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美好婚姻孕育三毛

  武漢的時局也越來越緊張了,為了把孩子轉到最安全的地方重慶去。1938年秋,她們離開了武漢。

  雖然是秋天,武漢的天氣依然熱得叫人難挨,強烈的陽光直射到大地上,把柏油馬路都曬軟了,發出蒸人的熱氣。李青蕙滿身汗水,背著簡單的行李包,帶著孩子們,和其他的小老師與工作人員一起踏上最後一班長江輪船。他們艱難地擠上輪船的跳板,還要照顧孩子,因為怕孩子跟不上而失落。就這樣人擠人,人推人,跳板唧唧喳喳地亂響,震得平靜的長江嘩啦嘩啦地響,搖著一江濁黃的水光。

  李青蕙痛恨日本帝國主義。是他們,使她失去了第二故鄉武漢,是他們還要繼續強占祖國的土地,蹂躪自己的同胞。她決心要保護好這些小同胞,把他們送到安全的地方去,決不能留下一個孩子,去做日本強盜的炮灰。這就是她,一個14歲小老師的誓言和願望。

  這些道理,李青蕙是從大老師冼星海、肖英、王雲階那裏學來的。她還學了很多歌曲,不僅是為了武裝自己,更是為了掌握宣傳和喚醒民眾的武器。她的腦子裏,裝滿了為捍衛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思想。

  船上滿滿的人,李青蕙他們沒有鋪位,被安頓睡在甲板上的。白天,他們隻能在甲板周圍坐下休息。要等到晚上夜深人靜不再有人行走的時候,才能打開鋪蓋睡覺。孩子們是一班一班地排下來,小老師也是隨班睡在一起。李青蕙領的小小班就在甲板上。

  王雲階老師是總負責人。他把每班每個人全安排好了,偏偏忘了他自己的鋪位。甲板上已經沒有空地了,他隻能到上下樓梯出入口那個小地方,擠著欄杆坐下來休息。

  川流不息的人群,來來往往地找鋪位、找房間、找人找物,一片嘈雜聲。漸漸地,人聲輕了少了,他們似乎已經安頓完畢。天已黃昏,船汽笛聲也響起來,船要開了。工作人員提來了一大桶熱飯菜。該開飯了,讓孩子們吃後可以安鋪睡覺。這時,李青蕙半坐半躺在地鋪上,因地方小不想多動,怕影響了孩子,她看看他們安靜地睡著了,每張小臉都甜甜的,好像什麽事也沒發生過。看到那些天真無瑕的小臉,激起她無限的感慨。多麽可愛的孩子啊!今後她會更要加倍疼愛他們,他們離開了父母,當老師的就要做他們的父母。

  這個同樣是小孩子的老師想到這裏,兩眼含滿了淚水。

  冷冰冰的一艘孤船,寒冷的氣息擠滿甲板。李青蕙的心也隨著冰涼了。昂頭看看天空,有一彎冷月,被遊雲遮蓋著,忽隱忽現,有幾顆小星星伴著它,看上去,卻是那樣孤獨與蒼白。全不像幼年時在桃源老家看到的光彩明媚的月亮,伴著它閃爍著光芒四射的星星,那是多麽引人入勝。那時,媽媽總是坐在床邊,撫摸著她,輕輕地講那過去的事情——

  李青蕙的老家是湖南桃源。

  在媽媽未出世之前,外公與同是清朝同僚的祖父指腹為婚。後來,祖母生下爸爸,外婆生下媽媽,爸爸和媽媽的親事就定了。

  父親是祖父最小的孩子,祖母生下父親後隻有幾天就去世了。祖父為了把父親好好養大,在幾房姨太太中挑選出一位從來沒有生養過孩子的,就讓她帶父親。如果帶得好,把她扶正。父親小時雖是有奶娘管,可是姨娘說,放在她後房內,便於照顧。可是,父親夜裏哭,吵了她的覺。她一發脾氣,叫傭人把父親抱到後園,丟了。奶娘不敢說什麽,隻好照辦了。等到天剛發白,奶娘就跑到後園的竹林去看,幸好,父親命大,還活著。奶娘就馬上抱了回來。

