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叮叮咯和做糖人、捏麵人

  那個時候走街串巷的人中,我最喜歡三種人:“叮叮咯”、“做糖人的”、“捏麵人的”。

  “叮叮咯”,實際上就是換麥芽糖的,他們挑一對篾條筐或者藤條筐,手上捏一套鐵器——一塊有刀口的扁鐵,一寸半寬,五六寸長;還有一個小鐵錘,錘子也就大人的大拇指一般大小,柄,也是鐵的,也是五六寸長,一邊走一邊敲擊著兩件鐵器,發出“叮叮咯”的聲音,敲的方式類似於用自己的節奏打快板的,一路走來不必吆喝,“叮叮咯”……“叮叮咯”……孩子們就開始饞了。拿一個牙膏皮奔過去,他放下擔子,看看牙膏皮是不是“錫皮”,若是,便用他的鐵器在木盒上麵的麥芽糖上敲下一塊給你,敲麥芽糖的聲音也是“叮叮咯”——先前兩聲用力比較小,發出“叮叮”的聲音,最後一聲比較沉,發出“咯”的啞音,一塊麥芽糖就倒在塑料紙上,抓起來給你……這是一個精通音律的家夥!“叮叮咯”是那個時候最動人的音律!“叮叮咯”來了,未必那麽湊巧就一定有剛好用完的牙膏皮,怎麽辦?踮著腳,從開在牆裏的壁櫥裏的牙膏罐裏把牙膏拿出來一看——如果隻剩少許,那麽趕緊把一家六口人的牙刷一字排開,把剩下的牙膏擠在牙刷毛上,心裏想著不要浪費牙膏皮裏麵的牙膏,但是正好不巧,六把牙刷都擠上了牙膏卻還有剩餘,那時候心裏因為想著“叮叮咯”也顧不了許多,偷偷地擠在手裏,往自己P股上一抹,奔到大人麵前問:這支牙膏皮可以拿去換“叮叮咯”啵?大人看過以後,確實覺得沒有牙膏可以擠出自然會同意,於是飛奔出門去換麥芽糖吃。更多的“叮叮咯”不僅收牙膏皮還收雞毛、曬幹的雞肫皮、骨頭、曬幹的藕節……他們實際上就是收破銅爛鐵的,隻是不出錢,而是選擇用他的麥芽糖來換取。孩子們一年四季都饞麥芽糖,所以平時也學會了收集這些東西,不至於到了“叮叮咯”的上門來沒有什麽拿出來交換。一旦手上有了一個牙膏皮或者一小包曬幹的藕節的那天開始,耳朵都是豎起來的,就算個三條弄堂響起了“叮叮咯”也能聽得到。“叮叮咯”的聲音傳來時,孩子們就趕緊拿上自己的東西“尋聲而去”,一溜煙跑到“叮叮咯”的擔子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兩塊鐵器,巴望著敲下來的麥芽糖能更厚一些更長一些……麥芽糖到手,一邊舔一邊圍著擔子,看“叮叮咯”給別的人敲麥芽糖,心情往往會很複雜,對比著大小,揣測著輕重,直到“叮叮咯”起身取下一條弄堂,孩子們還跟著——現在想來:孩子們跟著做甚?抵禦不了麥芽糖的誘惑而已……

