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詩詞曲賦

  在我國文學史上,秦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如同耀眼的恒星,光華奪目,照耀千秋。

  作為承載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高雅藝術源於民間,雅俗共賞之間,可以感受中華文明厚重的曆史。

  本章選擇介紹了曆史上最著名的詩詞曲賦,曆代主要流派和名家,並對進行溯源辨流,概述其寫作規則、表現手法、風格等,囊括了文學理論和創作的絕大部分內容,為讀者閱讀、鑒賞和寫作提供了常識性史料。

  詩是反映生活抒發感情的嗎

  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詩是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我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另外,詩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的簡稱。

  詩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一麵勞動,一麵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

  詩的本質的特征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最高體現。詩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慧。

  詞是在唐代興起的文學樣式嗎

  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歌就是唱,就是能唱的文詞。歌也是舊詩的一種體裁,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如詩言誌,歌詠言。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故俗稱宋詞。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裏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節拍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曲具有雅俗共賞的特性嗎

  提到曲,人們一般都認為就是指元曲,實際上在這裏談到的曲是廣義的戲曲。戲曲藝術在我國文學史上乃至整個中華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並不遜於詩、詞和賦。談及戲曲,人們難免就會聯想到一個俗字。

  當然,這裏所說的俗,並不是指俗氣、鄙陋,它們相對於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質樸。戲曲不隻有俗的一麵,同時也有雅的一麵,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賞的。

  元曲與唐詩、宋詞和漢賦並稱為我國文學藝術百花園中最絢麗多彩的四株奇葩。在經曆了宋元時期的繁盛後,明代的戲曲出現了雅化的趨勢,由於創作中心的南移和南戲的再度興盛,明代雜劇和傳奇的發展都呈現出南曲化的傾向。

  清代由於地方戲曲的興盛,傳統意義上的雜劇和傳奇都由盛而衰,但是也出現了如孔尚任這樣的大家。到清代後期,地方戲曲的發展更是一日千裏,我國戲曲最初源於民間,最終亦在民間再度勃興,形成了更為廣泛的藝術形式。

  賦是我國古典文學的重要文體嗎

  賦是我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它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

  《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賦是漢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其時代精神的一種文學樣式。

  它是在遠承《詩經》賦頌傳統,近《楚辭》的基礎上,兼收戰國縱橫之文的鋪張恣意之風和先秦諸子作品的相關因素,最後綜合而成的一種新文體。它與漢代的詩文一起,成就了漢代文學的燦爛與輝煌。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

  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像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采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手法。

  先秦詩歌主要都有哪些

  先秦詩歌包括《詩經》《楚辭》,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民歌和部分原始社會歌謠。

  《詩經》是公元前6世紀以前的詩歌的總集。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裏麵共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時的詩歌305篇。其中一部分是司樂太師所保存的祭歌和樂歌,另一部分較多也較重要的部分是經過采集和整理的民歌。這些詩編為風、雅、頌三部分。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曆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並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並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原始社會歌謠包括《彈歌》、伊耆氏《蠟辭》等反映當時生產勞作、祈求風調雨順的歌謠;及《擊壤歌》《卿雲歌》《夏人歌》《麥秀歌》等傳說為黃堯等帝的作品;《周易》中的古詩;以及從古石鼓、獸骨、龜甲上所拓的歌謠、卜辭若幹。先秦散文獲得哪些成果。

  先秦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商朝的甲骨卜辭中,已經出現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有的長達三五百字,記錄貴族事功、訴訟原委或賞賜情由等,記敘的內容已經相當豐富。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雛形。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曆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曆史著作;後者是儒、墨、道、法等學派的文章,其中如《論語》《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軻的弟子對其師言行的記錄,《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則為本人的著作。

  先秦曆史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我國的史官建製很早,按周代的製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職位。《漢書·藝文誌》記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尚書》記載了商周君王對臣民發布的各種政令,文辭簡練。

  《春秋》是魯國的遍年史,記事嚴謹,語言精煉。應該說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曆史著作,產生於先秦即春秋戰國時代,《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是其代表。

