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王除了擁有過人的智慧之外,他還是一個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宮殿和舒適的居住環境。他對他的大臣說:“好好地享受生活吧!不要讓煩惱困擾你的生活。”
所羅門特別為自己建造了豪華的宮殿和許多亭台樓閣,特別是他建造的“黎巴嫩森林宮”,更是非常講究。據《聖經》記載:
所羅門為自己建造宮室,十三年方才造成。又建造黎巴嫩森林宮,長一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有香柏木柱三行,柱上有香柏木柁梁。其上以香柏木為蓋,每行柱子十五根,共有四十五根。有窗戶三層,窗與窗相對。所有的厚木門框都是厚木見方的,有窗戶三層,窗與窗相對。並建造有柱子的廊子,長五十肘,寬三十肘。在這廊前又有廊子,廊外有柱子和台階。又建造一廊,其中設立審判的座位,這廊從地到頂,都用香柏木遮蔽。廊後院建有所羅門住的宮室,作法與這廊子相同。所羅門又為娶法老的女兒建造一宮,作法與這廊子一樣。
建造這一切所用的石頭都是寶貴的,是按著尺寸鑿成的,是用鋸裏外鋸齊的,從根基直到桅石,從外頭直到大院,都是如此。根基是寶貴的大石頭,有長十肘的,有長八肘的。上麵有香柏木和按著尺寸鑿成寶貴的石頭。大院周圍有鑿成的石頭三層,香柏木一層,都照耶和華殿廊的樣式。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所羅門不僅會賺錢,更會享受生活的幸福。
猶太人非常會享受生活,在他們看來,不會合理安排時間的人,是不會賺錢的人。猶太人認為,在賺錢時要合理使用時間,否則就會把時間白白浪費掉。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而許多人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整天無所作為,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注定成不了大器。
有的人一直在辛苦地工作,為賺錢而忙碌,常常忽略了必要的休息時間。按照猶太人的生活習慣,該忙的時候就要忙,該休息的時候就要休息,否則就不會有高效率。
猶太人有句格言: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所以,他們視時間如金錢,從不輕易地浪費哪怕一分一秒,他們對待金錢的態度也是如此。
猶太人認為人不可能永遠活在這個世上,總有死的那一天。因此,對死不必過於畏懼,要坦然麵對。
猶太孩子自小就接受非常獨立自主的教育,所以猶太老人不會指望孩子養老送終,隻有自己賺到了錢,生活才有保障。正是因為猶太人抱有這種思想,才使得他們抓緊時間拚命賺錢。同時,他們又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的人。他們認為:生活最重要的就在於享受,隻有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才懂得如何去賺錢。
有了錢,你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才可以享受閑暇。閑暇有兩種,一種是愜意,一種是折磨。大家還記得漁民和富翁曬太陽的經典故事吧?不過很多人卻誤解了它的意思,認為富翁辛苦了一生,到頭來所能享受的,不也就是躺下來曬曬太陽嗎?而這一切正是漁民一直所享受的。
無事可做的時光對有錢人來說,那是一種詩意,而對四處找活兒幹卻沒有結果的人來說,那是一種可怕的折磨。
所以,每個人都努力工作,為的就是能夠賺到很多錢,讓閑暇時間變得有詩意,如果有足夠高的薪水,要去高山遠足還是周遊世界,都由自己決定了。即肯吃苦的苦一時,不肯吃苦的苦一輩子。
巴特勒說:“除了人類之外,所有的動物都知道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在於享受生命。”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重要的就在於享受生命的過程,掙錢不就是為了享受生活嗎?如果隻知道掙錢,而不知道享受的話,那生活不就太沒意義了嗎?
