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一

  古代人物

  古代人物

  萬安縣建縣於北宋時期。熙寧辛亥(公元1071年),漕使金君卿、憲使王宜溫、常平使蘇獬聯名上書朝廷議建縣事,宋神宗恩準,令割贛縣、龍泉、泰和三縣地置萬安縣,從此,縣製沿襲至今已有937年。依古籍資料記載,萬安縣域內,曆代人文鼎盛,科甲蟬聯。本書以辛亥革命以前人物劃歸古代部分,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至今人物屬現、當代部分。

  古代人物部分分為:職官、名宦傳、仕籍、封贈、恩蔭、選舉、人物傳。

  一、 職官

  職官為曆朝在萬安縣任職的人物。分縣令、縣丞、教諭、訓導、巡檢、典史、都司、主簿、驛丞、雜職。

  (一)縣令

  秦、漢定製以縣為地方行政基層單位。以令為主官,而以丞為佐官,以尉主兵事。唐代之製,據《舊唐書,職官誌》載:州上縣令一人,從六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從九品上。宋製,諸縣有令。魏誌載:宋,大縣選隆官知,小縣選京官知,蓋以京朝之銜知其縣事。考宋史,宋建隆元年,令天下諸縣除赤畿外,有望、緊、上、中、下掌總治民政。元製,縣分三等,上縣達魯花赤一員(宣差),以蒙古色目人為之,元設縣尹,又設達魯花赤掌縣印,前明及清朝設知縣。