  “做糖人的”一般也不吆喝,也有一對挑子,其中一個挑子是燒著炭火的爐子;另一個挑子實際上是工具箱,也可以說是一把凳子,木箱子裏麵拿出一個可以折疊的架子,支在前麵,架子上架一塊一尺見方的鐵板。“做糖人的”默不作聲,選一塊巴掌大又不礙事的地方張羅自己的家夥什——左前方擺上第一個挑子,往小爐裏添一塊新炭,然後由前防止上那塊方鐵板,隨即轉身在“凳子”裏找出一把勺,比當年吃大鍋飯辦食堂的師傅用的勺大一圈,也有短柄——這個勺子裏麵放幾塊黑褐色的糖塊,放在爐子上去溶解。你不和他對話他就是一個啞巴,他扒開陣勢,自顧自地做準備,其時周圍已經圍滿了孩子。吸引孩子們的除了這個古怪的老頭悶聲不響地做事情,還有插在前麵那個挑子橫擋上一排的“糖人”,個個栩栩如生。我們叫他“做糖人的”,其實插在挑子橫擋上的不僅僅有“糖人”,還有猴子、有飛禽走獸、有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有“壽桃”,都是一眼就能辨認的生動形象……準備停當了,古怪的老頭還是悶聲不響地自顧自埋頭做事——因為此是勺子裏的糖塊已經全部被融化了,冒著乳黃色的氣泡——這種糖也是麥芽糖。“做糖人的”趕緊從爐子上取走糖勺,順手用一塊圓鐵皮封蓋在爐子上麵,這樣能節省燃料。滾燙柔軟的糖糊在稠與不稠之間,隻見他握著糖勺在那一尺見方的鐵板上開始做糖人——從勺口流出的糖糊,像一根線,順著他手上的節奏遊走,忽快忽慢、忽高忽低,疾緩恰到好處,鬆緊井然有序——一小會兒功夫,鐵板上就做出一個糖人,原來是:扛著釘耙袒胸露乳舔著大肚皮的豬八戒!和孩子們在小人書上看到的那個“呆子”簡直一模一樣。“做糖人的”從掛在挑子一側的竹筒裏取出一根竹簽,在竹簽頭上和中間分別粘上一點糖糊,這兩個粘了糖糊的點分別粘到豬八戒的脖子和肚臍眼上,用手中的家夥什壓一下,竹簽和唐人就粘連在了一起。最後“做糖人的”用一塊洋鐵皮,叫糖鏟子,把整個豬八戒給鏟下來,插在挑子的橫擋上……於是圍觀的孩子們情不自禁,有據為己有的衝動。趕快跑回家,求大人給你幾個角子(硬幣)來買了去。你可以買走現成做好的,也可以要求他現做你想要的——比如你說想要騎著馬的手執八丈蛇茅的燕人張翼德,他也能幫你做——糖勺就是他的毛筆,糖糊就是他的墨汁,鐵板就是紙,做出來的糖人照樣神采飛揚!關鍵要看你到底能從大人那裏要來多少個角子,數一數,呃嗬,有一角錢,“做糖人的”可以在整張鐵板上給你盤一個龍王爺;如果隻有三分錢,對不起,充其量給你做一隻小猴子。沒有要到角子的孩子們隻能舔著自己的嘴唇凸著兩個眼珠看熱鬧……一般情況下,“做糖人的”要把自己坐在P股下麵的那個工具箱裏的糖塊都用完了、插在挑子橫擋上的最後一隻“飛舞的蝴蝶”也被孩子們爭著買走了,才算收工。一時間整條弄堂的孩子都舉著自己“糖人”跑來跑去,仿佛自己就是那個燕人張翼德,神氣得不得了……

