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傑,男,江西南昌人,1962年10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高級工程師,省政協委員。1982年7月畢業於江西工學院,2005年獲同濟大學工程碩士學位。在公司曆任技術員、團委書記、車間主任、副廠長、公司副經理、公司黨委委員、江聯股份公司總裁,2003年10開始全麵主持江聯黨政工作,現任江西鍋爐化工石油機械聯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先後獲“南昌工業經濟十大突出貢獻企業家”、“南昌市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南昌市勞動模範”、“江西省勞動模範”等等多項省市級榮譽稱號。
2003年10月,丁傑開始全麵主持江西鍋爐化工石油機械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屈指算來,已有五個年頭。這五年,是江聯公司曆史上發展最快,勢頭最強勁的五年,銷售收入是最好的佐證:2003年3個億,2004年5.18億,2005年5.54億,2006年6.18億,2007年6.99億。2008年1至8月,江聯公司發展勢頭依然強勁,銷售收入超過6億,訂貨達到8個億,江聯還在不斷地刷新曆史最好成績,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六六一一”工程啟動江聯強勁發展步伐
“六六一一”工程的首次提出是在2004年公司二屆八次職工代表大會上,丁傑同誌在職代會報告中明確的定下了公司發展的六個思路、六個計劃、並要深化一個管理、突破一項改革。
——六個思路:
1.做強做大主業:鍋爐產品中,220蒸噸鍋爐形成係列,力爭突破410蒸噸循環流化床鍋爐。容器產品堅持從厚壁、有色金屬、疲勞設備方向發展。
2.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迅速推向市場
3.擴大環保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順應國家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趨勢,借鑒德國公司技術,完善垃圾鍋爐係列產品,大力推廣袋式除塵器等環保產品,使之成為逐漸形成公司的重點產業。
4.加強對外合資合作,繼續加強同日本、瑞士等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形成批量生產能力,不鏽鋼產品緊盯日本、東南亞市場。
5.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站穩東南亞,同時加強金融政策預測,規避匯率風險。
6.做大工程產業,製定工程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做大球罐工程業務。
——六個計劃:
1.市場營銷計劃。銷售部門要開展營銷分析,調查和分析市場情況與競爭對手情況,確定目標市場,建立信息網絡,完善營銷體係,探索新的營銷模式,落實區域劃分。要精心策劃營銷策略,鞏固老市場,開拓國內外新市場,努力擴大銷售量。
2.產品開發與設計優化計劃。
1)以市場為導向,開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含量高的鍋爐產品,走引進、消化、吸收、提升之路。
2)容器產品要做大做精。抓住國家扶持石油、化工行業的有利時機,走高壓、有色金屬容器產品之路,提升產品檔次,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3)鞏固老產品。對原有主導產品要性能優化,結構合理,外形美觀,設計要貼近現有工藝水平。
3.工藝進步計劃。繼續搞好技改,推動技術進步,重點增加設備投入,完善高壓能力,儲備超高壓能力、有色金屬加工能力;要提升工藝水平,改善員工勞動條件,增添企業的發展後勁。
4.財務成本計劃。加強原材料采購、外購、外協資金成本管理,實行招標、比價管理;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嚴格控製費用開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質量升級計劃。切實加強質量管理,按質量體係運行,嚴格貫徹質量獎罰製度,防止重、特大質量事故的發生。對造成重大經濟及信譽損失的直接領導者要給予嚴厲的處罰。
6.人力資源計劃。繼續實施人才戰略,大量引進人才,大力培養人才,大膽啟用人才;采取培訓、學習等多種形式,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擴充銷售、技術兩大隊伍,逐步向啞鈴型企業過渡。
——深化一個管理
繼續深化“人人成為經營者”的管理活動。首先要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主動參與企業各項工作;二是要按照市場機製運作,建立內部的“買賣”關係,精打細算,控製成本。通過推行“人人成為經營者”的管理活動,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突破一項改革
