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書法繪畫

  書畫時代風格的形成,除了和當時的政治經濟、生活習慣、物質條件等有密切關聯,更與個人修養密不可分。書畫者在個人修養的支配下,其執筆技巧的高低,完全體現在各自的作品上。若問某時代的書風畫風究竟是怎樣,這便需把各代的字畫真跡擺出來觀摩比較,才能理會。

  鑒定書畫需要有文學知識。古代書畫家往往同是文學家。如果隻憑觀摩,不熟悉某個作品同時代的整體風格,對書畫家的思想、感情、風格沒有一個全然的認識,就不可能做到真正地欣賞。

  對作者和那個時代的了解,這不是平麵形象所能提供的知識,而是隻有文字才含有較深刻、全麵的理解,這對鑒定也是有幫助的。

  因此,我們在這裏對操筆高手的書畫特色和流派演變進行介紹和綜述,可以幫助你完成這個重要準備。

  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嗎

  書法,又稱我國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等內容。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書法是我國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毛筆書寫漢字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柔軟的毛筆。二是寫形象豐富的漢字。

  因此,書法一指毛筆字書寫的法則,主包括執筆、用筆、點劃、構、分布等方法;二指以書寫漢字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就是借助於精湛的技法、生動的造形來表達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學養、氣質等精神因素,側重於心畫。兩者相融合,便構成了我國的書法藝術。

  從書法構成的要素來說,包括了三個方麵:一是筆法,要求熟練執使毛筆;掌握正確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筆法、用墨法技巧;二是筆勢,要求妥當地組織好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承接呼應關係;三是筆意,要求在寫過程中表現出書者的氣質、情趣、學養和人品。

  從書法風格上說,更是多姿多態,美不勝收。我國的書法藝術有三千多年的曆史,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主要取決於國人善於把實用的東西上升為美的藝術,同時與我國獨特的字和毛筆有關。其文字以象構思、立象盡意的特點醞釀著書藝術的靈魂,其工具,“唯筆軟則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圓藏。

  逆順向背的韻味;輕重肥瘦、濃淡濕澀的情趣;抑揚頓挫、聚散疏密的筆調;斷連承接、剛柔雄秀的氣勢;再輔以專製作的紙墨,使書法藝術更趨變幻莫測,韻味無窮。

  書法不但是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而且居於所有藝術之首。書法在我國不僅舉世同好,千古一風,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傳播友誼的媒介,在東方世界頗有影響,也備受西方世界的矚目。

  寫毛筆字運筆運腕需要注意什麽

  運筆有方筆和圓筆兩種:方筆要求起筆的地方作方形,欲右先左,欲左先右。如寫橫畫“一”,先將筆鋒逆推向左落筆,然後向右橫拖,運行到末端,一頓作收。這樣可以預蓄氣勢,順勢而出。圓筆要求下筆時不使筆鋒分散。如寫橫畫“一”,落筆時把筆鋒裹住,自成圓勁之勢,再微微提筆向右運行,一位即收,筆勢自然就顯得渾圓。

  不論是采用方筆還是采用圓筆,筆尖都應該在筆畫中間,所以筆始終要保持端直。

  運腕就是運用腕關節的力量寫字,這是寫好毛筆字的一個關鍵性的動作。運腕與不運腕,寫出的筆畫就有強弱與厚薄之分,生動與呆滯之別。

  運腕一般有三種運腕方法:一是枕腕法,用左手墊在右手腕下,適用於寫小楷字;二是提腕法,右手肘部擱在桌上,將腕部提起,適用於寫中楷字;三是懸腕法,手臂離開桌麵,使腕、臂的力量能充分發揮,運轉靈活,適用於寫大字。

  懸腕寫字,開始比較艱苦,要堅持練習,養成習慣,就能達到運用自如的境地。作運腕練習,可用毛筆蘸清水在方磚上書寫。

  誰是我國古代最出色的書法家

  我國古代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最為出色。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王羲之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

  歐陽詢的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楷書《蘭亭記》行書有《行書千字文》。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顏真卿是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柳公權是唐朝最後一位著名書法家。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曆代書法的楷模。柳公權一生書碑特多,主要代表作《金剛經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我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我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書法代表作有《中山鬆醪賦》《洞庭春色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詩帖》《令子帖》《懷素自序》等。

  曆代書法家都有哪些

  秦漢:李斯、趙高、胡毋敬、張芝、程邈等

  魏晉南北朝:王羲之、王獻之、鍾繇、陸機等。

  隋唐五代:張旭、顏真卿、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孫過庭、賀知章、張旭、懷素、李邕、柳公權等。

  宋遼金: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蔡京、朱熹、歐陽修、林逋等。

  元代:趙孟頫、鮮於樞等。

  明代:董其昌、祝允明、文征明、黃道周、張弼、米萬鍾、唐寅、憨山等。

  清代:傅山、金農、吳昌碩、鄧石如、黃慎、石濤、姚鼐、何紹基、楊守敬、翁同和、汪士慎、李鱔、鄭燮、高鳳翰、包世臣、陳鴻壽、曾國藩、梁啟超、康有為等。

  書法字體及其代表作都有哪些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分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大類。