  宋

  許浹熙寧四年(1071年)任,萬安始建縣,首任縣令,祀名宦,有傳。

  朱浚民元豐元年(1078年)任,始築城。

  胡天明元豐六年(1083年)任,複築城浚池。

  陳諷元四年(1089年)任,修署、築塘,曆有治績。

  陳郊元五年(1090年)任。

  黃基紹聖元年(1094年)任,修道路橋梁。

  胡礛紹聖二年(1095年)由無為軍判官任。

  黃徹元符三年(1100年)任,清慎克勤,士民祠祀之。

  何良薖政和元年(1111年)任,尊學校有循聲,擢刺史。

  蕭經宣和三年(1121年)任,重修縣廨,後擢內職。

  章元崇宣和四年(1122年)任。

  李唐盓建炎間任,(1127—1130年)祀名宦,有傳。

  朱賓王紹興元年(1131年)任,有惠政,民饑,發倉賑之。

  張允升紹興十三年(1143年)任,有傳。

  向子賁紹興十五年(1145年)任,言論豐采,卓絕一時。

  錢雋之紹興間(1131—1162年)任。

  劉獬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由宣教郎任,修縣廨。

  趙成之紹興間(1131—1162年)任,有傳。

  程九萬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任。

  張澹古紹興中任,有傳。

  張夔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任。

  邵時卿紹興中任,有傳。

  謝純表乾道四年(1168年)由從政郎任。

  莫大猷年失考,由奉議郎任。

  吳從固乾道間(1165—1173年)任,有傳。

  於蔒淳熙七年(1180年)由奉議郎任。

  曹畋紹熙二年(1191年)任,魏誌誤作“紹興”。

  黃東慶元元年(1195年)任,有傳。

  趙師襳慶元四年(1198年)任,祀名宦,有傳。

  鮑粹然嘉定元年(1208年)任,有傳。

  謝厚寶慶三年(1227年)任。

  黃炳嘉熙間任,祀名宦,有傳。

  元

  周環振進士,至正二年(1342年)任,重修龍溪書院。

  曾彥樞年失考。

  彭九鮎十九年(1359年)任,築城三裏,改四門,民乃安。

  蕭同善本縣人,年失考,有傳。

  明

  張嗣先吳元年任,有傳。

  馮勝淮西人,洪武元年(1368年)任,祀名宦,有傳。

  王居敬古豐人,洪武七年(1374年)任,修學宮。

  孫原弼洪武十三年(1380年)任。

  宋英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給事左遷。

  孟孔昭洪武十五年(1382年)任。

  葉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任。

  羅信忠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任。

  趙彥剛福建人,建文元年(1399年)任,祀名宦,有傳。

  符濟洪武監生,永樂元年(1403年)任,祀名宦,有傳。

  文士宏柳州人,永樂八年(1410年)任,以清勤擢內職。

  王義滕縣監生,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任。

  杜愷武邑人,宣德元年(1426年)任,有傳。

  溫厚東莞人,宣德三年(1428年)任,多有異政。有詩傳世。

  康彥民年失考。

  倪琰宣德九年(1434年)任。

  嚴簡江夏人,正統元年(1436年)任,祀名宦,有傳。

  嚴橘寧波人,正統四年(1439年)任,修中庸堂。

  梁鞏新會進士,正統七年(1442年)任,建房料舍。

  陳勉建德監生,正統八年(1443年)任。

  吳清無錫人,正統十一年(1446年)任,刊縣誌、築亭圃。

  曹瑾祥符人,景泰元年(1450年)任。

  黃浩閩縣舉人,景泰三年(1452年)任。

  陳旭四川人,天順元年(1457年)任。

  徐安天順二年(1458年)任,明恕廉謹,擢內職。

  王紀永城人,成化二年(1466年)任。

  魏聰寧波舉人,成化三年(1467年)任。

  張瑛新會進士,成化九年(1473年)任。

  袁士鳳東莞人,成化十六年(1480年)任,祀名宦,有傳。

  孫冕天台進士,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任。

  孫衡京山人,弘治元年(1488年)任,修吏舍。

  郭英弘治四年(1491年)任,纂縣誌、修署及樂育堂。

  王良賓達縣進士,弘治十四年(1501年)任,有循聲。

  黃宏六合人,弘治十六年(1503年)任,祀名宦,有傳。

  徐瞞昆山人,正德三年(1508年)任。

  陳謨莆田人,正德四年(1509年)任。

  桑翹常熟人,正德六年(1511年)任,有傳。

  鄧元曲江舉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

  王冕河南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有傳。

  周文赺山陰進士,嘉靖元年(1522年)任,多善政,內用。

  虞守愚義烏進士,嘉靖四年(1525年)任,祀名宦,有傳。

  劉坤壽張人,嘉靖九年(1530年)任,祀名宦,有傳。

  盧肇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修縣誌。

  黃鳳翔雲南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

  齊承爵雲南舉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

  汪澄江莆田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任。

  傅卿進士,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任。

  程謨莆田舉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任。

  周讓莆田人,舉人,嘉靖三十年(1551年)任。

  曾造茶陵舉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任。

  陳典泉州人,訓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

  楊衝內江舉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

  艾科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

  劉繼文靈璧進士,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任,修學宮。

  盧瞞長沙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

  王圻上海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

  蔣遵箴全州進士,隆慶三年(1569年)任,舊誌“遵”作“遒”。

  汪彥衝杭州進士,隆慶五年(1571年)任。

  周昶閩縣舉人,萬曆元年(1573年)任。

  譚希思長沙人,萬曆三年(1575年)任,有傳。

  陳九官鄞縣進士,萬曆五年(1577年)任。

  林國材黃岩進士,萬曆六年(1578年)任。

  陸錫恩平湖進士,萬曆六年(1578年)任。

  王慎德嘉善人,萬曆十年(1582年)任,有傳。

  陳堯道福州人,萬曆十四年(1586年)任。

  張問達內江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任。

  阮時升丹徒人,萬曆十九年(1591年)任。

  於倫黃岡進士,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任。

  陸錫恩平湖進士,萬曆廿八年(1600年)任。

  徐揚光江陰進士,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任。

  薑應龍沔陽進士,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任。

  陳元烈澄海舉人,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任。

  張肇林上海進士,萬曆四十年(1612年)任,修縣誌。

  王際逵福建進士,天啟元年(1621年)任,修南門橋。

  申芝芳蘇州人,崇禎四年(1631年)任,有傳。

  蔣文運進士,崇禎八年(1635年)任。

  梁於縵揚州進士,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有傳。

  清

  張九嶷進士,順治三年(1646年)任。

  史象晉上元進士,順治四年(1647年)任,有傳。

  姚宏勳遼東人,順治六年(1649年)任。

  李延河南人,順治八年(1651年)任,有傳。

  李炳然湖廣舉人,順治十年(1653年)任,有能稱。

  曹鳴鸞舉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建城隍廟前殿。

  李如膟高陽進士,順治十八年(1661年)任,有傳。

  胡樞石門進士,康熙二年(1663年)任,祀名宦有傳。

  譚忠義黃陂進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有傳。

  黃圖昌長垣進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任,有傳。

  侶楠清豐拔貢,康熙十六年(1677年)任。

  馬之驊遼陽監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有傳。

  宜思耀遼陽貢生,康熙廿九年(1690年)任,重建施善亭。

  郭維莞奉天廂台旗人,監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

  黃寬同安歲貢,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重修學宮。

  張成章永定舉人,康熙五十年(1718年)任,有傳。

  王美昌保定舉人,雍正四年(1726年)任。

  蘇習禮武城進士,雍正四年(1728年)任。

  劉彤莆城舉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

  施陛錦元和舉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

  章錫疇新昌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任。

  江伍圖沔陽舉人,乾隆五年(1740年)任。

  馬淇瑞山西介休監生,乾隆十年(1745年)任。

  張彤梁觀城拔貢,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

  李夢璁嘉定進士,乾隆間任,從祀濂溪書院。

  楊國瓚乾隆十五年(1750年)署。

  顧?乾隆間署。

  方居瀛德安舉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

  顧德和元和進士,乾隆十九年(1754年)署。

  章馪齡吳縣監生,乾隆十九年(1754年)署。

  郭之屏榆次進士,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

  吳文鍍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署,南門漏澤園有記。

  淩應蘭上海舉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

  顧雲濤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署。

  唐開道思南府舉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有傳。

  王湘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署。

  鮑啟鴄沔陽貢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署。

  門滿洲進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署。

  胡萬年高密進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修學宮。

  焦詢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署。

  林誥盝霞舉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

  梁伯宗絳州監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署。

  楊茂林蒙自舉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任。

  顧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署,修學宮各祠。

  彭萬年貴陽舉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修縣廨。

  王?邵武舉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署。

  沈?陽湖進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

  嚴安儒邵陽舉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任。

  朱?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署。

  金之墀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署。

