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創造奇跡的人。
盡管他不是作曲家,但他卻用心力譜寫了一曲渾厚而有震撼力的建設“富裕湖坊”進行曲;盡管他不是導演,但他卻用智慧導演了一幕波瀾壯闊的建設“富裕湖坊”活話劇;盡管他不是書畫家,但他卻用精美的構思繪就了一幅前程錦繡的建設“富裕湖坊”壯麗畫卷。自從他執掌湖坊村帥印25年來,憑著他與生俱來的牛一般的堅韌品質和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以航海家的氣勢,不畏驚濤駭浪,衝破重重艱難險阻,引領著湖坊人一步一步地渡向黃金海岸。他領導的湖坊村已成為全國十佳小康村、江西省首批“億元村”、文明村、小康示範村。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乘江西崛起大潮,他帶領湖坊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氣魄實施“工業立村,招商興村,三產旺村,環境美村”戰略,續寫了“二次創業”富民強村的輝煌篇章,使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2007年,湖坊村固定資產逾10億元,年總產值15億元,上交國家稅金520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25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9000元。
這位傳奇人物,就是魏牛庚。
魏牛庚,1949年4月生於南昌,197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化,高級經濟師,現任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湖坊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江西恒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坊工貿城管委會主任;為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江西省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江西省政協委員、南昌市政協委員、青山湖區人大常委,並先後榮獲全國勞模、全國農業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富民興村”百佳領軍人物、中國鄉鎮企業十大傑出經濟人物、省市勞模、省市優秀黨支部書記和南昌市優秀黨員等稱號。
風雨兼程不畏難〓敢立潮頭競風流
改革開放前,湖坊村窮得讓人斜著眼晴也不瞥一眼,是出了名的窮村,附近人譏諷湖坊村窮得什麽都沒有,卻有兩個多:一是茅棚多,二是光棍多。全村幾百戶人家,十有八九還住在篾片一圍泥巴一糊稻草一蓋的棚子裏,雖然在田裏水裏辛勤勞作,村民仍過著點不起燈吃不起肉穿不起衣讀不起書看不起病的艱辛生活,方圓幾十裏的姑娘都不肯嫁到湖坊村來。有傳唱的民謠為證:“湖坊窮又窮,到處是茅棚”。20世紀80年代初,全村固定資產僅有1.3萬元,年總產值10餘萬元,上交稅金不足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僅百元。
1984年,魏牛庚任村黨總支書記,他認識到受“左”的思想束縛太深,沒有村辦企業,缺乏集體收入,是湖坊村的窮根所在;要斬斷窮根過上好日子,辦企業是必由之路。精明的魏牛庚發現辦造紙廠效益好,於是魏牛庚拿出村裏僅有的一萬元錢開始辦造紙廠。
創業艱難百戰多。當時辦造紙廠缺乏資金,為節約運費,魏牛庚帶領黨員幹部冒著大雨,連夜從梅嶺腳下運來幾百立方米的石料,石頭運來了,魏牛庚卻累得暈倒在建設工地上;為了賒一套設備,魏牛庚8次去河南廠家做工作,廠家被其為集體辦事業的執著精神所感動,同意付2萬元現金賒賬8萬元讓他把設備拖回去。當時車皮緊張,魏牛庚通過個人關係搞到了車皮,把大大小小的一堆設備拖回了南昌,同時還請回來了一位造紙專業人才。
未辦過工業的泥腿子們對魏牛庚辦廠充滿了好奇,當魏牛庚把造紙設備拖回村裏後,村民們圍著這堆不知做什麽用的鐵家夥看了半天,有的說“牛庚好大的打(南昌話謂有關係有本事為“有打”),拖了咯麽多鐵來”。造紙廠試機投產時,村民更是奔走相告:“真個是了不得喲,水裏麵還能撈出紙!”但是好事多磨,造紙廠試機投產當天,由於疲勞過度,精神恍惚,魏牛庚的右腿卷進了皮帶輪,造成粉碎性骨折,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這時,對辦造紙廠本就有疑慮的村幹部開始勸魏牛庚打退堂鼓:“叫你不要搞廠你硬要搞,該現在腿都搞斷了一條,再也不要辦了。”魏牛庚是個堅強的人,腿傷未痊愈,就拄著拐棍到處爭取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為廠裏爭取到了一筆寶貴的資金,重新改造了造紙廠的鍋爐,使造紙廠終於正常運轉起來。