  祖父知道了這位姨娘扔掉父親的事,覺得她的心太狠了,就不要她管孩子了。於是,又娶了一位後娘,她沒有生育一直帶著父親,對父親很好。

  父親十歲的時候,祖父去世民,繼祖母不久也去世了。父親上麵有八個哥哥,有的是同母所生,有的是同父異母的,都要分家。父親說,你們分家,我不要離開家。可是,哥哥們不同意,一定要分家。分了後,父親就準備到母親家裏去,然後,再出國讀書。不料,走在半路上卻被人趕上要追殺。來人主要是要拿父親手裏的田地紅契。父親對那人講,東西給你,別殺我。那人說沒法子,他們要血衣。說罷,就在父親手腕上殺了一刀,拿著血衣與紅契走了。

  父親很氣憤,說哥哥們不念手足之情,從此一氣之下再也不回家鄉了。他十幾歲出國讀書,回國後與媽媽結婚,父母婚後感情十分好。母親生了八個孩子,李青蕙是最小的一個。在生她時,母親夢見自己到月亮裏去了,見一株桂花樹,她折了一枝,醒來就生下了李青蕙。那時醫學不發達,母親生的孩子生病早逝了五個,二哥在大學讀書,三哥在中學讀書。

  李青蕙幼年時,幾乎天天和父母在一處。記得父母常在書房中對坐寫詩,對對子。要麽,就是到後花園上香。父親彈七弦琴,高山流水,母親是他最好的知己。演奏完,母親馬上寫詩讚美。父母常常是歡聲笑語,李青蕙在旁邊也隨著笑。那時,她感到自己的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了。父親回國後工作很好,他做過小官。後來因對當時政府不滿,特別是同情窮人,不愛與達官貴人來往,自己也不愛做官,慢慢地每況愈下。對這些,媽媽並不反對,隻是常笑爸爸不合時宜。

  父親的思想是進步的,他很喜歡女孩子。李青蕙小時候,父親經常和他們一起玩,還教李青慧唱《國際歌》他對中醫也十分擅長,附近的窮人生病來請他看病,他二話不說馬上就去,不但幫助看病還花錢幫買不起藥的人家買藥。附近有小災小病的人,他治好了很多,後來他們還聯名送給父親一塊醫生牌子掛在門口。父親笑對媽媽說,我現在成了醫生了。父親不滿當時政府的腐敗不願去上班。他的上級本來是看中他的,還叫人給他送來幹薪,可被他退了回去。舅舅也是留學生,他和父親不一樣,願在官場裏混,常在外麵應酬,又愛跳舞,娶了幾房老婆。父親看不慣舅舅的作風。舅舅邀他去吃花酒他不去,邀他去舞廳他也拒絕了。舅舅常常嘲笑父親是個呆子。聽了舅舅的話,並不在乎。他曾對李青蕙說,做人要做個正直的人,要為社會為民眾做點有益的事,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生。你舅舅是醉生夢死,這樣不好。

  由於父親不願意去政府部門工作,收入沒有了,他們家中原有廚子、保姆、乳媽、車夫,媽媽就逐步地辭退了他們。媽媽陪嫁來有四個丫頭。其中三個,年紀大了媽媽就都給她們找了人家出嫁了。隻有一個叫桂香的一個丫頭,一直在身邊。

  媽媽十分愛父親,對他做的事、說的話從來沒有任何意見。她認為父親做的事都是正確的。父親去世後,隻有媽媽一個人在管家。桃源開始撤退了。媽媽本不舍得李青蕙離開家,但她聽說日本人對中國人是無情的蹂躪,尤其對婦女的殘暴。還有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不把中國人當人。她想到了女兒的安全。她咬咬牙,送女兒上了前線。她自己也到鄉下去逃難了。媽媽始終盼著和平,她對李青蕙說,時局一平靜了,戰爭勝利,你就馬上回來找媽。媽媽把手的錢幾乎全數給李青蕙拿走。她拿不動,隻拿了兩個金戒指和三十塊銀元。她說,媽,我決不亂花錢,等一太平了,我馬上回來。媽媽含淚望著李青蕙,她倒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好像又回到童年的幸福與愉快——

  突然,一陣腳步聲驚醒了李青蕙甜蜜的回憶,她發現這不是在桃源的家中,這是在船上。隻聽有人大聲說:王先生犯胃病了,他痛得在地上滾呢?有人讓地鋪給他睡,他還不肯睡。真可憐,他痛得滿頭冷汗,麵孔雪白,真怕人!