  《左傳》是用曆史事實來解釋《春秋》的著作,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左傳》擅長戰爭描寫,它不僅把紛繁複雜的戰爭有條理的敘述出來,並且從大處著眼,通過人物對話,寫出戰爭的性質,決定勝敗的因素等內容。

  《國語》是戰國時代出現的一種國別史,記載周王朝和諸侯各國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遠不及《左傳》,然而它有的敘事比《左傳》更鮮明生動,如寫“厲王弭謗”和“勾踐複國”的文字,就是這樣。

  《戰國策》記述的基本上是戰國時期謀臣縱橫捭闔的謀略和辭說,它的文風是劇談雄辯,書中還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戰國策》中的縱橫家辯士,還擅長運用寓言進行說理、論證。

  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風格是語言簡練,含義深遠,雍容和順。其中許多形象化的語言,往往包含著深遠的社會和道德含義。

  《墨子》一書,語言質樸,但有很強的邏輯性,善於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又經常從具體問題的爭論中作出概括性的總結。

  《孟子》散文的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端鋒芒顯露。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樣的,有時整段用,有時全篇用。就像“魚,我所欲也”,就是層層深入,運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論主旨。

  《莊子》大量的采用虛構的寓言故事,來說明思想論點。《莊子》寓言豐富,並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創。這些寓言也不是簡單的比喻,而是有著奇幻斑斕的色彩。

  《韓非子》的文章注重論述,論事證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諸子中,韓非子的分析力最強。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曆史知識,我們今天還在運用的成語,如守株待兔、買櫝還珠等,都出自《韓非子》。

  先秦諸子散文風格多樣,或氣勢磅礴,或雄辯銳利,或浪漫奇幻。諸子散文對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駢文是起源於先秦兩漢的嗎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駢偶文、四六文、駢四儷六。駢文常用四字,六字句,全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工整、聲律鏗鏘。它自先秦初露端倪,到魏晉自成一體,再到六朝盛極一時,至唐代廣為運用,宋代得到發展,到了元明走入衰退。至清代得到中興,使駢文發揮到極致。

  講究駢偶對仗是駢體文章的基本要素。如果說這種文學體裁形成於魏晉,那麽在先秦兩漢即已開始醞釀。先秦文學大量運用雙聲疊韻和疊詞的創作方法,增強了文字的韻律美。使作者更好的表達出既言其誌,又詠其聲,亦動其容。這也逐步形成駢體文駢四儷六的雛形。

  真正為駢體文這種文體奠定了基礎的是漢大賦。西漢時期賦體文學的“鋪陳手法”“主客問答的結構方式”及“對偶儷辭”等特征,對當時的散文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促使了散文的賦化並為駢文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作為“古詩之流”的辭賦,它的鋪張,排偶影響到散文。李斯《諫逐客書》突破了先秦文章隻容納少量儷詞駢語的局限,開始向大段駢體發展。

  班彪《王命論》,班固《漢書》傳讚,句法排比整齊,已初具駢偶形體。王充《論衡》,王符《潛夫論》,仲長統《昌言》等科學哲學著作,也顯出向駢體接近的趨勢。到了東漢末年,蔡邕就寫出了純乎駢體文的《郭有道碑》,可謂總前代探索之大成,開六朝駢文之先河。

  兩漢文章兩司馬是什麽意思

  兩漢文章是指兩漢時期的文學情況;兩司馬是指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所代表的兩漢時期文學發展水平。

  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辭賦上。《漢書·藝文誌》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現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六篇,另有《梨賦》《魚□賦》《梓山賦》三篇僅存篇名。

  《隋書·經籍誌》有《司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樂府民歌代表了西漢詩歌最高成就嗎

  漢代的民間音樂很昌盛,也奉行與社會上層,因為當時的上層統治階級愛好俗樂、傳習民歌的樂工。漢武帝時開始設立了一個專門長官音樂的機構,叫作樂府,他的具體任務是製定樂譜、訓練月宮和搜集歌辭。朝廷電力所采用的樂章主要是有文人協作的。

