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的商人家裏的金子比無知的商人要多得多。
——所羅門《箴言》
有個日本商人,他對猶太商人的經商法則掌握得很好,並取得了販賣女式手提包生意的成功,在經營服飾品貿易中立住了腳跟。他想進一步擴大營業範圍,就看中了猶太人發財的鑽石生意,但他又了解到,日本的鑽石生意很不景氣,許多像他那樣曾對鑽石生意抱有很大信心的人都失望而歸,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為了避免遭受同樣的命運,這個日本商人拜訪了當時有名的世界鑽石大王瑪索巴氏,向他提出這些疑問。
“鑽石生意要取得成功,究竟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瑪索巴氏毫不客氣地回答他:“要想成為鑽石商人,必須先要擬好一個100年計劃。也就是說,單靠你一生的時間是不夠的,最少要賠上你孩子那一代,要兩代人的時間才行。同時經營鑽石買賣,最要緊的一點是獲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被人尊敬和信任是販賣鑽石的必備基礎。因此,鑽石商人學識要非常淵博,無論什麽事都要知道才好。”
瑪索巴氏想考一考日本商人的學識,冷不丁問:“你知道澳大利亞近海一帶有些什麽種類的熱帶魚嗎?”
日本商人被問得啞口無言,一下子就傻了。
猶太智慧聖火
人們乍一聽到這個問題,可能都會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做鑽石生意和大西洋的魚類毫無關係,怎麽問這樣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問題呢?
但猶太人有自己的想法:一個鑽石商人需要的是一個精明的頭腦和嫻熟詳盡的專業知識,如果連大西洋有哪些魚類都了如指掌,可見對鑽石業務知識也同樣相當熟悉,那麽對各式各樣的鑽石的分析肯定也是全麵、周到的,和這樣的商人合作肯定能賺錢。
但是,有的人仍然不明白,鑽石和學識淵博到底能搭上多少關係?又怎樣使猶太人手中的鑽石產生這麽大的魔力?成功的鑽石商人到底應具備哪些條件?
“商人要學識淵博”,這是猶太人提出的賺錢口號,同時也是他們的經商法則。學識淵博不僅可提高商人的判斷力,還可以增加修養和風度。
一個文質彬彬和一個粗俗不堪的人,分別去應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幾率大的必然是前者。鑽石是一種昂貴的商品,也是屬於“女人”的商品,按猶太人的經商法則來說,鑽石是一種很賺錢的商品。
一個學識淵博的商人,他除了了解自己的商品以外,還要了解自己商品所針對的顧客的心理,盡力滿足她們的需要,必要時還要客氣而又不失風度地與顧客周旋,取得顧客的信任和重視。顧客對你的商品開始注意,這樣生意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假如是一個見聞狹隘、學識粗淺的商人,他既不懂得怎樣設置店麵,創造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招攬顧客,更不知道怎樣樹立自己的信譽,且衣飾粗俗、滿口粗話,這樣,顧客未進門就給嚇跑了,還能賺什麽錢?
猶太商人非常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他們認為,沒有知識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而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沒必要和你做生意。他們最看不起沒文化的商人,而猶太人絕大部分學識淵博、頭腦靈敏,他們相信,知識就是致富的力量!通俗地講,猶太人希望自己胸中有墨水,這樣才能掙得黃金萬兩。
大多數猶太商人看起來更像學者,他們學識淵博,風度儒雅,身上普遍透著一股書生氣。這並非因為猶太商人都有高學曆,而是因為猶太民族的學習傳統和鑽研習慣。因數千年沒有家園四處漂泊的特殊經曆,猶太人對學習以及知識重要性的認識要比一般民族早熟的多,他們早就將之上升到“資本”、“資產”的高度,將之比作“搶不掉而又可以隨身帶走的聚寶盆”。
在猶太人眼裏,知識是否淵博和金錢是成正比的,隻有豐富的閱曆和廣博的業務知識,在生意場上才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是賺錢的根本保證,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