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實際還要富有。人們隻對富有的人諂媚奉承,而對窮人卻是輕蔑鄙視,人們談及富人時總是帶著順從的口吻,甚至恨不得將其捧上天,隻因他們富得流油。如果事實是這樣,難怪人們會因為被別人認為貧窮而感到羞恥。而這,恰恰又是我們生活中最危險的信號:這種思想,不知讓多少人毀在金錢之上。

  羞於被別人認為是窮人,不僅本身是一件可恥的事,這對於有才華的人更是致命的傷害。即使從金錢的角度來說,這也是極具傷害性的,這種思想對農民、商人甚至是地產紳士們也是毀滅性的。一方麵,這會使人們永無休止地去掩蓋自己貧窮的事實;另一方麵,還要追逐可以炫富的大馬車、仆人、紅酒、烈酒、酒瓶、酒杯、各種桌上用品、服飾、駿馬、晚宴、聚會等。不是因為他擁有或是給予這些,就能從中獲得滿足的快感,而是如果不能擁有或不能給予這些,就會讓人懷疑他或她沒有給予或擁有的能力。因此,看看你的周圍,仔細觀察,每年有不計其數的人為了不讓別人認為自己貧窮,而使自己真正地陷入了貧窮。

  你會發現,不知有多少善良又勤儉的家庭,就因為有了這種思想而被毀掉!謹記這些教訓,下定決心堅決抵製這種虛偽的羞恥感。如果你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那麽你就為你今後擁有平常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千上萬的家庭,僅僅是為了撐門麵、裝闊氣而在殊死拚搏。農民們的生活環境與商人和上層社會的人相比,相對要簡易得多。他們居住得相對比較獨立,即使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無人察覺。他們可以不喝什麽紅酒,他們也可以隻吃些熏肉,偶爾吃點鹹肉或雞蛋來改善改善生活,整個世界可能對他們的生活都一無所知。但是商人、醫生、律師的生活如果有什麽變化,就不可能悄無聲息,無人覺察。萬惡的紅酒,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標準,對他們而言就像是平麵圖中的圖例,歌曲中的基調一樣不可缺少。這恰恰是首先應該摒棄的東西,接著再摒棄其他不需要的東西,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人們就能恢複其正常生活。

  那些該死的酒鬼們,高聲大叫著仆人侍女,拚命搖著牆上的鈴子,聲音尖銳刺耳。當有人問我,“閣下,紅酒是什麽?”我回答說,在這個國家,紅酒就是一切。它是關鍵的投機者,它是無謂的揮霍浪費。酒對身體是極為有害的,每喝一瓶酒就會喝進一些烈性酒精和毒素,因此,酒鬼們是醫生最好的“朋友”。喝酒這種愚蠢的行為,我敢說,十之八九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也不是因為自己喜歡,更不是為了開胃,而僅僅是為了純粹的賣弄炫耀或其他目的。

  貧窮並不可恥,雖然與惡習、愚蠢和輕率相比,正如《聖經》中所描述的,“不要因為一個人貧窮,而去鄙視窮人”,因此我們也不能因為一個人富有而去讚美富貴。我們應該做的是,根據一個人的行為,公正地評斷他的品質,根據對他品質的正確評斷來尊重他或鄙視他。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這個國家一樣,有那麽多人選擇自殺這種終結生命的方式。這些自殺,十之八九都是因為害怕貧窮而導致的。通常情況下,這些受害者,都太過瘋狂。但是他們的瘋狂來自對貧窮的恐懼,而不是擔心難以維持生計;這種瘋狂也不是來自害怕不能過上體麵的生活,而是來自害怕被別人認為貧窮;這種瘋狂來自害怕其社會地位下降;這種恐懼,在這個國家比在其他任何國家都盛行。看看真相吧,什麽樣的貧窮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啊?他依然是他,一切如故:身體還是原來的身體,大腦還是原來的大腦。如果他能預見自己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又為什麽會害怕貧窮而自殺呢?這就是所有人為之而拚搏的東西嗎?然而,人們的心魔,僅僅源於害怕被別人認為自己是窮人。

