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篇 啼血桑梓——賀龍

  ·賀龍聚集了3000多英雄兒女,宣布起義。成為紅二方麵軍最基本的隊伍。

  ·老房東見一個紅軍正為他家劈柴,連忙上前阻攔,那紅軍回過頭來,正是賀龍

  ·對他有養育之恩的堂嫂,不但沒沾過他的光,相反,他對堂嫂的孫子仁兒最為嚴厲

  據新華社長沙消息,賀龍元帥的骨灰回歸故裏安葬儀式,2009年6月27日上午在張家界天子山賀龍公園舉行。當日,數千名群眾自發前往賀龍公園,緬懷賀龍元帥。27日上午,賀龍夫人薛明護送骨灰到張家界,賀龍的女兒賀捷生、賀曉明、賀黎明及其家屬出席儀式並敬獻花籃。

  在安葬儀式上,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說,賀龍元帥對家鄉人民始終懷著難以割舍的赤子情懷,家鄉人民對賀龍元帥始終保持著血濃於水的親情。賀龍元帥骨灰回歸故裏安息,這既是他的遺願,也是家鄉人民的期盼。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風範將隨著他的英靈長駐三湘,永勵後人。

  賀龍元帥的故鄉洪家關,是一個英雄的小鎮,它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城西北二十公裏的武陵山深處。這裏的山水樹木都似乎是英雄的姿態,山上,清一色的蒼鬆翠柏,如刀槍,也如劍戟,山下,玉泉河不像江南小溪那樣流成女人的小唱,而是浩蕩如江海。不錯,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村鎮,是紅二方麵軍的發源地,是一個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村鎮。

  1935年,率領紅二方麵軍從故鄉桑植出發長征的賀龍元帥對送別他的當地百姓說,“革命勝利後,我一定回家來的”。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次竟成了元帥與故鄉的永別。

  賀龍的女兒賀曉明說:“父親此後雖然長期生活在北京,但生活習慣從未改變。我們從小就跟父親吃家鄉口味,因而對桑植的習俗相當熟悉,也一直關心著家鄉的發展。我們從心裏深深理解了父親對家鄉和家鄉人民的愛。他生前曾對我們說過,百年之後,要把骨灰安葬到老家。”

  崇武家風傳了八代

  造就賀元帥英雄血性

  賀龍元帥在桑植的始祖,是一位名叫賀崇先的傳奇英雄。

  賀崇先精於兵法,而且勇武異常。明末隨農民起義武裝餘部從湖北鍾祥賀家灣來到湖南。不久,賀崇先從軍,清廷授其為湘西九溪衛兵馬指揮使之職,在慈利縣九溪衛落戶。後來,賀崇先率全族從九溪來洪家關定居下來。

  桑植人將居民劃分為“軍、民、客、土、苗”5家,“軍家”,是指從軍後在當地落戶的人家,賀氏屬於漢族軍家。賀家全族男女一百多人,保持祖傳分房不分家的習俗,一口大鍋裏吃飯,開餐和集會時,以敲鍾為信號,其紀律嚴明,如正規軍隊。到了賀龍曾祖那一輩,人口實在太多,這才不得已才各自為炊。

  賀龍元帥常說:“我們是軍家,有革命傳統性,祖傳是分房不分家的。”意思是,一口大鍋裏吃飯的人,不用分親疏,要團結一致,保持和發揚祖德。賀家的祖訓還有一條是“對待他人,要平等團結。和平共處。”

  有一位先人的壯舉曾強烈震撼賀龍元帥的靈魂,並且是他最終成為元帥的重要動因之一。這就是賀崇先的四世孫、賀龍的堂曾祖父賀廷璧。

  賀廷璧秉承軍家傳統,自幼練功,成為名震一方的武者。1854年,太平軍攻入湖南。心中充滿大義精神的賀廷璧第一個響應,他率領數千農民起義軍攻破桑植縣城,殺掉縣官,開倉放糧,深得到廣大饑民的熱烈擁護。1855年,清政府派兵鎮壓,賀廷璧率義軍奮勇抵抗清軍。兩年之後,不幸被捕。清政府要將賀廷璧正法,其夫人劉氏聞訊奔赴刑場。軍家賀氏有鐵血風俗——“不能讓英難的頭顱落在地上”