猶太人天生就能以正確態度看待金錢,以坦誠態度愛慕金錢,不辭勞苦地公開追求金錢,他們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們懂得駕馭金錢、懂得享受生活。
在生活中,猶太人對假日非常重視。在以色列,猶太人有很多假日,遍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也常常把度假作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猶太人從每周的星期五晚上開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為止,是禁煙、禁酒、禁欲的時間,一切雜念皆暫時拋到九霄雲外,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禱。
猶太人在假日裏,不思考有關工作的問題,不談論有關工作的事,也不從事有關工作的計算,不閱讀有關工作的書,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節日中去。
在假日裏,人們可以拜訪朋友,彼此交談,談人生觀、人生以及藝術……父母與孩子相處,父母可以看看他們的作業,詢問他們在學校中學到些什麽,或者約好友或者帶全家到各地遊覽。
在猶太人心中,工作對人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休息,隻知道工作的話,他們會失去人性。因此在假日裏,他們能夠真正做到把工作拋到腦後,全身心地休息。
猶太人認為健康是最大的本錢。要想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吃好、睡好、玩好。猶太人長期浪跡天涯,飽受歧視和迫害,但並沒有因此而滅絕,這與他們十分注重養身之術是分不開的。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忙碌於工作與事業之間,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生活是絢麗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之外,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人們去享受,比如:溫馨的家庭,可口的飯菜,山巒重疊,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甚至於遙遠的國度。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
——所羅門《箴言》
一次,所羅門王在外巡視時看見一位年邁的老人在辛苦地種植無花果樹,“你種植無花果樹是為了你自己享受果實嗎?”他走上前去問道。
“如果我不能活到享受果實的那個時候,我的孩子們將會享受到,或許上帝會特許我等到享受果實時。”老人回答說。
“如果你能夠得到上帝特赦而享受到這樹的果實,那就請你告訴我。”所羅門說道。
日子一天天過去,果真如老人所希望的那樣,在無花果樹結出豐碩果實時,老人依然健在。老人摘了滿滿一籃子無花果興衝衝地去見所羅門。見到所羅門時,他解釋說:“我就是你看見過的那個種無花果樹的老人,這些無花果是我勞動的成果。”
所羅門命人拿來一把金椅子,讓他坐下,然後把他的籃子裝滿了黃金。
“您為什麽給他那麽多的賞賜和那麽高的榮譽?”所羅門的仆人不解地問道。
“造物主給勤勞的他以榮譽,難道我就不能做同樣的事嗎?”所羅門反問道。
老人用一籃子無花果換回一籃子黃金的消息被老人的鄰居知道了,他鄰人的妻子慫恿丈夫也拿一籃子無花果去所羅門那兒換一籃子黃金。
丈夫聽從了妻子的話,提著裝滿無花果的籃子來到皇宮,要求換取金子。
所羅門聽到稟報後,十分生氣,他傳令下去,讓那個懶惰貪婪的人站在皇宮門口,每個進出皇宮的人都要朝他臉上擲一個無花果。
黃昏時,這個可憐的人回到了家裏,渾身又青又腫,“我要把我得的全給你!”他衝妻子喊道。
猶太智慧聖火
所羅門認為,勤勉和成功是相互依存、互為表裏的,一般來說,勤勉就可成功,而懶惰卻足以毀掉一個資質非凡的人。勤奮,是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條件。
所羅門告誡人們,成功的背後定有辛苦。遠古猶太人要吃果實,就得爬到很高的樹上去摘;要生火,就必須花相當長的時間去摩擦石頭或木頭。因此《聖經》有兩句話: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流著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帶禾捆回來。”
勤勉或懶惰不是天生的,很少有人一生下來就是懶蟲,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勤奮者,大多數人的勤勉或懶惰都是後天的,是習性所致,此外,孩童時期的家庭環境以及所受的教育,對人的影響也很大。勤勉有兩種:一種是自覺自願的勤勉,另一種是外力強迫的勤勉。
外力強迫的勤勉對人自身絕不會有作用,因為一旦外力消失,這種勤勉就不會存在了。自願的辛勤較易產生出自己所需的東西,時間一長,就能確立一個完整的自我。
猶太人認為,勤勉是無價之寶。培養兒女勤勞的習慣,比留給他們一大筆財產要強得多。有勤勞的手腳與靈敏的頭腦,金錢便可隨時得到。當工作得乏力的時候,就該立刻重溫“不勤勞即饑寒”的箴言,以免被怠惰的魔鬼誘惑。誠然,懶惰無益,勤勉有功。勤勉使事情容易,懶惰則使事情困難。許多生命耽於安逸中度過而愁苦。況且,我們做得越多,便越能做。
勤勉能使人成為幸運的寵兒,而懶惰隻會帶來貧窮和羞恥。那麽我們就趁今天與懶惰告別,能在今天做好的工作,切莫拖延。
猶太人有一句諺語:“成功和失敗都是習慣。”這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說勤勞就是一種習慣,一種很討人歡心,利己又利人的習慣。
勤勞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惟一捷徑,隻有勤勉的人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