  配合著俗樂,在普通場合演唱的歌詞,主要是從各地搜集來的民歌,這些樂章、歌辭通稱樂府詩或簡稱樂府,他代表西漢詩歌的最高成就,兩千年來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我國文學史上大放光彩。至今為人民珍視的樂府詩,就是那些來自民間、描寫民生疾苦、真實地揭露封建社會種種矛盾的樂府詩歌,即樂府民歌。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五言詩之祖嗎

  《古詩十九首》是組詩名,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19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後期中下層文人的詩作。《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

  《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它們全部采用五言的形式,在藝術描寫方麵有較高成就,是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被認為是我國五言詩之祖。

  《古詩十九首》有什麽重要的價值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建立起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係。

  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遊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在讓位於與詩人的現實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我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為後人師法,幾至形成模式。

  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

  《古詩十九首》主要藝術成就是什麽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從樂府民歌汲取養料,滋養自己的創作。他們有感而發,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決無虛情與矯飾,更無著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中就這樣概括《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一是意味無窮。遣詞用語非常淺近明白,“平平道出,且無用功字麵,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卻涵詠不盡,意味無窮。

  二是質樸自然。從情感說,《古詩十九首》感情純真誠摯,沒有矯揉造作;從藝術表現說,它的寫境用語好像都是信手拈來,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詩境。

  三是情景交融。《古詩十九首》所描寫的景物、情境與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過或白描、或比興、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

  四是語言精練。《古詩十九首》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煉準確。傳神達意,意味雋永。

  此外,《古詩十九首》還較多使用疊字,或描繪景物,或刻畫形象,或敘述情境,無不生動傳神,也增加了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漢賦可以說是一種有韻的散文嗎

  漢賦是在漢代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采擒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誌”。

  漢賦的內容可分為五類:一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遊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曆;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而以前兩者為漢賦之代表。

  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四百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漢賦分為大賦和小賦。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弘,氣勢磅礴,語匯華麗,往往是成千上萬言的長篇巨製。

  小賦揚棄了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漢賦基本文采的基礎上,創造出篇幅較小、文采清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趙壹、蔡邕、禰衡等都是小賦的高手。

  《離騷》是政治抒情詩作嗎

  離騷,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開創者屈原的代表作。為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也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

  宋代著名史學家宋祁說:“《離騷》為詞賦之祖,後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離騷》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我國詩賦方麵永遠不可企及的典範。

  離騷書寫了屈原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訴說了自己在政治鬥爭中受到的迫害。《離騷》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賦四大家都有哪幾位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辭賦上。《漢書·藝文誌》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隋書·經籍誌》有《司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

  揚雄在辭賦方麵,他最服膺司馬相如,他的《甘泉》《羽獵》諸賦,就是模擬司馬相如《子虛》《上林》而寫的。揚雄賦寫得比較有特點的是他自述情懷的幾篇作品,如《解嘲》《逐貧賦》和《酒箴》等。另外還仿效屈原楚辭,寫有《反離騷》《廣騷》和《畔牢愁》等作品。

  班固是東漢前期最著名的辭賦作家。《兩都賦》是其大賦的代表作品,它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後來張衡的《二京賦》、左思的《三都賦》都是同類題材的作品。其它較著名的賦作還有《幽通賦》《答賓戲》等。

  張衡是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其文學創作以詩、賦為主,尤以賦著稱。其賦今存13篇,以《二京賦》《歸田賦》最負盛名,前者創漢賦長篇之極軌,後者開後世抒情賦之先河。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主題思想是什麽

  《登徒子好色賦》的作者是宋玉,戰國時楚人,屈原之後楚國著名辭賦家。此賦刻畫人物,繼承諸如《詩經·衛風·碩人》手法:“手如柔夷,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隻是此賦的描寫更細膩更極盡刻畫形容之能事。

  登徒子一向被作為好色之徒的代名詞。其實此賦中登徒子,說他是一個讒巧小人還可,說其好色,則有些令人啼笑皆非。賦中寫登徒子在楚王麵前詆毀宋玉好色,宋玉則以東家鄰女至美而其不動心為例說明他並不好色。

