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闖蕩甘肅依然無路

  1943年11月的一天,王雲階全家到了蘭州。

  當天,就有一位茶館袁經理熱情邀請王雲階茶館裏演奏鋼琴,開音樂會。

  在茶館裏,王雲階演奏了貝多芬的《月光曲》,韋柏的《邀舞》和威爾第,李斯特的歌劇《梵閣萊托》。李青蕙唱了《我住長江頭》和《中國英雄》(劉王安曲),受到了聽眾的歡迎和鼓勵。這是和袁經理的大力幫助分不開的。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這一切是共產黨為他安排的。直到1954年,他去捷克斯洛伐克參加第八屆國際電影節的時候,謎底才揭開。

  在代表團裏,有個美術電影廠的美術導演靳夕。那人笑著問他“你還記得在蘭州那位姓袁的嗎?”王雲階說:“記得,他是茶館的袁經理,還幫過我的忙。”靳夕同誌說,袁經理是他的親戚,那時就是地下黨員。這時他才知道,原來地下黨一直關係著他,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了親切的關懷和幫助。

  在這次音樂演奏會結束後,周宜適先生從聽眾席中走出來,他同王雲階握手,打招呼。他告訴王雲階,他決定出國到美國去留學。兩人認識是在幾個月前。當時王雲階在西寧,青海省的軍部有個銅管樂隊,約四、五十人。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是該軍的軍長。馬繼援請王雲階到軍部去吃飯,希望他能為那個銅管樂隊寫一點樂曲。王雲階曾聽說馬繼援為了反對馬步芳侮辱婦女,曾自殺過,覺得他的作風正派,就去寫了一首銅管樂合奏的《喜馬拉雅山的雪》,並指揮樂排練了這個作品。

  軍部請王雲階吃飯,大約是對他的尊重,特地請了周宜適先生作陪。周先生是上海複旦大學的畢業生,是當時在青海省唯一的一位有學問又見過世麵的人。他和王雲階談的比較默契,王雲階感覺他很直爽,因為他曾說過青海沒有什麽希望,他在爭取到美國去留學,將來回來之後就找個大學當教授,不回青海了。

  蘭州這一次音樂欣賞之後,馬上有人請王雲階到扶輪小學教一年級孩子的唱遊課,請李青蕙教幼兒園的音樂課。這時王雲階的身體很不好,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吐血,不能又唱又跳地上課。而且,這種孩子唱遊的課他也從沒教過。為了生活,李青蕙放棄了幼兒園的工作,幫丈夫在扶輪小學上課。

  1944年1月,王雲階離開蘭州,到天水。在那裏,他遇見了張光中先生。這個人原來是重慶“實驗歌劇院”和王泊生一塊唱京戲的。他從前和他們不很熟,但在天水見麵後,他們熱情邀請他到“西北社教部劇教人員訓練班”工作。他們想辦個“音樂師資人員訓練班”,想請他幫忙。王雲階是喜愛青年人的,他感到西北地區文化相當落後,為了能多培養青年人,能對西北的音樂文化的提高做一點工作是好事。他同意了。在離開青海前,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冬冬出世了。李青蕙也覺得這樣可以緩口氣也好,於是答應留了下來。

  這年四月,“師資人員訓練班”開學了,王雲階又忙了起來。

  李青蕙在天水“師範學校”代課,因該校的一位教師生孩子。她第一次去上課時,沒敢帶王龍基去。她要自己先看看情況,然後再考慮是否帶孩子去。

  學生們聽說代課的老師來,大家都想看看新老師是個什麽樣子,於是就集中在校門口。李青蕙根本沒有思想準備,一走到校門口,看見那麽多的男孩子,而且年紀都比她大,排在校門口。當時她梳的是短發,係了兩根花帶子,很像一個中學生的頭發樣,身上穿了唯一的一件花旗袍。看到校門口的情況,嚇得她連路也走不好了。