  那天,那個鮮血彌漫的上午,劉氏莊嚴跪在賀廷璧麵前,雙手掀起上衣前襟。劊子手殘忍地砍下賀廷璧的頭顱,劉氏輕輕托住,然後堅強地站起來,將英雄丈夫的頭顱捧回洪家關。醮著血淚將仇恨刻進家族的記憶。

  “賀廷璧造反,劉氏兜頭”的悲壯故事在桑植家喻戶曉。有人把這個故事編成戲劇《劉氏兜頭》在各地演出,歌頌這一對英雄的夫妻。這個故事成為賀氏家族的家史代代傳頌,給賀氏後人留下了深遠影響,自然也滲入了賀龍的血液裏。

  賀龍的曾祖父賀廷宰是一位秀才,在家鄉教書,同時操練武功。玉泉河,水流湍急,鄉民出入多有危險。素來急公好義的賀廷宰決定要修一座便民橋。為此,耗去很多財產,但屢修屢塌,直到他逝世時,大橋仍未修成。

  賀龍的祖父賀良仕是個武舉人,有一身騎馬射箭的硬功夫,為騎射民族出身的清廷看好。但賀良仕沒有依附朝廷,更沒有成為統治者的鷹犬。相反,他本著“平等團結和平共處”的祖訓,繼承父誌,不斷變賣家產繼續修建洪家關大橋,以致家產耗盡,大橋才得以完工。取名風雨橋。

  到了賀龍的父親賀士道出生的時候,賀家的財產隻剩下了3畝薄田一頭耕牛,生活已是十分貧困。賀龍出生時,賀家因為風雨橋已變得一貧如洗。賀龍的父親賀士道務農兼做裁縫,為人直爽,繼承家傳武藝,愛打抱不平,敢與土豪劣紳對抗。人稱“賀拳師”賀龍排行第四,他有3個姐姐、兩個妹妹、1個弟弟。他一家三代11口人,靠3畝薄田和父親的手藝維持生活。賀母體弱多病,生下賀龍後不久病逝。賀龍是靠堂嫂陳桂英的乳汁喂大的。

  賀龍小的時候,父親經常給他講賀廷壁反抗官府拯救窮人的故事,教育他要不畏強暴堅持正義。在苦難中長大的賀龍,逐漸領悟“扶貧濟困造福百姓”家族精神,並且因此而越來越憎恨吃不飽穿不暖的奴隸生活。1916年3月16日深夜,年僅20歲的賀龍在辛亥二次革命的召喚下,帶領賀勳臣、王占彪等21名青年,以菜刀為武器,刀劈了芭茅鎮的反動鹽局。不久,他被義士們推舉為桑植討袁軍總指揮。

  從賀崇先到賀龍,已曆八代。但尚武家風絲毫未減。在賀龍紀念館,記者發現了賀龍年少時練功的大刀,長近3米,重達60公斤。凜凜地閃著寒光。解說員講:“常有年輕人來試,但一般人拿不動,更舞不起來。”

  滿門忠烈鬧革命

  一族100多名烈士

  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奉中共中央命令,組建了中共湘西北特委。1928年2月29日,賀龍回到洪家關擴充武裝壯大革命力量。憑著“兩把菜刀”的英雄名望,當地青壯年紛紛聚到他的旗下。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擴紅一百,隻要一歇;擴紅一千,隻要一天;擴紅一萬,隻要一轉”。“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幹革命不怕殺,跟著賀老總鬧革命,腦殼砍下來碗大個疤!”可見其感召力之強。

  在老家,賀龍不到三個月便聚集了3000多英雄兒女,在那座先人修成的風雨橋頭,他宣布起義。這就是中國革命史上有名的桑植起義,黨所領導的“賀家軍”成為紅二方麵軍最基本的隊伍。

