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托爾特拜茨並不忽視這凶兆,但他拿它並不當回事。施羅德的後繼者財務經理阿諾澤格,是銀行家阿波斯推薦給克虜伯的,至少在他初在克虜伯工作時,他似乎也將形勢看錯了。他在克虜伯隻客串了5年,1967年12月31日他就撒手不幹了。因為,危機結束後,他無法同意貝托爾特拜茨的一些方案,因為他不夠強,無法與貝貝抗爭。無論如何,拜茨也認識到,形勢是嚴峻的。無論如何,對於應該采取什麽方案來解決亟待解決的問題,貝托爾特拜茨與他的財務經理意見不同。他決定,通過低價銷售增加銷售額。實際上,他銷售時像個世界冠軍,隻是,像後來顯示的那樣,他把東西賣給了錯誤的顧客,因為他們不具備足夠的流動資金。在很短的時間裏,他成功地將東方貿易額從出口額的5%提高到了23%,這一成績使他得到上層政治家們的許多稱讚,但在他的財務經理那裏卻得到批評。貝貝說:“我們放著家門口的生意不做,為什麽要去印度尼西亞呢?”澤格會回答說:“因為往印度尼西亞的出口不會長期影響我們的流動資金,不像東方貿易那樣價格低廉,而且支付條件極其不好。”當後來的財務梗塞終於暴露時,他才回頭看他的康采恩,但太晚了。他才去找其原因,也太晚了。他對自己看到的問題也很無奈,像以往一樣,他非常形象地描述道:“洪水現在終於過去了,我們終於看到了河床裏有什麽:很少金子,都是舊瓶子。”他試圖將舊瓶子變成金子或者扔掉瓶子,但也太晚了。
當經濟繁榮期又到來時,一些必要的合理化措施應該已經結束了,可直到如今,貝貝才開始:除與克虜伯危機無關的整頓措施外,又有4個克虜伯煤礦被關閉,1萬名礦工被解雇,一家工廠停產。當他知道,這一切措施都不夠時,貝貝采取了最後的手段:他把55,000名克虜伯人的工資降低了5%。同時,他也將自己的收入降低了5%,他希望這一行動有號召效果,並精簡董事會。信號有了,但人們懷疑他的安慰效果。對一個工人來說,為了維持已達到的生活水平,他已經將最後一分尼都計劃出去了,而貝貝的收入超過100萬馬克,他的收入減少5%,對他來說不算什麽。而對工人來說,要比他痛苦得多。
60年代中期發生的鋼鐵危機不僅波及克虜伯一個公司。它的競爭對手如曼納斯曼和蒂森也采取了應付鋼鐵危機的措施,因此,可以將克虜伯康采恩領導的決定與這些公司的措施進行比較,以測量其正確性。
與競爭對手們一起,阿爾弗裏德和拜茨同時認識到,隻有放棄鋼材的大規模生產,用生產高質量的鋼鐵產品取而代之,鋼鐵生產在德國才有未來。因此,在克虜伯流動資金周轉不靈之前,克虜伯在波鴻市建立了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寬帶鋼軋機組,可加工精製鋼材。這項投資投入了4.5億馬克。這個數目與康采恩在1967年3月所缺少的流動資金大致相同。
當時人們認為,鋼鐵生產商每年至少應生產出800萬噸鋼材,它才有可能有贏利,而克虜伯每年隻生產大約400萬噸。非常簡單,弗裏德裏希克虜伯有限公司缺少其必需的錢,不能增加其鋼鐵生產能力,無法與競爭對手保持同步。貝托爾特拜茨認為,梅萊莫條約中的出售條款至今仍對鋼鐵企業有效,而阿爾弗裏德堅決不肯出售任何一個鋼鐵企業,這兩者都應對資金短缺負責任。其他人則認為,資金的短缺主要應歸咎於企業的過高債務負擔和效益不好。
與以往一樣,在危機前的幾年中,盡管資金嚴重緊缺,克虜伯康采恩也為克虜伯煤礦和鋼鐵產業花費了約10億馬克。
當克虜伯的競爭對手們大力加強向新產品行業投資的時候,克虜伯則因為資金急劇缺少而在這方麵非常遲疑不決,而且並不誠心誠意。
所有這些都使人猜測,由於阿爾弗裏德對鋼鐵企業的情有獨鍾,至少導致了他對克虜伯鋼鐵產業未來的錯誤估計。拜茨與鋼鐵產業並沒有這種內心聯結,看待這些則沒有那麽熱情。但是,他無法改變阿爾弗裏德的主意,於是他別無選擇,隻剩下與其他鋼鐵企業領導一樣發表熱情的演說,他要求,向克虜伯的杜伊斯堡--萊茵浩森提供補貼,並采取結構改革措施。但是不僅克虜伯而且他提及的國家有關部門都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不管怎樣不夠快,也不夠多。
在克虜伯,所有的事情總是有些不同。甚至一句諺語“成功有許多父親,而失敗隻有一個”也發生了變化:在克虜伯,失敗有兩個父親。對形勢的錯誤估計,錯誤的或者遲到的日常決策,這些如果歸咎於拜茨的話,那麽人們對阿爾弗裏德的指責則是他犯的根本性錯誤。他們原來隻是小範圍地,捂著嘴小聲講一講,後來在危機爆發後,就像火山噴發似地出現了。
在這之前,人們都還以為,阿爾弗裏德作為公司的唯一所有者,他的行為是充滿責任感和謙遜的,現在,人們抱怨他,沒有盡快將其公司轉變成一個股份公司。人們都知道,阿爾弗裏德打算在1967年8月慶祝他的60歲生日時,他要完成公司的轉變。他隻有一個錯誤:他沒有認識到,他已經沒有那麽多時間了。
如果人們原來認為,他為爭取克虜伯鋼鐵企業而進行的鬥爭是英雄行為,那麽現在人們認為,這個鬥爭是阿爾弗裏德最大的錯誤。但誰如果這樣想,那他還不了解阿爾弗裏德。如果克虜伯不管那些鋼鐵企業的職工們,誰又應該去管他們呢?阿爾弗裏德無法為自己想象一個其它方案。
但人們指責他的主要一點是,他自己從對公司的積極領導中退了出來,而讓拜茨單獨負責公司事物,不受任何人的監督和控製。似乎確實如此。如果阿爾弗裏德不領導公司的話,那麽在克虜伯,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檢查全權總代理的決定,更不用說能夠修改他的決定了。而實際上,隻要他的健康狀況允許的話,阿爾弗裏德參與最高層領導的所有決定,並單獨保留其最後決定權。但在這個過程中,阿爾弗裏德總是很無聲地,很得體地在後台操作,前台他則讓給貝貝,這是他一慣的做事方式。“我是阿爾弗裏德的全權總代理,我可以單獨決定一切。隻有結婚我不能為他決定。”貝貝聲明,公眾本來就是這樣想的。
所有這些想法和謠言都深深觸動了那些人的心,他們是那些要決定克虜伯命運的強人們。盡管局勢不穩,那些並不強大的人、克虜伯人、克虜伯家人、阿爾弗裏德和拜茨都無法想象,除了要進行更多的談判,並獲得更多的諒解外,還有什麽更嚴重的事情會來到他們頭上呢?但他們任何一個人,哪怕隻有一個人,也都沒有想到將要發生的事情。克虜伯會被銀行突然襲擊?不可想象,不可思議,可是……卻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