在產權製度改革方麵要有新的突破。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產權製度改革,穩妥解決曆史遺留問題。
以“六六一一”為主軸的思路從此貫穿於江聯的發展進程,具體明確,切實可信的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幹勁,江聯由此開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在江聯公司,“六六一一”並非一成不變,丁傑根據公司的發展進程,依據工作的輕重緩急,每年都對“六六一一”適度微調,保證了政策的連貫與持續,為公司長足發展夯實了基礎。
三大支柱構成江聯發展強勁支持
丁傑明確要求“鍋爐產品要實施差異化戰略,容器產品要實施大型化戰略;要大力發展工程產業。”這就為鍋爐、容器兩大主業產品指明了發展方向,也提升了工程的定位,由此形成了三大支柱三足鼎立的局麵。幾年來,鍋爐、容器、工程三大支柱齊頭並進,擎起的江聯旗幟獵獵生風。
鍋爐產品。幾年前,江聯公司鍋爐產品基本上在中溫中壓徘徊,高端產品一直沒有突破,想建一個樣板點非常困難。現在,公司高溫高壓產品比重不斷增大,高爐煤氣鍋爐做到了220噸,高低差速床鍋爐達到了240噸,煤粉爐做到了240噸,油氣鍋爐做到了205噸。鍋爐產品技術含量得以提升的同時,還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點。高爐煤氣鍋爐繼續保持強勢,不減當年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8%的風采;高低差速床鍋爐不斷擴大市場麵,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召開高低差速床鍋爐推介會,極大提高了江聯該產品的知名度,在擁有燃劣質煤矸石優勢的情況下,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煤粉鍋爐、油氣鍋爐連續取得突破,為今後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打下了基礎。垃圾焚燒鍋爐繼在重慶同興創造曆史後,又在廣東中山續寫新篇章;燃油頁岩鍋爐出手不凡,市場反映良好,目前在丁傑的大力支持下,江聯公司正與東北電力大學聯手建立國家級油頁岩鍋爐實驗室,這將又是一項環保新產品的重大突破,油頁岩的綜合利用必將給江聯帶來廣闊的市場,也將為國家的環保產業政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生物質燃料鍋爐方興未艾,在國內,江聯的生物質燃料鍋爐走在了行業前列,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客戶,且反響良好。在國外,江聯的生物質燃料鍋爐走進了印度,目前正在緊張施工當中。
容器產品。在局限於常規類中小型產品及項目多年之後,最近幾年,江聯公司容器產品不斷向大型項目挺進。公司產品越做越大,產品板壁越來越厚,客戶群不斷向高端滲透,公司的客戶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也有國外知名如韓國LG、法國道達爾等客戶。公司容器產品種類越來越多,雲天化一筆訂單超過4700萬,球罐進入了以前從未涉及的船罐領域,此外,煤化工產品,煤改油產品、高難度的的熱高分罐、抗氫鋼製設備、高壓分離器、芳烴球罐等眾多高附加值產品清晰地打上了“江聯製造”的烙印。公司在高壓產品方麵的加工能力越發強大,除原有的100噸行車、100毫米卷板機等設備外,又新添置了2000噸油壓機、200毫米卷板機、帶極堆焊機、等離子切割機、數控鑽床等高技術設備。生產能力的加強使公司的產品加工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程產業。從一年僅僅千把萬元的工程業務到現在一年2億多元的工程產業,近20倍的增長讓江聯的工程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產業,更成為一個經濟增長的亮點。在丁傑拓展海外市場的思路得到大力實施的情況下,江聯公司鍋爐產品大量銷往東南亞,由此我們拿下了一係列交鑰匙工程,這使得江聯工程“線路圖”從國內延伸到海外,從第一單1000多萬美元的泰國工程開始,江聯在印尼、越南、印度等地多有建樹,使江聯品牌效應在東南亞、南亞日益顯現。此外,球罐安裝這幾年也日漸走強,雪球越滾越大。2003年,球罐安裝隻有區區300萬,但到了2007年已達到2700多萬,增長近10倍,2008年,球罐安裝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江聯公司進入了以前從未涉足過的船罐領域,不但成功完成了製造而且圓滿地安裝到位,成為了公司球罐史上一個新的裏程碑。
技改升級推動產能提升
2004年是江聯公司生產最繁忙的一年。這一年,江聯公司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市場形勢一片大好。每位員工喜上心頭,丁傑卻提前把目光盯住了公司製造部門,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麽多訂單怎麽快速生產,如何保證質量,江聯如何迎接新的挑戰。
果然問題接踵而來,生產一線連連告急,三班連軸生產也無法滿足客戶交貨要求,一時間,公司裏到處是催貨的客戶,客戶們天天蹲在生產車間,看不到希望就去找製造部長,找管生產的副總。交貨期關係市場興衰,沒有履約率就是沒有誠信,怎麽辦?