  畢岱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署。

  邢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署。

  侯錫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署。

  靖本誼黃岡進士,乾隆間任,改城門、修學宮。

  陸文濤會稽舉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署。

  畢廷斌昆明舉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任。

  孔毓俊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署。

  陸翥鴻仁和舉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署。

  蔡萬年仁和舉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

  黃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署。

  徐然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代理。

  鄧玉麟淮寧拔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署。

  張丹礜嘉應州副榜,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

  朱華烏程舉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任。

  袁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署。

  劉俊德安互舉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署,從祀濂溪書院。

  於仁監嘉慶十年(1805年)署。

  朱錫?侯官進士,嘉慶十一年(1806年)任,擬修縣誌。

  蕭大本善化拔貢,嘉慶間署,捐修上諭亭。

  餘源餘姚翰林,嘉慶十六年(1811年)任,廉靜愛士。

  閔光灤嘉善舉人,嘉慶十八年(1813年)署。

  陶堯臣番禺舉人,嘉慶十九年(1814年)任,有傳。

  洪占魁侯宮舉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署。

  魏緗長沙進士,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纂縣誌。

  張兼山河南進士,道光間署,同篡縣誌。

  王炯陝西優貢,道光七年(1827年)署。

  竇煦道光十年(1830年)署。

  唐啟傳廣西舉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

  賀鶴雲四川進士,道光十二年(1832年)署。

  雷學淦直隸舉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

  王道南侯官舉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

  宋應文安徽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年)署。

  翟惟善安徽翰林,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

  潘尊賢甘肅舉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署。

  竇煦雲南拔貢,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署。

  曹士桂雲南舉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署,有傳。

  李口山東進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署。

  彭申錫四川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署。

  袁思韓貴州進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

  貴祥長白舉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署。

  王家棣直隸舉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署。

  黃瑞圖雲南進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

  王家棣鹹豐二年 (1852年) 複署。

  曾逢吉鹹豐三年(1853年)代理,見“教諭”。

  紮拉豐阿滿洲翰林,鹹豐四年(1854年)任

  邊其豐河南豐邱附監,鹹豐五年(1855年)署。

  袁學?湖北舉人,鹹豐八年(1858年)署。

  丁日昌廣東豐順廩生,鹹豐九年(1859年)任,有傳。

  石昌猷江蘇監生,鹹豐九年(1859年)署。

  黃瑞圖鹹豐十年(1860年)複署。

  陶礽直隸監生,鹹豐十年(1860年)代理。

  胡鴻亮湖南優貢,鹹豐十一年(1861年)署。

  蔡迪康四川安嶽副榜,同治元年(1862年)任。

  楊逢春湖北人,同治二年(1863年)代理。

  張邦傑順天人,同治三年(1864年)署,有政聲。

  賀宏勳湖南瀏陽人,監生,同治四年(1865年)任,有政聲。

  鄒曰誠同治五年(1866年)任,見縣丞。

  謝銓雲南昆明舉人,同治六年(1867年)署。

  丁藹士安徽懷寧監生,同治七年(1868年)任。

  歐陽駿湖南寧遠人,同治八年(1869年)署,有政聲。

  周之鏞浙江嵊縣監生,同治九年(1870年)任,纂縣誌。

  王麟書浙江錢塘進士,同治光緒十一年(1885年)任。

  李承藩廣東肇慶廩貢,光緒十四年(1888年)至十六年任職。

  劉步元安徽潛山進士,光緒十七年(1891年)至二十五年任職。

  張樹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任。

  洪壽彭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4月)任。

  劉步元安徽潛山進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複任。

  胡遜之安徽潛山進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任職。

  王作糸孛山東蓬萊進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複任。

  胡遜之安徽潛山進士,光緒三十年(1904年)複任。

  王作糸孛山東蓬萊進士,光緒三十年(1904—1911年)二月至宣統三年複任。

  (二)縣丞

  唐、宋之製,州郡已不設丞,而縣仍有丞。唐之京縣,丞二人,從七品上,下縣亦有丞一人,從九品上。實為縣令之佐官。宋初亦不設縣丞,從以縣事日繁,仍不得不添設,惟南渡後多以主簿兼。清代縣丞為正八品,與主簿分掌一縣糧馬、征稅、戶籍、巡捕之事。後多省主簿而專置縣丞。熙寧後,邑無論大小,概置之。元不置,明縣丞一員,正八品,惟縣不及二十裏者裁減,萬安縣舊有丞,清朝順治初裁之,十七年複設。

  宋

  賈善祥熙寧間(1071—1077年)由觀察使左遷為丞,有德政。

  劉濟年失考。

  劉功甫祥符人,元五年(1091年)任,因家本邑,有傳。

  明

  萬鵬舉鎮江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祀名宦,有傳。

  林公異洪武六年(1373年)任。

  劉廷濟南人,洪武八年(1375年)任,“廷”或作“延”。

  劉燦浙江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任,祀名宦,有傳。

  王寶同年失考。

  郭無為州人,永樂九年(1411年)任。

  鄧偉年失考。

  宋壽齡藤縣人,永樂十五年(1417年)任,剛介有為。

  張光晟樂清人,年失考。

  薑敬無為州人,宣德間任。

  陸興祖嘉定人,正統元年(1436年)任。

  張紀漂陽人,正統七年(1443年)任,有傳。

  張俊桐城人,正統九年(1445年)任,有傳。

  陶俊景泰二年(1451年)任,有傳。

  吳紱年失考,見李齡學宮誌。

  陳友誌清流人,成化三年(1467年)任。

  林鵬揭陽人,成化五年(1469年)任,遷灃州判職。

  俞廷器嘉興人,年失考。

  李禮邵武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

  鍾海海鹽人,弘治五年(1492年)任,增修養濟院舍。

  濮奎分水人,弘治九年(1496年)任,擢州守,有政績。

  尹茂年失考。

  馬公佐建德人,年失考。

  龔惟宏年失考。

  劉裕廣東人,年失考。

  方鑒平湖人,年失考,從容嫻雅、才學兼優。

  徐錦湖廣人,正德間(1506—1520年)任,有傳。

  羅遠卿相盧人,年失考。

  李通四川人,正德間任。

  劉汲鄞縣人,正德間任。

  吳釗口安歲貢,正德間任。

  王吉嘉靖九年(1530年)任,有傳。

  陳士標韶州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任,廉潔清慎。

  王所任天啟元年(1621年)任,見南門橋記。

  清

  石?大原人,順治十七年(1660年)任。

  張起?清江貢生,康熙十四年(1675年)任,擢雲南按經曆。

  劉恒蕭山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任,卒於官。

  吳喬齡儀津監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任。

  姚世錫雍正十二年(1734年)任,督修學官。

  楊永清丹陽監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任。

  顧鑒江陰監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

  董九疇介休監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

  馮士讓山陰監生,乾隆四十年(1775年)任。

  蔣紹英陳留吏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任。

  黃萬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署。

  李逢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署。

  張其翎漢陽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署。

  孫源潮常熟貢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任。

  唐學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署。

  周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署。

  江光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署。

  秦鐸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署。

  茅登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署。

  徐然天津廩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升調德化。

  姚一謙年失考。

  秦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署。

  吳光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署。

  朱溶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

  陳日華上虞監生,嘉慶三年(1798年)任。

  朱君顯嘉慶五年(1800年)署。

  段守奎監利監生,嘉慶八年(1803年)任。

  吳萬鈞嘉慶間(1796—1819年)署。

  王賡嘉慶間署。

  方馥登嘉慶十四年(1809年)署,旋告病。

  田錫齡麻陽人,嘉慶十四年(1809年)署。

  鄧鬆齡嘉慶間署。

  孔傳芬海寧監生嘉慶十五(1810年)任。

  徐學海嘉慶間署。

  徐圻嘉慶間署。

  蘇開華嘉慶間署。

  宋文光長洲監生,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

  黃繩訓長洲監生,道光間(1821—1849年)署。

  瑞齡鑲黃旗人,監生,道光五年(1825年)任。

  王毓林會稽監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

  朱榮華桐城監生,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

  王霖拔貢,鹹豐九年(1859年)署。

  傅保康鹹豐十年(1860年)代。

  蔣駿昌鹹豐十年(1860年)代。

  史貞悠鹹豐十年(1860年)署。

  鄒曰誠江蘇人,監生,同治元年(1862年)任。

  江樹榮安徽歙縣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代。

  鄒曰誠同治十三年(1874年)回任。

  (三)教諭

  宋自慶曆四年,詔天下州縣皆立學而設官,以教此地應有教職,黃誌未詳,元製,教職始稱教諭,見魏誌。明、清以教諭為各縣教職之稱,與訓導同負責縣學之管理及課業。為正八品官。明史:縣教諭一員,從九品,掌教誨。清朝因之,康熙三年裁教諭,十九年複設,乾隆元年升教諭為正八品。