  又以登徒子妻其醜無比,登徒子卻和她生了五個孩子,反駁說登徒子才好色。作者描寫的登徒子妻豈止是醜,簡直令人惡心,而登徒子“悅之”,若好色如登徒子,可稱為“色盲”。

  其實,作者是根據《離騷》“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推而廣之。目的是指斥嫉賢妒能的讒巧小人而已。同時,更是借章華大夫的“乎情,止乎禮來假以為辭,諷於淫也”,曲折地表達諷諫楚王之意。

  此賦寫了三種對待男女關係的態度:登徒子是女人即愛;宋玉本人是矯情自高;秦章華大夫則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種自居,是為了反擊登徒子之流,實則作者讚同的是第三種,即發乎情止乎禮,這種態度近於人性而又合乎禮製是我國古代文人大夫對待兩性關係代表性的態度。和道學家或濫淫者比較,這確也是一種可取的態度。因此,古代文學作品中,時有反映。

  《洛神賦》是浪漫主義名篇嗎

  《洛神賦》是浪漫主義名篇,三國文學名家曹植代表作。

  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無從結合而惆悵分離。曹植在詩歌和辭賦創作方麵皆有傑出成就,其賦繼承兩漢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吸收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為辭賦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並論。

  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因此它在曆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愷之,都曾將《洛神賦》的神采風貌形諸楮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時期,一些劇作家又將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陳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出。至於曆代作家以此為題材,見詠於詩詞歌賦者,則更是多得難以數計。可見曹植《洛神賦》的藝術魅力,是經久不衰的。

  《阿房宮賦》反映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阿房宮賦》是唐朝杜牧作。阿房宮是秦始皇時所建,未竣工而秦亡。

  賦中運用豐富的想象,極力形容阿房宮的壯麗和宮廷生活的奢侈荒淫,進而指出秦朝不惜民力,隻知窮搜民財,終於亡國。意在借秦之喻,諫當朝帝王,諷諭唐代統治者借鑒曆史教訓。辭藻華美,語言流暢,含蓄有味。

  秦滅亡的重要原因是由於修建了阿房宮等濫用人力物力,阿房宮是民脂民膏,它就相當於亡國的標誌,項羽留下的話,可能也會像秦那樣很快滅亡。而且阿房宮未建成,隻是一個半拉子工程;阿房宮並不存在。

  歐陽修的《秋聲賦》主題思想是什麽

  歐陽修的《秋聲賦》寫於1059年。其時,作者在政治上很不得誌,思想十分矛盾,內心十分痛苦。

  《秋聲賦》所表現出來的寫作技巧卻是前無古人的,作者以獨特的目光,由秋聲起興,極力描寫渲染了秋風的蕭瑟,萬物的凋零;並且聯係人生,發出了世事艱難,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

  文章采用第一人稱手法,由自己夜間讀書聽見秋聲的驚異感受入筆,從秋風初起到秋風越來越大,比喻對比,聲色渲染,為我們營造了一幅秋聲“悚然”,秋聲“異哉”的動人心魄的秋聲圖。

  作者用一句“此何聲也?汝出視之”巧妙過渡,在巧設懸念,吊足讀者胃口之後,以“餘曰”領起,從秋“其色慘淡”“其氣栗冽”“其意蕭條”,其聲“淒淒切切”以及秋風未起之時和秋風吹拂之後草木的變化等方麵極力渲染描繪了秋之蕭條,為後文抒情言誌儲蓄足了一池春水。

  不僅如此,作者還專門用一個自然段,將秋喻為刑官的季節,從秋在時令、樂音上的屬性的角度揭示了秋聲蕭條、傷夷的本質屬性,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蘊。由於大量地使用比喻、對比、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音韻優美,情韻悠長。

  最後,作者聯係人生,抒情言誌,卒章揭旨。由秋聲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傷感悲秋之情溢於言表。文未寫童子的反應和蟲聲之唧唧更是神來之筆,更加突出和強化了悲秋的感懷。無形的秋聲,在作者筆下卻形態可掬。文章將“聲”“形”“感”融於一爐,寫得水乳交融,令人感動。

