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俞平老雜憶

  ◎黃 裳

  抗戰中從淪陷的故都北平傳來消息,魯迅先生留在故居的藏書有出售的傳聞,藏書目錄已在琉璃廠書肆出現,時已落水的周作人也想插手其中,企圖選取藏書中部分精粹。這就使留居上海的先生家屬焦急萬分。傳聞撲朔迷離,莫知真相。許廣平夫人極需得知實況,以便挽救。遂請友人於一九四四年以遊覽故都為名,赴平探望先生遺屬,順便了解售書情況。赴平遊覽者之一是唐弢。結果不錯,先生的遺書手稿得不散入市肆,其中重要部分終由許先生攜歸上海,這是後話。

  唐弢他們於慰問先生在平家屬、商量保存遺書之餘,遍訪先生在平故友,其中就有苦住危城的俞平伯先生,並請求手書墨跡,返滬後裱成條幅,懸之齋壁,為我所見。平伯所寫為褚河南的《枯樹賦》,筆精墨妙,令人意遠。此際唐弢齋中留有當年魯迅選輯《北平箋譜》,棄餘殘葉,我就選得數張,冒然致書平伯先生求字。得到複信並詩篇不少。其一詩作於“丁亥九秋”,丁亥是一九四七年,詩意淒惻,可見作者當日心情。這是我以晚輩與平老論交之始。

  解放初我到北京,訪問俞先生於老君堂舊寓,順便組稿。那時平老尊人階青先生新逝,家境拮據,心情很不好,亟願寫稿,俾得稿酬濟急,苦無題目,我就建議舊作《紅樓夢辨》絕版已久,讀者亟願得讀新篇,何不就此改寫,當為讀者歡迎。平老欣然接受,於是《紅樓夢研究》的開篇幾章就陸續在《文匯報》的副刊發表。記得原稿是隨便寫在廢紙背麵上的,用行草寫成,不計行格,排版頗不容易。而屢屢催問稿費,可見當時的困窘。豈料此書後來竟成批判重點,為解放初文字大案之一。我雖噤無一言,但心存惶愧,悔曾有此一建議。平老後來在通訊中也說“此書之成,全為經濟,無關政治”的話。可見當時對運動的認識,不過如此。

  平老對平生著作,極注重裝幀。從最早的詩集《冬夜》(一九二二)起,《憶》(一九二五)、《西還》,一直到一九四八年的《遙夜閨思引》,莫不精心設計,別出心裁。《冬夜》是扁長方開本,封麵書名左側有圓形彈琵琶仕女圖,幽雅別致。《憶》則是絲線穿訂的四十開小冊,全書手寫影印,出作者手筆。有朱自清跋,豐子愷插畫十八幅,其中八幅是彩色,如此裝璜,可謂前未曾有。一直到《憶》問世後二十三年出版的《遙夜閨思引》,更用作者手書的絕妙小楷珂□版印行,道林紙本,用絲線訂。更是難得的善本,前後兩版總共印了三百餘冊而已。

  他的散文最早由開明書店印行的《燕知草》,也是線裝本,中有作者手寫之頁,有豐子愷彩色插畫,有舊箋紙的插葉,有湖樓攝影,彩繪繽紛,動人心目,是新文學書刊中難得的善本。“良友文學叢書”中收有平伯的《燕郊集》,有兩種版本,其一是黃道林紙,假皮麵軟精裝,一時視為精品,其實十分俗豔,充溢洋場氣息,關於流行一時的“米色道林紙”,當時周作人就批評過,認為這在日本,不過用作廣告、招貼,質脆而薄,哪裏可以用來印書!平伯大概在知堂座上,得聞此論,因此《燕郊集》就有了兩種版本,於“硬領皮靴”本外,別有一種白道林紙本,封麵自寫書名,樸實無華,與充滿洋場氣的通行本,嶄然別出。可見其注意裝幀,有如此者。