曆盡艱辛創辦的江南造紙廠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其產品“白貓牌”高級衛生紙先後榮獲江西省、南昌市科技進步獎、全國博覽會銀質獎,給村裏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此後,湖坊村以造紙廠起家,在短短的幾年裏,先後創辦了贛江摩托車配件廠、時代印刷廠、味思飲料廠、華泰大酒店等10多家村辦企業。
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後,湖坊村進軍高科技產業,投資2000萬元籌建了江西東方製藥廠,該廠1991年投產,年產值超億元,利稅達1000萬元。其主導產品“東方牌”注射用氨苄青黴素納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名牌產品和江西省首批名牌產品。1992年,湖坊村又與港商合資4500萬元創辦了年產值超億元的江西東方力可生製藥有限公司。這兩家現代製藥企業,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的高速發展。1993年,湖坊村列入江西省首批“億元村”,村裏固定資產增至1.9億元,年產值3.2億元,上繳國家稅金600餘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3850元。
十載艱辛創業路,一路浩歌奔小康。魏牛庚用他的勇氣膽識和無私奉獻,率全體湖坊村民頑強拚搏,實現了湖坊的富民強村之夢。
壯士斷臂勇改製〓百業興村譜新篇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完善,鄉鎮集體企業機製不活等劣勢逐漸顯現出來,村集體經濟陷入了困境。麵對嚴峻形勢,魏牛庚痛下決心,開始進行產權製度改革,力圖通過資產重組再造新優勢,謀求新發展。
東方製藥廠是湖坊村的支柱企業,承載了魏牛庚及全體湖坊人太多的光榮與夢想,企業曾經紅火了一段時期,但也逐步麵臨重大經營風險。魏牛庚向村民曉以利弊,做了三個月的思想工作,說服村民們支持藥廠改製。通過引進民營企業“濟民可信”,進行資產重組,成為“濟民可信”重要的生產基地。
與此同時,魏牛庚根據其他村屬企業的資產情況、經營情況、行業特點等因素,采取“一廠一策”的改製辦法,以出售、租賃、兼並、破產等多種形式,建立起多元化經濟結構和投資主體,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經曆改製洗禮的湖坊村,逐漸又恢複了生機。
新世紀以來,江西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努力實現經濟在全國中部地區的崛起。湖坊村作為江西省的經濟強村,全省鄉鎮企業的老典型,如何在新世紀與時俱進,進一步發展經濟再創輝煌,這使魏牛庚陷入了沉思當中。
經過村黨委一班人的集思廣益,一個宏偉的藍圖被繪就:實施“工業立村,招商興村,三產旺村、環境美村”戰略,實現富民強村目標;創新發展模式,通過資本運營,大手筆建設湖坊工貿城,將湖坊打造成江西現代製造業第一強村。
魏牛庚打出的第一張牌:大力推進湖坊村由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轉移。魏牛庚科學決策、大膽創新,突破湖坊村過去單靠產品經營打天下的單一格局,以資本運營方式建設了湖坊工業基地,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從而搭建了湖坊村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台,
湖坊工貿城占地麵積300餘畝,投資1.2億元,共建有標準廠房78幢,總建築麵積18萬多平方米。湖坊工業園整體布局美觀新穎,水、電、氣、通信等設施完善,集生產生活、休閑娛樂、會議接待、餐飲購物為一體,銀行、稅務機構業已入園服務企業。
目前湖坊工貿城已形成了輕紡服裝、印刷包裝、化工醫藥等主導產業,成為全省村級規模最大、環境最美、服務最優、效益最高的製造業基地,成為被列為全國十佳工業園——南昌民營科技園的園外園。近年來,湖坊工貿城引進企業70多戶,安置就業1萬多人,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建設文明小康湖坊的強大助推器。