  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幹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分魏碑唐楷之分,又有二王體、瘦金體之說。

  行書字體的代表作品是王羲之《蘭亭序》;草書字體的代表作品是懷素的《千字文》;隸書字體的代表作品是《禮器碑》;

  篆書字體的代表作品是李斯的《嶧山碑》;楷書字體的代表作品是鄭文公碑的《鄭道昭》。

  各種書法字體的主要特點是什麽

  行書字體:行書的發展既不像楷書那樣穩定,又不像草書那樣變化無常。行書不溫不火,有板有眼,章法不亂。行書行筆加快,節奏感強;附勾增多,映帶妙用;楷草相間,變化豐富;連綿不斷,揮灑自如。

  隸書字體:隸書字形由修長變為扁方,上下收緊,左右舒展,運筆由緩慢變為短速,從而顯示出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的氣息,給書寫者帶來很大的方便。

  篆書字體:篆書線條園勻,字呈豎勢。其筆畫勁遒,書風隨意自由,大小相同,隨勢生姿;字間行間,時疏時密,雖不齊整,前後成趣。

  楷書字體:楷書筆畫平正,結體整齊,工妙於點畫,神韻於結體。平正而不呆,齊整而不拘。講究的是嚴整飄揚、犀利飛動。楷書的典型筆法是起止三折筆,運筆在中鋒。

  為什麽最初的文字被稱為史前書法

  我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即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在黃河流域斐李崗出土的手製陶瓷上,有較多的符號,這種符號就是漢字的雛形。仰紹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可以說是我國文字的起源。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為什麽說秦代開創了書法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我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嶧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曆代都有極高的評價。

  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曆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繼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秦小篆是秦代丞相李斯發明的嗎

  秦始皇統一我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它六國的異體字,創製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我國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由於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製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嶧山刻石》,是秦篆的代表之作。字的點劃均為線條,粗細一致,圓起圓收。字體端莊嚴謹,有實有虛,疏密得當,從容平和且勁健有力。字的結構上緊下鬆,垂腳拉長,有居高臨下的儼然之態,似乎讀者須仰視而觀。在章法上行列整齊,規矩和諧。

  這種整齊化一的風格與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秦刻石在總體上從容、儼然、強健有力的藝術風範與當時秦王朝的時代精神是相統一的。

  先秦書法有哪些主要作品

  殷商甲骨文,即祭祀狩獵塗朱牛骨的刻辭,它已具備了我國書法用筆,結字,章法的三個基本要素。作品風格豪放,字形大小錯落,生動有致,各盡其態,富有變化而又自然瀟灑。不愧為甲骨文書法中的傑作。

  西周的大盂鼎銘文,它是西周康王時期的著名青銅器,內壁有銘文,長達291字。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布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西周的毛公鼎銘文,它是西周青銅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於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內壁鑄有多達489字的長篇銘文。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結構勻稱準確,線條遒勁穩健,布局妥貼,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

  西周的散氏盤,為西周後期厲王時代的青銅器,其銘文結構奇古,線條圓潤而凝煉,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其“澆鑄”感很強烈,表現了濃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學體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東周的石鼓文,為戰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狀,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詩一首,共十首,其內容為記述秦王遊獵之事,故石鼓又稱為獵碣。《石鼓文》在書法史上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它的字體是典型的秦國書風,並對後來秦朝小篆的出現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其本身的藝術成就也很高,它的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圓潤,筆意濃厚,在《石鼓文》字裏行間已經找不出象形圖畫的痕跡,完全是由線條組成的符號結構。

  秦代書法有哪些主要作品

  秦相李斯的《泰山刻石》,可稱得上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書法家。《泰山刻石》的書體是秦統一後的標準字體,小篆。

  其結構特點,直接繼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簡化和方整,並呈長方形,線條圓潤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重的感受。一般以為秦代諸刻石皆為李斯所撰,把他當作當代書法家兼文字學家。李斯,字通古,秦上蔡人,特善篆書,後世推他所做篆書為小篆之逸品。

  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震驚了考古學界和書法界。它的出土,使現代書法家們眼界大開,亦為書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隸的資料。秦簡為毛筆墨書,隻有毛筆的運用,篆書的快寫,才真正把我國書法向隸書的方向推進。

  秦簡對於研究我國漢字有什麽價值

  秦簡是戰國時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秦國及後來的秦朝遺留下來的簡牘總稱。我國古代的戰國和秦朝時期,書寫主要利用竹木簡,沒有現在的紙張。

  秦簡的發現對於研究秦的曆史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秦簡是在秦墓葬中出土的。

  秦簡對於研究我國漢字的發展也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是很重要的史料。相傳秦代開始用隸書書寫,但秦的隸書真麵貌一直無法弄清。而秦簡用的字體和小篆已經有很大的區別。

  利用秦簡,我們不僅能看清秦朝隸書的真相,還能確定隸書在戰國時代實際已經存在。平常所說的程邈作隸書,應該理解成程邈對當時民間流行的新字體做了些整理改進。

  隸書的出現在曆史上有什麽作用

  隸書的出現,是書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從此,書法告別了延續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開端了今天的文字,字的結構不再有古文字那種象形的含義,而完全符號化了。

