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章 除夕

  一年最忙碌的事情就是忙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平頭百姓對過上好一點的日子的盼望永遠都是“期待來年”,送舊迎新這件事情在心頭也最重,年複一年的盼望,在除夕這一天會達到頂點。那的年代的除夕對我們來說是真正的一年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始,原本極其重要的日子有很多事情要花時間準備,父親母親的單位放假卻要等到大年三十的下午開始放,這是一件至今讓人想不通的事情。

  父親母親要在單位幹革命,一些事情我們這些孩子先幫著做起來了,外牆的石灰水刷好了,房子裏也糊裱了新紙,桌椅板凳木箱床架都清洗過了,毛主席畫像也貼上了牆,準備過年了。剩下的事情一般兵分兩路:父親和母親都利用每天上午下班和下午上班的空隙時間還有下午下班以後到晚上睡覺以前的時間做很多事情,他們既不耽誤幹革命也不耽誤準備除夕的各項工作,隻是那段時間上床睡覺的時間越拖越晚:父親負責漆門窗、寫對聯、買豬頭、製菜譜、打糯米糕……,母親負責洗床單被套、趕製新衣、買鞭炮、炒瓜子花生、做酒糟……我們幾個孩子跟著打“下手”,一起忙起來,除夕的味道就濃了。

  漆門窗要抓緊時間,因為油漆要幹透需要兩三天的時間,所以臘月二十七就要準備。中午下班時,父親繞去五金商店買油漆,一罐清漆,一罐顏色漆,幾張砂紙,一把刷子,還有一包調漆粉,買回來自己動手。先給門窗“搓個澡”——尤其是窗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雨中吹打下明顯已經有了鏽跡,砂紙過幾遍,砂掉粉塵,吹一吹,再給門窗“著新衣”,先上一遍清漆,再上調製好的顏色漆。油漆門板就比較好辦,油漆窗戶時要先卸掉窗玻璃——那天晚上家裏透著風,忍一宿,第二天再安上玻璃,那時候年關有走街串巷偷偷配玻璃的人,當時玻璃也是配給物,不是所有的人家的窗戶都能按上新玻璃。趕上臘月二十九的那一天,聞著散發著油漆味的門窗,看著也覺得光鮮耀眼,再配上媽媽前一日晚上已經準備好的新窗簾,窗台上擺上一盆霜紅了葉子的天竺,新年好象已經爬進了屋……

  臘月二十九寫對聯,不僅給自家寫,還要順便給鄰居寫。我們家固定的一副春聯是:全家天賜平安福、滿門春增景象新——和屋裏牆上的“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彼此呼應。這一天父親會稍稍早一點從單位下班回到家裏,草草吃過午飯,其時家裏已經很熱鬧,拿著紅紙來求寫對聯的人不少,都等在飯桌邊上……這樣的場景持續了至少十年,後來街頭菜市場每年臘月都有人寫對聯賣對聯,也便宜,鄰居們也不好意思再來求。寫好的對聯一般不馬上貼上牆,放一個晚上等到大年三十的下午放鞭炮年夜飯開席之前貼。有的人家除了大門貼對聯,還喜歡貼一個“福”字,並且倒貼,諭示“福到了”,什麽時候開始有這樣的習俗我不知道,反正我覺得不是傳統中國舊有的習俗,估計是不識字的人家從會寫字的人家那裏討來寫的這個“福”字貼倒了,正好遇到比較有文化的鄰居看了一想:他家“福到了”我家“福”不到肯定不行。於是他也倒貼“福”字。這種倒貼“福”字才從第二年傳遍四海的吧,這是我個人的猜想,反正有新年的氣氛,不管正反都好。還有的人家貼窗花,我們家也不貼。我會給我的“書房”——就是位於閣樓裏的學習的地方,有個好名字叫做“沉浮閣”——貼一副對聯,完全和春節沒有關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十幾歲的少年在每年過年的時候緬懷一下東林黨人,也算是一種心情。

  最晚在臘月二十八的時候,要拆洗家裏所有的床單被套。母親一早起來,在上班以前要忙著把家裏全部的床單被套都拆除來,分別打上肥皂洋堿後浸泡一上午,等中午下班後,一回到家挑起來奔到港下去漂洗。回頭趕上日頭曬。曬幹的床單被套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再鋪上床——沒有新的,至少也要幹淨的。臘月二十九的晚上,母親還要在燈下趕製新衣,記得有那麽一年母親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讓站在那裏都想睡覺的我我試穿一件新衣……大年初一穿的衣服一定要是新的,實在沒有錢添置,那麽勤勞的母親也要趕織一條毛線領子,釘在棉襖的領子上,這樣被加釘了新毛線領子的棉衣也算新衣服。不過,全家一年到頭都在未能添置一件新衣省錢存錢,到年末若是不能置辦新的也實屬無奈。