  元

  曾仁昌郡人,大德元年(1297年)任,博學多才,有《三山集》傳世。

  明

  劉璧本縣人,字子完,洪武二年(1369年)任。

  黃若水宜黃人,洪武十年(1377年)任,有傳。

  潘謙潮陽人,永樂三年任(1405年),有傳。

  麻寧縉雲人,永樂七年(1409年)任。

  黃須永樂十年任,祀名宦,有傳。

  鄭坪莆田人,永樂十八年(1420年)任,舊誌“坪”作“牆”。

  呂鏞靳水人,宣德五年(1430年)任,有傳。

  章琦四明人,宣德九年(1434年)任,撰《亭記》。

  鄭傑莆田人,景泰五年(1454年)任,有傳。

  周昌臨海人,景泰六年(1455年)任,後升。

  劉景輝莆田舉人,成化二年(1466年)任。

  吳孜莆田人,成化七年(1471年)任。

  關銓順德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任,擢連城令。

  鄭克載閩縣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任。

  郭定貞東莞人,弘治二年(1489年)任。

  王汝南慈溪人,弘治九年(1496年)任,有傳。

  王謐福建人,弘治十六年(1503年)任,擢分宜令。

  李道中正德二年(1507年)任。

  黃廷芳廣西人,正德五年(1510年)任,有傳。

  陳彝慈溪人,正德六年(1511年)任,府誌作訓導。

  毛鵠嘉善人,嘉靖四年(1525年)任,見學宮記。

  王愷池州人,嘉靖六年(1526年)任,有傳。

  彭賢嘉靖七年(1527年)任,擢令浦令,勤廉恤民。

  林相海鹽舉人,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纂成縣誌。

  朱悌江陰監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任。

  劉士達龍南貢生,年失考。

  王良翰上猶貢生,年失考,此後失載。

  清

  劉孟鮎安義貢生,順治四年(1647年)任,舊誌“孟”作“益”。

  楊述祖新建舉人,順治六年(1649年)任。

  龔選豐城舉人,順治七年(1650年)任。

  李藻崇仁舉人,順治八年(1651年)任。

  張日進彭澤舉人,順治十一年(1653年)任。

  熊宇鶴豐城例貢,康熙十九年(1680年)任。

  王佐熙金?舉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

  梅廷雋南城舉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任。

  劉榛宜黃例貢,康熙四十六年(1706年)任。

  劉其源樂平拔貢,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

  劉兆謙高安例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

  徐啟運奉新舉人,雍正三年(1725年)任。

  盧甑高安副貢,雍正十年(1732年)任。

  鄧培蔣萍鄉舉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有傳。

  畢銓福彭澤舉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任。

  劉鎮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任。

  萬廷芮南昌舉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任。

  趙明岐奉新舉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

  孫兆壁貴溪舉人,年失考,府誌錄入。

  習邵武峽江舉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署。

  洪聯壁宜黃拔貢,四十七年(1782年)任。

  王世暄鄱陽舉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署。

  項邦槐星子拔貢,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

  梁匯龍南昌府優貢,嘉慶四年(1799年)署。

  鍾翥上猶拔貢,嘉慶五年(1800年)任。

  趙硜南靖安拔貢,嘉慶六年(1801年)署。

  李步雲南豐副榜,嘉慶六年(1801年)任。

  羅學瑛寧都廩貢,嘉慶十四年(1809年)署。

  曹謙都昌舉人,嘉慶十五年(1810年)任。

  羅文雉南昌副榜,嘉慶十六年(1811年)署。

  張崇福新城拔貢,嘉慶十七年(1812年)任。

  徐鵬飛廣豐廩貢,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

  蕭景福崇義舉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

  傅廷梧舉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

  曾逢吉鼓澤副榜,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

  鄒大成新昌縣增貢,鹹豐九年(1800年)署。

  胡蘇澤上高拔貢,鹹豐十年(1860年)任。

  王光策瑞昌恩貢,同治二年(1863年)任。

  (四)訓導

  原設二員,有同時任者舊未分載。

  宋史:置教授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而糾正不如規者,未另設訓導之員,元設教授又設學正、學錄諸官,而萬安縣無考。明史: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所屬生員,訓導佐之,洪武二十四年,定儒學訓導,位在雜職之上。崇禎元年,裁訓導一員。清朝以訓導為從八品。