  我們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富,應該謹慎適度地去使用這些財富,還要盡可能地做到量入為出、量力而行。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現金來購物。聖·保羅說過:“永遠不要欠債。”這毫無疑問是他所提出的眾多戒律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一點了。信用被譽為是最公正的一樣東西:信用盡失者,人皆棄之。

  我是在40年前讀的這篇文章,也就是已故彼特先生在議會宣誓不久後,他在宣誓中表達了自己的思想:“隻有擁有社會信用的人,他的名字才有資格被刻入紀念碑!”時間告訴我們,社會信用是指一個永遠也償還不清的債。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能看到這位聖潔女神在我的國家發揮作用。這是一位令人癡迷的女神,她對個人產生的影響遠不如對公共事務產生的影響大。在公共事務中,幾乎所有的交易,無論多麽微乎其微,都是以利用社會信用進行的。在倫敦,有一種交易,稱為記賬式交易,無論是家用品、煤、衣服還是其他東西,都是以記賬的形式出售的。賣家記賬,買家再一點一點地還賬。顯而易見,這樣買家的收入隻有一個去處,就是用來還債,在他們還沒有將錢拿到手或掙到手,這些錢已是歸他人所有了。賣家,當然也會因此獲得比實際利益更多的利潤。

  假如你還沒有貶低身份至此,或者即使你是律師、醫生、牧師或商人,情況也是一樣的。如果你通過賒賬的形式購物,這是極為有害的。因為這樣會使你禁不起誘惑,花高價購買你並沒有真正打算買的東西。由於現在不需要為之而付錢,所以此時的花費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據觀察,人們很不情願花掉手中的一英鎊,但是卻很願意以賒賬的形式花掉一英鎊。人們潛意識中認為前者的價值要比後者的價值的保持力更長久。前者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就在人們的大腦中形成一種定論,賒賬中的一英鎊是用來舍棄的,而手中的一英鎊卻是用來保存的。這也就是賒賬與現金消費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了。無數的東西,如果是用現金,人們是不可能購買的,但是如果是以賒賬的形式購買,人們就會毫不吝嗇。訂購一樣東西要比花現錢去買一樣東西容易得多。 然而,你為之付錢的那一天終會到來,這是絕對的,但是人們當時是不會去想這一點的。當錢從賬戶中扣除時,當所買的東西到達的那一刻時,你是否問過自己:“不買這個東西會怎樣?這是必不可少的嗎?”

  據我所知,商人們的生意、購買房地產或其他大型交易,不能以這種賒賬的方式進行,但是這隻是極少數的例外。即便如此,我們的賬單、債券也沒有因此而減少,買賣雙方的官司也是接連不斷。然而,在我們日常的買賣中,那些肉販子、麵包師、裁縫、鞋匠所從事的交易,還有那些商人在輪船上和交易所進行的交易,哪個敢說沒有賒過賬呢?曾經,有人給我講了一個年輕人的故事,讓我感到很欣慰,當有人讓這個年輕人把自己所買的東西和花的錢都記下來時,他回答說他沒有必要記賬,他肯定地說對他自己的收入、花銷非常清楚,他手中的那個錢袋子非常可靠,因為他從來不會去購買自己買不起的東西。

  總的來說,我認為不會有人會否認,同一樣東西,以賒賬的形式購買,算上利息,比用現金購買要多付費用。人們不僅根據不同的支付方式而規定不同的價格,更荒唐的是,人們都在爭相效仿,樂此不疲。他們不僅因為人們沒錢可用而收取費用,而且因為賒欠帶來了潛在的損失和風險,他們還會因此額外收取費用,而這些風險在通常情況下,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貨品賒欠給那些沒錢的不幸之人而造成的。因此,通過賒欠方式購買貨品的人,不僅要為賒欠行為付費,同時還要為因賒欠造成的損失,向商人支付他應支付的費用。商人們把賒賬人的名字記錄在記賬本上,也正因為這個名字的存在,使得商人不能及時地到市場中進行補給。因此,那些用現金購物的顧客自然比他們更受歡迎,也理所當然地享有相對較低的價格。

  不計其數的人因為以賒賬的方式購物而一敗塗地。他們不知訂購了多少根本沒用的東西,有的甚至是多餘的東西,有的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東西,所有這些,如果是用現金購買,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如果錢是從他自己的手中花出去的話,都需要實實在在地把錢數出去,因此他會合理地使用這些錢,把這些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所買的東西也是實實在在可以看得見的。