  什麽是六朝誌怪小說

  誌怪小說,指漢魏六朝時期帶有神怪色彩的小說,它們多數來源於巫和方士的奇談怪論。

  誌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

  誌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東方朔《神異經》等;記述正史以外的曆史傳聞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漢武故事》等;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幹寶《搜神記》等。

  誌怪小說可以舉幹寶的《搜神記》作為代表。誌怪小說比較完整的還有相傳是陶淵明作的《搜神後記》、王嘉的《拾遺記》、劉敬叔的《異苑》、吳均的《續奇諧記》等。還有署名漢人之作,主要有題為班固作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題為郭憲作的《洞冥記》,以及《世說新語》。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突出特點是什麽

  一是科學技術成就突出。如祖衝之的圓周率的計算,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二是思想界異常活躍。道教係統化,佛教和反佛鬥爭激烈,佛儒道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文學、繪畫、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三是體現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體現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風格。

  四是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此時期我國社會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帶有不同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南北文化差異很大,南北民歌風格迥異。

  建安風骨是什麽意思

  風骨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

  建安風骨指的是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典範。

  漢獻帝最後的一個年號叫作建安,當時實際掌握政權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這稍前和稍後一段時期內的文學,一般統稱為建安文學。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對後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南唐劉勰和鍾嶸反複推崇建安時期的文風;唐陳子昂盛讚“漢魏風骨”,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詩句;當代魯迅先生讚譽:建安是文學的自覺時代,從這個時候起,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和獨立的地位。

  為什麽說陶淵明是田園詩人

  陶淵明(365年~427年)又名陶潛,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衝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隻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對現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築一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並記》是他這一思想傾向的反映。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複雜性。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衝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為什麽說謝靈運是山水詩人

  謝靈運(385年~433年),漢族,浙江會稽人,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我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謝靈運的詩歌雖不乏名句,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但盡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

  永明體在詩歌史上有什麽地位

  永明是南朝齊武帝的年號,永明體亦稱新體詩,這種詩體要求嚴格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聲韻格律。這種詩體的出現,對於糾正晉宋以來文人詩的語言過於艱澀的弊病,使創作轉向清新通暢起了一定的作用。對近體詩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永明體的代表作家,曆來認為是沈約、謝朓、王融三人。在永明體以前,詩壇上流行的是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不求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

  唐代以後,形成了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亦稱今體詩。這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而這近體詩的雛形,就是新體詩,即永明體詩。永明的出現,標誌著古體詩已暫告一段落,預示著近體詩的即將出現。

  宮體詩是哪個時代的詩歌流派

  宮體詩南朝梁後期和陳代所流行的一種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蕭綱、蕭繹、徐幹、庾肩吾、徐陵。

  宮體之名,始見於《梁書·簡文帝紀》對蕭綱的評語:“然傷於輕豔,當時號曰宮體”。但這種風格的詩歌,自梁武帝及吳均、何遜、劉孝綽已開其端。

  宮體詩的主要作者就是蕭綱、蕭繹以及聚集於他們周圍的一些文人如徐幹、庾肩吾、徐陵等,陳後主陳叔寶及其侍從文人也可歸入此類。

  曆來對宮體詩的批評,多以為其中有不少以寫婦女生活及體態為內容,其實宮體詩內容並非限於婦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詠物之作,即使寫婦女生活的作品,格調低下的也隻占少數。

  總的來說,宮體詩的情調流於輕豔,詩風比較柔靡緩弱。至於被稱為宮體詩人的蕭綱、蕭繹等人,也寫過不少清麗可讀之作,至於庾肩吾、徐陵等,更有一些比較優秀的詩篇。

  從詩歌發展史上看,宮體詩起的作用有兩個方麵。一方麵,隋及唐初詩風流於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響;另一方麵,它在形式上比永明體更趨格律化。《梁書·徐摛傳》稱徐摛“屬文好為新變,不拘舊體”。