  明

  唐蓒洪武二年(1369年)任,祀名宦,有傳。

  晏璧盧陵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

  郭崇良本縣人,洪武十年(1377年)任,由明經任,有集。

  彭與誌泰和人,洪武十六年(1383年)任,擢香山尹,有異政。

  謝鏞石康人,永樂二年(1404年)任。

  何阜浙江人,永樂五年(1405年)任。

  劉池蘊吉水儒士,宣德二年(1427年)任。

  李懋揭陽舉人,宣德九年(1434年)任。

  冷融蘇州舉人,宣德九年(1434年)任。

  彭球順德人,宣德間(1426—1435年)任。

  餘盓崇陽人,宣德間任。

  邵潤會稽舉人,景泰元年(1450年)任。

  王蒙鄞縣監生,天順二年(1458年)任。

  張讓濟寧舉人,天順三年(1459年)任。

  洪升祈門人,成化五年(1469年)任。

  陳濟秀水舉人,成化十五年(1479年)任,升靳州府。

  盧文玉上元監生,成化十六年(1480年)任。

  胡晃慈溪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6年)任,有《集宋錄》行世。

  齊明天台監生,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任。

  李士軒博羅舉人,成化年間(1465—1487年)任。

  劉嚴湖陽監生,弘治六年(1493年)任。

  周衍宜興人,弘治八年(1495年)任,有傳。

  崔士英郴州人,弘治間(1488—505年)任,擢撫州教授。

  陳琳新寧人,弘治十年(1497年)任。

  彭琪失考。

  黃宣福建人,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

  李漠弘治十九年(1506年)任。

  吳熙常州歲貢,弘治間(1488—1505年)任。

  邵玨德州人,弘治間任。

  陳洪範瀘州人,弘治間任。

  沈良秀水人,正德元年(1506年)任。

  陳典泉州人,嘉靖九年(1530年)任。

  劉桂侯官舉人,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縣誌有序。

  王鐸徐州舉人,嘉靖十八年(1539年)任,有傳。

  陳士琦桂林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任,有傳。

  陳宗賢湖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

  張溥柳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任。

  馮國彥新昌貢生,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任。

  黃中耀弋陽貢士,嘉靖間(1522—1565年)任,此後失載。

  清

  陳昌祚彭澤歲貢,順治四年(1647年)任。

  周冕南昌歲貢,順治八年(1651年)任。

  毛騰新昌歲貢,順治十五年(1658年)任。

  吳墨湖口歲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

  艾斯礰東鄉歲貢,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任。

  邱坤雩都歲貢,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任。

  吳之昌德安歲貢,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任。

  郭賓南康歲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

  丁其時樂安例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

  倪欽貴溪歲貢,雍正三年(1725年)任。

  桂發坤德安歲貢,乾隆元年(1736年)任。

  龍學祖萬載歲貢,乾隆五年(1740年)任。

  邊大垣峽江歲貢,乾隆八年(1743年)任。

  曾魁湖興國歲貢,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

  龔紹履上饒歲貢,乾隆十四年(1749年)任。

  董繩舒歲貢,乾隆年任。

  胡若龍會昌歲貢,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

  舒亮梅靖安歲貢,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

  陳得元贛縣歲貢,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

  曾誌瀛臨川歲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

  崔謨湖口進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

  熊鵬翔建昌舉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任。

  王國瀚廣豐廩貢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任。

  胡文藻星子歲貢,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

  王芙金?廩貢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署。

  胡楷南豐歲貢,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

  金學光浮梁歲貢,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

  李?新建舉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署。

  龔樹功豐城歲貢,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任。

  章充登舉人,嘉慶四年(1799年)署。

  李曰偉南康優貢,嘉慶五年(1800年)任,有傳。

  劉崇?崇仁廩貢,道光元年(1821年)署。

  湯秉禮餘幹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任。

  袁絢南昌舉人,道光六年(1826年)任。

  程元鑣南城舉人,道光九年(1829年)任。

  曹爍湖口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任。

  唐滏萬載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任。

  彭協恭奉新增貢,同治二年(1863年)署。

  潘本慶樂平歲貢,同治四年(1865年)任。

  譚?都昌舉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

  (五)武索司巡檢

  宋史,巡檢掌巡邏、稽查之事,各視其名以修舉職業,中興以後,凡沿江、沿海及地方闊遠者皆置之。元設巡檢一員,秩九品。明洪武二年,增設各處巡檢(從九品)。十三年二月特賜敕諭。初此邑無巡檢,元始置巡檢於皂口,明仍之。清朝康熙間移駐大王廟,道光十八年移駐武索(今稱武術),後稱武索司。

  元

  劉會可年失考,劉功甫之子。

  明

  高延武儀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見《濂溪書院記》。

  譚童年失考,見方繣《學宮記》。

  林從福建人,成化六年(1470年)任。

  吳德臨海人,成化十年(1474年)任。

  梁裕敦茂名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任。

  周星蘄水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任。

  郎勤安吉人,成化十九年(1483年)任。

  宋誠蒼梧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任。

  蘇溥仙遊人,弘治三年(1490年)任。

  顧誽華亭人,弘治六年(1493年)任。

  蘄銘山東人,弘治九年(1496年)任。

  師溫年失考。

  王賓上元人,嘉靖十年(1531年)任。

  清

  吳從我浙江吏員,康熙九年(1670年)任。

  沈國冠涿州吏員,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

  王雲鵬通州人,年失考。

  陸光基山陰人,乾隆十年(1745年)任。

  範國楷秀水人,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

  朱懋功崇慶監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

  馬濂江寧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署。

  駱朝宗山陰監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任。

  陳錫三海監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署。

  董朝興陽湖監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

  江光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署。

  曹玢貴池吏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

  鄧世祿乾隆間(1736—1795年)署。

  沈兆鼇乾隆間署。

  呂應征乾隆間署。

  朱一原乾隆間署。

  鄧大本乾隆間署。

  馬澤源儀津監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任。

  羅光燦大興從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

  龍文麟乾隆間署。

  曹鴻謨乾隆間署。

  陸鴻飛山陰議敘,嘉慶五年(1800年)任。

  張國安漢陽人,嘉慶六年(1801年)署。

  張元勳桐城附生,嘉慶七年(1802年)任。

  朱聘上虞議敘,嘉慶十六年(1811年)任。

  楊如鑒嘉慶間(1796—1820年)署。

  方能?嘉慶間代理。

  李世運翁源人,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署。

  張元勳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複任。

  童人鏡直隸吏員,道光九年(1829年)任。

  羅綱成四川吏員,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

  王定祥安徽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移駐武索。

  範繼勳鹹豐十一年(1861年)任。

  陳愷河南人,同治二年(1863年)任。

  餘煥同治七年(1868年)署。

  楊啟祥浙江會稽人,同治七年(1868年)任。

  章作霖同治十年(1871年)署。

  楊學南湖南瀏陽人,同治十年(1871年)任。

  馬成浙江紹興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署。

  (六)灘頭司巡檢

  明置灘頭司,駐通津橋,因其地近金灘故名,繼移駐於窯頭。清朝雍正二年,百嘉為市鎮要所,移駐百嘉仍名灘頭司。

  明

  顧友信婺源人,天順二年(1458年)任。

  徐思和蒲圻人,成化六年(1462年)任。

  黃直香山人,成化九年(1465年)任。

  劉貴河南人,成化十五年(1479年)任。

  張仲礿河南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任。

  呂恭江南太和人,弘治元年(1488年)任。

  尹嵩北直人,年失考,此後失載。

  清

  王永禧安陽吏員,康熙五年(1666年)任,升柳州照磨。

  趙之壁蘄水吏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

  潘琦大興吏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典史任。

  黃廷策乾隆九年(1744年)任,督修學宮。

  伍承寧化監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

  朱廷瑞山陰監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

  李夢蘭乾隆間(1736—1795年)署。

  王國泰乾隆間署。

  吳鳳齡乾隆間署。

  駱朝宗乾隆間署。

  丁楚江麻城監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

  陳國興江寧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署。

  徐乾大興從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任。

  黃堂乾隆間署。

  壽吉乾隆間署。

  傅宗敏乾隆間署。

  邱天奎鎮平監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

  湯皗乾隆間署。

  張朝銘乾隆間署。

  蔡廷璋丹徒吏員,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任。

  張曉堂乾隆間署。

  陳立仁乾隆間署。

  劉錫彤河內監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署。

  邱天奎嘉慶三年(1798年)複任。

  程世銓元和人,嘉慶五年(1800年)署。

  盧錫琛仁和吏員,嘉慶五年(1800年)任。

  馬東陽嘉慶間(1796—1820年)署。

  陶德浚漢陽監生,嘉慶十年(1805年)任。

  張耑來定州人,嘉慶九年(1804年)署。

  餘垣宛平人,嘉慶十年(1805年)任。

  杜友庚嘉慶間署。

  洪基嘉慶間署。

  陸慕宣嘉慶間署。

  樓存仁蕭山議敘,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

  張國安嘉慶間署。

  陳廷蘭嘉慶間署。

  馮紫綬嘉慶間署。

  方種嘉慶間署。

  何廷枚河南監生,道光四年(1824年)署。

  吳淦華陽供事,道光間(1821—1850年)任。

  蘇鐆蒼梧監生,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

  劉鈞江蘇監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

  邵懿求浙江供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

  吳求政安徽人,鹹豐十年(1860年)代理。

  楊汝舟鹹豐十年(1860年)署。

  吳占魁湖北監生,鹹豐十一年(1861年)任。

  鍾顯熙湖南平江人,同治元年(1862年)署。

  江祿安徽歙縣監生,同治六年(1867年)任。

  (七)典史

  宋建隆二年(961年),每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之下,元置尉主捕盜之事,明設典史,典文移出納或分領丞簿職,宋、元有尉,前明及清朝設典史。

