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月間,正是早稻收割季節,國民黨反動派開始了全國性的第三次“圍剿”。敵人這次向贛東北進攻,在部署上分兩路,形成兩條包圍向蘇區推進。敵人以53師、79師進攻蘇區、手段極其惡毒,每到一村便到處搶劫糧食和財產、毀壞莊稼、企圖造成糧荒把畫橋蘇區人民活活餓死。
8月的一天,駐大田阪薑家的敵55師一個營和三四百梭鏢隊、挨戶團,帶著武器和搶劫稻穀的車子、穀籮等,像一群瘋狗一樣向畫橋蘇區撲來,準備搶割早稻。
縣委和紅十軍早掌握敵人的罪惡企圖,在敵人“圍剿”蘇區的當天早晨,紅十軍派了兩個團從貴溪周坊趕到畫橋。部隊一到,即召開了營以上軍事人員和縣、區委領導人員的聯席會議,根據畫橋的地形,經過研究,決定紅軍和遊擊隊在離畫橋不到500米前麵的老寨嶺山頭上,部隊分兩路行動。紅十軍第一團從畫橋背後的山上攻打敵人的左翼,第二團沿著佛嶺上脊,插入畫橋對麵的山上,攻打敵人的右翼;另外抽調一個排埋伏在畫橋胡家對麵的山上,截斷敵人的退路,堵死敵軍與萬年匪軍聯係的通道。
為了引誘敵人,關起門來打狗,紅軍和遊擊隊抽出十幾人化裝成老百姓,帶著短槍,埋伏在畫橋橋邊的社公廟背後,監視敵人的行動。過了一會兒,敵人的前鋒四五個人快到橋邊,埋伏在橋邊的遊擊隊員打了幾槍,擊斃了幾個敵兵就往畫橋村裏撤退。大部隊敵兵以為隻是少數遊擊隊,邊放槍邊追趕進來。
為了進一步蒙蔽敵軍,以便集中殲滅。紅軍遊擊隊發動了多次佯攻。敵軍不知道紅軍究竟有多少兵力,始終認為就是幾個遊擊隊,便聚集在畫橋頭和橋下的小溪旁邊,集中火力圍追紅軍遊擊隊。敵軍已進入紅軍埋伏圈,紅軍司號員立即發號,號聲響徹山穀,在得到各地已做好戰鬥準備的回號聲後,戰鬥全線打響,埋伏在山頭的紅軍直向山下敵軍陣地掃射,敵軍聽到號聲四起,又看到前後山上都是紅軍,知道中了埋伏計,驚恐萬狀;但還是做垂死掙紮,用機槍亂掃,迫擊炮瞎打。敵人的機槍啞火了,迫擊炮也不響了,紅軍立即發起總攻擊,山穀裏一片喊殺聲,子彈象雨點般的射向敵陣,打得敵人抱頭鼠竄,四散逃命。但是,四麵都被紅軍封鎖了。敵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死的死,傷地傷,剩下100多敵人隻得乖乖地舉上起手來,當了俘虜。跟在敵軍後麵的地主、豪紳梭鏢隊和挨戶團,在聽到紅軍衝鋒號時,早已逃之夭夭,戰鬥隻進行2個多小時便勝利結束。這一仗共消滅敵軍一個營,擊斃敵軍連副2名,繳獲長、短槍160餘支,迫擊炮1門,水機關槍1挺,其他彈藥不計其數。
畫橋保衛戰,是紅十軍一次成功的伏擊戰。這次戰鬥,給了敵人一次沉重的打擊,給蘇區人員以極大的鼓舞,保護了蘇區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了蘇區人民的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