  農場主們似乎很少考慮,甚至根本就沒考慮過,他們買啤酒、紅酒、糖、茶、肥皂、蠟燭、香煙和其他東西所上交的稅費,但是為什麽對付給工人的工資卻精打細算、斤斤計較呢?你會發現,這些農場主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原因是,他們能實實在在地看見每個星期六晚上付給工人們的錢,但是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為上述物品所付的稅費。他們為什麽強烈地抗議每年交六七百萬英鎊的貧民救濟稅,但是對每年征收的六七百萬英鎊的其他稅收卻隻字不提呢?消費者支付了一切,因此,他們應該關心所有的稅收,然而農場主們卻隻關心救濟稅而不顧其他。其原因是,前者是從他們手中征收的,他們親眼看著自己手中的錢流進了別人的口袋,因此,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減少給窮人的救濟稅,想方設法地將這部分費用控製在最低限度。

  因此,當人們用現金來購物時,就會盡可能地將花費控製在最低限度,這種方式再加上節儉,就會給他帶來額外的收入。因此,最後,他可以節約出很大一筆可以用的錢,而且他的精神也會一直處於平靜中,避免了賒欠體係中的那些無休止的文件、收據、賬單、爭吵、法律訴訟等。我絕不是教你吝嗇,更不是教你囤積錢財,因為用現金去購物,真的可以使你節約更多的錢,這樣你可買到數量更多、種類更豐富的東西。假如你想要一匹馬,隻要你在平時的購物中采用謹慎的、專業的現金購物方式,我可以肯定地說,你所節約下來的錢,足夠你買兩匹馬。在城市,用現金購物,可以加快你逛街的步伐,因為當你看到櫥窗中的種種誘惑時,當你用手拍到口袋裏的錢時,你的大腦中就會立刻閃現一個問題:“我真的需要嗎?”因為,隻要你的手碰到你口袋裏的錢,就會帶出這個問題來。

  希望被別人認為是富人的思想,或準確地說,是不希望被別人認為是窮人的思想,還會導致另一種嚴重的也是極具毀滅性的罪惡,這種罪惡現在被冠上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叫“投機”,而實際上,這就是“賭博”。投機,就是購買一些你的家中或普通交易中不需要的東西;再次賣掉這些東西後,可以獲得很高的利潤,同時,這樣的買賣,又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如果用現金來購買這類東西,人們應該還能保持理性,也就不會有太大風險,但是如果用借的錢來買這些東西,那就是地地道道的賭博。在這個國家,這就是毀滅、痛苦和自殺的根源。我認為投機是人們可以用虛構的方式輕而易舉地購買到需要的東西導致的,這種投機是由我們的體係所創造出來的,毒害著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在此不是請求你不要從事這種賭博行為,我是請求你,如果你已經從事了這種賭博行為,盡可能快地從中解脫出來。如果你從事了這種賭博行為,你的一生,將是賭徒的一生,是充滿憂慮,充滿不切實際的欲望、恐懼的一生;你的一生都充滿陰暗,陰暗中隻有一絲偶爾會因為僥幸而成功的希望,支撐著你的生命。即使這種僥幸成功也會使你的未來充滿風險,最終,你的生活百分之百將會苦不堪言。

  就像其他賭博一樣,這種賭博最大的誘惑就是,隻有極少數人可以成功。例如,為了能夠獲得一官半職和聲譽名望,年輕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去參軍,但是他們卻沒有看到那個埋葬了他們無數同伴的大陷阱,他們的眼裏隻有大將軍這個位置,好像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這個職位,他們每一個人好像都肯定自己具備大將軍的資質,好像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有幾個助手緊隨其後,整個軍營和軍隊都會聽命於他似的。因此年輕一代的“投機者”們,隻看到了巨大的財富,卻看不到努力學習和辛勤勞動。他們隻看到那些坐著大馬車,遊走於酒吧中,身邊圍著諂媚之人的人,但是他們卻忘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這樣。他們忘了千千萬萬的人,都有著這種企圖,為了那些他們本應該知道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企圖,卻把自己變得赤貧如洗。