  買豬頭和買鞭炮是除夕準備工作中的“重要任務”。那個年代每年過年能買到五斤想要一點的凍肉已經很不容易了。在肉店排隊買肉的時候,五斤凍肉裏麵大概總是要搭配一些“槽頭肉”,你希冀割肉的師傅給少一點的話,可能還會遭到他一陣“炮轟”的——你是個委會主席麽?人家都要搭,你就不行?我那時候覺得革委會主席真幸福,他們家過年買凍肉的時候,可以不被搭售“槽頭肉”!母親一般不說什麽,默默地應承下來,她覺得“年邊裏”被人挖苦是不吉利的事情……為了使年過得喜慶一點還要想辦法買一個豬頭回來。臘月三十一大早,父親就出門,搭便車到下鄉去了,因為事先有人幫忙定好了人家,拿了錢趕到鄉下這戶人家裏,正好趕上從熱水木盆裏割下豬頭交給你,心裏有一種“真走時”的感覺,順便還能買到一副豬腸子那就更是高興。買到豬頭,這個年也能放心了,回來吊在廚房裏,貼一張“電影票”(紅紙條),全家歡喜。另外一路,母親出發去五間頭買鞭炮,那裏是績溪鞭炮廠每年定點的銷售點,“三萬六千響”的買兩掛;“三萬響”的買兩掛。每年母親都買這裏的鞭炮,我曾經問過並不迷信的母親為什麽要迷信這個鞭炮廠?母親說:這家鞭炮廠出的鞭炮就是響,個個能炸響……她說的其實是相信質量。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一掛“三萬六千響”加上一掛“三萬響”一共“六萬六千響”,劈裏啪啦,每一莉保住都充分炸開,響徹天地,喜慶也從頭竄到腳。母親之所以要買這裏的鞭炮,因為她最擔心的就是鞭炮啞火,我覺得不迷信的母親在這件事情上還是很“迷信”的,或者說是母親的一種心情,一種完全純粹祈福的心情……

  豬頭、鞭炮置辦齊了!按照母親的話說:這下心定了!然後所有細碎的時間,隻要是可以用得上的時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有一句老話:頭發和成須。忙得都走了形。買來的凍肉已經精瘦分別切開了、買來的雞業在不經意間杯開水燙過了且被拔了毛、魚販子“周叔叔”送來的魚已經抹了一層鹽、父親鄉下外甥前些日子送來的“豆參”已經泡在堿水裏、香菇木耳黃花菜也剛剛放進清水裏漂著、川芎芹菜韭黃菠菜都被挑揀得幹幹淨淨放在了竹籃裏、蔥薑椒蒜切絲的剁碎的分別裝了碗盤、油鹽醬醋糖酒粉等調料也分好了罐……灶台上一壺壺熱水燒開,蒸汽熱騰騰地彌漫了整個屋子,母親在這樣溫暖的氣體裏鑽進鑽出,蹲身彎腰切菜拚裝,不歇片刻。父親坐在大廳裏飯桌旁準備出“除夕菜單”,前麵三項不用項,屬於“老三篇”的那種:①全家福——這是一鍋燉菜,有肉丸子、炸豬皮、瘦肉片、蛋餃、“豆參”、細粉絲、茶樹菇、木耳、菜心等烹製而成的地方傳統菜肴;②跳龍門——這實際上就是紅燒鯉魚,象征年年有餘;③沉默是金——這道菜可能和“家訓”有關,從前一個姓氏估計都有一條“祖訓”,我們家每年的年夜飯都上這道菜並且在菜單上寫下這樣的菜名應該就是這個意思,我也一直不敢問病覺得不該多問。做法實際上就是墨魚燜軟排骨。這三道菜名寫上以後,父親會征求一下母親的意思,按照每年過年采辦的菜肴不同,菜單有些調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一般大同小異,列舉後麵的七道菜就可以知道了:④拚盤(冷盤,主要是香腸皮蛋花生米)⑤香菇燉雞(或者香菇燒雞);⑥腐竹肉片;⑦臘肉芹菜(添加紅辣椒);⑧錦上添花(其實就是素什錦);⑨黃花炒粉(黃花菜加當地有名的粗粉條烹製而成);⑩香菇菜心。

  大年三十下午六點的時候,我的父親,把鞭炮掛在屋簷下,點燃,宣布年夜飯,開席!屋子裏,一家人,心情很激動,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團聚在一起,坐在母親細心燒製的年夜飯,給父親母親敬酒,父親母親一起點評孩子們這一年的成長得失,鼓勵和提醒以及期待甚至總結,都是溫暖的……就像父親在飯桌下為大家準備的炭火盆子一樣,火,燒得很旺。

  席間,不信迷信的母親會說:菩薩保護,今年的爆竹個個都炸得很響!也會說:年勝年!是啊,期待一年比一年好——這是我們全家人的心願,看看滿桌子的菜肴,就知道,這年確比往年好!席間父親還要掏出幾個紅包,分給我們,壓歲用的。記得一九七六年是兩元,到了一九八六年,已經十二是元了……

  最先吃飽的,從飯桌上下來,去門背後取甘蔗來刨皮,我們那裏都是綠皮甘蔗,用菜刀刨去上麵一層皮,剁成幾段,是年夜飯後最好的“水果”。一邊吃甘蔗一邊說話,鄰居家的鞭炮聲也響起來了,更遠的人家辭舊迎新的鞭炮聲也此起彼伏了……

  這天晚上,不能出門,甘蔗渣也不要去掃,電量所有的燈,在明亮歡快的環境裏下棋或者遊戲……隻有母親,還要繼續做新年的準備。那時候沒有足夠的錢采買糕點待客,但是,可以自己動手。炒花生、炒瓜子、炒蠶豆;做麥芽糖芝麻餅……給母親搬一張高腳凳到灶台前,架上鐵鍋,倒入粗鹽和沙粒,我喜歡跟著母親,靠在母親懷裏看,或者小大人似的幫忙翻炒幾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和母親把所有炒製後冷卻的糕點零嘴分別裝進不同的瓷器罐子……這一天,不,這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即將到了,有十幾個這樣的夜晚,我和母親一起在灶台邊一邊炒花生瓜子蠶豆一邊“守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後麵幾年我們家裏還做芝麻片、薩其馬、凍米糖,那個時候明顯已經比較富裕了,也有錢采買現成的糕點了,但是,大年夜自製糕點似乎成了辭舊迎新的一部分,很難割舍……

  一九九二年的除夕,我沒有在家裏過,此後的十五年,我隻有通過電話,連通除夕夜的父親母親,在電話的這一頭,我能想象母親坐在高腳凳上炒花生瓜子的模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