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之死

  ◎ 鯤 西

  據《紐約時報》記者Allan Kozinn的專欄報道,當代最著名的大提琴大師羅斯托波維奇四月二十七日在莫斯科去世,他一度在巴黎治療,最終還是在祖國的大地上離開人世。今年三月二十七日他還出席在克裏姆林宮特意為他舉行的生日慶祝會,並且接受普京總統頒發的最高榮譽獎。

  在教堂舉行過追思會後,羅斯托波維奇遺體被安葬在Novodevichy墓地,在他的前輩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一側。稍遠處也埋葬著不久前去世的葉利欽總統。羅和普羅菲科耶夫及肖斯塔科維奇嚴格地說是兩代人,但躺在這花崗石墓地下的這三個靈魂,不僅有師生之誼,同時也經受著相同的苦難。

  羅斯托波維奇一九二七年出生於阿塞拜疆的巴庫一個音樂世家的家裏,四歲學鋼琴,七歲跟父親學大提琴,而他的父親曾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大提琴大師Pablo Casal的受業者。這一幅躺在他父親大提琴盒子裏尚是嬰兒的羅,幼稚的心靈,予人以聖潔的感覺。

  羅斯托波維奇到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確立作為大師的地位,尤其可貴的是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兩位前輩普羅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維奇,他曾跟他們學習作曲法,他們是他的恩師,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反抗專橫統治上,他比他的前輩表現得更頑強,走得更前。肖斯塔科維奇不堪斯大林時代對音樂對藝術的專橫的指責和禁錮,他轉而把一腔悲憤化入他晚期的作品中,尤其是他晚期創作的四重奏中。羅斯托波維奇卻表現得更為無所畏懼,以下是典型的一例:他直接給當時蘇聯官方報紙《真理報》寫信,他在信中寫道:“請告訴我是什麽給予那些對藝術一無所知的人擁有最後的發言權?每一個人都應享有自由思想的權利,而不是隻能當做應聲蟲。”《真理報》理所當然地不予發表,但西方的報紙卻刊登了。這樣,羅在國內的演出時好時壞,有時沒有任何理由地被官方取消。到一九七八年他和他妻子的護照終於被吊銷,也就是說他被剝奪了蘇聯的公民權。

  羅斯托波維奇終於看到了蘇聯的解體,而此時的獨聯體也逐漸趨向開放,羅並且和戈爾巴喬夫結上了私人的友誼。在他恢複公民權以後,他做的第一樁事就是率領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前往莫斯科。那是一場在紅場舉行的露天音樂會,為了讓買不起音樂廳門票者享受一次精彩的演出。這一場音樂會聽眾有十萬人之多。作為樂隊指揮的羅,連他自己也深深地受感動,他對《紐約時報》記者說:“俄羅斯人正需要這樣的場合向全世界人證明他們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過去的曆史事件玷汙了不少,但聽音樂的此刻告訴人們這裏有一個偉大的民族。”這是毫不虛飾的自豪,一種對於自身民族的完全的自信。讀Allan Kozinn這篇報道,至此會對斯拉夫民族上世紀以來在文學藝術諸方麵的偉大成就,應有肅然起敬之感。

  這裏展出的一張照片是柏林牆推倒之後,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羅斯托波維奇在離牆不遠處為群眾演奏巴哈的無伴奏組曲,那些不約而來的老少群眾記錄著這一曆史時刻。羅作為成名的音樂大師,他也是這一曆史長流中的一員,《紐約時報》的報道給他加上這樣的稱號——大師和蘇維埃時期的異己者。當小說家索爾仁尼琴受迫害時,是羅斯托波維奇為他提供了庇護所。這就是羅斯托波維奇。他身後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那些他生前演奏的曲集。然而最大的遺產是他的獻身精神,為藝術為自由。

  羅斯托波維奇家族一九二五到一九三一年在巴庫的故居,現在已用羅斯托波維奇父子的名義向外開放,供人瞻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