  這種“新變”正是宮體詩的形式特點。據有的學者統計,宮體詩中符合律詩格律的約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數量尤多。這說明宮體詩對後來律詩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至於它用典多、辭藻穠麗的特點,對後世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唐代的李賀和李商隱的詩,顯然曾吸取過宮體詩的某些手法。

  唐詩是詩歌史上的巔峰嗎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唐詩是詩歌史上的巔峰。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的詩人,像滿天的星鬥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麵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

  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形式和風格豐富多彩、推陳出新。唐代詩歌有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派和現實派。

  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特點是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代表作有王維的《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邊塞詩派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盧綸、李益,特點是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代表作有高適的《別董大》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浪漫派代表人物是李白。特點是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代表作有李白的《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現實派代表人物是杜甫。特點是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兵車行》。

  王維因何被稱之為詩佛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四百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人稱詩佛,就像人們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一樣,他這個揚名詩界的綽號,正說明了他佛緣不淺。王維由於受南禪宗影響,他的很多詩歌更是充滿了一種深深的禪意,詩文和他的生活都打上了佛教的深刻烙印。

  孟浩然是隱居詩人嗎

  孟浩然(740年~689年),唐代詩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

  隱居本是那時代普遍的傾向,但在旁人僅僅是一個期望,至多也隻是點暫時的調劑,或過期的賠償,在孟浩然卻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事實。在構成這事實的複雜因素中家鄉的曆史地理背景,或許是很重要的一點。

  孟浩然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的詩歌創作盛唐田園山水詩,在繼承陶、謝的基礎上,有著新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詩派。他的詩描寫田園風光,表達對農家生活的熱愛,讀來樸質感人。他與王維是盛唐時期的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人物。

  高適是盛唐邊塞詩派領軍人物嗎

  高適(700年~765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係河北景縣人,世稱高常侍。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遊俠之氣,曾漫遊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麵較廣闊,題旨亦深刻。

  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如《燕歌行》,開篇就點出國難當頭,突出緊張氣氛:“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結尾處直接評論:“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歎,含蓄而有力。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於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勾畫淒涼場麵,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士們戰鬥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

  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淨,不加雕琢。如《別董大二首》之一:“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技巧上看來全不用力,詞從意出,沒有刻意辭彩修飾。

  李白的詩仙、詩俠之稱是怎麽來的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我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風格雄奇豪放,想象瑰麗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韻和諧多變。因而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朝“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因而李白有詩俠之稱。

  為什麽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

  為了求仙訪道結交豪雄和在社會上樹立聲譽,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成年後的李白,一生都是在漫遊中度過的。李白從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且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負,總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學識以獲得帝王的特殊賞識,一步而躍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業。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

  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因此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

  為什麽說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官至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有《杜工部集》傳世。

  紀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園、杜陵橋、杜陵書院等。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

  他同情人民,甚至情願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曆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麵,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

  杜甫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

  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複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

  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

  杜甫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甫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甫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

  杜甫雖然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唐詩為什麽能千古傳頌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

  今天可考的唐詩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見存世唐詩五萬四千餘首。這不過是唐詩的一部分,但我們從中已經可以大略窺見當時詩歌繁榮的麵貌。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年以來,傳誦不已,代代承傳,它不僅被文人傳唱,供在文學藝術的殿堂上,也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鮮活而生機盎然。

  唐詩不僅是文學藝術,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唐朝人的生存形態,一種激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

  什麽是唐代傳奇

  唐代傳奇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說,內容多傳述奇聞異事,後人稱為唐代傳奇,或稱唐傳奇。

  唐代傳奇著名作品有《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遊仙窟》《綠衣使者傳》《南柯太守傳》《柳毅傳》《枕中記》《虯髯客傳》《三夢記》《周秦行紀》《霍小玉傳》等。

  唐代傳奇的內容豐富多彩,反映的社會生活麵較廣,有的表現了男女情人的悲歡離合及社會原因,有的通過幻想形式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有的暴露了上層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有的歌頌了見義勇為,反抗強暴的豪俠行為,大都具有積極意義。

