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虜伯康采恩象鳳凰從廢墟和困苦中再生的同時,在拜茨與阿爾弗裏德共同經曆戰鬥、戰略和憤怒的同時,貝托爾特拜茨時刻也沒有忘記他的目標:他被阿爾弗裏德召來,目的是給康采恩樹立新形象、好形象,這也正是他想做的。幫助他實現這一目標的機構他已經具備了:公共關係部,貝貝一向對新辦法有極高的熱情,他使用了公關部的權力,他運用得非常得心應手。他有一種直覺,知道什麽是最關鍵的,什麽是克虜伯可以利用的,這個直覺在50年代深深影響了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後來成了康采恩禮賓部部長。貝貝邀請他到歌德大街自己的家裏,與他長談了一夜,向他闡述了自己公關戰略的基本原則。
最高目標應該是:讓克虜伯這個名字重新具有社會影響力,讓它聽起來重新具有積極的意義。年輕人不相信,這會很簡單。他向克虜伯威狄亞公司的對外服務部建議,將克虜伯環放進銷售冊裏,大家異口同聲地喊到:“千萬不能寫克虜伯,那樣我們什麽也賣不出去了。”這種狀況應該改變。要達到這個目標,拜茨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手段。如果要在威拉山莊舉辦一些有廣告效應的活動,那麽錢是不成問題的。他給他的上司解釋:“一個馬克在我們這裏可能值110馬克,但這10分尼必須是一些特別的東西,讓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字母i上麵那一點,這種永遠不會忘記的特別的東西,要找到這些東西,對公共關係部的組織者們來說,這就是最重要的任務。
戰爭結束11年後,貝托爾特拜茨上任兩年後,威拉山莊第一次又在晚上放射出光彩。克虜伯在這裏為外交使團成員舉行招待會。許多人都參加了,大廳裏熙熙攘攘。人們紛紛擠向香檳和小甜點,擠向照相機和社會名流。阿爾弗裏德和拜茨非常瀟灑地從一個人走向另一個人,與他們交談,客人們欣賞油畫與箱子,讚賞這個公司偉大的女性貝塔,她非常優雅地招待來賓,領受那些遠方客人的敬意,這天晚上很成功。第二天應該取得更大的成功,整個活動的發起者貝托爾特拜茨就是這樣計劃的。
在訓練有素的職工的陪同下,國外外交官們參觀了康采恩,這樣,他們自己可以完全相信(希望他們的政府也相信),原來那個臭名昭著的“德意誌帝國的兵工廠”已經不存在了,克虜伯已經變成另一個新的克虜伯了。他們參觀了克虜伯公司所有的產品:從假牙到鞋油的原料,克虜伯什麽都生產,但沒有武器。外國客人也參觀了萊茵浩森冶煉廠,這盡管不屬於康采恩,這一點給客人講得最詳細,但是,就如阿爾弗裏德的雅致說法,總歸也屬於“克虜伯領域”,來訪者還來到一個高爐旁,參觀了火花飛濺的浮渣,他們還參觀了輥壓和電線一條街。當來訪者俯瞰萊茵浩森的全貌時,拜茨所期望的“啊哈!”效果出現了:盟軍所建的圍牆切斷了工廠的鐵路線,位於冶煉廠區內的機械和鋼鐵製造股份公司就象一塊飛地,這個股份公司因為不生產鋼材,隻是加工鋼材,而屬於阿爾弗裏德。梅萊莫條約所帶來的問題,拜茨就這樣形象地向他的外交使團客人們做了介紹,這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會想起這些的。他們所投入的1個公關馬克已經獲得了它10分尼的超值。
貝貝很早就認識到,經常有一些加冕皇帝再次來埃森,就象原來一樣,對克虜伯的公眾形象有多麽重要。所以當他得知,埃塞俄比亞國王海樂塞拉西要來波恩,要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時,他就派了一個年輕的公關幹事去波恩,在那裏進行了長期努力,直到負責此事的國務秘書不再反對他們,並將國王訪問克虜伯納入了訪問日程。拜茨認為,這次來訪有決定性的意義,這是戰後首次高級訪問,拜茨親自照顧了一些看似很次要的細節:他讓人豎起了旗杆,這個旗杆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並將所有在聯邦德國學習的埃塞俄比亞大學生邀請到埃森來,許多年以後,他們與克虜伯仍有良好的貿易關係。共有120位年輕的埃塞俄比亞客人應邀來到埃森,克虜伯的學徒們必須將他們的房間為這些客人準備好。作為安慰,這天晚上,他們可以在山莊前舉起400個火把,這也為訪問的成功做出了貢獻。所有這些以及其它許多細節都是按分鍾計劃的,拜茨已經萬事具備,隻欠東風。最後剩下的隻是一個問題,也讓阿爾弗裏德對這個安排感興趣。