  李青蕙聽了,覺得王先生能先人後己,品質高貴。他這樣工作未免太辛苦了。一種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船到宜昌,他們轉船隻住幾天,就暫住在法國修道院裏。修女們讓他們在院裏的走廊上打地鋪睡。王先生分配完鋪位後,還是沒有他自己睡覺的地方,隻能又在露天裏打地鋪。法國的姆姆都講他這樣不行。這裏的秋天白天雖然熱,可到夜裏就不行了。但沒別的辦法,大家隻好幫他借些東西把下麵鋪得厚厚的,幸好還好沒有出現大問題。

  從宜昌轉船到重慶,他們是住在一個叫“神仙洞”的地方,據說是個廟。條件不大好,但總算是有了一棲身之地。

  天氣轉涼了,孩子們沒有棉衣怎麽辦呢?隻有自救吧!他們決定自己演戲來募捐。於是,他們請來了戲劇學院的畢業生張逸生與金淑芝二人,他們是一對戀人。他們選定了冼群著作的獨幕戲《菱姑》,決定表哥由王先生演,菱姑由李青蕙演,媽媽由伍漢美演。戲中由表哥唱的主題歌《東北,我們的家鄉》是王先生譜的曲。這個歌很好聽,他們在戲中演唱時,不少觀眾也跟著唱。後來,聲樂家蔡紹序與朱崇樊,將這首歌作為他們開獨唱音樂會時的演唱劇目,效果很好。戲中還有個兒歌是由李青蕙唱,也引起了一陣陣掌聲。

  這次同台演戲,讓李青蕙對王雲階先生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一步。

  演出義賣的情況非常好。據說募集來的錢可以給每個孩子做一套棉衣褲,還能外加一件棉背心。李青蕙聽了,真為孩子們高興。可等衣服做好了後,一個孩子隻有發到了一件棉背心。一問,說是錢不夠了。那麽,錢到哪裏去了呢?後來,有人悄悄告訴李青蕙說,他們辛辛苦苦作救亡工作,個別人在背後發國難財,給孩子們做衣服的錢讓他們貪汙了。

  李青蕙氣得大哭了一場。她開始感覺到他們的團體不像過去的那樣了。那種純潔高尚,那種愛國熱情,團結奮鬥的精神淡化了。情況變得複雜多了。麵對這樣的局麵,很多人都勸她去學習。王雲階先生也對她說,你年紀還小,文化又不高,應該再去念書。可是,她當時也很難。媽媽在她離開時給的錢,有些幫助了別人,有些自己花了。現在身無分文,根本沒有錢去讀書了。媽媽在淪陷區錢也難寄,而且媽媽現在可能也沒錢寄了。王先生知道後,對她說:“我妹妹秀嵐是我朋友幫助她念書的,我就來幫助你吧!你和我妹妹一同到中華女中去念書吧!”事情就這樣決定了。

  就要離開並肩作戰的戰友和共同生活的孩子們了。臨走時,大家依依不舍,眼含熱淚水擁抱,無言地相視著。在這幾年的抗戰工作中,李青蕙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名為祖國和人民而戰的戰士。團裏的同誌像大姐姐似的愛護和幫助她,讓她這個從離開媽媽寸步難行的小姐,變成了懂得照顧自己和照顧別人的人了。在與孩子的長期生活中,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單純善良的美德。這一刻,她感到自己突然長大了,成熟了。為了將來能為國家更好地出力,現在必須學習和提高自己。這麽一想,她硬著心腸同王秀嵐登上到成都的火車,離開了他們。

  成都中華女中,這是所私立中學,老師大部分是進步人士。學校把李青蕙、王秀嵐二人分配在一間小宿舍裏,加上常紹溫、劉淑仙共四個人。四個人全不同班,她們的班級都比李青蕙高,可是關係很好。他們這個宿舍像個家庭似的,常紹溫和劉淑仙,性格有些男性化,於是,常紹溫在這裏是“爸爸”,劉淑仙是“哥哥”,秀嵐是姐姐,李青蕙是小妹妹。

  這時,李青蕙聽說王雲階老師也離開了“兒童教養院”,來到中華女中教英文。她心裏一亮,心想,我願意和這個王先生在一起。可是,一直沒有看到他。後來才得知,王先生到了成都,就病倒了。