  在土地革命時期,桑植這個8萬人口的山野小縣,先後有3萬多人參見了紅軍和赤衛隊,其中一萬人戰死沙場,三千人跟隨賀龍元帥轉戰南北。全縣十分之三的參軍比例,十分之一的戰死比例,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桑植起義,激怒了國民黨反動派。

  洪家關,因為革命,在曆史上曾三次遭受血洗。第一次是1919年,賀龍帶討袁護國軍駐防桑植,因開展破除迷信、保境安民活動,觸怒了當地封反動勢力,他們對洪家關進行瘋狂報複。賀龍的堂侄賀連元家第一個遭到屠殺,他的妻子郭三妹被匪徒抓住,被當頭猛砍一刀,然後割掉右耳,緊接著又朝她身上砍21刀,最後碎屍丟進河中。同時,又將他的兩個兒子和大女兒全部砍死,年僅6個月的小女兒被活活摔死。

  屠殺進行了整整一夜,賀姓族人遇難30多人,受害48家。在賀龍率部參加南昌起義之後,洪家關又兩次遭受敵人大規模血洗,一次發生在1928年土地革命時期,敵人對洪家關進行了瘋狂的燒殺屠戮。最後一次發生在紅軍長征開始後,在“誅滅賀龍九族,雞犬不留”的叫囂聲中,“鏟共”隊和“清鄉”隊所到之處,白骨遍野。

  據不完全統計,紅軍長征走後,賀氏族人被殺害的多達89人。然而,敵人的屠殺不能摧垮賀龍故鄉人的革命意誌,在桑植、在洪家關,“跟著賀龍鬧革命”,是一句湘西人引為自豪的喊了數十年的口號,賀龍,是湘西鄉親們的光榮。

  1935年冬,賀龍回到了玉泉河邊的風雨橋,告別生他養他的故鄉。在這裏,他宣布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從此1.5萬人的大軍踏上了二萬五千裏的漫漫征途。紅二、六軍團出湘西、進雲貴、占四川、爬雪山、過草地,一路血戰無數,一路風雨兼程。一年後,在山高路遠的寧夏與紅一、紅四方麵軍會師。賀龍再也沒有回到生他養他伴他戰鬥的故鄉。

  賀龍的紅軍走後,洪家關再次跌入黑暗的地獄。國民黨反動統治者四處追殺紅軍親屬。受害最深的是洪家關的賀氏家族,他們有田不能種,有房不能住,那些黑暗的日子裏,隻好全族逃到深山老林裏開荒度日。特別是那些紅軍留下的80多名紅軍媳婦,對於她們來說,家全部塌了。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支撐著沒有男人的破碎的家。

  洪家關的女人是英雄的女人,從英勇兜頭的劉氏夫人,到為革命壯烈犧牲的賀英、賀滿姑到這些紅軍妻子,個個都是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她們在沒有春天的歲月裏數著手指期盼勝利,祈盼丈夫凱旋歸來。湘西人能歌善舞,在那些漆黑的夜裏,她們用這樣的歌聲來表達堅貞不屈的愛情——《馬桑樹兒搭燈台》

  馬桑樹兒搭燈台,

  寫封書信與郎帶,

  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

  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

  鑰匙不到鎖不開——

  1949年,留守桑植的女人們,終於聽到了從山外傳來的好消息。紅軍回來了。可是她們的丈夫卻沒有回來……

  在賀龍紀念館的一麵大牆上,書寫著一個長長的革命英烈譜,那是一組寵大英雄的群雕:“賀士道,賀龍的父親,1920年在桑植為賀龍運槍,被敵人刀劈而死;賀文棠,賀龍的弟弟,1920在桑植被敵人抓去活活蒸死,年僅15歲;賀英,賀龍的大姐,1933年犧牲在長灣;賀戊姐,賀龍的二姐,1933年犧牲在長灣;賀滿姑,賀龍的四妹,是遊擊隊長,1928年被捕,桑植縣城校場被剝衣解肢,一刀一刀割死;賀文新,賀龍的堂弟,護旗兵班長,1928年為了向賀龍送緊急情報活活累死途中……”