並不是每次都成功的。阿爾弗裏德有可能很固執,拜茨講了許多理由,可是他就是聽不進去。貝貝也失敗過。
1954年蘇丹的艾爾一阿紮裏總理來埃森訪問時,向拜茨提出一個私人請求:他想看看當時的德國冠軍埃森紅白足球隊的表演。
對克虜伯禮賓部來講,這毫無問題。他們組織了一場比賽,並向那些克虜伯足球迷發了球票。但是,當拜茨請阿爾弗裏德陪同他的高級客人觀看球賽時,拜茨碰了釘子:阿爾弗裏德斷然拒絕。最後是拜茨來欣賞足球賽了,並送給每位球員一個鬧鍾,“以便您們永遠保持清醒。”克虜伯是否再生產武器?在這個問題上,拜茨也能找到在公眾中產生積極影響的觀點。阿爾弗裏德更多地把它當作個人問題,他懷著一絲幸災樂禍的心情觀察到,世界變化太快了,人們的觀點又一次發生了變化。他堅持克虜伯的和平企業形象,克虜伯不生產武器,並且得到拜茨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由於東西方衝突的加劇,公眾的興趣已經逐漸轉向了他們的反麵,早在1955年,美國國防部就已經試探,克虜伯是否想參加西方的軍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特別是斯堪的納威亞半島上的國家,它們不希望要美國或法國貨,而是想要克虜伯的優質大炮。1957年8月19日,《紐約時報》寫道:“克虜伯仍然希望,永遠不必再生產大炮了。但阿爾弗裏德克虜伯用半開玩笑的口吻對他的朋友說:‘這種狀況中存在多大的諷刺。戰爭結束後,盟軍決定,克虜伯永遠不許再生產武器,盟軍對此很堅決。而現在,美國和英國很希望看到,克虜伯再生產一些戰爭用材料,以便德國為北約提供它應承擔的一部分任務。’貝托爾特拜茨問:‘到底為什麽我們應該願意再生產大炮呢?你們應該看看我們的章程,我們要生產和平商品。另外,哪一場戰爭是可以用大炮解決的?”’
類似這樣的公開聲明當然很受人歡迎。無論如何,阿爾弗裏德和拜茨已經認識了武器買賣的新動向。克虜伯的財政部經理施羅德已經計算出來,大炮已經不是好生意了。
人們永遠都在問同樣的一個問題,克虜伯是否再生產武器,針對這個問題,1959年,拜茨傲慢地回答:“不,不。此外,下一個戰犯將是來自化學工業和電子工業。”(20年後,美國在越戰失敗後向它自己的士兵提出上訴。這場法庭辯護可以驗證,拜茨這些話是有遠見卓識的。)
拜茨天生就是做公關的材料,而且非常懂得,很自然地在新聞媒體麵前表現自我。有時,他設計的公關活動並不能象他想象的那樣成功。《明鏡》周刊1959年描述了一幕典型的畫麵:“在埃森的弗裏德裏希克虜伯鍛造廠的車間,有一群領導和代理人圍在一個銅球周圍,銅球白得發亮,體積很大。這個球直徑兩米半。球表麵鑄上一層12厘米厚的銅。這個球將在一個小型儀式上移交給深海潛水員亞科思皮卡特,他將用這個銅球研究地中海的深度。委托人皮卡特來視察克虜伯鋼鐵廠的這一特殊產品,陪同他一起參觀的是一個年輕時就飛黃騰達的人:貝托爾特拜茨,克虜伯公司的全權總代理,他擔任這個職務已經五年半了。他45歲左右,穿得有點太摩登,他非常和藹地、大膽地朝那些領導們望了一圈,他問:‘有人去過那裏麵嗎?’那些經理們立即搖頭說沒有,拜茨就脫下外衣,在皮卡特的幫助下,在攝影師的閃光燈下,從狹窄的進口擠了進去。拜茨的頭現在正在球裏,這時,那些鋼鐵廠經理中一個人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有明顯的不敬之意,一旁的人誰都聽得很清楚:‘現在蓋上蓋,這個機會很有利。”’
蓋沒有蓋上,拜茨也沒有辭掉他的經理。利用這個潛水球,皮卡特在深海潛水方麵又創了一項新的紀錄,這也是克虜伯的榮譽。另外,這個紀錄直到今天都還沒有人打破。但貝貝學會在公眾麵前克製自己的心血來潮,每年都克製得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