緊接著魏牛庚又打出了第二張牌:率領湖坊人積極打造村莊裏的都市。由於近年來城市迅速擴張,湖坊村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城中村,他抓住機遇經營村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此時他想到:城市既然把道路伸了進來,我為何不趁勢改造一番、拿來我用、自我創造商機?說幹就幹,他和兩委一班人商量後,一把甩出4000多萬,做起了上海路的大文章,大手筆打造了上海路商貿休閑景觀一條街,一氣重塑商鋪5萬多平方米,霎時間形成了城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了相輔相成,村裏還投出800多萬,重整玉帶河賓館,令其達到三星級;他還左右出擊,引進了諸如南昌市著名商家洪城大廈、迪歐咖啡等眾多餐飲服務企業,以致滿街頓時熱鬧了起來。
目前,魏牛庚又在啟動投資近億元的高層農民公寓小區的開發建設項目,並將興建全省村級首幢30層的高樓,以展示湖坊村改革開放30年、一年更上一層樓的輝煌成果。
俠義濟世善天下〓愛心一片獻社會
筆者曾經就金錢的看法與魏牛庚討論,魏牛庚如是說——
“台灣‘塑料大王’王永慶先生曾說過:一個人掙錢到了一定程度,對錢就是藐視的。我們湖坊村在黨的引領下富裕了,更應有自己的良知和品德,並應該以這種良好的品格去麵向社會,影響社會和回報社會。”
這種虛懷若穀的品性總是在魏牛庚的行動中體現出來。他胸懷一顆仁愛之心,每每為災區群眾、失學兒童、特困家庭慷慨解囊。當在電視、報紙、或出差獲悉弱勢群體的信息後,他總要不留姓名地予以資助。他個人曾四年每年捐出9000元資助遂川邊遠山區的困難青年葉長水上大學,直至他完成大學學業。1997年,魏牛庚為幫助省內偏遠落後地區的發展,采取知識扶貧的方式,出資20餘萬元,為全省百個貧困村贈送全年的《人民日報》《江西日報》《農村百事通》等報紙雜誌,並把100名貧困村的黨組織書記接來南昌參觀學習,食住行一包到底。同年,新建縣猴子腦潰堤,魏牛庚心係災民,先後兩次捐贈藥品價值10餘萬。1998年,我省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災,湖坊村又向災區人民捐贈20餘萬元的藥品和資金,魏牛庚本人捐獻現金1萬元。2001年,湖坊村資助全南縣山區的八一墾殖場扶貧辦學10萬元。2006年,當魏牛庚得知羅家鎮霸橋村長期沒有解決生活用水和行路難問題,他立即提議,從村裏拿出18萬元幫助霸橋村實施了引水工程和修通了道路,使全村用上了清潔衛生的放心水,解決了行路難問題。
去年,湖坊村與羅家鎮秦坊村和新建縣鐵河鄉結對幫扶,幫扶資金20萬元。今年元月,湖坊村又與鄱陽縣金源村結對幫扶,出資30萬元幫助該村發展經濟——
深情厚誼,不勝枚舉。
魏牛庚深懷一顆救危濟困之心,以自己的俠肝義膽樂善好施,向社會敞開了愛的胸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無形的基業,他每次為此添一塊磚加一片瓦,這種精神的基業就愈加厚實起來。這何嚐不是他的事業的一部分!
古人雲,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誠哉斯言。魏牛庚的人格魅力與此異曲同工。
創建花園小康村〓和諧文明展新貌
湖坊村經濟的高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全村各項事業的發展。近年來,魏牛庚下大力氣全麵推新農村建設,先後投入1200多萬元實施美化亮化綠化工程,不斷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村裏新修了5條寬敞平坦的村級主幹水泥大道,將全村的小巷通道全部硬化,村內街道新裝了160多盞新穎豪華的路燈,修建了4個休閑草坪廣場,麵積達1萬多平方米,遍栽各種名貴樹木和花卉,重新規劃鋪設了全村排水係統,嚴格控製村內噪音和汙染,為700餘戶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網絡,新建了衝水式公廁及村民活動中心等。
魏牛庚在改善硬件同時,著力加強秩序整治,在他的倡議下,全村廣泛開展了“做文明湖坊人、創花園湖坊村”活動,重點解決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扔亂倒、亂貼亂畫等問題,重塑了湖坊村新形象。經過精心規劃,用心打造,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文明新村已展現在村民眼前:白天綠樹環繞,花團錦簇,晚上華燈齊放,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因人居生活環境的徹底改善,加之房屋租售價的直線上升,湖坊村民們由拆遷前的愁眉苦臉變為笑得合不攏嘴。