  最神奇的要算“捏麵人的”。也是挑一副擔子,這副擔子更簡單——兩頭看上去都是立起的箱子:其中一隻“箱子”高一點,帶很多抽屜;另一隻箱子矮一點,就是一把凳子。高一點的箱子的蓋板上有一個圓洞,洞裏麵插一根帶孔的木棒,做好的麵人插在小竹棍兒上,再插在這個木棒的孔裏麵,起“作品展示”作用。“捏麵人的”一般是年級比較大的男性,獨自一人挑著擔子。也有比較年輕一點的,也有女的,但是特別的少;帶著徒弟一起出門的就更少,我隻見過一次——穿舊式長衫,剃著平頭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就帶著一個“小童”,那是一個比較炎熱的夏天,“小童”一直立在他的身後幫他扇扇子。“捏麵人的”也不吆喝,安安靜靜地選一戶人家的屋簷下擺開擔子,一前一後,高一點的箱子靠人行道在前,矮一點的箱子靠牆根在後。“捏麵人的”先去這戶人家那裏討口水喝,順便打濕一條白毛巾,笑盈盈地一邊道謝一邊退到牆根下開始捏麵人。“捏麵人的”也不僅僅是捏人物,飛禽走獸,雞鴨豬狗樣樣都能來。麵,特別細。跳入不同的顏色揉成顏色各異的麵團,都藏在前麵那個“箱子”的抽屜裏,都有一塊布蓋著,現在所有抽屜都打開了,五顏六色的麵團看起來色澤溫潤。作為工作台的前麵的那個箱子的蓋板被翻轉過來,光滑潔淨。“捏麵人的”還有一個小布袋子,裏麵有若幹木竹的工具,一律四五寸長短,類似於醫生的手術刀具。“捏麵人的”低頭做自己的麵人,並不抬頭注意過往的行人,等到他做好幾個小棉人,周圍自然而然就圍滿了人——他先做一條蛇:先從五色的麵團上各捏一小塊下來,分別在手掌心裏搓成條子,一根根麵條那麽粗細,一共五根,然後排在一起,繼續在手上搓,一頭粗,一頭逐漸細成尖尖蛇尾巴,蛇頭部分比較圓,整體大約4寸長,然後找一把小竹刀在蛇頭上開一個小口,上下一壓,蛇的嘴就“惡意”地張開來。“捏麵人的”從最下一個抽屜裏取出一根小竹棍插進“蛇”的下頜,順勢把整條麵纏繞在這個小竹棍上。還缺點什麽?隊,還缺蛇眼睛。“捏麵人的”在黑色的麵團上麵摘一點點麵團下來用拇指和食指撚成黑麵粒,一左一右粘在蛇頭上,哇啊,一條五彩蛇就被他插在了帶孔的木棍上——這是他展示的第一件作品。這算是簡單的,還有比較複雜的,比如捏孩子們都喜歡的哪吒,可以捏出三頭六臂,哪吒臉上白裏透紅,甚至可以捏出帶褶的虎皮裙……一袋煙的功夫,有這兩粒紅眼珠的雪白的月兔被插上了、形態各異的西行取經的師徒四人也捏出來了,還有小烏龜、長頸鹿、天狗……等到這個時候,買賣開始了。孩子們被大人領著花五分錢可以買走孫悟空,花四分錢可以買走長頸鹿,實在舍不得花錢又拗不過孩子的,可以花兩分錢買走那隻天狗。當時我們看來,“捏麵人的”十根手指簡直就是被神仙“點”過了一樣,沒有不能捏的。後來長大了,直到有一個“泥人張”,捏的是泥巴,可以看著你的在一幅長褂子底下把你捏出來且神情一致,真乃神人也。一角錢買來的有這三頭六背的哪吒一般不舍得吃,舉在手上,讓身邊的小朋友跟著你直到腳筋疲乏為止,晚上插在桌子縫裏,一邊看著哪吒一邊吃晚飯……

  除了上述三種人,還有一種是“吹糖的”,也是麥芽糖,用一根筷子長的管子,一頭含在嘴裏,一頭包上軟熱的麥芽糖。一邊吹一邊用手拉動軟熱的麥芽糖,簡單的能拉出一個“葫蘆”,難一點的能拉出一隻“油老鼠”,也可以讓一隻“油老鼠”趴在“葫蘆”上——我小時候所看到的這兩種比較有代表性。“小老鼠、上燈台、偷油池、下不來、喊媽媽、媽不應、咕嚕咕嚕滾下來……”這首童謠也是那時候記住的。這種“吹糖的”因為直接用嘴巴對著吹所以被告知不清潔,所以多半是買來插在筆筒裏……

  現在“叮叮咯”還有,但是已經不收牙膏皮了,必須直接用錢來買;“做糖人的”已經很少見,因為也算民間藝人,技藝不能傳承,藝人自然也就見得少了,但是前兩年在上海的長風公園偶爾看到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做糖人,一條8寸的龍要我30元,但是我還是買了;“捏麵人的”就更少見了,在上海的城隍廟看燈會的時候見過一回,捏出來的東西一般,當時隻是想:不管怎麽樣,總還有“捏麵人的”,心中感到慶幸。在我的視線之外估計還有,希望他們也能“走街串巷”,讓現在的孩子看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