  書法上稱秦隸為“古隸”,漢隸為“今隸”。隸書承上啟下,上承篆書,下啟楷書,是一個質的轉變和過渡。作為書法藝術,它打破了原來篆書單一用筆的局限,而有了十分豐富的變化。前人稱篆書筆法為“玉箸”,即玉做成的筷子,橫平豎直,均勻圓潤。

  字的結體規矩嚴謹,較少變化。隸書則不然,它的點劃分明,粗細有致,波畫有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用筆有方有圓,或方圓兼濟。結體或險峻跌宕,堅挺雄健,或秀麗工整,圓靜嫵媚,或堅守中宮,凝重端莊,或大開大合,意氣飛揚,可謂千變萬化,各臻其極。這真是書法史上瑰麗的一章。

  漢代隸書是怎麽保存下來的

  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漢代隸書,都是憑當時刻在石碑上而保留下來的。可惜當時書丹的作者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後人隻好以某碑或某碑銘文內容為其命名,例如《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孔宙碑》《石門頌》《華山碑》《曹全碑》《西狹頌》《張景碑》《張遷碑》等。

  漢代書法,除碑刻外,還有書寫在木板(北方)和竹板(南方)上的漢簡。簡板上的漢隸遠不像碑刻上的那樣嚴整、肅穆、氣勢恢弘,而是活潑靈動、變化多端,甚至漫不經意,富於幽默感。

  如果把碑刻喻為工筆,那麽,漢簡則如同寫意。漢簡的字體自然天真,粗頭亂服,不修邊幅,甚至草率。其中一些似乎透露了晉人行草的信息。

  魏晉書法書法變革的標誌是什麽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曆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它們的定型,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巨大變革。

  這一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時代,造就了兩個承前啟後,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即鍾繇和王羲之。他們揭開了我國書法發展史的新的一頁。樹立了真書、行書、草書美的典範,此後曆朝曆代,乃至東鄰日本,學書者莫不宗法“鍾王”。盛稱“二王”,即王羲之及其子王獻之,甚至尊王羲之為“書聖”。

  魏碑為什麽能取代帖學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是我國書法史上發展的重要階段。北朝以北魏立國最久,所以北碑又稱魏碑。

  清代大書家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說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評述:“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二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因康有為、包世臣等人的附和推崇,魏碑遂取代帖學。

  因為當時沒有禁碑之令,又民風淳樸,而演變出北碑特有的書體,與南朝的風流蘊藉大異其趣。加上佛教盛行,流行造像題記與摩崖刻經,所以傳世書跡特多。

  這種書體是介於分隸和楷書之間的過渡書體,居漢分至唐楷的樞紐。大體來說,豐碑和造像記大部分方峻棱厲,墓誌銘蘊藉姘美,而摩崖書則雄偉奇絕,驚心動魄。

  為什麽隋代的書法家和書跡不多

  隋代的國祚甚短,書家、書跡也不是很多,無法創造輝煌的成果,隻好把位置讓給之後的唐來創造奇跡了。

  隋代是可用流星的短而燦爛性質來譬喻。傳世的書跡中亦有可觀的,且隱約可窺見唐代時歐、虞、褚、薛、徐、李、顏、柳等人的精詣,整齊之中仍有古味。以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蘇孝慈碑等為代表。

  然而,隋結束了南北朝的混亂局麵,統一我國。此時期打通的大運河到現代仍有極大的通航價值。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因此,隋代仍居書史承先啟後的地位。

  唐代皇帝喜歡書法嗎

  唐太宗李世民極愛書法,特別崇尚王羲之書跡,朝野上下,均以太宗意趣為準,崇王之風,極盛一時。

  他在《論書》中說:“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又認為學王字“先須知王右軍絕妙得意處。”真書《樂毅論》,行書《蘭亭》,草書《十七帖》,勿令有死點死畫,方盡書之道也。

  他還認為“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他對運筆的要求是:為點必收,貴緊麵重;為畫必勤,貴澀而盡;為撇必掠,貴險而勁;為戈必潤,貴凝盡而右顧;為懷必鬱,貴蹙鋒而總轉;為波必桀,貴三折而遣筆。

  在唐代,書法原理和書寫技巧講得很透徹。以後武則天,玄宗李隆基,穆宗李恒,乃至南唐後主李煜,都是書法家和書法倡導者。

  五代十國時期書法代表人物是誰

  五代的書家和傳統的作品寥若晨星,可提的人物有楊凝式,他對五代書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代十國書法這一時期,朝代頻繁更替,戰亂不已,人們有一種不安的心緒,再加唐人已把書法上的法度發展到相當完善的境地,於是書法家們轉向以書法抒發個人意趣的軌道,在這方麵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楊凝式。

  楊凝式擅長楷、行、草書,具有奇險、雄傑的風格。他師法唐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諸人,並按唐代書法發展的脈絡上溯魏晉書法。他以破方為圓、削繁成簡的辦法,打破唐人的森嚴法度,兼融楷、行、草書與篆、隸兩體的結構和筆法,創造出一種楷兼行、行兼草、並暗寓篆、隸遺意的新貌。從而使他的書法比較接近魏晉的書風。宋代書法家在楊凝式的基礎上,演化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尚意書風。