丁傑一方麵親自下車間找分廠廠長談話找原因,一方麵批示公司技改、工藝部門加大設備采購力度,要求工藝直接下車間配合生產。通過原因查找,丁傑指出,高強度的生產造成的產品焊逢合格率下降是滯後生產進度的主要原因;其次,設備陳舊,生產效率低也是一個製約進度的重要因素。丁傑要求各分廠嚴把焊接質量關,以質量求進度。同時,他加大了技改投入,要求用先進的設備提高生產能力。
幾年來,江聯公司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的步伐走得堅定不移,累計添置大型設備20多台套,用於裝備投入的資金達到5000多萬元,並擴建了球罐零部件生產新廠房。持續的技改投入有效提高了企業的製造能力,產能瓶頸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公司產值逐年遞升,由2003年的30000萬元躍升到2007年的70158萬元,2008年1至8月,產值達到55821萬元。
人才戰略成為公司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企業的競爭就是人的競爭,幾年來,江聯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人才戰略的實施,針對公司長期以來員工結構不合理,尤其是人才匱乏的狀況,公司加大了人才的引進力度,幾年間共吸納大學生150多人,雖然有一部分人流出,但留下來的人依然可觀,並在崗位上快速成長,相當一批人已經成為能挑重擔的骨幹。公司倡導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並輔之以一係列的政策措施。如人才高地政策,丁傑明確指出,在江聯公司,成才之路有很多,員工可以成為管理人才也能成為技術人才、技工尖子。我們要在員工進廠開始就對他們進行發展規劃,並展開有針對性的培養。讓每個人發揮出他們的長處,釋放出自己的能量。人才高地是江聯的一個人才特色政策,它集中了公司各領域的尖子,是江聯公司不可缺少的人才,如設計領軍人物、財務精英、質監工程師等等。對進入人才高地的員工,公司每年在待遇上給予傾斜,最高補貼高達每月5000元。
此外,公司還有計劃地招收技工,充實一線生產崗位。為了增進一線工人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對公司歸屬感的認同,丁傑在公司實施了首席焊工的選拔,並在取得成功後穩步開展了首席技工的選拔工作,使公司各工種員工都有了成才的機會,同時,在成為首席焊工、首席技師之後,在收入上公司亦采取了傾斜政策,給予了較高的補貼。這一政策的實施使江聯的人才戰略覆蓋麵得到拓展,一線工人找到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勞動價值得到尊重後體現出了極高的工作熱情。
抓黨建,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
作為江聯公司黨委書記,丁傑深知黨的領導才是強國富民的根本。在公司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丁傑提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麵旗幟、一個幹部就是一個楷模”的“三個一”目標,在他的倡議下,公司黨委啟動了“穩定民心、凝聚民心、順應民心”的“三心”工程。通過黨員先進性教育,達到了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各項工作有新的突破的目的。
丁傑堅持扶貧濟困工作常態化,在他的要求下,公司黨委號召全體員工捐款,建立了“送溫暖”基金,每年,公司黨委都會定期將溫暖送到需要的職工手中,如每年“八一”前看望軍轉幹部、軍烈屬;每年重陽節帶著公司離退休的老人們去登高郊遊;每年春節前慰問貧困職工,看望住院病重職工,送慰問金慰問品等。每逢年節,丁傑都要叮囑公司各黨支部書記,要他們去關心那些困難職工,看望困難職工,要求各支部把對職工冷暖的關心作為一項常態工作來抓,此舉深得廣大職工好評。
丁傑社會責任感重,勇於承擔作為國企應當承擔的責任。去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後,丁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於5月14日緊急召開公司政工會議,號召全體員工為災區出力,並於5月22日上交了全體員工捐獻的第一筆款項100500元,隨著災情進一步明朗,丁傑果斷決定再以企業名義捐獻100萬元,同時,他再次在公司黨委會上發出倡議,要求全體黨員再交特殊黨費,在他的倡議下,公司全體黨員共繳納特殊黨費151970元。
丁傑把職工的日常生活放在心頭,他關心公司職工宿舍區的建設,要求公司物業部門堅持綠化、亮化、美化生活區的工作。職工宿舍區屢有失竊現象,他撥款購買技防設備,修建自行車停車場,加配保安人員,使生活區治安大為好轉,生活環境舒適安逸。每年春節,丁傑還撥專款對公司生活區進行美化亮化,並要求這種美化亮化要有長效性,不要過完年就沒有用,而是讓職工切實得到好處,這幾年,生活區的路燈長亮,樓道不再黑漆漆,景點、花壇越來越多,職工交口稱讚。
丁傑把提高員工收入作為公司的一項重點工作,他認為,隻有收入提高了,職工的生活才能發生質的改變。這幾年公司經濟形勢好,發展勢頭猛,員工收入也在節節攀升,2007年,公司工資總額達3100萬元,比上年增長了20.5%,人均工資突破2萬元。2007年,丁傑還一次性解決了欠賬多年的職工醫療費問題,得到全體員工,尤其是退休職工的高度讚揚。
江聯的職工們不會忘記丁傑為他們所做的點點滴滴,如把管道煤氣引入家家戶戶、如每戶的水、電改造……正是這些點點滴滴,造就了江聯的和諧氛圍,也成就了丁傑的好口碑!
腳步不停,足音鏗鏘
盤點這幾年的收獲,遠不止以上這些。江聯這塊土地先後留下了陳雲、胡錦濤兩位偉人的足跡,站在這塊福地上,丁傑無法停住自己的腳步。他無法忘記這塊土地曾經沉寂落寞,更深痛她曾因數月發不出工資而瀕臨崩潰,在丁傑的身後,有數千雙期待的眼睛在注視著他,這就是他前進的動力。今天,江聯很自信地挺立,明天,江聯的畫卷必定更加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