  在成都,王雲階見到女作家安娥,兩人合作了很多歌曲。安娥是田漢的愛人。她告訴王先生,她去前線慰問時,曾見到王先生的大妹王青。王青請安娥給哥哥帶口信,叫他到前線去工作。王先生聽了很想去,但他卻突然病了。他吐血,一時起不了床,沒有辦法法到前方去,朋友們都勸他把身體養好再去。病好以後,王先生辭去了中華女中的工作,到成都鄉村服務團做音樂設計委員去了。所以,李青蕙一直沒有見到她心儀的王先生。她心裏有點惦著他。

  這時,日本飛機日夜都來成都轟炸,中華女中靠城門不遠,學生們跑警報都往城外跑。學校為了安全,要遷校到九十裏外的新津去,路上需要走一天。

  早上,她們出發了,開始還不太熱,走了不久,太陽出來了,越走越熱。她們又渴又累汗順著臉上身上的流著,帶的一點水也喝完了,隻能向當地的老婆婆討一點水喝。

  在遷校時,她們是一班班地集中走。為了便於清查人數,她們吃住也都按班住了,打破了他們的“四人家庭”沒事她們也很少見麵。那天,她們一直走到天快黑了,才到達新津。

  過了一天,李青蕙聽說秀嵐病了,就跑去看她。她好像沒什麽大病。幾天以後,王先生也從成都趕來看秀嵐。這時,李青蕙忽然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關心秀嵐太少,不好意思去見王先生。後來,王先生把他二妹接到成都就醫了。

  學校尚未正式開課,有空李青蕙就去看看鄉下風景。她從沒有下過鄉,覺得鄉下比城市樸素,空氣比城裏好。她看什麽都感興趣。突然,同學鳳美與兆珍跑來找李青蕙,她們說王先生來信是給他們三個人的,是一封求援信。信中說,秀嵐害的是傷寒病。但她住的是女病房,王先生照顧她很不方便,請特護又沒錢。所以,來信懇請她幫忙。兩人說,我們和王先生是一個團出來的,親如兄妹,是應當想法幫助他,可是,馬上就要大考了,這怎麽辦呢?李青蕙說:“我的學習與生活費用都是王先生幫助的,我理所應當多出些力,去幫助他兄妹。”於是,三個人商量決定定,由鳳美和李青蕙先去看護秀嵐,等到時間允許,兆珍來換鳳美回校念書,最後,李青蕙與兆珍一同回去參加大考。隻是這樣的話,李青蕙沒有複習功課的時間。她說:“沒關係,我平時空下來自己備備課也是一樣。”

  成都市裏,日本鬼子的飛機天天來轟炸。王先生為了他們的安全,在北門外租了三間小草房,把秀嵐搬出醫院,她們開始了護理工作。每天,李青蕙同鳳美去買菜,因秀嵐不能吃飯,她每天隻吃流質。四川的柑子是當地產品很便宜,地上一堆一堆的賣,可是王先生沒錢買,隻能買西紅柿,當時成都人都不吃它,便宜得好像是白送的。她們買回家後,先洗幹淨,去皮,去掉裏麵的籽,用紗布包好擠出汁來,給秀嵐當飯吃。她們二人空下來的時間還要溫課,吃飯隻能馬馬虎虎地吃點蔬菜或鹹菜。

  王先生交的錢,是鳳美來管的。過了些時候,鳳美對李青蕙說,錢快用完了,要告訴王先生。當時,王先生住在成都宿舍裏,每天要來看秀嵐一次。於是,鳳美等他來了告訴了他。可過了幾天,他還是沒帶錢來。李青蕙和鳳美說,可能王先生難於出口向人借錢,他熟的朋友生活都很拮據,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借給人。

  李青蕙的錢早已用完了。媽媽給的兩個金戒指,一個也送給了學生,因為他的哥哥要去念大學,帶著妻子和弟弟實在困難。她當時想,戒指在自己手中沒有什麽用,放著也放著,就送給了那個學生。現在手裏還有一個戒指,不過上麵刻有自己的名字。她對鳳美說,王先生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你就拿去換了,也別告訴他,解決他燃眉之急吧!