  北宋書法四大家是指誰

  北宋書法四大家指的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蘇軾擅長行、楷書。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

  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影響很大。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

  米芾的書法,早年師法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中年以後摹魏晉書法,尤得力於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體勢展拓,用筆渾厚爽勁。自謂為“刷字”。

  蔡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展開蔡襄書法作品,突然感覺有一陣春風吹麵,讓人充滿溫暖。蔡襄寫字如行雲流水,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盡自然。

  元代著名書法家有哪幾位

  元代著名書法家有趙孟頫、鄧文原、鮮於樞等人。

  趙孟頫(1254年~1322年),我國文人畫史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他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他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號,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內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他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麵,並有創新;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他吸收南北繪畫之長,複興中原傳統畫藝,維持並延續了其發展;他能團結少數民族美術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

  鄧文原(1258年~1328年),青年時就與趙孟頫兩人感情至深。鄧文原和鮮於樞同在趙孟頫複古的大旗下,成為元代複古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幹將。代表作品有《黃庭堅鬆風閣詩卷跋》《瞻近漢時二帖跋》《家書帖》等。

  鮮於樞(1246年~1302年)書寫的草書《石鼓歌》是元代書壇巨擘,對後世草書影響至深。其用筆中鋒直下,稍斂毫芒,圓勁豐潤,渾雄樸茂而凝重,淋漓酣暢中蘊含著森嚴規矩。其它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卷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明代著名書法家有哪幾位

  明朝代表書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

  董其昌(1555年~1636年)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倪寬讚》《前後赤壁賦冊》等。

  文征明(1470年~1559年)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代表作有《醉翁事記》《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

  祝允明(1460年~1527年)其小楷學鍾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也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法家。代表作有《歸田賦》《燕喜亭記》等。

  唐伯虎(1470年~1523年)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代表作品有50歲以後作的《西洲話舊圖軸》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上款題等。

  清代書壇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我國清代書法經曆蛻變,突破了宋元明以來的樊籠,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麵。代表人物有王鐸、朱耷、傅山、金農、伊秉綬、康有為等。

  王鐸的行草渾雄恣肆,一時獨步;傅山的行草有蕭然物外、自得天機的意趣;朱耷的行草藏頭護尾,其點畫及其轉折中蘊涵著一種國破家亡的慘痛的心情;金農為“揚州八怪”之一,所創漆書力追刀法的效果,強調金石味;伊秉綬的隸書蒼老平淡,筆力凝重;康有為的書法渾拙古勁,奇肆開張,有縱橫跌宕的氣勢,具有獨特風格。

  清代最著名的刻帖有哪些

  宮廷刻帖有:《懋勤殿法帖》《淵鑒齋法帖》《避暑山莊法帖》《朗吟閣法帖》《四宜堂法帖》《敬勝齋法帖》《天瓶齋法帖》《時晴齋法帖》《清愛堂帖》《三希堂法帖》《墨妙軒法帖》《蘭亭八柱帖》《重刻淳化閣帖》。

  民間刻帖有:《式古堂法帖》《秀餐軒帖》《職思堂法帖》《翰香館法帖》《秋碧堂帖》《擬山園法帖》《太原段帖》《玉虹樓帖》《玉虹鑒真帖》《玉虹鑒真續帖》《穀園摹古法帖》《國朝名人法帖》等。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書法美的表現,不外有實與虛兩個方麵。實的方麵是有形的,包括用筆、結構、章法等內容;虛的方麵是無形的,包括神采、氣韻、意境等內容。

  書法的用筆、結構和章法,都是可見的形體。用筆有遲急、起伏、曲折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別,筆畫形態有方、圓,還要講求筆力與筆勢;結構有奇正、疏密、違和等法理;章法有賓主、虛實、氣脈連貫和行列形式等表現方法。三者之間相輔相成。

  神采、氣韻、意境都是無形之物,他需要通過有形的用筆,結構與章法加以表現。神采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古人評論書法,早有“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的說法,但同時又指出“規矩既失,神則無存”。神采美隻有通過形質美才能表現出來。

  氣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形與神之間的橋梁,是表達情性的介質。意境也是書法藝術的內在美,包含意境、情調、風度、品格等內涵。

  書法創作是集點畫以成字。組字而成篇,從而表現出作品的神采境界。

  而書法品評的第一視覺印象常常是書作的神采、氣韻、再審視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結構、用筆,由書作的意向,而聯想到生活中種種事物,作者的創作環境和思想活動,從而領會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書法品評的過程,是觀賞者的“美的再創造”過程。

  實際欣賞時,可以先遠看布局氣勢,再近看運筆精到,書寫節奏,布白情況,書法氣息,筆墨情趣,結構情況等。再看單一的字的結構情況,去聯係它的出處。

  我國傳統繪畫有哪幾種

  一是人物畫,即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我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我國畫中的一大畫科。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

  二是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我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三是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我國畫。有花卉、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分支。與我國傳統美學相適應,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注重“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根據墨與色的不同,可分為水墨、潑墨、設色、白描、沒骨等類。