  洪家關,僅賀氏一族就有100多名烈士,留下了80多個寡婦。據相關資料記載,賀龍的近支宗親幾乎全部被敵人殺掉,年紀最大的80歲。最小的賀學如,出生僅僅50天,就被活活摔死。

  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周逸群曾對賀龍說:“你們賀家是英雄家族,將來要好好研究。”

  家鄉人民寄去臘肉

  元帥按價將錢匯回

  直到今天,洪家關乃至桑植縣的百姓,仍然在傳唱《賀龍三過麥地坪》、《我盼賀龍回故鄉》等歌曲,元帥的愛民故事隨著歌聲,在武陵山區代代相傳。

  1934年,賀龍元帥率領一支部隊經過一個小山寨,他看到很多老百姓擠在岩腳下,一問才知道這個村寨的房屋被土匪燒掉了。他當即命令隊伍停下來,親自帶領紅軍戰士砍樹條、割茅草,幫助老百姓搭茅棚子。臨別時,他發給每戶二十塊錢。他對老百姓說:鄉親們,土匪把你們害苦了,我們隻能解決你們眼前的一些困難,等把天下的土豪劣紳、土匪、王八蛋統統都消滅了,你們就能永遠地過好日子了。從那天開始,鄉民們把這個小山村更名“紅軍村”。

  現在當地地還流傳著“軍長劈柴”的故事。

  有一次,部隊在一個小村子宿營。他們不但秋毫不犯,訓練之餘,還紛紛為百姓做家務雜事。

  那天上午,出工的老房東回來了,他看到一個身穿青布衣的紅軍正滿頭大汗地為他家劈柴,連忙上前阻攔說:“紅軍大哥,難為你了,快歇歇吧。”那紅軍回過頭來,笑著說:“難為什麽?紅軍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嘛。”

  老房東定神一看,呆住了,這位“紅軍大哥”原來就是賀老總!老房東激動地說:“哎呀,軍長,你是帶兵的,怎麽給我們老百姓劈起柴來了。”

  賀龍元帥擦擦汗,笑眯眯地說:“軍長就不應該給老百姓劈柴嗎?軍長也是來自老百姓嘛!”

  是的,在那艱苦的歲月裏,賀龍元帥始終和當地百姓生活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樣。油茶子成熟了,他派人幫助群眾撿;紅薯長成了,他派人幫助群眾挖;堤壩垮塌了,他派人幫助群眾修。有時,賀龍元帥還帶著幹部和戰士,把打土豪得來的勝利果實,送到喪失勞動力的貧苦農民家裏。那時,人們編了這樣一首歌:高山頂上雲套雲,園中竹子根連根,河裏魚兒不離水,賀老總和人民心連心。這支歌至今還在湘西各族人民中流傳。

  賀龍元帥對黨對人民所作的貢獻那樣大,但他從不願給家鄉人民添一點麻煩,處處體現出對百姓的深厚感情。

  當年,賀龍元帥舊居被土匪燒毀了。解放後,出於對元帥的熱愛,家鄉人準備照原樣修複。賀龍元帥知道後,來信說:“不要修了,我看還是修一所學校。”

  後來在接見桑植縣委負責同誌時,他仍一再強調不要修複他的舊居。

  1960年,家鄉人民托人給賀龍元帥帶去一些臘肉,他收到後,按價把錢寄回家鄉,並寫信說:“以後決不要再給我帶東西。這樣不好,會給群眾帶來麻煩的。”

  在三年困難時期,洪家關公社寫信給賀龍元帥,反映了家鄉人民存在一些困難。賀龍元帥立即回信激勵道:“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有毛主席的領導,有黨中央的領導,一定能夠戰勝困難。”他在信中希望家鄉人民,牢記毛澤東同誌關於“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偉大教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揚當年紅軍時期那種革命精神,把人民公社辦好。

  製定嚴格的家規:

  烈士後代別給前輩丟臉

  建國後,賀龍元帥製定了嚴格的家規。

  他曾當著來京親屬的麵宣布:“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準炫耀我;不準借炫耀我來抬高你們自己;更不準打著我的旗號幹那些有損於黨和國家利益的事。”這條家規,一直為賀家人所遵循。

  對他有養育之恩的堂嫂,不但沒有沾過他的光,相反,他對堂嫂的孫子仁兒最為嚴厲。元帥常說:“我是桂英嫂子的奶汁養大的,也是在桂英嫂子的懷抱裏體會到母愛的。老嫂當母啊!”