  宋

  蕭藍藍田人,紹興間(1131—1162年)任,前後姓名失載。

  元

  荊世集年失考,見張均佐傳。

  明

  周源濟豫章人,洪武元年(1368年)由西省從事任,以轉運有功見奇兩督,後寓居城東。

  陳廷輝宣城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

  程烈廣東人,洪武九年(1376年)任,後擢孝感令。

  劉戒福建監生,永樂元年(1403年)任。

  徐思中當塗人,永樂九年(1411年)任,善水利有河湟譽。

  劉勝宗醴陵人,永樂十五年(1417年)任,博辨明斷,有記。

  朱宦宣德間(1426—1435年)任,捕盜稱職,有德於民。

  胡蘭廣長汀人,宣德間任。

  張盓遠縣人,宣德間任。

  郗琰南和人,正統四年(1439年)任。

  張許清流人,正統十一年(1446年)任。

  張敬禮景泰三年(1452年)任,有傳。

  陸祖源歸安吏員,天順間(145—1464年)任,工文,作《吉州記》。

  王順南充人,天順間任。

  黎瓚銅陵人,成化間(1465—1487年)任,有傳。

  黎倫成化間任。

  趙敦盱晤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任。

  馮榮遼東人,年失考。

  周載溫州人,弘治三年(1490年)任。

  吳已晉江人,弘治五年(1492年)任。

  餘頒浙江人,弘治七年(1494年)任。

  劉騰年失考。

  易聰麻城人,年失考。

  陳緯廣東人,年失考。

  胡秉祥年失考。

  王國忠襄陽人,嘉靖間(1522—1559年)任。

  顧灝鳳陽人,嘉靖間任。

  陳官孝感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

  王大紀會稽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任。

  清

  姚鳴時會稽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

  金起鳳會稽吏員,康熙四年(1665年)任。

  吳繼儒江寧吏員,康熙十四年(1675年)任。

  解令譽仁和吏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驛丞任。

  程應章年失考。

  鄧九疇長洲人,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後以告病去。

  鄭文瀚豐潤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

  裴敬漢陽吏員,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任。

  鄧九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複任。

  蕭應登平遠監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

  葉昌懷柔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

  蔣仲伴四川監生,乾隆間(1736—1795年)任。

  武應徵宛平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署。

  陸光浩會稽議敘,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

  徐照武進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署。

  溫盞長樂監生,乾隆五十九年(1784年)任。

  王朝宗順天人,嘉慶八年(1803年)署。

  潘正心宛平議敘,嘉慶九年(1804年)任。

  馬於攀山西監生,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

  稽鍔無錫貢生,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

  袁德培宛平監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

  黃中?順天人,鹹豐八年(1858年)任。

  (八)都司

  縣治武職舊失載,自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複設守備,而職名始詳於魏誌。康熙十七年(1678年)添設遊擊一員,越七年而裁。雍正九年(1731年)以本營守備改設,萬安縣始有都司。

  清

  康共薊州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守備,有傳。

  鄧雄大同人,康熙九年(1670年)任守備,有傳。

  黃成章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遊擊,有傳,十二年裁。

  張良佐永豐人,武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守備。

  王國相大興人,康熙二十年(1680年)由將才任守備。

  李斌天津人,行伍出身,康熙三十年(1691年)任守備。

  王三貴直隸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軍功任守備。

  錢逵巴縣人,行伍出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守備。

  黑耀廷寧夏人,雍正四年(1726年)由侍衛任守備。

  周之德歸安人,雍正九年(1731年)由武舉任。

  周宗聖榆林人,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兵部效勞任。

  賈起龍江夏人,乾隆十一年(1746年)以疊著功績任。

  李時擴東明人,世襲,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

  同保正黃旗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親軍校任。

  福海正白旗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功績任。

  嚴克壯華容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持衛任。

  白奇平魯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功績任。

  劉生芝固原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以軍功任。

  多舒鑲黃旗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護軍校任。

  劉興隆漢軍藍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恩騎尉任。

  楊文燦雲南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行伍任。

  孟毓桐東海人,嘉慶七年(1802年)由武進士任。

  魏廷魁趙川人,嘉慶十六年(1811年)由會元任。

  海洪阿鑲紅旗人,嘉慶十七年(1812年)由治儀正任。

  謝蕃祥南昌人,道光四年(1824年)以襲雲騎尉署。

  彭國治道光五年(1825年)任。

  馬福壽道光廿九年(1849年)任,鹹豐間(1851—1861年)守郡城殉難。

  花良阿旗人,鹹豐六年(1856年)任。

  懷塔那滿洲鑲紅旗人,鹹豐七年(1857年)任。

  吳修永新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代。

  懷塔那同治十二年(1873年)回任。

  程慶允安徽桐城縣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署。

  (九)把總

  明以前無考,清朝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馬兵內改設把總一員。

  清

  秦尚仁大同人,康熙二年(1663年)由行伍任。

  李元本縣人,康熙十六年(1677年)由行伍任。

  莊祥長泰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行伍任。

  郭清本縣人,康熙間(1662—1722年)任。

  陳得功湘潭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行伍任。

  郭大宗吉水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行伍任。

  張大勝安遠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行伍任。

  陳汝敬贛縣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行伍任。

  陳輝玉萬載人,雍正二年(1724年)由鄉勇任。

  陳誌盧陵人,雍正五年(1727年)由行伍任。

  林大鵬贛縣人,乾隆四年(1739年)由行伍任。

  羅俊定南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行伍任。

  張士龍贛縣人,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行伍任。

  張召贛縣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行伍任。

  崔承華贛縣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行伍任。

  王勝連南康人,乾隆四十年(1777年)由行伍任,家本邑。

  吳正文贛縣人,嘉慶五年(1800年)由行伍任。

  楊文周贛縣人,嘉嘉慶十七年(1812年)由行伍任。

  楊雲臨川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由行伍任。

  易枝棠宜春人,道光元年(1821年)由武生隨營任。

  呂殿彪年失考。

  鄧祥發贛縣人,鹹豐三年(1853年)任。

  賴宗年鹹豐十一年(1861年)任。

  李洪照本縣人,同治四年(1865年)代理。

  劉得勝同治五年(1866年)任。

  曾連級贛縣人,同治六年(1867年)任。

  (十)主簿

  宋史:主簿掌出納官物、銷注簿書。凡縣不置丞則簿兼丞之事,元置,民少事簡之,或則以簿兼尉。明設主簿一人,正九品,分掌糧馬巡捕之事而添革不一。本縣主簿,宋未詳,元、明皆可考,清朝順治初缺,裁。

