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7章 欲情漫漫思無邪

  ◎汪家明

  沈培金先生從香港寄來一本英文版的大畫冊,打開一看,是馬約爾的木刻集。極簡約的線條,年輕健美的裸體,天真大膽的姿態,處處體現著古典樸素純潔的精神。品味之高,令我驚訝。查資料才知道,這個馬約爾不是別人,正是與羅丹齊名的、二十世紀初象征主義雕塑家,《河》《大氣》《地中海》《塞尚紀念碑》等著名雕塑的作者,畫冊裏的木刻是古羅馬和古希臘文學作品的插圖。我自歎孤陋寡聞,從來沒聽說過馬約爾還是一個書籍插圖畫家。而且我敢說,在我周圍,看過這些美妙插圖的人不多。

  馬約爾的生平,也許喜愛藝術的人並不陌生。他一八六一年生於法國東部比利牛斯省距西班牙邊境僅幾公裏的巴紐爾斯村,父親是水手、小土地所有者,兼做紡織生意。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嬸嬸把他撫養大。他長大後,想學畫畫,可嬸嬸不認為他有這方麵的天分,極力反對,後來勉強同意。他獨身去巴黎求師,曆盡艱難,終於考上高等美術學校,畢業後畫了一些畫,但反響平平,似乎證明了嬸嬸的看法。為了生活,他曾畫過舞台布景,還去私立美術學校教過書。渾渾噩噩到三十二歲那年,一次在博物館裏瀏覽,他被一組十六世紀的織毯所吸引,突然產生強烈衝動,想要自己動手,恢複這門古老的實用藝術。來年他返回家鄉,開了一家織毯作坊,雇了幾名女工,自己作底圖,指導她們織造,並且嚐試從當地植物中提取染料進行染色。他設計的圖案,題材大多取自中世紀故事,但所反映的田園生活,包括風景和勞作、休憩的女人,卻能看出他那地處地中海岸邊的家鄉的痕跡。這些織毯用色單純、裝飾性強,既古樸,又有現代風味,頗得社會好評,據說連印象派畫家高更和羅馬尼亞皇後都喜歡。可是,狹窄幽暗的作坊和狂熱的工作嚴重傷害了他的眼睛,使他幾乎失明(有六個月什麽也看不見),無奈之下,轉而專心於不怎麽費眼的雕塑創作。這一年,他四十歲(1901)。

  早在前一年,馬約爾消遣時以妻子為模特兒捏塑了圓雕小像《麗達》。《麗達》是傳統題材,具有敘事性,比如與她糾纏在一起的鵝總是少不了的道具。可是馬約爾的《麗達》隻有一個坐著的裸女,僅靠她低首回眸、左手微舉、身體傾斜躲閃的造型,暗示希臘神話中著名的故事。這件二十七厘米高的小像被一位藝評家買去並拿給羅丹看,羅丹稱讚說:“它很引人注目,因為它毫不賣弄炫耀。”也許這就是馬約爾轉向雕塑的外在推力了。

  至今難以解釋的是,馬約爾在雕塑上幾乎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表現方式。一九〇二年至一九〇五年創作的《地中海》,是他一係列不朽雕塑的奠基之作。這個女體雕像是在多次粘土習作的基礎上,最後以石雕完成的,高一百一十七厘米。現收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作品中象征著“地中海”的女子,右臂向後支撐著身體,左臂支在腿上,手托著低垂的頭,神態安詳,如同坐在海灘上沉思。人體身上凹凸麵極少,隻有大弧度轉折的體麵,光照下,明暗起伏很弱,皮膚光滑豐腴,充滿生機,表現出馬約爾對地中海和地中海周邊居民和文化的理解。

  在以後的作品中,馬約爾主要選擇女人體作為他的表現對象。在他看來,女人體是大自然的縮影,是他表現寓意和象征的無盡寶庫。所以他給作品起名為《地中海》《山》《河》《大氣》《夏》《夜》等。相比之下,馬約爾更傾心於少女美麗胴體的質樸,他對於那些未經受生活磨難的青春懷有深切的熱愛。《河》是一個跌倒的女子,雙腿一前一後自然彎曲,雙手張開,頭垂下,頭發像浪花一樣四散,神情似驚惶又似陶醉。她乳房小而飽滿、腹部結實、腿粗壯,身體的弧線從腳到頭起伏著,波動著,如同正被一股看不見的洪流卷走,抑或她本身就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粗獷、放縱、健康。《河》充分展示了裸體所具有的無限魅力,人體被賦予如此豐富和廣闊的含義,幾乎無法用語詞闡述。《河》還有兩個姐妹:《山》和《大氣》,它們以同樣的手法,構成自然三部曲,是馬約爾的代表作。

  馬約爾創作的大部分雕刻都標有兩個日期,一是開工日期,二是他認為完工的日期。這兩個日期通常相距很遠,這期間他常常會有許多習作,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有時根本改變了最初的創作。所以,他的作品中幾乎沒有什麽神來之筆和即興效果,都是依靠傳統方法,耐心琢磨而漸漸顯露出風格。說到底,這一切還是由他的個性和審美偏好所決定的。從他在博物館見到十六世紀的織毯時,就被古典藝術的魅力擊中,從此決定了他的一生。他主張雕像應保持古希臘羅馬的潔淨精神,強調人體靜止和永恒的性質。評論家認為,馬約爾將建築學原理引入了雕塑,使雕塑藝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他是一個擺脫傳統“雕”和“塑”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現為“建”和“造”,具有建築般的氣勢。