  我國傳統繪畫有哪些技法

  一是丹青。我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青色等,故稱畫為丹青。丹青也泛指繪畫藝術。

  二是水墨畫。指我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體。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的藝術效果。風格淡雅清新,很是獨特,在我國畫史上占重要地位。

  三是寫意。寫意在我國畫中屬於縱放一族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描繪出物象的形神來,來表達作者的意境。

  四是工筆,亦稱細筆,我國畫技法名。屬於工整細致一類密體的畫法。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

  五是白描。白描是我國畫技法之一。是一種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於人物和花卉畫。同時,白描也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來。

  我國傳統繪畫開始於何時

  我國繪畫藝術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已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曆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唐代的張彥遠在他的開創性著作《曆代名畫記》中,將我國繪畫的起源追溯到傳說時代,指出那時的象形文字便是書寫與繪畫的統一。

  而在他看來,圖形與文字的脫離,才使得繪畫成為一門專門的藝術,探討繪畫技巧的工作則晚至秦漢才開始,魏晉時名家的出現,才標誌著繪畫臻於成熟。這一千多年前提出的有關早期我國繪畫發展的理論至今仍基本成立。

  所不同的是現代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和曆史早期繪畫形象的實物,不斷增加著我們對早期繪畫藝術的了解。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造型藝術,在彩陶及繪畫、陶塑和雕刻方麵,均有一定的成就。

  漢代繪畫包括哪些方麵

  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畫跡來看,漢代的繪畫包括:帛畫,宮廷壁畫,墓葬壁畫,畫像石、畫像磚,漆器上的裝飾畫,木刻畫、木板畫。

  其中,木刻畫、本板畫,在漢代繪畫中並不普遍,從目前資料來看,僅江蘇盱胎東陽漢墓中,出土了西漢時期的七塊木刻畫,是一種淺浮雕,獨具風格。畫的是星象圖、泗水撈鼎、雜技百戲等圖。另外,在河西一帶出土的四塊木板畫,是用墨在木板上繪成。內容有人物、馬和白虎等。

  馬王堆出土的帛畫是最有名的嗎

  1972年所發掘的西漢馬王堆一號墓是漢代極為重要的一座墓葬。就繪畫史的角度而言,馬王堆一號墓中最重要的出土品為侯夫人帛畫。為絹本設色,高205公分,上部寬92公分,以下則寬47.7公分。

  出土時畫麵朝下,覆蓋於第四層內棺棺蓋上,頂部有竹竿,有棕色絲帶。該帛畫在題材上以墓主人仙為主,輔以神話傳說,分成三段,即天界、人界、地下。

  墓中還出土了古屍、成組成套的陪葬品與帛書竹簡。在馬王堆三號墓還出土了帛書《老子》與《喪服圖》。三者有其一已經是重要發現,三者兼而有之,尚有帛畫在我國考古史無先例,由此可知此墓葬的重要性。

  《女史箴圖》是規勸女德的作品嗎

  《女史箴圖》是晉代顧愷之以西晉著名文學家張華作的《女史箴》為題材畫製的。女史是宮廷中侍奉皇後左右、專門記載言行和製定宮廷中嬪妃應遵守的製度的女官。箴是規勸、告誡的意思。

  張華作《女史箴》,用韻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氣寫宮廷規箴。規勸教育宮廷中婦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揚對主當忠,對神當敬,對夫當從的女性箴條。

  《女史箴圖》高25厘米,長249.5厘米。內容分九段,每段畫一個故事。由於顧愷之對貴族婦女的生活比較熟悉。所以畫麵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國古代貴族婦女生活的某些側麵。

  《洛神賦圖》是根據什麽繪製的

  《洛神賦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製的。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洛神賦》以浪漫主義手法,描寫曹植與洛水女神之間的愛情故事。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發揮了高度的藝術想象力,富有詩意地表達了原作的意境。

  《洛神賦圖》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此畫用色凝重古樸,具有工筆重彩畫的特色。作為襯托的山水樹石均用線勾勒,而無皴擦,與畫史所記載的“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時代風格相吻合。

  敦煌壁畫之多是世界之最嗎

  敦煌壁畫泛指存在於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曆代壁畫5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包括佛像畫,如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大蟒神等。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敦煌壁畫還包括經變畫,如西王母;民族傳統神話題材;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畫;故事畫;山水畫。

  著名的敦煌壁畫有九色鹿救人、釋迦牟尼傳記、薩錘那舍身飼虎等著名的壁畫故事。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以寄托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閻立本代表了初唐中原畫家的風格嗎

  閻立本是唐代畫家,陝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樂。他代表了初唐中原畫家的風格。

  閻立本與父毗、兄立德,俱擅繪畫、工藝和建築。工書法,擅畫人物、車馬、台閣。有丹青神化“冠絕古今”之譽。

  他曾至荊州,見張僧繇畫,認為“徒有虛名”;明日再往,認為隻是“近代佳手”;三往,歎曰“名下無虛士”。遂十日不離,寢臥其下。取法張僧繇、鄭法士、楊契丹、展子虔,而能“變古象今”,筆力圓勁雄渾。