  元

  李子春河內人,至正(1341—1368年)間任。

  王懋官成都人,年失考,治績成集,時有“詩丞學簿”之號。

  明

  郭文舉沂梁人,洪武四年(1371年)任。

  王信洪武一年(1368年)任,見趙?《學宮記》。

  金原山年失考。

  熊法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任。

  薑永賢永樂元年(1403年)任,智略過人,擢吳縣令。

  華韶開化人,宣德間(1426—1435年)任。

  段友諒孝感人,正統間(1436—1449年)任。

  劉福長沙人,景泰三年(1452年)任,監修學宮。

  薑衡天順間(1457—1464年)任,見李齡《學宮記》。

  王霮福建監生,天順四年(1460年)任。

  朱茂蘇州人,成化六年(1470年)任有治績。

  溫祖良成化九年(1473年)任。

  熊惟一巴縣人,年失考。

  何琛巴縣人,年失考。

  黃鎬餘姚人,年失考。

  張瀛年失考。

  蒲琮年失考。

  魯汶年失考。

  朱福成年失考。

  楊廷簡年失考。

  倪紳華亭監生,年失考。

  (十一)驛丞

  明史:驛丞、典郵,傳迎送之事,各州、縣有無多寡不同。縣治五雲、皂口驛丞各一員,清朝順治初裁皂口驛丞,雍正四年,裁五雲驛丞。

  明

  陳原善豫章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五雲驛。

  楊愛湖廣人,年失考,任五雲驛。

  盧華年失考,任五雲驛,獨修學宮。

  王大剛山東人,天順四年(1460年)任五雲驛。

  陳宗山東監生,成化四年(1468年)任五雲驛。

  秦賀臨桂監生,成化四年(1468年)任皂口驛。

  梁世廣東人,成化九年(1473年)任五雲驛。

  李斌番禺人,成化十三年(1477年)任皂口驛。

  蔣亮道州人,成化十五年(1479年)任五雲驛。

  鬱景鳳陽人,年失考,任五雲驛。

  樹太年失考,任皂口驛。

  田安東平人,弘治元年(1488年)任皂口驛。

  蕭謙武陽人,弘治二年(1489年)任五雲驛。

  葛詢山東人,弘治三年(1490年)任五雲驛。

  龍時茂攸縣人,弘治六年(1493年)任五雲驛。

  杜茂榮資縣人,弘治七年(1494年)任五雲驛。

  陳暄內黃人,隆慶間(1567—1572年)任皂口驛。

  清

  濮厚山陰吏員,康熙五年(1666年)任五雲驛。

  曹濟邦金華吏員,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五雲驛。

  (十二)雜職

  明設五雲遞運所大使一人,舊誌失載,洪武間置醫學訓科、陰陽學訓術、僧會司僧會、道會司道會,四者設官不給俸,後裁。

  陰陽學

  郭天爵在城三圖人,年失考。

  蕭恩寵年失考。

  醫學

  蕭世楷鄧林人,年失考。

  朱隆勳桂林人,年失考。

  僧會司

  康大暉八角亭僧,年失考。

  羅文友祖山雲峰,係七都麻溪人,年失考。

  道會司

  蕭大寵在城四圖人,年失考。

  蕭元莊鄧林人,年失考。

  郭士林二圖人,年失考。

  二、 名宦傳

  任職於本邑政、德卓著者列名宦傳記之。

  (一)文職

  宋

  許浹

  熙寧間縣令。時縣境新建,許浹畫疆界、創修公署、建立學校、除害去暴,尊嚴如神。如漕運受納牙稅,鄉胥之費皆革其弊。郭思元據其實,作許公十政詩,勒碑以頌,今石刻不存,從祀名宦。

  李唐盓(通誌作唐盓無李字)

  建炎間,以奉議郎為縣令。時劇寇歲犯江浙,南贛盜起,侵掠尤甚,唐傑倡集義勇,積糗糧,設士軍舟船橫截江寨,巡行防禦,政令嚴肅,賊不敢犯,民賴以安,從祀名宦。

  張允升

  紹興十三年(1143年),以左通直郎為縣令。一以寬大為政論者,謂其過情,“張口殺人以媚人,刑人以利已,我不為也”,人服其厚。

  趙成之

  紹興中縣令,時寇盜未靖,遊兵四出,趙成之築城浚池,立門設禁,以為防禦,作渡船濟涉,民感其惠,且弛刑禁、備荒,邑中大治,不肅而成。

  張澹古

  紹興中以宣義郎為縣令。修學校不私一錢。每自謂曰:我名澹古,賦性然也,奈何受金以速官謗?觀察使聞而歎曰:張君為政,不減孔姑臧矣!

  邵時卿

  紹興中以右通直郎為縣令。時有山寇壓境,邵時卿作檄解之。寇曰:邵公長者,何忍負之?即離遂興界,引去時有語曰:“邵公一檄,弭盜有策,威不在兵,製勝惟德。”

  吳從固

  乾道中以承奉郎為縣令。民有訟者,婉諭之曰:廢時失事,以取勝於公庭,何其愚也,果有冤者,我當與汝伸。民皆感泣,無頑訟者。

  黃東

  慶元元年(1195年)以通直郎為縣令。除苛政、省嚴刑,民有犯教者,以鮎陶謨訓示之,逾年,而邑內大治。

  趙師襳

  慶元四年(1198年)以宣教郎為縣令。簡易近人,崇文好禮。嚐語民曰:“刑以止暴,不得已而用之,予甚不忍吾民受刑也。”舊學在縣東,製極卑陋,改遷於雲崗夫子廟址,合廟學為一,建明倫堂廡廊,規製宏偉,立登科題名碑記於尊道堂。治邑十年,慈祥愷悌, 稱循吏焉。從祀名宦。

  鮑粹然

  淳熙八年(1181年)進士,嘉定元年(1208年)縣令。勤恤民隱,官無枉法,溫柔敦厚。學士王公曰:鮑尹之治理,不愧其命名。

  《福建通誌》卷三十二:“鮑粹然,字淳父,龍泉人。淳熙中令上杭,邑文風固陋,聘宿儒教導之,士始知學。邑多剽劫,富豪為之窩藏,粹然窮懲之。當事委決,疑獄按閱得情,無冤死者。會州久旱,父老白守,請鮑令禱雨,雨立至。人呼為上杭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黃炳

  嘉熙間縣令。會江西峒丁反,炳鳩兵守備,忽五更報寇至,炳遣兵迎敵。眾曰:楞腹奈何?炳曰:等速行,飯至矣。乃率吏攜飯器,沿市呼曰:“知縣買飯。”時,晨炊方熟,厚酬其直,負之以行。於是兵皆飽食,一鼓破賊。尋以功擢知撫州。從祀名宦。

  (黃炳買飯之舉,被後人作為“勵誌故事”和“管理故事”廣 為傳頌,名曰“縣令買飯”。)

  劉功甫

  河南祥符人。寶中任萬安丞,有惠政。後即居於縣城城西橫街,至今子孫繁盛,名士輩出。(通誌載寓賢,今照胡誌錄)

