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5.美夢和它的果實

  伊朗注入克虜伯康采恩的強勁資金,把它從資金困境中解脫了出來。在康采恩麵前出現了美麗的玫瑰夢。拜茨和當時的董事長都期待著德伊碩果累累的未來。他們愜意地承受著公眾輿論對他們的一片讚美之聲。《明鏡》代表許多人這樣描寫道:“您們宣布做成的這筆大生意看來是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是目前西方工業國家共有的。在石油價格暴漲以後,幾千億美金在今年流人中東地區,許多國家收支平衡表中撕開了一個幾乎無法堵塞的洞。許多專家認為,這個問題隻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即產油國將他們新得的幾十億美元作為長期貸款提供給我們。”毛姆森同意這個觀點,他說:“實際上,這是第一次成功地進行了大量的回收,即石油美金重新用於投資。我們找到了一條極其有趣的途徑,它符合雙方的利益。伊朗在這裏長期投資,我們共同在伊朗和其他國家投資。”《明鏡》問:

  “到底是誰想到的這個辦法?”毛姆森說:“這個主意是拜茨先生想出來的。”拜茨補充道:“我曾考慮過,世界會怎樣發展?會發生什麽?我們的資本結構會怎麽樣?”當問道,其他德國公司是否會效仿他的作法,他認為:“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你。但有一句諺語:誰先來,誰先吃飯。”因為拜茨是第一個來的,他抱著巨大的願望。一位股東,他擁有康采恩四分之一的股份,那麽他一定會對康采恩的興旺發達感興趣,“伊朗與一家資本雄厚的歐洲合作夥伴卓有成效的聯合”將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但兩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做出任何決定。不管怎樣,在1977年,克虜伯向伊朗的出口額達到3.7億馬克,即使沒有合作夥伴,這些生意照樣也可以做成。又是兩年過去了,仍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拜茨於是決定,至少要使他們共同的子公司(伊朗一克虜伯股份公司)活躍起來,這個子公司在蘇黎世正苦撐著,正如著名的格言所描述的那樣,“除了吃喝,什麽也沒有”。

  1978年夏,在這個子公司成立4年以後,拜茨去了伊朗,他向沙阿建議,將其股份資本從1千萬提高到1億馬克。他同時還為子公司管理委員會推薦了一個主席人選,他應該使子公司起死回生,他叫路德維希保萊,原西德意誌銀行行長。保萊的兒子娶了貝托爾特拜茨的小女兒貝蒂娜,這樣,保萊就成了貝貝第二個知名親家。但沙阿還沒有同意,還沒有來得及派代表前往蘇黎世,以便與克虜伯共同做出聘任保萊必需的股東決定,伊朗就爆發了革命。

  革命推翻了沙阿的統治,震動了全世界,也摧毀了貝托爾特拜茨的伊朗玫瑰夢。在他撞到伊朗現實的堅硬土地上時,他的情況不管怎樣,還算很不錯。德國工業界上層與克虜伯完全一樣親身體驗了,美夢是如何化為泡影的。但與其他工業公司不同的是,伊朗的霍梅尼國家就在拜茨康采恩中心,他預感到,可能會出問題。

  他想得沒錯,1979年底,埃森法院傳票人將一張紙放到了他的辦公桌上,他一開始無法相信信的內容。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美伊經濟戰打得正酣的時候,美國摩根銀行懷念起所有銀行的一慣禮節,將伊朗在克虜伯總部的股份資本全部典當。那麽,是不是伊朗沒有履行其向摩根銀行付利息的義務呢?不,伊朗已經準時付清了利息。隻是美國總統凍結了伊朗在美國的所有帳戶,以至於銀行家們無法獲得他們的利息。現在,他們想通過克虜伯獲得其必要的流動資金。當然曆史有了好的結果,經濟戰結束了,典當也取消了。盡管如此,拜茨和他的領導班子卻心有餘悸,直到重新建立起敏感的平衡,重又獲得其伊朗股東的信任才稍微喘了口氣。’

  但更嚴重的還在後麵。伊朗革命不僅使一些新人掌握了政權,而且也實施了帶有伊斯蘭特色的新的經濟體製。

  拜茨不得不親身體驗這些變化,而且恰恰是在他最為擔心的克虜伯鋼鐵股份公司(原萊茵浩森冶煉廠)身上來體驗。

  鋼鐵行業本來就危機重重,而1980年度更是格外艱難。所有的煉鋼廠不得不減少工作崗位,克虜伯鋼鐵股份公司也不例外。但董事長戈德認為,不必與鋼鐵工會進行提前談判,這與其競爭者如赫施相反。他希望這件事靠監事會的最後表決結果來解決。貝托爾特拜茨知道戈德的計劃,但沒有第六感覺提醒他。會出什麽事呢?要削減5000個工作崗位,股東有十票加上一張中立票,即使職工代表的十票都反對,仍然可以完全做出決定。克虜伯鋼鐵公司董事會中沒有一個人做過努力,要特別注意伊朗監事的看法,而伊朗監事代表著25%的股權。

  霍梅尼的工業部長沙德哈拉維要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他同意職工代表的意見,使董事會的人員方案沒被通過。

  “沒有霍梅尼的幫助,戈德的‘夜霧行動就成功了”’。企業工會委員艾爾維艾伯林興高采烈地說,霍梅尼贏得了一個支持者。

  就失敗的整頓計劃爭吵結束之後,那個在克勞斯塔爾讀過大學的伊朗人,也不能改變主意。他聲明,“為了資本主義利益而把工人推到大街上”,這與“伊朗革命的目標不一致。因為我們不是按照實利主義的觀點判斷生活中的事物。這是我們與西方資本主義的行為方式和東方社會的唯物主義觀點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最後也達成了妥協。德國煉鋼廠(包括克虜伯煉鋼廠)削減工作崗位的勢頭已經無法阻擋。但企業工會委員們把伊朗人的話牢記在心,當1987年底圍繞萊茵浩森發生戲劇性事件時,他們要求履行這些諾言。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