  唐傳奇也包含著許多思想糟粕,如宣傳鬼神迷信和宿命論,宣揚女人是尤物、禍水,讚美出於個人感恩而為主子效忠的行徑等,應注意鑒別。

  唐代傳奇對後代小說、戲曲及講唱文學有較大的影響。傳奇體成為宋以後曆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主要樣式,即使在白話小說興起後,仍有一定勢力。

  宋詞在詩歌史上有什麽影響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觀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嶽飛、陳亮等。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

  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其時,不但宮廷內設有教場,在許多城市也都有歌樓伎館,甚至有些官僚豪紳家裏也有歌伎舞女,這種社會風尚為宋詞的普遍發展提供了條件。

  宋詞數量巨大,唐圭章編的《全宋詞》,含著名詞人一千三百多家、作品近兩萬首。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隻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禦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麽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台,並成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麵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

  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為什麽說蘇軾是罕見的全才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眉州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

  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我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我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

  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麵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嗎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曆城人。辛棄疾存詞六百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辛棄疾以抗金雪恥為主題的詞,才較多繼承了蘇軾的詞風,起到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

  辛棄疾不僅延續了蘇軾詞的方向,寫出許多具有雄放闊大的氣勢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視一切陳規的豪傑氣概,和豐富的學養、過人的才華,在詞的領域中進行極富於個人特色的創造,在推進蘇詞風格的同時也突破了蘇詞的範圍,開拓了詞的更為廣闊的天地。

  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詞人嗎

  李清照(1084年~1155年)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濟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李清照在《詞論》中主張詞必須尚文雅,主情致,協音律,不滿典重,苦少,故實,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曆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麵語言和日常口語裏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李煜何以被稱為千古詞帝

  著名的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李煜,漢族,在位時間十四年,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

  李煜是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愁宗”。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的創作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在風格上有獨創性。

  柳永為哪個階層的人填詞

  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柳永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柳永為教坊樂工和歌妓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裏演唱,常常會得到她們的經濟資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連於坊曲,不至於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什麽是宋元話本

  宋元話本是宋元時代說話人演講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說、講史、說經等說話藝人的底本,但諸宮調、影戲、傀儡戲的腳本也可以稱作話本,還有人把明清人摹擬小說話本而寫的短篇白話小說統稱為話本。

  宋元話本有各種不同的家數和名稱。小說家的話本稱作小說,都是短篇故事。如《紅蜘蛛》《卓文君》《三現身》《十條龍》《攔路虎》等。講史家的話本稱作平話,一般篇幅較長,講的是曆史故事。如《夢粱錄》《三分事略》《三國誌平話》等。說經包括說參請、說諢經等,都沒有話本流傳,隻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但有的書並不標明體裁。

  話本是民間說話人的創作,既具有口頭文學清新活潑的特色,又發揚了誌怪傳奇等古代小說的優良傳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人話本是我國小說史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明清的白話小說主要是在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水滸傳》《三國誌演義》《西遊記》等文學名著都是宋元話本繼續發展的產物。

  怎麽給元曲下定義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即北京和臨安,即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裏程碑。

  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出現就同其它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誌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元曲四大悲劇包括什麽

  元曲四大悲劇包括: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和紀君祥《趙氏孤兒》。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竇娥冤》是我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近九十個劇種上演過此劇。

  《梧桐雨》是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名作,是一部宮廷愛情悲劇,全名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寫唐明皇、楊貴妃兩人愛情故事的曆史劇,以濃鬱的抒情性、醇厚的詩味和文辭的華美著稱。

  《漢宮秋》為元朝馬致遠作的曆史劇。寫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全劇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趙氏孤兒》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元雜劇《趙氏孤兒》是一部曆史劇。

  《竇娥冤》的劇情反映了什麽主題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7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後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後兩年蔡子病死。後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

  賽盧醫驚走後,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娥的堅決反抗。為了與竇娥成婚,張驢兒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想吃羊肚兒湯,張驢兒把毒藥傾在羊肚兒湯裏,蔡婆因嘔讓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