  鳳美一個人也不敢去換,於是兩人一同上了街。滿以為馬上就可以換來錢,走了幾家,問了幾個人,鳳美都認為給的錢太少了,不同意換。她年紀比李青蕙大,懂得的事多,一般事情都由她做主。雖然李青蕙說,算了,少些就少些吧。可她執意不肯換。後來,兩人決定要交給王先生去換。鳳美說,王先生是大人別人不敢騙他,李青蕙也沒有別的辦法,隻好聽她的!

  鳳美把戒指交給王雲階,幾天後,他還是沒有拿回來錢。有一天,王先生來了。他對李青蕙說,這個戒指我沒換。李青蕙問為什麽?他說這換不得,因為它是你媽媽給你的訂婚戒。她著急地說:“結什麽婚哪,跟誰結婚呢?先救人吧。”。王雲階非常感謝她的仗義疏財。他笑了笑,遲疑了半天,才說:“如果你答應和我訂婚,我就拿去換掉。我要對你負一輩子責任。”若幹年後,王雲階才告訴李青蕙,其實他早就喜歡上她了。那次開口求婚,是他等了多時的一個機遇。

  王雲階家庭的情況,是他們全團的人都是知道的。李青蕙親眼看到了看到了他為人光明正大,作風正派。雖然第一次見麵時低估了他,但後來認識到,王雲階確實是個少有的好人。否則,她決不會同意他對自己的幫助。而且,在學習時,在共同的演出中,她實際上,已經深深愛上了這位大哥哥。

  李青蕙沉思了一會兒,同意了王雲階的求婚。於是,他們分別去信回家說明情況。過了不久,雙方家長先後來信同意。兩人高興極了。他們正式通過朋友在報紙上宣布訂婚。王先生說:“你年紀還小,我們過幾年再結婚吧,最好是打走了鬼子。”

  這時,王雲階在成都空軍軍士學校任音樂教官,同時,他還兼南虹藝專的音樂課。他勸李青蕙轉到南虹藝專學聲樂,主課由蔡紹序老師教。他很忙,除了教音樂外,還要參加電影音樂的創作。當時,他正在幫助西北電影廠賀孟斧編導的影片《風雪太行》譜寫主題歌。這首曲子,是王雲階為電影音樂作曲的處女作。同時,他還為紀錄片《華北是我們的》的音樂指揮,為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錄音。朋友們都說,王雲階的思想非常敏捷,才思奔放,治學嚴謹,多能多藝,在音樂創作和理論研究方麵也都有一定成就。大家還給他取了一個雅號,稱之為“中國的莫紮特”。

  在抗日戰爭轟轟烈烈的氣氛中,王雲階一直不安於後方的工作,多次找關係到前方去工作。他在籌劃上前線時,正好重慶要搞一次大型的音樂會。主辦人希望他去協助演出,並且勸他說,“等音樂會結束後,你再上前線也不遲呀。”王雲階同意了,立即趕赴重慶。

  他到重慶去時天還不冷,沒有多帶衣服,實際上他也沒有什麽衣服。開演之前,他忙著為曲目趕寫音樂,天氣突變,非常之冷,朋友們問他需不需要加些衣服,他當時一心在工作上,根本沒有感到冷,就說不需要。但那天的降溫幅度是很大的,等他感到冷時已經晚了。王雲階先是全身發抖,後來不是全身發抖,而是心房在抖,整個人縮成一團不能動了。朋友們看到後馬上送他去醫院,護士先給他量體溫,可量了很久,他根本沒有體溫了。這一下,醫生也急了,要他立即住院治療,緊接著,王雲階因受凍又開始咯血。他不能上前線去了。

  王雲階太不會照顧自己了,隻要一有工作他就什麽都忘記了。現在,朋友們見他身體這樣虛弱,都很關心他,愛護他,勸他早些結婚,能有個人在他身邊照顧他會好一些的。於是,大家也來動員李青蕙,希望他們能早些結婚。

  1939年8月13日,在成都結婚了。

  婚禮很簡單,但是在思想上很隆重。他們首先在報上登了一個結婚啟示,向社會宣布他們結婚了。那天,來祝賀他們的人很多,都是自備花生、瓜子、糖果等,整整熱鬧了一天。

  不久,李青蕙發現自己懷孕了。那時,她並不知道。即將出世的寶貝兒會是一顆燦爛的星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