魏牛庚認為,隻要心裏有群眾,為群眾辦實事,群眾就會真心實意地跟黨走,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就是要使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基於上述認識,魏牛庚在湖坊村推行“保老育小助困”的惠民政策。村民60歲以上享受退休金,對困難戶、五保戶等特殊群體還給予特別補助。村裏實行各級入學獎勵製度,考取大學的享受獎學金,從而調動了湖坊人好學上進的積極性,杜絕了輟學現象的發生。
湖坊村建立了醫療保障體係,在為全村村民辦理了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對一批特殊群體和特殊情況還充滿著人文關懷。如村民吳九龍肝病複發,親友都怕傳染不敢上前抬他去醫院,魏牛庚趕來,二話不說,抱起病人上車送到醫院,醫院提出要救吳九龍的命,做肝髒移植手術需30萬元,病人家屬無力支付,打算抬回家去等死,魏牛庚果斷地說:“湖坊村民的命比金錢更重要,用最好的藥,費用由村裏出!”病人70多歲的老父親聞言當即在魏牛庚麵前長跪不起感謝不止、魏牛庚忙攙扶起老人,說不要謝我,要謝就謝共產黨。
魏牛庚十分關心群眾的文化生活,村裏投資建設了4個文化活動中心和圖書室,購置了電視機、卡拉OK機、棋類、乒乓球台、書籍等,豐富了村民和村辦企業務工人員的文化生活。他還積極支持文化和各項公益事業,與江西日報協辦“恒華杯”全民創業故事征文,投資20萬元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村級消防隊等,全村文藝活動、體育比賽長年不斷。
在魏牛庚的引領下,湖坊村盛開文明花,杜絕了“黃賭毒”、超計劃生育等違法違規現象,被評為榮獲全國、省、市普法先進單位,省市的“文明村”和“衛生村”,村黨組織榮獲了全省和全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單位和省市“三培兩帶”優秀集體稱號,被授予全市首家五星級黨組織。
俯首甘為孺子牛 造福村民獻真情
湖坊村的靈魂人物魏牛庚,他13歲開始打工,16歲作田,其後挖過煤,修過鐵路和水庫。艱苦窮困磨煉了魏牛庚,他總是說受黨的教育比受父母的教育更多更深,在那個城鄉差別巨大的年代,他有很多機會進城當工人,但為了改變湖坊的落後麵貌,他毅然選擇了留在湖坊。
讓父老鄉親都過上好日子,是魏牛庚從未動搖過的追求。20多年前,當他接過村支書的接力棒時,曾向村民們許下過一個莊嚴承諾:艱苦奮鬥20年,讓湖坊人奔小康!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魏牛庚肩負湖坊鄉親的重托,率湖坊村人艱苦奮鬥、與時俱進,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發展村辦企業,使湖坊村從一個到處是茅棚的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年上交稅收超過5200萬元的全省知名小康花園村,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魏牛庚又是一頭無私奉獻為民謀利的孺子牛,為村民和集體造福是他最大的心願。湖坊村民總是動情地說,牛庚書記為了我們是吃了苦中苦的:他任村書記後,全身心撲在集體事業上,連續幾年沒有領工資,家裏僅靠養了幾條豬維持生活;當年籌建造紙廠資金不足,他帶領村民自己搬運磚石,頂著烈日到國有大廠的廢鐵堆裏,揀可用的零配件,親自焊接鋼梁構件,以至於暈倒在工地上;如今湖坊富裕了,但他仍然保持共產黨員的樸素情懷,講勤儉不講排場,講奉獻不講索取。魏牛庚以其先進表率、在湖坊村民心中豎起了共產黨人的一座豐碑。
魏牛庚領導湖坊村20多年來,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帶領湖坊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從而贏得了廣大村民的由衷尊敬,使湖坊村保持了幹部群眾之間的血肉聯係。村中上了年紀的老人見了牛庚都親熱地叫“崽呀崽呀”,小孩圍在他身邊叔叔伯伯叫個不停,備受群眾的尊敬和擁護。牛庚住院期間村民們自發排隊來看望他,有位80多歲的老太太還燉了一碗雞湯,顫抖地端給牛庚喝,說“崽呀你要快些好”。這些讓牛庚無比感動,同時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職責,因為他認為村民們所表達的是對黨的信任和感激。
筆者曾於當代生活匆匆的腳步中,努力尋找一些引領風氣之先人物的足跡,並試圖從他們身上發掘我們所處時代的精神特質,魏牛庚無疑是我努力尋找的其中一員。
麵對他,我們不由得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