  閻立本曾參與《秦府十八學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等,著錄於《曆代名畫記》,享有“右相馳譽丹青”之稱。傳世作品有《步輦圖》卷。

  《步輦圖》卷,縱38.5厘米,橫120厘米,此卷絹本設色。圖為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派來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祿東讚的情景,反映了漢藏兩族友好關係。

  宋初章友直錄唐代李道誌、李德裕重裝背景的題記。此圖畫麵上李世民端坐在宮女抬著的“步輦上”,祿東讚和朝臣內待站立一旁。

  不同人物的身份、氣質、儀態和相互關係,得到恰如其分的反映;作者以功勁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具有肖像畫的特征。其畫麵的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色彩濃重、鮮豔而又和諧沉著,是一件具有重要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吳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畫家嗎

  吳道子(680年~759年)唐代畫家。畫史尊稱吳生。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蓴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吳道子堪稱唐代第一大畫家。

  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為吳道子所繪。

  五代時期最重要的繪畫流派是哪些

  五代時期最重要的繪畫流派是黃派和徐派。

  黃派又稱黃筌畫派、黃家富貴。在我國花鳥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成熟於五代西蜀的黃筌,光大於宋初的黃居寀。黃筌才高技巧,善於取熔前人輕勾濃色的技法,獨標高格,是深得統治階層喜愛的禦用畫家。其子居菜、居寶承其家風,成為兩宋時占統治地位的花鳥派別。

  黃筌為宮廷畫家,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請黃畫花,妙在賦色”,畫成逼肖其生,故有“黃家富貴”之稱。

  黃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入宋後,當時凡畫花鳥無不以“黃家體製為準。”

  徐派又稱徐家野逸,簡稱徐派。我國著名的畫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代表畫家為南唐的徐熙。

  徐氏為金陵人,雖江南一布衣,但誌節高尚,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繪的汀花野竹、小鳥淵魚、草木蟲獸,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鳥,形骨輕秀,樸素自然,清新淡雅,獨創“落墨法”。

  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瀟灑的風格,故後人以“徐熙野逸”稱之。徐氏的筆墨技巧,對於後世影響很大,至徐熙之孫徐崇嗣出,徐熙畫派名聲漸振。

  後經張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陳道複、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發展,成定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從而與黃簽的花鳥畫派,兩者互相競爭,影響了宋元明清千餘年的花鳥畫。

  明代最重要的繪畫流派是哪些

  明代最重要的繪畫流派是浙派和吳派。

  浙派是明代我國畫流派之一。山水畫以浙派為中心,大致自明初到嘉靖年間,南宋院體山水經趙孟頫反對後,元四家幾乎統治了元代畫壇。

  明統治者不喜歡元四家,即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那種枯寂幽淡的作風,而欣賞南宋院體畫的嚴整蒼勁畫格,有意提倡李唐、劉鬆年、馬遠、夏圭,摹仿馬、夏之風從浙江一隅應運而起,其中心人物首推戴進。

  在筆法技巧上,浙派繼承了李、馬、夏風格,亦旁及北宋諸家。山水多作大斧劈皴,構圖較馬、夏更善於經營,改南宋院體渾厚沉鬱為健拔勁銳畫風,具有“鋪敘遠近”“疏豁虛明”之特色,從學者甚多。

  吳派是明代我國畫流派之一。創始於沈周,形成於文征明。沈周畫風遠追董源、巨然,近師吳鎮、王蒙,流行有“細沈”和“粗沈”兩種作風,以蒼勁渾厚、氣勢雄健的“粗沈”為主調。

  文征明從學於沈周,既能青綠亦能水墨,以趙孟頫、王蒙為主,以吳鎮為輔。亦有細文與粗文兩種體格。明正德、嘉靖年間吳派幾乎主宰了當時畫壇。

  該派畫家大部分是士大夫文人,能詩善文,將不樂仕進,棲身於林泉視為高潔,標榜以“書畫自娛”。他們在筆墨技巧方麵獲得許多經驗,用筆較浙派畫家細巧縝密,風格趨於柔韻秀雅。隆慶、萬曆年間此派開始出現泥古不化、陳陳相因之流弊,後被董其昌的華亭派代替。

  揚州畫派是清朝的畫派嗎

  揚州派是清代我國畫流派之一。清初隨貿易商業發展,揚州成為經濟、文化繁榮的地區,繪畫創作尤其活躍。最能代表該地區風格者較早有華嵒,稍後則有被稱為“揚州八怪”的一批畫家。據《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記載八怪是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聘八人。此後說法不盡相同。

  他們多數專長花鳥、梅竹,亦有擅長人物或山水者。在藝術上繼承宋元以來,特別是明代徐渭、陳淳及清代石濤、八大山人等寫意傳統,不拘前人陳規俗製,主張個人感受,以雄姿奔放或古拙的筆墨風格表達鮮明的個性,講究書、詩、畫結合,形成與當時正統畫風迥然不同的藝術麵貌。其筆墨技法對近代寫意花卉影響很大。