  張驢兒以“藥死公公”為名,將竇娥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

  後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這部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政治的腐敗與官吏的貪酷凶殘,熱情謳歌了被壓迫的人民群眾英勇堅強的反抗精神。《竇娥冤》正是通過一個善良、堅強的普通婦女的毀滅,通過她的個人悲劇,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劇。

  《梧桐雨》的劇情反映了什麽主題

  安祿山有一次未能完成軍令,幽州節度使張守圭本欲將他斬首,惜其驍勇,將他押至京城問罪。丞相張九齡奏請明皇殺掉安祿山,明皇不從,反而召見授官。

  此時貴妃正受寵幸,奉明皇命收安祿山為義子,賜洗兒錢。後來安祿山因與楊國忠不和,出京任範陽節度使。七月七日,貴妃與明皇在長生殿歡宴。明皇將金釵鈿盒賜給貴妃,酒酣之際,兩人深感牛郎織女的堅貞,對星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好景不長,天寶十四年,貴妃正在品嚐她喜愛的荔枝,安祿山謀反的消息傳到,明皇攜貴妃倉皇入蜀。駐紮馬嵬驛時,軍隊起了騷亂。

  龍武將軍陳元禮請明皇誅殺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明皇依言而行。但軍隊仍不肯前進,陳元禮又請誅媚惑君王的楊貴妃。明皇無奈,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帶到佛堂中,由她自盡。

  這樣,軍隊得到了安撫,保護明皇逃亡。肅宗收複京都後,太上皇閑居西宮,懸掛貴妃像,與之朝夕相對,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夢中與貴妃相見,卻被梧桐雨驚醒。他追思往日與貴妃歡愛情景,惆悵萬分。

  該劇顯然不是要歌頌李、楊的愛情,而是通過對李、楊故事的描寫,抒寫人世滄桑之感,並借劇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獨淒苦的處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達作者自己對戰亂不幸生活的切身體驗。但是,作者既批判了李隆基的荒淫誤國,又同情他在愛情上的不幸,主題思想上有明顯矛盾。

  《漢宮秋》的劇情反映了什麽主題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讓他到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被他在美人圖上點上破綻,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

  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又要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於,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單於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裏投水而死。單於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處治。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一方麵有利於揭示出產生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暴露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另一方麵又有利於激發當時生活在金、元之際的漢人,使之回顧南宋滅亡前後的痛苦經曆,便於借他人杯中酒,澆自己胸中愁。

  《漢宮秋》還別出心裁地把漢元帝作為全劇的主人公,並把發生這場愛情悲劇的根源,也歸結到他的身上來。這一點,對於深化作品的主題,對於啟發人們深入思考金元之際國內民族鬥爭的曆史性變化,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趙氏孤兒》的劇情反映了什麽主題

  晉靈公武將屠岸賈僅因其與忠臣趙盾不和與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竟殺滅趙盾家三百餘人,僅剩遺孤被程嬰所救出。

  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以絕後患。20年後,孤兒長成,程繪圖曆教史實,終報前仇。作品描寫了忠正與奸邪的矛盾衝突,揭露了權奸的凶殘本質,歌頌了為維護正義、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氣勢悲壯,感人肺腑。

  此劇表麵上寫的是忠奸鬥爭,實際上,它的魅力主要來自於兩方麵:一方麵是作品中正義最終得到了伸張,惡勢力終於得到了懲罰,這吻合我國傳統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麵,是劇中人物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力量。該劇戲劇效果特別強烈,是由它所特有的衝突激烈,矛盾連續不斷,氣氛緊張所造成的。

  元曲四大愛情劇包括什麽

  元曲四大愛情劇包括: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和鄭光祖《倩女離魂》。

  《拜月亭》也稱《王瑞蘭閨怨拜月亭》《蔣世隆拜月亭》關漢卿作。主要寫書生蔣世隆與王瑞蘭在兵荒馬亂時候的離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保定定興縣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元朝白樸所著的《牆頭馬上》,是一部具有濃厚喜劇色彩的愛情戲。屬於雜曲之中的言情。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全名《迷青瑣倩女離魂》)是根據唐代傳奇文《離魂記》改編而成的。但本劇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