  無論是誰,都會想方設法躲避法律的束縛。但是如果沒有法律,人性一定會發生變化。一個人,即使根本沒有任何財產,也不敢說自己和法律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隻不過大部分人都在盡其所能地避免官司上身。

  那些經常官司纏身的人,已經習慣在法庭上使用法律專業術語了,他們還引以為榮,這些人一定是智者所不齒的對象。對於這樣的人,官司已失去本來性質了,對於他們反而是一種享受。而對於普通人,官司卻是憂慮的根源,是真正潛在的災難。打官司的人們總是你爭我吵,互不相讓,利用一切機會做無益於他人的事。多少人僅僅是因為過於憤怒,而走上法庭。

  在打官司之前,你應該考慮考慮代價,因為如果你贏得了官司,你也會比以前更窮,那你打官司的意義又何在呢?你隻不過對你的對手發泄了憤怒,你雖然傷害了他,但是同時你也傷害了自己。如果損失了一兩英鎊,忍忍就算了,因為如果你要打官司,不僅浪費了時間,惹來了麻煩,還要忍受打官司的屈辱和焦慮。如果一個人欠了你的錢可又根本還不起,你又何苦在自己根本得不到任何好處的情況下再給他施加痛苦呢?那些訴諸法律的人多數都傷害了自己,幾乎沒有幾個人因為訴諸法律而得到改善。因此,如果能避免,盡量不要訴諸法律。

  至於時間安排,你的工作或者你的職業應該是先於一切的。隻有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你才可能獲到真正的快樂。作為人,除了工作以外,應該有娛樂休閑的時間,你的快樂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你所選擇的娛樂休閑方式。如果你生活在田野和花園附近,那就是最理想的休閑場所了。至於夥伴,我在上封信中已明確告誡年輕人要遠離那些酒鬼和混混。找到誌趣相投的夥伴,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無所事事地閑坐著,一邊喝著酒,一邊吞雲吐霧,還時不時地憤世嫉俗一番,這是最無聊、最乏味、最沒有意義、最不理性的休閑方式了。然而,這也是個人習慣。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同伴,如果年輕人經常這樣孤身一人、形影相吊,那麽他必將一事無成、虛度終生。

  讀書是另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理性又有教養的夥伴當然更有意義,但是書籍永遠不會讓你生氣。書的成本很低,而且隨處可得,隨時等待著你的召喚。讀什麽樣的書,主要由你的追求而定。但是那些旨在教育年輕人修身養性的書,是每個年輕人必備的。在上封信中,我提到了曆史書與地理書。我依然堅定地認為,無論是曆史還是地理,都應從本國的曆史和地理知識學起,你應該熟知本國的曆史和地理,不僅了解古代的相關知識,還要了解所有重要體係的來源。那些關於國家之戰,王侯將相陰謀篡位的野史與低俗的男歡女愛的故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曆史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它記錄了過去發生的事情,指引我們了解現在的狀況。但是,對於傳奇野史,卻不能給我提供任何指導,因為這些所謂的曆史沒有給予我們任何有關現在的或將來的參考。

  讀書,就是對知識的一種儲備,會讓你終生受益無窮。以閱讀為休閑娛樂,曆史並不是唯一可以閱讀的內容,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詩歌、地理、寓言故事、各類哲學、旅行遊記、博物學和種類自然科學的書籍,都是可供你選擇閱讀的書籍。當你讀書時,有一點應該謹記,永遠不要從眾地讚美和讚同你所讀到的東西,切記不可人雲亦雲。閱讀時要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判斷,堅持自己的判斷,哪怕是文人學者的名言,也不要輕易跟風相信。

  我在拜讀蒲柏和斯威夫特的作品時,對他們能夠抨擊丹尼斯我非常欣慰。但同時,我也明白他們為什麽要煞費苦心地抨擊這樣一個傻瓜。

  有一次,純屬偶然,我走進美國一個小山村的一個小酒館裏,當我的遊伴們在隔壁喝酒時,我拿起了一本舊書,以打發時間。當看到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那個備受批評的作家丹尼斯時,我就準備放棄不讀了,正當我要把書放下時,書中一篇名叫《卡托》的文章映入我的眼簾,因為我所讀過的書中,都對這部由艾迪生所寫的文章大加讚賞,文章中的字裏行間都充滿了智慧與才華,我懷著謙遜的心態拜讀起來,雖然這出自那個傻瓜丹尼斯之手。

