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者,至終有善報。愛人者,人恒愛之。
——所羅門《箴言》
亞伯拉罕年老時,他將給兒子以撒娶親的事交給管家去辦。
老管家挑選了10匹駱駝,帶著禮品,起身往米所波大米去,最後來到了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居住的城外。
傍晚時分,女子們出來打水的時候,老管家便叫駱駝跪在城外的水井旁。他自己則開始默默祈禱:
“我現在站在井邊,城裏的女子們都出城來打水了。如果我對哪個姑娘說請我喝點你水瓶裏的水吧,她若同意我喝,並也給我的駱駝喝,那麽,這個姑娘就成為以撒應該娶的妻子了。”
老管家話還沒說完,就見一個異常美貌的女子扛著水瓶來打水。老管家向她提出了請求,她不但給他喝了水,還讓他的所有駱駝都喝足了水。
此女子容貌極其俊美,還是個處女,也沒有男人親近過她。老管家非常滿意,便將她領到以撒麵前,以撒十分滿意,他非常愛這個精心挑選出來的娘子。
管家以此方式為亞伯拉罕了卻了給兒子完婚的夙願。
猶太智慧聖火
所羅門告誡他的子民,愛就是最大的榮耀。當你對他人付出自己的愛後,你將得到最大的榮耀。正所謂付出就有回報。我們最感謝愛的一點,不隻是對方能回應我們多少愛,而是當我們開始真正去愛時,就能強化自己本身的特質,增強活力。
現實生活中如果不這樣的話,社會就是非常冷漠的,然而愛帶給它溫暖。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是一種幸福,即使必須把產自於這裏的其他東西完全置之度外……
“愛”真的是具有生命的靈魂,所以完全放棄“愛”的人,就失去了這個靈魂,這實在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沒有靈魂的人無法生存下去,他不隻喪失了現在的生命,也失去了未來的生命。
隻要有愛,就能克服任何事情。沒有愛的人,一輩子都將處在自己與別人的交戰狀態之中,最後疲倦地走上厭世之路,甚至憎恨人類。然而,在最初要下決心獲得“愛”時,實在非常困難,所以必須接受上帝的引導,長久不斷地學習,直到能夠做到為止。當你做到了,那麽你就會享受到愛給你帶來的諸般益處和榮耀。
猶太人認為,給予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快樂,尤其是給予愛。在給予中,會不知不覺地使別人身上的某些東西得到新生,這種新生的東西又給自己帶來了新的希望。在給予愛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別人的報答和恩惠,並享受到至高的榮耀。
世上處處充滿卑下的自私和高貴的無私間的鮮明對照。
高貴的人努力從自己轉向他人。
高貴的生活不可以是自私的,不可以是以自我做中心的。
偉大的美德是憐憫和同情,要做高貴的人應該關懷他人,關懷到能夠忘了自己、進入別人生活裏去的程度,用他人的眼來看,用他人的心來感覺,用他人的頭腦來思想。
盧梭說,生活中的許多苦惱,都是由於我們把自己的生活分成感情與行動兩部分。我們並不缺乏同情心和憐憫心,而是我們不能把這份感情化為行動。要行動一定得犧牲,而我們卻不願意犧牲。記住,無私將是你所最珍愛的,它將給予你最大的榮譽。
雖然如今的社會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但是,“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道理是千古不變的。在大多數人的心裏,他們都會以德報德、以愛報愛的。
其實,凡是有榮耀的地方,就必定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