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主演“三毛”紅遍天下

  到了上海,他們暫時住在一個小旅館裏,等待國立湖北師範學院院長王治孚來接。終於,有一天,他來了。

  王雲階問他,為什麽停聘了沙梅時,他說:“沙梅思想左傾”。王雲階一聽這話,就推故不去了。

  這時生活困難,王雲階把他心愛的唱片和巴哈全套《十二平均律》,貝多芬、肖邦的作品等等,都賣掉了。後來實在無法維持生活,他才去找過去的老師宋壽昌幫他找工作。宋老師當時是上海美專的教務主任,他聘王雲階為美專音樂係的副教授。可微薄的收入,仍不能維持生活。

  有一天,王雲階遇見過去在南虹藝專的秦威,他是個美術家。還有他的妻子演員歐陽紅纓。他們看到王家生活的窘境,就要幫他們夫婦找工作。正好,電影明星白楊準備主演新片《新閨怨》急需學習鋼琴。昆侖公司正在物色臨時鋼琴老師。於是,就請王雲階去教鋼琴。正巧在教鋼琴的過程中,原昆侖公司的作曲組長章正凡去香港永華電影公司。影片《新閨怨》也需要作曲。這樣,王雲階就進入了昆侖公司。

  王雲階進昆侖公司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為《新閨怨》作曲。該片的故事是寫一個音樂家,在舊社會裏掙紮在饑餓線上的悲慘遭遇。他正有這樣生活的感受。影片中的主題歌《萬物更新》,有郭乃安領導的合唱團熱情支持,演唱和錄音效果也較好,加上名導演史東山的藝術處理。影片公演之後,引起電影界和音樂界的重視。

  過去王雲階受貝多芬的思想影響,像一匹無韁繩的野馬,東衝西撞,不能安心創作。他既對舊社會不滿,又沒走上革命道路。在音樂創作上,高一陣,低一陣,直到他進入了地下黨領導的昆侖電影公司之後,音樂創作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也是他從教學工作過渡到專搞音樂創作的轉折點。長期蘊藏在他心底的創作熱情,像壓抑在地下的火山,一旦爆發,便要不可遏止地噴射出來。《新閨怨》作曲成功之後,王雲階一口氣又為《萬家燈火》、《關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三毛流浪記》、《麗人行》、《母親》、《表》等影片作曲或配曲,進入音樂創作的第二個收獲時期。

  王雲階到昆侖公司上班之後,為了方便他的工作和休息,李青蕙以一個月一擔米的高價租金租下了電影公司對麵的一間樓梯下的斜坡小房。這個房子,除了能放一張大床外,什麽也放不下了,白天不開燈房裏很黑,夜裏還有鼻涕蟲爬到床上來。開始李青蕙真害怕,以後習以為常也無所謂了。

  電影公司和王雲階講好了,說給你的工資不高,生活上可能有些困難。不過,以後你隻要能接戲作曲,每部戲都會有些酬勞的。王雲階這個人是從不談錢的,隻要是他歡喜的工作,沒錢他也會幹的。李青蕙聽了很高興,隻要他身體吃得消,忙一點他也會開心的。

  李青蕙本來想馬上去找工作,剛來人地生疏,請誰來照看孩子呢?她想,等一等也行。那時,他們生活依然還很緊迫的,也無法加置衣服。王龍基還是穿著過去的舊兩用衫,兩個袖子全磨破了。媽媽雖然給他已經補好,可是打補丁的布顏色兩樣,差異很大,因為沒有同樣的顏色布,也隻能這樣。還不到上小學的年齡,他常到電影廠去玩,常受其他孩子的欺負,可能看他穿的衣服破,看不起他。

  隻有大導演史東山的小女兒恰恰對他好。恰恰比王龍基還小,她在家裏是最小的女兒,他的哥哥、姐姐們都不在家,在學校住校。她一個人可能和父母吃飯沒味道,常常不愛吃飯。有一次,恰恰讓這個好朋友到他家去吃飯。王龍基在家中從未吃過幾碗菜,又有湯,因此吃得很香。帶得恰恰也能多吃飯了。史恰恰的媽媽人很好,看到這種情況,就常常要王龍基到她家陪恰恰吃飯。王龍基回來講她家的菜飯真好吃,可是其他的男孩子欺負他,他卻一字不提。