  海派是怎麽產生和發展的

  海派是19世紀下半葉,在我國資產階級形成和維新改良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個我國畫流派。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上海開放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它既成為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繁華商埠,也是民族工業重鎮。

  進步的知識分子積極提倡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掀起社會維新思潮,為海派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和思想基礎。

  19世紀上半葉的海上“三熊”,即張熊、朱熊、任熊開海派藝術的先河。其共同特點是不囿於師法傳統,花卉人物皆精,任熊尤為突出。他繼承名家畫法與唐宋體格,改變一般平正穩妥的傳統規範,並一反甜熟庸俗之流弊。

  更重要的是,他注重師法造化,表現現實生活,反映時代人物的情操,表達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因此成為封建文化的叛逆者。該畫派主將有趙之謙、任伯年、虛穀、吳昌碩等。

  由於上海畫壇畫家多來自社會下層,他們的作品大多具有苦悶、悲憤和反抗的情調,洋溢著愛國主義精神。在藝術技巧上,他們繼承了揚州畫派的傳統,又融入了西洋繪畫因素,把傳統的我國畫推向近代化的發展道路。

  我國十大傳世名畫指的是哪些

  《我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我國美術史上十座不朽的豐碑,是華夏文明史上十部偉大的巨著。她們皆為曆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曆經磨難流傳有序。《我國十大傳世名畫》都具有引首、題跋、曆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我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我國十大傳世名畫指的是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唐朝張萱、周昉的《唐宮仕女圖》、唐朝韓滉的《五牛圖》,五代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元朝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明朝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清朝郎世寧的《百駿圖》。

  我國佛教繪畫是從印度傳來的嗎

  我國佛教造像、畫佛、造塔,最初都從印度傳來。佛畫早在梁代,張僧繇即以善畫佛像名世。他獨出心裁,創立了“張家樣”,佛像的我國化,從此有了很好的發展。至隋唐時期,佛畫已經我國化。

  無論造像繪畫和雕塑等,都是在我國土地上發育成長的,具有我國的民族風格。初期雖曾受有印度的影響,但同一題材、內容和表現的方法都已不同。

  印度的佛教壁畫在阿旃陀石窟中,表現不少娛樂場麵,飲酒宴談,神通遊戲,菩薩人物裝飾華豔,婉孌多姿,色彩鮮明,即使降魔變這樣的題材,也布置得如同演劇的場景一樣,使人並無畏怖之感。

  反之在敦煌北魏壁畫中,常常陰森可怖,畫出了苦行的故事,如舍身飼虎,強盜挖自等。線條與色彩,也是粗獷而強烈,看不出柔和與可親的感情。

  我國佛教繪畫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佛像繪畫首達新疆西部,今存者有拜城縣克孜爾明屋壁畫,繪有佛傳及佛本生故事,庫車縣庫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等。

  沿絲綢之路,東來而至甘肅的,有敦煌鳴沙山莫高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又有安西榆林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川廣元石窟,以及江南攝山石窟等。

  全國造石窟之數不可勝計,其中碑幢之類,曆世殘毀頗多,但今所保存,為世界之冠。

  敦煌所存唐代壁畫,尤為富美,色彩豔麗,人物造型,往往以當時的貴官貴嬪為範,端莊華貴,男女形貌,都甚膚麗。

  我國繪畫的色彩有什麽講究

  色彩是構成繪畫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物體在光線照射下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呈現於視覺上的複雜現象。1666年牛頓偶然發現太陽光經三棱鏡折射後出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揭開了色彩的秘密。

  繪畫的色彩性質在視覺效應上,分為色相、純度和明度三種;在感覺心理上,紅橙黃等色給人以溫暖熱烈的感覺,稱為暖色,青綠紫等色給人以寒冷沉靜的感覺,稱為冷色。黑白灰則稱為中性色。另外,由於民族、曆史、宗教等原因,色彩還具有感情、象征意義,如白色象征純潔,綠色象征和平,黃色象征高貴等。

  怎麽理解我國畫的構圖概念

  構圖是造型藝術術語之一。藝術家依據形式美規律,在畫麵或特定的空間內經營安排人與物的關係和位置,使個別或局部的形象構成一個和諧的藝術整體。構圖在形式上千變萬化,它直接體現著藝術家的創造。

  我國畫理論稱構圖為章法或布局,文獻記載東晉顧愷之提出“置陣布勢”,南齊謝赫提出“經營位置”均是針對構圖而言。五代的荊浩、關同多用全景式山水畫幅,章法繁密,氣勢雄偉;南宋馬遠、夏圭多作一角、半邊之景,章法疏簡,境界曠幽。

  隨著我國畫的發展,空間意識和思想意念有了新的變化,產生了長卷繪畫形式。歐洲古典繪畫多采用焦點透視構圖,結構嚴謹。現代繪畫藝術則廣泛吸收了多種透視及平麵構成等方法,構圖更豐富多變。

  明暗是我國繪畫造型的基本手段嗎

  明暗是我國繪畫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由於光源角度和物體結構不同而產生亮度上的深淺變化,它是人們認識物象的基本前提。因物體構造起伏多變,明暗層次變化十分複雜,但變化次序排列具有一定的規律,歸納起來是亮部、中間色、明暗交界麵、暗部、反光及投影。