  但是,讀著讀著,我大笑了起來,不是笑丹尼斯,而是笑艾迪生。由於我的笑聲太大了,以至於走廊裏的老板都走了過來,來探個究竟。這是我一生中讀到的最詼諧的作品。我為丹尼斯而感到高興,也為我以前對《卡托》的讚賞而感到羞愧,更對蒲柏和斯威夫特對這最有才華和最有智慧的評論無休止的辱罵而痛恨不已。在我的記憶中,這是我第一次改變了我的閱讀理念,從那以後,我不再輕信他人的評論,我會自己進行判斷,既不輕信任何作者的觀點,也不輕信所謂當前的潮流。在一場關於美學的演講中,布萊爾博士告訴我,如果我想進行合理的寫作,就應仔細解讀艾迪生。當我在編寫《英語語法》時,我讀了幾期當時的《旁觀者》,但是我並沒有按照布萊爾博士所講的那樣拜讀艾迪生,反而從他的書中找到了大量錯誤的語法案例。在第二次閱讀中,我發現了丹尼斯對這本書的指正。

  有關莎士比亞作品的評論,那些30年前對其作品的評論,是不應該被人們所忘記的,也是現在的年輕人應該熟知的,以引導年輕人形成自己的判斷。過去的人們就開始高度讚揚莎士比亞的每一句話,現在人們依然如故。那些不讚美莎士比亞的人,就會被認為是缺乏理解力和鑒賞力。加裏克先生和他的追隨者們,之所以如此誇讚這位大詩人的作品,是有原因的。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有專門為莎士比亞而舉行的慶祝節日。據說,莎士比亞種了一棵桑椹,用這棵樹做的小禮盒和其他小飾物,被銷往全國各地,就好像這些東西是用古老而又神聖的樹木製作的似的。新教徒們總是嘲笑那些天主教徒們,過於崇拜遺物,但是卻沒有一個天主教的信徒像這個民族對這棵桑椹樹那樣,瘋狂地崇拜聖人的遺物。

  這種瘋狂崇拜緩和了幾年後,到18世紀末,又卷土重來,而且更加猛烈。倫敦有一名叫博伊德爾的議員,出版了莎士比亞的作品,每部作品的訂閱價是500英鎊,裏麵配有圖片。在當時那些瘋狂崇拜的人中,有一個叫愛爾蘭的先生,他好像比任何人都瘋狂。出於對這位詩人的崇拜,他甚至親自到詩人位於斯特拉特福鎮附近的房子進行朝拜,那裏據說是詩人的出生地。當他到達那座房屋時,他請求農夫和他的妻子讓他進屋搜尋詩人的遺作。然後,他雙膝跪地,以詩人樣子,雙手合十,虔心祈禱上帝能夠滿足他的願望。結果他沒有找到什麽詩人的遺作,但是,他卻得知農夫的妻子,幾年前在打掃一個閣樓的時候,找到了一些破舊的文稿,這些文稿,有的被她當柴燒了,有的被她用來包豬肉以防老鼠偷吃。“哦!這個可悲的女人!”他大呼,“你知道你都幹了些什麽嗎?”“哦,不!”女人嚇得半死,“我以為那都是沒用的廢紙,因為那些紙都很破舊了,我敢說和這房子差不多破舊。”這些話,讓他,用現在的話說,備受刺激,他又是咆哮,又是頓足,唾沫橫飛,劈頭蓋臉地責罵那個可憐的老婦人,最後憤憤地離開了老屋,匆匆返回斯特拉特福鎮,搭了一個驛站的列車就回到了倫敦,將這個可怕的褻瀆神明的不開化的女人的故事,告訴了他那些瘋狂的兄弟們。