  當初,為了支持賀龍元帥革命,嫂子將獨生兒子賀桂如送進革命隊伍。賀桂如跟隨賀龍元帥左右,從兩把菜刀鬧革命到南昌起義,從一個貧苦的農民,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紅軍警衛團長。一九二九年九月九日,在紅軍與國民黨匪軍鄣耳坪的血戰中,賀桂如衝在最前麵,身負七處重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31歲,留下孤兒寡母。

  由於賀龍元帥率軍打仗不能顧家,嫂子隻好靠為鄉親磨米、出賣勞力糊口渡日。紅軍長征走後,桑植一帶的國民黨反動派十分猖狂,向紅軍家屬和當地群眾反攻倒算。他們抓人、殺人、放火、抄家;到處張貼“對紅屬要斬草除根”、“匪首家屬財產充公”等告示。堂嫂的家多次被抄,房子被燒毀。她把孫子仁兒男扮女裝後,祖孫二人四處流浪,東躲西藏。但後來還是被敵人抓住關進監獄,幾經黨組織營救,才幸免一死。嫂子日夜思念親人紅軍,思念弟弟,流幹了淚水,哭瞎了雙眼。

  全國解放後,賀龍元帥日理萬機,他根本沒有時間回家鄉。嫂子病危的時候,時常呼喚著賀龍元帥的乳名:“常伢兒,常伢兒,你轉來啊!”

  賀龍元帥知道嫂子病重的消息後,立即給嫂子寄去了全家的合影照片,並在信中寫道:“您這一生,是在辛勤勞苦中過日子。桂如侄兒雖為革命犧牲了,但他的血沒有白流,換來了今天中國革命的勝利。您是很光榮的。我有了時間,一定回去看您……”

  賀龍元帥每當提起嫂子,都不禁要熱淚盈眶。他難以忘卻嫂子的養育之恩。嫂子病故後,他寄錢給家裏辦喪事,他特意給當地政府寫信,指示不許給嫂子家特殊照顧。他在信中說:“桑植縣處於湘西深山中,人民的生活還很貧困,喪事一切從簡。”

  1950年,賀龍任西南軍區司令員。他很想念堂嫂的孫子仁兒,就寫信讓仁兒去重慶。當時,仁兒在桑植縣大隊工作,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同誌們說:“這回你可走運了!你爺爺當了那麽大的官兒,給你提個一官半職稀鬆平常。”可仁兒到了重慶,賀龍元帥卻對他說:“你原來在縣大隊當偵察員,到我這裏就還當偵察員吧。”

  不久,組織派仁兒去西安出差,賀龍元帥囑咐他辦完公事後去看望一位老戰友。這位老戰友是仁兒父親賀佳如的老部下,見到自己紅軍時期團長的兒子,他非常高興,就給了仁兒一筆錢,讓他在西安花用。

  回到重慶後,仁兒匯報出差情況時,把這筆錢的事也如實講了。賀龍元帥聽後,立刻拉下臉來說:“你的出差費用公家已全部給你開支了,為什麽還要收人家的錢?建國之初,國家正是用錢的時候。快去,把這筆錢全部交出。”

  錢,對於從小在苦海裏掙紮的仁兒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他按賀龍元帥的要求上交時,又偏偏留了一點。不久,這事被賀龍元帥知道後,把仁兒叫去,劈頭就訓:“你還是個軍人嗎?為什麽不服從我的命令?你以為你是賀家人,是烈士的兒子,就可以違反軍規嗎?!錢,必須全部交出。一個子兒也不許留!”