  平伯以說詞名世,早歲喜說清真詞,晚歲更有《唐宋詞選釋》之研究力作。他自己也作詞,早歲有《古槐書屋詞》,刻本,許寶□(俞夫人寶馴弟)手書上版,卷首大題下不著撰人,依杭郡詞人舊例,隻鈐二朱印:“平伯所作”與“德清俞氏”耳。此書罕見,□□小冊,更易毀失。我偶得之於來青閣。以為帳秘。庚申(一九八〇)端陽,平老更以新刊《古槐書屋詞》二卷見贈。此書葉聖翁題□,扉頁後三行牌記,“俞平伯著,古槐書屋詞鈔,庚申刊於澳岸。”首平伯手寫葉遐庵舊序,正文二卷,皆許寶馴手寫。卷一末有“歲在癸醜(一九七三)中秋節姐寶馴書於京郊新寓”跋。略雲,“閑若七弟早歲臨池,於十三行頗有會心,曾為平伯寫此詞,刊本流傳甚稀,瞬閱四十載,家中僅存一紅印本,虞其遺失,頃重摹之。撫跡追思,百端交集。”卷二尾有寶馴一九七九戊午臘八跋,後鈐“耐圃老人八十後所作”白文大方印。跋略雲,“其卷二昔年清本佚於丙午(一九六六),零篇四散。其年月先後,均無次序。平經友人敦促手定,餘亦自告奮勇,願為重鈔。”

  《古槐書屋詞》發行者書譜出版社(香港),承印者文集印刷所(澳門),定價港幣拾元整。套朱精印。餘有跋,七日前遊京師,謁平丈於三裏河寓,告已以此冊見寄。前日歸滬,見此小冊,印製殊精,亦近時善本矣。所附諸跋,俱有情致。可知許俞兩家故實,亦讀燕知草之一助也。漫記卷末。庚申五月二十七日,黃裳。

  新時期來,平老每有所作,輒以相寄。庚申二月,又以影印本《如影》一冊見贈。首有自記雲,雜稿今存香島外孫女處,書名取“書者如也”之義。所收為一九七七年後手書詩詞雜稿。時“文革”初罷,餘憾猶存,頗有譴責前朝權要之作。如一則先寫李商隱“隋宮”一詩,繼解題雲,“一九七八年七月四日,偶讀新聞,戲套襲唐詩。昔人謂義山詩多被西□諸公抄襲割裂,若茲俳諧,彌可愧也。七七日記於京寓。”詩雲,“背人顏色冷紅霞,□鳥來時日影斜。(賈生賦雲,庚子日斜兮□鳥集予舍。怪鳥鬼趣,皆惡道也。)十二巫峰啼蜀碧,青衣江水即天涯。(沫若二水,青衣江,皆蜀中川名)空聞秦火銷餘暖,不見燕京噪晚鴉。(北京昔有老鴉,今寂無聞)地下若逢真武□,豈宜重問女皇家。”平伯塗。

  詩語詼詭,難得確解。舊詩妙處,恰在疑似之間。此詩是也。亦有明白無隱者,如下一首。

  前聞有將景印駱賓王集者,後因故中止。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晨枕偶憶,口占六言雲:

  陳琳檄愈頭風,賓王討照辭雄,遺集真堪嚇鬼,文章天下之公。平伯耄矣。

  此則明白如話,不勞考證辯難。“文革”中常聞有大字本書出版,便老眼也。然常人絕不得見,印數恐亦無多。否則今日拍賣場中何不一見。市人重清宮刻本,即極無聊之書亦得善價。如有“大字本”出,豈不遠勝武英殿、揚州詩局本乎?《如影》中尚有懷舊友朱佩弦詩,情感真摯,故人情重,見於絹素,讀之興慨。

  又有“感禪宗六祖事”一詩。詩雲,金輪女帝當陽日,一衲天南旨弗遵:誰謂空門忘節操,花開五葉道彌尊。後有注雲,舊唐書雲,慧能住韶州廣果寺,神秀奏則天,請追慧能赴都,慧能固辭曰,吾南有緣,不可違也。竟不度嶺而死。天下乃散傳其道。己未(一九七九)端節於北京。

  此則不知何指,有熟知掌固秘辛者,望能解此惑。有疑為故友陳寅恪作者,差近似,亦未敢定。

  平老喜作書,每問必答,我處尚存遺箋數十通。編全集時未見征求,遂成“集外”。平老晚年亦偶作小文,但不欲發表。來信每說我近又偷寫一文,但憚商榷,遂不見於報刊,但每以原稿複印見示。時我方寫文論陳沅事,他即有兩文談梅村“圓圓曲”,談言微中,饒有趣味。此文隻就其平生著作版本少加疏解。別有闡說,當俟異日。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