  史東山大約從王龍基那裏了解到他們家經濟很拮據。有一次,他對王雲階說:“雲階,讓你愛人到演員組裏來工作吧”。王雲階知道昆侖公司拍戲講究高質量,不是幾天或一周就出一部戲,所以周轉期間長,在經濟上也是很窘迫的。而且聽說又燒了一次,經濟損失大。所以,他說:“不必了,兩個孩子還小,她還要幫我抄抄譜,謝謝,算了吧。”後來,他把這事告訴了妻子,李青蕙認為離家又近,哪怕不拿錢,隻去工作也好。但既然丈夫不願意。她也隻好做罷了。

  李青蕙終於得知兒子常受大孩子欺負的事,她就不讓王龍基去玩,隻許在自己家門口玩。為對付外國孩子的欺負,爸爸曾經專門給王龍基請來一位拳擊教練,幾近殘酷的訓練使他的意誌越發堅強。王龍基把附近常和他玩的小朋友組織成一支“兒童隊”,由他當隊長,在那一帶經常和欺負他們的大孩子打架。如果打輸了就再打,直到打贏為止。爸爸對別人形容王龍基:“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像一匹小野馬。”

  突然有一天,文華公司的劇務到王家來找李青蕙,請她讓他帶王龍基去見《豔陽天》的導演曹禺。李青蕙當時還以為兒子幹了什麽壞事,馬上問他為什麽?那人說《豔陽天》的導演曹禺發現一個孩子在看他拍戲,他對這個孩子感到了興趣,現在沒見到這個孩子。導演讓我到處找這個孩子。找了很多家的孩子,帶到導演那裏去,他看了都說不是。在這一帶都找過了。現在隻能來找你的孩子,請讓我帶他去看看是不是。

  李青蕙這才知道,昆侖公司與文華兩個公司都在一個地方拍戲。李青蕙說。我們剛從四川來,孩子小什麽也不懂,又不會講國語,我看不用帶去看,你另外叫別人吧!這個劇務懇求李青蕙讓他帶孩子去看看,如果不是他,就馬上把孩子送回來。

  在這種情況下,李青蕙隻能讓他把王龍基帶去見曹禺了。

  曹禺一看就是他,馬上叫王龍基在《豔陽天》戲裏隻演了一點戲,是一個孩子背著書包,一路蹦蹦跳跳上下學。他演得很自然,導演很滿意。據說導演回家去以後,還專為王龍基加寫了一幕戲,感到這孩子還是不錯的。這樣一來,電影廠裏的人都知道了。於是,很多電影工作者都非常歡喜王龍基,他們認為大導演為他專門加寫了一幕戲,說明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才。於是,又有人請他拍了幾部戲的配角,譯製廠也請他配了《鄉村女教師》中的孩子戲。後來,又主演了《兩家春》、《關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效果很好。

  就在這時,一個重大的事情緊接著就發生了。

  畫家張樂平的不朽之作漫畫《三毛》風行上海。

  王龍基興致勃勃地閱讀張樂平的漫畫《三毛》,他在三毛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起和爸爸媽媽從四川漂泊到老家山東,從山東再到上海的貧困生涯,想起其中種種的艱辛苦難,有時他禁不住輕輕歎息:“三毛就是我,我就是三毛呀。”

  差不多就是在王龍基歎息的同時,昆侖影業公司的嚴恭用另一種語氣也在歎息:“三毛是誰呢?”著名劇作家陽翰笙已將漫畫《三毛》改編成電影劇本《三毛流浪記》,昆侖影業公司正在積極籌拍,大導演陳鯉庭、史東山將尋找三毛演員的任務交給了助手嚴恭。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一連找了數百個兒童也沒有找到“三毛”一些貪圖盛名的富豪們,紛紛向他推薦自己的肥胖少爺,並許諾隻要選上他們的少爺就獻上重金。品質高潔的嚴恭不為所動,依舊苦苦尋找。

  有一天,嚴恭剛一出影業公司的門,就看見三個孩子在玩彈子球,個子小的贏了兩個大孩子,兩個大孩子欺負他小,輸了不認賬,而且搶先動了手。小孩子不畏“強暴”迎上前去,居然打敗了兩個大孩子,搶回了屬於自己的彈子。嚴恭眼睛一亮,細細地看那個小男孩:大腦門,細細的脖子,一臉的倔強,看到這裏,他緊緊拉住王龍基的手說:“你就是三毛哩,孩子。”