  可是到上課時,學生們卻都能很認真地聽講,李青蕙才放下心來。她看看學生們年紀都大了,音樂方麵的知識卻知道得太少。因此,她就十分用心地教他們,她想他們畢業出來後要教學生,一定得首先提高他們。學生們對她不僅尊重,還很親熱。王雲階忙於備課、上課,又要管隻有四個月的冬冬。王龍基這時已有三歲二個月,會到處走。他管不了兩個孩子,隻能把他們帶到李青蕙的身邊。母親終歸是會對孩子十分小心仔細的。她每天去上課時,就都帶王龍基去,四個月的冬冬扔在家裏。她去上課時,怕冬冬像哥哥小時那樣,從床上滾到地上來。就把他還是用小被子包上,很像剛生下來在月子裏的孩子。他的手腳都包得緊緊的,怕他爬出來滾下地的。這樣,李青蕙去上課才安心。

  每天兩人都是八點不到就出門,李青蕙要十一點半才回來給冬冬吃奶。每天十一點半一到,她就能在門外就聽見冬冬的哭聲。她做飯時,王龍基陪著冬冬玩。每天都是這樣的。

  有一天,李青蕙照樣帶著王龍基回來,沒聽見冬冬哭,她很高興,想快點做好飯再去看冬冬。可是在做飯時,她聽見冬冬發出一點像甜睡的氣聲,感到很怪。忙到床前去一看,看不見冬冬的小臉,有個枕頭蓋在冬冬的臉上,忙把枕頭拿開,冬冬的臉色好像不對了。她趕忙抱起冬冬,孩子的身體很軟,軟得不對勁,她嚇哭了。抱著孩子就往門外跑。前麵是學生宿舍。學生們看到李老師焦急的樣子,都圍上來問她幹什麽?李青蕙隻是說孩子不知道這樣了,怎麽辦?有個學生說,對麵是天主教學醫院,趕快去那裏找醫生看看。於是,她抱著孩子去了,醫生看了後,給孩子打針,做人工呼吸後,孩子緩了過來。她嚇得全身發抖。這時,王雲階下課也來了。他問孩子怎麽會這樣?她確實也不知道。王龍基在旁邊說,是我給弟弟蓋了被子,他把著枕頭說是被子。他隻有三歲二個月,他懂什麽?當媽的無法說他,好在冬冬沒出大問題。她恨自己離開家時沒檢查好,通過這次事後,李青蕙對這兩個孩子就更加小心仔細了。

  李青蕙不上課時,就在家管冬冬,有時哄著王龍基玩。王龍基隻有一隻小皮球,他們房子很小,房內除了一張雙人床(他們睡大小四個人)隻有一個小爐子燒木材的,房內沒有空餘地方。王雲階是坐在床邊上備課,他們吃飯是坐在床邊上,每人各拿一個碗,隻有一個菜放在煤爐上。

  學生們來家都站在房門口說話,房內沒地方站。王龍基玩皮球隻能向床上丟,他站在爐子邊,丟上床的皮球他沒法爬上床,總是要爸爸和媽媽幫他拿下。幫了他幾次,後來,就都不管他了。他呆呆地想了想,找到一根繩子環成小套兒,然後,丟到床上去套那個球,好不容易把球套下來後,他開心地笑了,拉著爸媽看。王雲階和妻子覺得這個孩子機靈。他玩球,玩來玩去,玩夠了,又想換花樣玩,家裏實在沒有東西玩。他精力過盛,有力沒處用,就拿媽媽燒飯的木材,搬來搬去,搬得滿頭大汗,他還不停下。過了一會兒,他用裝木材的籮筐,把木材裝滿,推來推去,很費勁,他又把木材搬出籮筐,找了兩根圓些的木材,放在籮筐下麵,又把木材裝滿後推,推得方便多了。他過來又拉爸媽看,他不會說原理,隻是跳起來,大笑大叫。兩人看了以後,知道他用圓木材當籮筐的輪子,這樣推得方便又好玩。他們悄悄說這孩子真的很聰明。

  王龍基確實很聰明。媽媽教他唱歌,他一學就會,後來教他唱比較複雜的成人歌曲,他也都會唱了,他的音準,節奏都很好,就是口齒不清。

  他一個人坐在大門外麵的大門口,看外麵的孩子們玩。有時孩子們玩得不好了,就相互打架,相互罵人,他聽多了也就學會了。有一天,他一個人學著罵人的話,媽媽講過幾次叫他不要學罵人的話,他都答應不再學了。可他一個人時,還不時嘴裏嘰嘰咕咕在學,李青蕙告訴他,你一個人時學唱歌,不可以學罵人。如果再學,媽媽一定要打你了,他答應再不學了。可是,小孩子的事真的很難說。