  仁兒從此更嚴格要求自己。他終於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了,他興衝衝跑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爺爺。賀龍元帥聽後,高興地笑了。可是,他馬上收斂了笑容,為侄孫敲起了警鍾,嚴肅地說:“你知道自己距離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標準還有多遠嗎?如果不知道,你到家門口去,去照照那麵檢查軍容風紀的鏡子,就知道了。和這個道理一樣,真正的共產黨員的標準,也是一麵鏡子!”仁兒懂得了元帥爺爺話中的道理。

  解放初期,賀龍元帥的外甥向楚才到重慶看他,懇求給找個工作。這向楚才就是革命烈士賀滿姑的兒子。賀龍元帥看了看這個自幼喪母的的外甥,深情地說:“革命勝利了,我們見天了。你媽媽滿姑為革命死得好苦啊,你是烈士的後代,更要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還是回到農村,堅持在農村幹革命,把家鄉建設得更好。”向楚才聽了賀龍元帥的教導,回到了農村。

  賀龍元帥的一名侄孫女,從小向往當一名解放軍女戰士。考大學時,第一誌願就報的是軍事工程學院,但因眼睛近視沒有錄取,被分配到第二誌願。她接到通知書後,就大哭一場。她不理解軍校為什麽不照顧烈士的後代。她找到賀龍元帥,訴說了自己的委屈。他老人家說:“不錯,你的爺爺是烈士,你是烈士的後代。我經常閉著眼睛想,打了那麽多的仗,有那麽多同誌犧牲了,但他們還總是活生生的在我眼前。你的爺爺犧牲之前高喊的是:‘為了下一代能吃大米飯,同誌們,衝啊!’他們犧牲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但不是為個人的子孫躺在他們的功勞薄上享清福、要特權。你是烈士的後代,那就更應該接過老一代人的革命傳統,去實現他們的理想,千萬不要給前輩人丟臉。”

  老人家的話,使她很內疚,並從中領會了共產黨人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她決定去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報到。賀龍元帥聽說後,派人送她80元錢,告訴她買一套繪圖儀器,學習為人民服務的真本領。

  有一年,賀龍元帥的一個侄兒到北京來看他,這位侄兒穿的軍裝佩帶的是營級軍銜,但他卻告訴賀龍元帥自己是團職,並提出要一張賀龍元帥親自簽字的照片,帶給家中的老人。當時賀龍元帥著急外出,就把自己簽名的照片送給了他。侄兒走後,他越想越不對頭。“他的軍銜明明是營職,為什麽偏偏要誇大說是團職呢?這人說大話不務實,弄這個照片是為了出去炫耀。”想到這裏,賀龍元帥立即派人追到侄兒的住處,要回了那張照片。事後,賀龍元帥寫信嚴厲地批評了這個侄兒。

  “繼承革命傳統,永葆革命精神”,是賀龍元帥經常教育親屬的口頭禪。在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元帥一個在北京上大學的侄孫回桑植縣探親。回到北京時,他下了火車,用桑木扁擔挑著行李,來到元帥家。元帥見他滿頭大汗,身著家織布做的農民服裝,扁擔“吱吱”叫著走進院裏,開起玩笑來:“謔。‘農民伯伯’來了。”老人家直步走過來,拍著侄孫的肩膀說:“不要難為情,你這樣很好,我喜歡。艱苦樸素,不忘本。這才像我們賀家人的樣子。”

  賀龍元帥的家規成就了故鄉人的高貴品質,使他們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能夠從壯烈輝煌的英雄史中淡妝而出,讓浸透鮮血的土地開滿了鮮花。如今,革命老區桑植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旅遊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國內外的遊客紛紛來到這裏尋找賀龍元帥的遺跡,憑吊他的忠魂,感受他偉大的人格精神。

  桑植是湖南最具開發前景的水能源大縣,投資2·5億元的賀龍電站已建成;已探明儲藏天然氣1982億立方米,石油700萬噸;活木蓄積量320萬立方米,擁有全國最大的黃柏基地2·2萬公頃;旅遊資源以賀龍紀念館為中心,輻射亞洲第一洞——九天洞、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著名景區。今日洪家關,全鎮已辦起了兩百多家企業,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過千元關。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