  功甫之後劉廣衡、劉喬、劉玉、劉愨均為朝廷命官,祖孫四代為進士,官居尚書、侍郎,為中國官吏史上少有。

  明

  張嗣先

  吳元年任知縣。時縣境分據,民誌靡定,嗣先肇理縣事宜,布軍民、廣聖諭、招流移、課農桑、重禮義,致祭先聖賢於龍溪書院。

  馮勝

  字仲文,淮西人,洪武元年(1368年)任知縣,剛明果斷。時龍泉彭奉(府誌作“舉”) 等作亂,剿獲未盡,其黨郭德華潛依境內,方命不伏,勝率贛軍以計獲,解自是邑,民始安。又招諭軍民,開辟田野,修學、造士廨舍、橋梁、倉庫無不建置,從祀名宦。唐蓒

  字伯忱,永豐人,洪武二年(1369年)以明經任訓導。天性敦篤,臨事不苟,訓迪諸生,多所成就。後召入翰林,載名會選,從祀名宦。萬鵬舉

  鎮江人,洪武間任縣丞。廉平勤敏。有豪民劉仲賢,以攘牛殺鄒君瑞父子五人,曆時已久,鄒嫗始覺,執牒訴諸縣,懼不得癛弗錄嫗詞,嫗哭於庭三日,鵬舉錄之,俄有大蜂五聚案,麾去複至,鵬舉乃祝曰:爾信為鄒之鬼耶?明日再聚吾案。如期蜂複集,猶未之信。連與蜂期,鹹如初。乃上馬抵劉舍,反複蹤跡之,忽見五蜂飛集竹坡,鵬舉令左右具畚鍤屬之,四癛藏竹下如生,惟孩童癛未獲,蜂複導至榆木下,環繞悲鳴,發之孩體已腐,惟其首獨存。獄成,斬劉於市,人服其神,從祀名宦。進士顏仲偉作詩以美之。

  黃若水

  宜黃人,洪武十年(1377年)任教諭。教人以孝友為先,督課維嚴,老而罔倦,學者稱為宜黃先生。

  劉燦

  浙江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任縣丞。值令以事去,燦詢訪民瘴勤於撫字,凡獄訟務以德化,有勾攝公事,以片紙疏其名,無有不至,既至即發,外候亦無敢私去,雖綜理繁劇,而楚撻不加,食惟蔬菜,服無文繡,為鄰邑效法。從祀名宦。

  趙彥剛

  福建人,洪武間任知縣。賊性剛直,民訟立辨,豪右者氣阻,強梁者屏跡。興學校,課農桑,均徭役。凡需征修營之弊悉革之。時,西南皂徑有小寇,彥剛殄滅之,改按察分司於龍溪書院之故址,創布政司公館於閣前。居官廉能,不擾民,有獻柑一奩者止受其一,考滿歸日,家無長物,惟二破篋。百姓愛之,立碑以祀其德。從祀名宦。

  符濟

  邵武人,永樂元年(1403年)為萬邑令。性慈祥而善於聽訟,民有冤獄數言而斷,又移建養濟院以安貧民。累官戶部郎中、安慶知府。

  潘謙

  潮陽人,永樂三年(1405年)教諭。獎勵激勸極其懇摯,士有不法者,使讀臥碑文,其人感泣引罪,後為鄉試領榜。

  黃須

  字用之,福州人,永樂十五年(1417年)任教諭。尚廉恥善誘,掖講學宗朱子,必反求於已,不以記誦為功,士風翕然丕變。創先賢祠,植進士碑,功實多焉。從祀名宦。

  杜愷

  字彥和,真定武邑人,宣德元年(1426年),以賢良薦辟知縣。規模嚴巽,為政簡易,以德化人,學宮建樂育堂,集諸生講貫,治邑二年,輿情帖服,擢兵馬指揮升武昌府知府。

  呂鏞

  蘄水人,宣德五年(1430年)任教諭,性廉明,課士有法。立鄉貢題名碑,作《禮賢錄》、《宏文錄》,極一時儒學之勝。後擢尤溪令。

  嚴簡

  江夏人,正統元年(1436年)任知縣。有器於簡易不苛,民訟得理,時人為之謠曰:嚴公為政,肅而不殘。

  張記

  漂陽人,正統七年(1442年)任萬安縣丞。躬行孝弟,處事勤慎而簡易,後改官楚地,行李蕭然,士民敬重之,斂錢以贈。

  張俊

  桐城人,正統七年(1442年)任邑丞。有智略剛斷,凡大事疑獄,數言可決之,人皆服其膽識。

  邵潤

  會稽人,景泰元年(1450年)以舉人任訓導。與士子解疑異,每曰嚴威,開道學,風雅見文章,斯足無愧。尋擢富平令。

  陶俊

  柳城人,景泰二年(1451年)任邑丞。以文學起家,善書數,凡有民訟,舉筆斷之如神,民無不歎服,當時有“陶公判張公斷”之言,張公乃安福尹。

  張敬禮

  定海人,景泰三年(1452年)任典史。儀度魁岸,綜理得情。有盜牛者,數年不能成案,敬禮以理解之,盜者愧服。

  鄭傑

  莆田人,景泰五年(1454年)任邑之教諭。方正自持,揣教諸生讀東西二銘,首重論敘,不洽者黜之,擢宜城令。

  袁士鳳

  廣東東莞(東城區)人。明成化十一年( 1475 年)進士,成化十六年,由廣昌令以賢能改任知縣。廉介有為,廢興墜舉,繕治學宮,建崇文塔、修譙樓、施善亭、南門橋,諸創置不可勝舉。邑有劇盜立置之法,奸民相戒自戢。以治行內召,尋卒於南京,從祀名宦。

  黎瓚

  銅陵人,成化間典史。居官廉能、經理得法,故寇盜之患盡戢,後黎倫繼之,時人語曰:二黎為副,民莫予侮。

  周衡

  字道通,宜興人,弘治八年(1495年)任訓導。持身清苦,嚴義利之辯,割俸延師,獎勸後進,成就甚多。且倡諸生受陽明先生之學,故,講學之士屈指。迂應城縣令並國子監官,有《會約》及《場屋準繩》行世。

  王汝南

  慈溪人,弘治九年(1496年)教諭。是邑修縣誌、建學宮、明理學、教育不倦。尋擢縣令。

  黃宏

  字德裕,六合人。弘治十六年(1503年)任知縣。為政詳明,寬猛得當,尤留心虛糧,奸胥屏絕。私相語曰:今縣公不可犯也。且獎許士類,士風丕變。擢戶部主事,累官至參議。從祀名宦。

  黃廷芳

  廣西人。正德五年(1510年)教諭。樂易近人,延五經師以教諸生,列上中二等者無不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