  王龍基一愣。

  來到影業公司,史東山認識,“嗬,老演員來啦!”他笑道。化妝試鏡頭,由陽翰笙、鄭君裏、陳鯉庭、史東山、蔡楚生、沈浮組成的藝術委員會三次討論,三次都是一致通過。除了受藝術家庭的熏陶,除了有一點表演經驗外,王龍基塑造三毛得天獨厚的條件,還是他自己貧困的生活,以及這種生活賜予他和三毛一樣的倔強性格。王龍基的表演幾乎得到了昆侖影業公司全體藝術家的讚賞,張樂平說:“這孩子簡直就是三毛。”

  拍《三毛流浪記》不在昆侖電影公司,而是在永加路的“中電”公司,是昆侖借“中電”的房子,兩個導演和王龍基,還有整個劇組的人員都住在那裏,因為這個戲各方麵都非常重視。導演趙明、嚴恭帶著王龍基和其他的人生活,工作都在一起,每星期王雲階和李青蕙去看兒子一次,這樣孩子演戲會更安心一些。

  王龍基被選上主演《三毛流浪》的三毛後,昆侖電影公司給了一筆錢作為酬勞。這是王雲階和李青蕙都沒想到的,他們現在居然也有了錢。這時是上海即將解放,物價是一天一個樣,天天上漲。比如王雲階拿的工資,早上可以買一擔半米,下午漲到隻能買八鬥米。李青蕙拿了丈夫的工資後,馬上跑到徐家匯去換銀元,否則拿的工資就不值錢了。所以,演員們對酬勞的要求是:不要票子,隻要小金條。小金條,也叫小黃魚。

  當時王龍基的酬勞就是小黃魚。他的父母從不講價錢,電影廠給多少他們二話沒說。李青蕙覺得很滿意。王雲階告訴妻子,他們從來沒有過這些錢,一定要花地該花的地方,不能亂花。

  李青蕙同意了他的話。錢的事李青蕙從不告訴孩子,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小,不該讓他太重視錢。王龍基也從來不問媽媽。有一次,王龍基告訴媽媽,劇組裏的人都叫他向爸媽要錢。可是當時說,要錢幹什麽?我又不用錢。劇組裏的人說,要了錢可以買東西呀!你問哪一個小演員父母不給錢他們用。王龍基說:“不要錢,爸爸媽媽也沒錢,爸爸身體不好,媽媽很累,我不要錢。”他雖然非常頑皮,可是很純樸,很孝順父母,愛護妹妹。對錢的問題上,他很像他父親,從不放在心上。

  拿到王龍基的酬勞後,王雲階拿出一部分來,給一個身體很不好的地下黨音樂工作者,據說名字叫董元。王雲階和他並不很熟,在閘北為他訂了一間房子(過去訂房子都是用小金條訂),可能為了黨內有事開會方便些。

  有一次,在外景拍戲時,風特別大,王龍基為了演三毛沒留頭發,光著頭。劇組裏的人怕他受涼了,找了一頂布帽子讓他戴上。中午,他們在外麵吃飯為了方便,就吃麵包。那天,吃完後要回廠時,沈浮導演發現王龍基光著頭沒戴帽子。就問他為什麽不戴帽子。王龍基說,我沒有忘記。沈浮說沒忘為什麽不戴呢?他回答說,帽子包著麵包了。沈浮和其他的人聽了,都笑著說,戴帽子因為你是光頭怕你冷,麵包又不怕冷,包著它幹嗎?王龍基說,我爸爸有胃病,平常媽媽總是買麵包給他吃,新鮮麵包我給爸爸當飯吃。現在風這麽大,如果不把麵包包好,灰吹到麵包上,麵包又不能洗,爸爸如果吃了不幹淨的麵包,肯定對他的胃更壞。所以,我用帽子包上它,就沒有灰吹到麵包上,那就幹淨了。劇組裏的人聽了,很感動,都覺得這孩子對父母真好,真懂事。沈浮說:選他演三毛最正確,因為他像三毛一樣善良。