  繪畫明暗造型方法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畫家喬托、馬薩綽等人實踐,並由達芬奇總結後而形成的較為完整的體係。從15世紀至19世紀,在歐洲造型藝術中一直被沿用。大約在本世紀初開始從歐洲係統地傳入我國,逐步地被吸收到我國的造型藝術中來。

  什麽是我國繪畫的透視法

  透視是繪畫術語,即在平麵上再現立體空間的方法。可分為空氣透視和線條透視。

  空氣透視是指由於空氣的厚薄和濕度的大小影響色彩的濃淡,色彩隨物體的遠近距離而變化的規律;線條透視又稱焦點透視,是指畫麵上所有的變線均可延長而消失於視平線上各不同的滅點的規律。按滅點的不同,分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傾斜透視。

  在繪畫構圖中利用滅點的位置可以突出畫麵的主題,並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視覺效果。這一方法由意大利建築師布魯內勒斯科於1420年發現,15世紀意大利畫家馬薩綽最早成功地運用於為聖瑪利教堂所作的壁畫《三位一體》之中,同一時期意大利建築理論家阿爾伯蒂對透視法作過詳細的論評,其理論研究成果被達芬奇所繼承。透視法則體現了文藝複興時期注重科學的精神,它改變了歐洲繪畫的麵貌。

  但它是一種人為的法則,存在的必要前提是觀者靜止不動、眼睛直觀前方,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繪畫表現的空間。另外,按嚴謹的方法所描繪的形體往往並不具有美感。

  事實上其它的透視方法同樣能夠獲得令人信服的空間感。例如古希臘、古埃及和波斯的繪畫采用“縱透視”和“重疊法”、我國繪畫采用“斜投影法”和“散點透視”等都從某種角度表現了空間效果。

  我國繪畫中的題款什麽講究

  題款又稱題識、款識。構成我國畫有機整體的重要因素。設計完美的題款能夠使畫麵的藝術意境更加豐美,審美情趣更加濃鬱。它最初隻是用以標明畫中人物的姓名和功勳,如西漢宣帝甘露三年在麒麟閣所畫功臣圖上寫有“官爵姓名”。

  隨著繪畫從牆壁轉向縑帛紙卷發展,知識分子越來越多地加入到畫工行列,尤其是北宋中期以來文人畫的興起以及山水、花鳥畫的繁榮,題款的內容和形式也日益多樣化。

  在形式上,它可以是詩、散文或詩與散文的綜合體,書法可任用篆、隸、楷、草各體。內容可標明作者姓名、作畫時間、地點,還可以配合畫麵作深入闡發,文風或莊嚴優雅,或輕鬆詼諧,皆各取所宜。

  我國畫的紙墨筆硯有什麽講究

  紙,是我國繪畫的底子。另外還有織物。手工造紙的方法,因地理環境不同,原料不同,而處理工藝亦大有不同。大體上可分樹皮纖維紙與竹紙兩種。

  墨,是我國畫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種類與性能,較為繁複,且具多種功用。大體上可分為鬆煙墨和油煙墨兩大類。鬆煙墨是燃鬆取煙采煤,經漂、篩、去除雜質,配膠、用藥、搗、丸等許多工序精心製成,是我國最早的製墨法。

  明朝以後油煙墨逐漸興盛起來,主要用桐油、麻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等燃燒取煙,再配麝香、冰片等加膠製成筆,是繪畫和書法的主要工具。現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實際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筆。筆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黃鼠狼尾毛、雞毛、鼠毛、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發材料製成。此外,還有一種以軟毫與硬毫合製而成的介於軟硬之間的筆,稱為兼毫。書畫家可根據各自的習慣喜好和繪畫風格,選擇得心應手的筆揮毫書畫。

  硯,是人們熟悉的磨墨工具,硯的品種十分繁多。以其質地分,有玉硯、陶硯、澄泥硯、漆硯、瓦硯、金銀銅鐵硯、瓷硯,以及廣泛運用的石硯;以其產地分,有端州硯,歙硯、洮州硯、青州硯、溫州硯、信州硯等40多個品種。

  其中產於歙縣的歙硯、廣東的端硯、甘肅的洮硯、虢州的澄泥硯最為著稱,號稱我國“四大名硯”。其優點是,色如碧雲,聲若金石,潤如璧玉,堅硬耐用,發墨細膩,貯墨耐久,琢式精巧,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其藝術價值。

  我國畫顏料最早始於何時

  我國畫顏料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上就開始使用,後至漢魏的帛畫、壁畫等繪畫的發展,對於顏料的運用更加廣泛。不過唐代以前多以礦物顏料為主,唐以後因植物顏料隨染織業的發達而逐漸用以繪畫。

  至五代,顏料種類尤為複雜,但一部分化學顏料不及古代天然顏料能時效持久。現代我國畫顏料有塊狀和粉狀等,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顏料是繪畫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分為天然和人造兩類。天然顏料多為礦物性的,如朱砂、石綠、朱標、朱膘、赤色等,人造顏料種類很多,包括無機和有機物質。無機物質的有鈦白、銘黃;有機物質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紅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