  王龍基小時候,他的東西除了父母外,別人不準動,他學會了的歌,除了父母可以唱外,別人不準唱。李青蕙和王雲階說,這孩子私有欲太強了,找個機會要幫他改過來。雖然這樣,李青蕙看著他發脾氣,不講理的樣子怪好玩的,也沒說他什麽。

  有一次,李青蕙上課講完樂理後,教學生們唱歌,這歌的名字叫《旗正飄飄》,是四部合唱的。她也教過王龍基唱,他隻會一部。這時他正在教室外麵玩,聽見教室裏唱了他會唱的歌,他認為這是他的歌,馬上跑進教室裏來,不準媽媽教他們唱。媽媽隻能把他拉到教室外麵去,沒有時間和他講話和道理。

  李青蕙回到教室繼續教學生唱,王龍龍拉開教室門,開始不停地罵他學來的下流話。她想,孩子口齒不清,罵的話學生不會聽得懂的,可是他罵的時間久了,學生們也聽懂了,因師範生年紀大,修養好,聽了隻是忍住笑。這時,李青蕙真氣壞了,自己是為人師表,卻連孩子也教不好,怎麽去教別人呢?她暗暗下了決心,要改掉他罵人的壞習慣和。

  下了課,她二話不說,拉著王龍基就往家走。他還不依不饒的哭罵。走到校內要出校門前,見有一口井,她牢牢地抓緊兒子的腳,假意把他向井口推。她說,媽媽叫你不要學野孩子罵人的話,你為什麽老要學,太不聽大人的話,媽媽不要你了。他這一下變得可乖了,說:“媽媽我再也不學罵人了,我聽話了”。她本來是嚇唬兒子的,後麵有幾個學生跑過來卻以為是真的,拉手的拉手,抱腰的抱腰,都勸她說,老師不要生氣,孩子小不懂什麽叫罵人,算了吧。

  李青蕙表麵上很嚴厲,實際上她真怕兒子掉下井裏去。聽了學生們的話,就說:“好,看大哥哥們的麵子,這是第一次原諒你,下次決不原諒了。”這樣,李青蕙牽著他回家,一路上他不哭,不要媽媽抱,乖乖地跟著回家。等一進房門,見到爸爸,他馬上哭著說,爸爸,媽媽欺負我了。王雲階一手抱著冬冬,一手在寫東西,他馬上放下筆說,唉,媽媽不好,為什麽欺負我們的王龍基呀!李青蕙一聽,什麽也不管了,她想教孩子一定要他知道錯,要他記住,好不容易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廢。所以,她把王龍基拉進房去用木材打他的P股,也不準王雲階進來,一邊打,一邊問還罵不罵人,還聽不聽話。

  從此以後,王龍基再也不罵人了。聽到外麵孩子們罵人,他捂住耳朵說媽媽,我再也不聽了。

  王雲階在“師資人員訓練班”結束前,還開了一次音樂會,作為畢業匯報演出,受到很好的稱讚與評論。過了不久,不知為什麽,抽壯丁的紅紙巾貼在了他家的大門上,他被抽上了壯丁,並要求按時去報到。這是過去從未有的事,文藝工作者從不會被抽壯丁,這是聞所未聞的。

  王雲階一言不發。

  妻子真急壞了,他每年春秋天吐血,自身難保,那裏能去扛槍呢?這是有人在害他,一定要治他於死地,為什麽?他從不做壞事,處處助人為樂。李青蕙想不通,此地又無熟人,王雲階又不喜歡求人。

  李青蕙偷偷去找了張光中。聽他的口氣,他對這事也很不滿意。他在當地很行得通,許多上層人物都是他的好朋友。而且,邀請王雲階幫他辦訓練班的也是他。可是這次他卻沒有明確態度,隻是袖手旁觀。李青蕙不理解他為什麽這樣,不聲不響地回家了。她不敢告訴丈夫,怕打亂他的思緒。訓練班也結束了,他們要在抽壯丁之前離開天水。

  這樣,王雲階隻能寫信向朋友求援了。很快,他接到四川友人的回信,說需要他去工作,有不少人想請他去工作,隻是怕他一發脾氣就要走。當時,很多朋友給他取了個外號叫“油蚱螞”,一不順心就要跳。他們說,如能教完一學期再走,就會有很多地方要請他。

  王雲階同意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