  王龍基拍戲時吃雞,他自己不舍得吃,用自己的雞肉,向別人換雞爪子。有人問他,你這個傻孩子,這麽好的雞肉不吃,啃雞骨頭幹什麽?他說,不是我要啃雞骨頭,是我媽媽歡喜吃雞爪子,我帶回去給她吃。劇組的人聽了,也不忍心吃,把雞爪子和雞翅都給他帶回家來給媽媽吃。

  有一次,攝影棚已經做好一切準備,擺好了鏡頭位置,布好光,準備開拍了。王龍基卻不見了。急的在場的人都團團轉,到處找他。好不容易在場地的一個角落發現他,大家見他一門心思在尋找什麽。一問才知道,他在找自己的“寫字桌”那時,王龍基最喜歡的玩具之一是自己用火柴盒做的汽車、沙發。他用了七個空火柴盒子做了一個寫字桌,藏在那裏,找不到了。導演趙明叔叔馬上叫人買了一大包火柴給王龍基,他把火柴統統倒掉,拿著一包火柴盒子,就高高興興地去拍戲了。

  一邊拍戲,一邊王龍基還和大人們去外灘排汙溝旁看流浪兒的“寓所”,到蘇州河畔和小乞丐一起搬運糧車,一道搶飯店拿出來的剩飯,並和許多流浪兒童交了朋友。他熟悉了他們的苦難身世和辛酸經曆,他同情他們,也更熱愛他們了。他在肇家浜河畔,看過船民那連狗都不如的生活,他看到,竟有那麽多人是住在用廢舊自行車鋼圈搭起來的“滾地龍”裏,“房”子高不足自行車的鋼圈高(因為一半是埋在地裏當牆基),睡覺時得鑽進鑽出。

  為了像三毛一樣赤腳走路,開始王龍基是穿著襪子走。電影正式開拍後,他已習慣光著腳走路。在拍電影的過程中,他一直是赤腳生活的。記得電影拍完後,媽媽爸爸特意給他買了一雙新皮鞋,那是他生平第一雙皮鞋,他就是不肯穿,還是赤腳舒服,自由自在。

  在拍三毛喝糨糊一場戲時,樂平伯伯畫的三毛喝糨糊後肚子痛的漫畫,給王龍基的印象太深了。盡管他知道給他喝的是藕粉,可真要捧起又髒又破的糨糊桶喝,他還是不肯的,怕肚子痛。於是,導演帶頭先喝,他這才試著用嘴抿一抿,實在不像餓慌了的樣子。沒辦法中午,大家講好,不給王龍基吃午飯。然後,下午要他進攝影棚自己找東西吃。於是,就出現了小三毛搶糨糊桶猛喝的鏡頭。等鏡頭拍完了,他們也沒能從王龍基手上把糨糊桶搶下來,因為加糖的藕粉太好喝了。

  三毛的造型,是按照樂平伯伯漫畫設計的,那蒜頭似的圓鼻子是用泡泡糖做的。而那三根毛,其實是用外麵黏著毛絨的三根銅絲貼在橡皮膏上,然後再貼到王龍基的光頭上造成的“三撮毛”。為了貼住這三根毛,化妝師辛漢文伯伯每天總是親自給他剃頭,還要用剃刀刮頭,那把剃刀在他頭頂心上來回刮。他實在吃不消了,頭來回扭動,辛伯伯用手打了一下他的頭,順口道:“小赤佬,頭勿要亂動!”王龍基本來就不情願,便立即回過頭頂了一句:“你是——老赤佬!”結果,雙方很認真地大吵了一場。當時的情形,便在電影中再現了出來,就是三毛被富人買去當義子,領著流浪兒們大鬧命名宴會後,三毛和貴婦對吵的場麵和對話。

  電影《三毛流浪記》的場景,大約四分之三是在實地現場拍攝的。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外灘,流浪兒有的奔跑著賣報,有的再撿香煙頭;在四川北路橋頭,流浪兒爭搶著推三輪車上坡過橋,向坐車人討幾個小錢;風雪嚴寒的冬天,樹都包上了稻草,而衣不蔽體、饑寒交迫的流浪兒們,夜晚無家可歸。天天都有凍死、餓死、病死的孩子……這一場場、一幕幕活生生的景象和漫畫融為一體。王龍基對當時不公平的黑暗世界是有深刻記憶的,他很快產生了和三毛一樣的不滿情緒,播下了與三毛一樣反抗的種子。