  馬約爾雕塑的另一個特征,是他永遠在做減法。他成功地運用削減細節的手法來獲得力量。他希望用最少的詞表達最多的意思,對於個性的表現不太關注,而重視對普遍精神的概括。他的作品沒有太多的輪廓的變化。他說:“我隻有幾個主要的部分,就是這些也嫌太多。”假如說羅丹的理想是把大理石和青銅變成肉體,那麽馬約爾的理想則是將肉體化為大理石和青銅。羅丹代表流動的力,馬約爾則昭示了內聚的力。

  馬約爾被稱為現代象征主義雕塑家。其實他是一個古典主義至上者,他本人並沒有“現代”的追求。他隻是嚐試把大自然的豪邁之氣和雄偉力量賦予女人體。這些女人體充滿著生命,但它們不是具體的人,是大自然的象征。也許,這就是評論界所指謂的馬約爾的“象征主義”?

  馬約爾在雕塑創作中的審美理想,也明顯表現在他的木刻畫上。一九〇八年他去希臘旅遊,對一路上看到的、古代保留下來的風景和風俗感到非常驚奇,那種感覺就像回到老家一樣。這引起他對古羅馬、古希臘的文學的興趣。在出版商的要求下,他畫了一係列草稿,在回家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用一棵古老的梨樹雕刻了一些古代文學作品的木刻插圖。這棵梨樹是他在家鄉巴紐爾斯的財產,一場暴風雪刮倒了它。但這項工作沒有專心進行下去。也許他當時對木刻隻抱著消遣的態度吧,如果不是暴風雪吹倒了心愛的老梨樹,就不會有這些木刻畫。直到一九二六年,他六十四歲時,才完整出版了他為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牧歌》的插圖。後來他又為維吉爾的另一部名作《農事詩》、古希臘作家朗戈斯的愛情小說《達夫妮絲和赫洛亞》、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講述愛的技巧的《愛的藝術》和一位無法考證的古希臘作家隆古斯的傳奇小說《牧野戀歌》等創作了許多木刻畫和石版畫插圖。沈培金先生寄給我欣賞的畫冊裏的插圖畫,就是選自以上各書。

  維吉爾的《牧歌》作於公元前四十年,主要描繪了田園生活,是年輕的牧羊人歌唱他們的愛情。馬約爾在作木刻插圖時,就像維吉爾或多或少會在他的詩中暗藏一些自己的真實生活,他也加進了他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牧羊人的古式葬禮,就是巴紐爾斯村典型的葬禮。不過,馬約爾著力刻畫的,還是詩中那些情愛的細節,無論是同性愛還是異性愛(在古羅馬,同性愛是習以為常的),其中不乏性愛的場麵。那些千姿百態、純真無邪的人體,用的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簡約、優美、寧靜,一如他的雕塑作品。毋寧說,由於木刻畫易於操作,馬約爾對古希臘羅馬人體美的體驗和追求得到更充分、多樣的表現。我分明從這些人體線條中感覺出他在作畫時的虔誠和愉悅。

  《牧野戀歌》的故事性更強些。小說講述了一對青春期的伴侶之間強烈的依賴感,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周圍的環境和四季的變化對他們的情感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樣的場景和情節正是馬約爾所喜歡的。他的插圖畫起來得心應手。他不厭其煩地刻畫一個個裸體,有的隻是稍有區別,但很微妙。

  維吉爾的《農事詩》作於公元前三十年間,是農村勞動的說教詩。第一部分講土壤和莊稼,第二部分講葡萄和橄欖的生長,第三部分講牲畜的養殖,第四部分講的是養蜂業(維吉爾愛好養蜂)。在畫這部作品的插圖時,馬約爾並未嚴格按照內容創作,他的木刻經常與詩中所描述的相差甚遠。他並不理會維吉爾喜歡描述的與政治和軍事相關的場景,也基本上忽視了詩中表達出的沉重和悲哀,如暴風雨摧毀莊稼,或是瘟疫導致牛群被殺等。他執著描繪的是各種茁壯的莊稼、果木、花、草、大樹、野性的灌木,溫馴的牛、羊、鵝、雞,還有務農的場麵:割麥子、摘果、刨地、擠奶,以及勞動空隙的嬉戲,男女歡愛、吹笛和舞蹈……全然一個世外桃源。這些作品展示了馬約爾藝術更廣闊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馬約爾和維吉爾有一點是頗為相似的,就是對自己作品的嚴格態度,每件作品總是改了又改,完成的過程很漫長。實際上,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追求的層麵,馬約爾與維吉爾的精神都是相通的。我相信在他的雕塑作品裏也有著維吉爾的影子。

  馬約爾晚年功成名就後,隱居到家鄉比利牛斯山區,過著與世隔絕、克勤克儉的生活。他想始終保持同大自然的交流。他總是說,自己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與大自然的交流來完成藝術創作。他的木刻插圖大多數是在這裏完成的。一九四四年九月,出版商收到了馬約爾最後的木刻畫,畫的是《農事詩》中的蜜蜂如何采花。幾天後,他因車禍身亡,葬於巴紐爾斯,享年八十三歲。到老他都認為:“做織毯是我一生中最為快活的時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