  愛爾蘭先生去拜訪莎士比亞故居的時候,把他兒子帶上了,誰也不想到,這對愛爾蘭先生,對他那些生活在大都市的有學問的兄弟們,對莎士比亞的名聲竟然帶來了極大的不幸。他的兒子大約16歲,在倫敦給一個律師當學徒。當愛爾蘭先生和他的兒子從莎士比亞的故居返回時,他的兒子顯然沒有他父親那麽痛苦,在路上,他突發奇想,他要重現那些被那個異教徒婦女所毀掉的劇本!他想了又想,要寫出像莎士比亞那樣的著作來對他來說沒什麽困難!首先他隻需要找到伊麗莎白女王時期製造的紙張,以及能寫出和原作一模一樣的墨水,這有點兒難,但是還能克服。小愛爾蘭認識一個賣舊書的書商的兒子,這些舊書的空白頁為小愛爾蘭提供了紙張,最後,他也找到了能製作他所要的墨水的方法。首先,他寫了幾部戲劇和幾封情書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又找了一本莎士比亞時期的《聖經》,在空白處寫了些備注。他把所有這些,再加上大量的十四行詩,和其他一些零碎作品,呈給他的父親,告訴他這是一個紳士給他的,隻是這個紳士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

  於是,這位父親就向文學界宣布了其舉世矚目的大發現:他的發現轟動了整個文學界,最權威最有學識的博士們都認定這些手稿是真實的,他們中有些人(包括帕爾博士和沃頓博士)還鄭重其事地聲明這些手稿就出自莎士比亞之手,因為這個世上除了莎士比亞外,再無人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來!

  愛爾蘭先生以高價出版了這些新寫的但又是珍貴的手稿,還準備將其中一部戲劇《沃爾蒂格恩》進行公演。但是在這部戲劇上演後沒多久,由於他兒子不謹慎,泄露了秘密,立刻,那些曾經宣稱這些作品出自莎士比亞之手的那些人,又不惜一切代價開始詆毀他!律師把他從事務所趕了出去,他的父親也把他從家裏趕了出去,總之,他落了一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場。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在很多書中都有記載。這個年輕人,我想他應該還活著,沒有人會再質疑這些事實了。

  看過這個故事後,還有沒有人僅以潮流為導向了?那些不想被欺騙的人,在他讀過一本書後,會不會形成自己的判斷?經過慶祝日、朝拜者,博伊德爾500英鎊一本的書稿,被稱為“不朽的詩人”,正如我們談論摩西和艾倫一樣,是獨一無二的詩人後,出現了一個16歲的孩子,寫出了連學問淵博的博士都認為一定是出自莎士比亞之手的文章,當最後得知,這個男孩才是這些作品的真正作者時,那些博士們立刻將矛頭轉向他,報紙、雜誌、評論等也都在背後與這些人同流合汙,辱罵他是一個騙子。因為被冠上了這個惡名,他被整個社會所遺棄,注定會被餓死!這個教訓告訴我們,不要太依賴於學者們的論斷和所謂的文學界高層的定論。每一個年輕人,從一開始讀書時,就應該記住這個故事,如果他能夠牢記這一點,就不會受到潮流的影響,也不會被那些批評家們的意見所左右。

  我希望你能夠遠離那些可憎的作品,他們利用自己的思想去腐化他人的思想。他們以令人神魂顛倒的方式將毒藥灌輸給其他人,要想抵製這些誘惑,必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堅定的信念。

  除了讀書外,有能力有時間的年輕人還應該多寫作。如果你想牢牢記住一件事,那麽就把它寫下來,哪怕你寫完後立刻把它燒了,因為眼睛是你大腦的最好助手。記憶儲存著一連串的主題、地點、時間和情形,這些都可以幫助你回憶事實,沒有什麽比寫下來能更有效地再現事實了。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一本日記,把每天發生的事都記錄下來,哪怕隻是記錄當時的天氣情況。這樣堅持一年,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好處。我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記憶,這樣做可以幫助你減輕大腦的負擔。寫作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用的一件事,年輕人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忽視這一點。有多少次,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記住事情發生的地點和發生的那個準確時間,而無法將發生在我們身上和朋友身上的趣事陳述出來啊!有多少次,就因為我們沒有記錄時間和具體情況,而引發不必要的爭執啊! 隻要有一定價值的東西,通常都是極為有用的。一天24小時中,你隻需要花一分鍾,利用這一分鍾來記錄,有規律地堅持下來,每天多一點點關注。我個人從中受益匪淺,因此,我強烈建議每一個讀者都要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