  在電影中有一場“豪門大宴會”的戲,布置富麗,場麵豪華,其實那並不是實景,而是在中電二廠攝影棚裏搭的布景。頂是一個玲瓏的小模型,通過攝影技術把小頂和大廳銜接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眾多男女貴賓都是著名的大明星客串演出,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空前的。因為場麵宏偉,一連拍了一個星期,每天為接送全體女明星到美發廳做頭發,就用了五輛轎車。這些大明星中有趙丹、黃宗英、沈浮、高依雲、應雲衛、程夢蓮、魏鶴齡、袁蓉、項笙、阮斐五對新婚夫婦,還有孫道臨、上官雲珠和她的女兒姚姚、中叔皇、王靜安、朱莎、朱琳、沙莉、林子丹、金淑之、吳菌、林默予、奇夢石、徐曼、徐緩、高正、郭玲、黃溫如、梁明、許蘭、章曼蘋、張邵、張婉、張逸生、傅惠珍、張慶芬、程夢蓮、農中南、汪漪、熊偉、蘇英、蘇茵、蘇曼意、譚雲等阿姨叔叔們。

  眾星捧月,捧出一輪皎月。在導演的指導下,王龍基準確性確地把握了諷刺喜劇的表演風格。漫畫家張樂平與他同吃同住,給他講述自己畫《三毛流浪記》過程中每幅畫背後的故事。具有表演藝術天賦的王龍基很快把自己的生活與三毛的生活融在一起,把自己和三毛融為一體。他的表演真實、生動、感人,充分展示了三毛善良、機智、堅毅、樂麵、幽默、勇敢、天真無邪和嫉惡如仇的性格特征。比如,當三毛把偷來的錢包歸還失主後,失主要給他酬謝時,三毛一麵高聲喊:“不要!”“不要!”“不要!”一麵誇張地把手舉過頭,連連搖晃。然後,背起小手,昂首挺胸,踱著方步離去。看上去十分誇張,可想想,又非常自然。他形象地表現了三毛是非分明的品格,既顯示出小孩子做了好事那種按捺不住的得意,又表現了三毛本人長期在街頭流浪所接受的江湖氣,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影片具有鮮明的反蔣傾向,在拍攝的過程中,主創人員多次收到恐嚇信,為逃避國民黨的封鎖,藝術家們把拷貝藏了起來。1949年9月,上海解放。夏衍決定拿出來,補拍一個歡慶解放的場麵,然後,在上海“大光明”“美琪”等影院放映。

  上海灘一下沸騰起來,街頭巷尾頻頻出現在一個名字“三毛”“三毛”。

  10月,影片在全國公映,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王龍基就紅遍了全國,被人稱為是昆侖影業公司發現的“天才童星”。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在北京看了這部電影,禁不住流下熱淚,他對夫人說:“太真實了,我和弟弟小時就是這樣流浪的,很悲慘。”

  王龍基在宋慶齡的帶領下,到各地舉行救助流浪兒童、建立“三毛樂園”的慈善義演。在南京新都戲院,他一出場,影迷們就瘋狂了,人們搶走了他的帽子做紀念。他站在舞台上,童聲童氣地說:“謝謝大家喜歡我,我是王龍基,演了小三毛,請大家用愛三毛的心,去幫助馬路上正在流浪的真三毛。”

  觀眾掌聲如雷,紛紛走到台前,慷慨解囊。

  改革開放後,國門大開,《三毛流浪記》在沉寂了數十年後,突然風暴般席卷國際影壇。

  1981年,巴黎的《新文學報》評論說:“這是中國的《尋子遇仙記》、《霧都孤兒》,這是中國的新現實主義,是精湛完美的佳作……”

  1984年,法國最著名的影評家讓德巴隆塞在《世界報》上撰文說:“影片感情真摯幽默詼諧,導演與演員功力俱佳,它足以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和卓別林的作品相媲美。看這部影片是一次享受。它表明了中國也有新現實主義,在當時情節劇盛行的中國影壇上,這部影片的編導注重的是嚴酷的現實和赤裸裸的見證,影片在笑聲中含著辛酸的淚。”

  影片在法國和葡萄牙上演近百場,歐洲觀眾百看不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