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業人士,參加一些宴會是免不了的,因此有必要掌握餐桌禮儀。特別是赴宴較多者,更是要通曉各種餐桌禮儀。
下麵就來具體介紹一下餐桌禮儀。
中餐餐具,即用中餐時使用的工具,中餐餐具可分為主餐具與輔餐具二類。主餐具是指進餐時主要使用的、往往必不可少的餐具,通常包括筷、匙、碗、盤等等。
筷
使用筷子取菜時,需要注意下列問題:
一是不“品嚐”筷子。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它。而長時間把筷子含在嘴裏也不合適。
二是不“跨放”筷子。當暫時不用筷子時,可將它放在筷子座,或放在自己所用的碗、碟邊緣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更不要把它橫放在碗、盤,尤其是公用的碗、盤上。掉到地上的筷子不要再用。
三是不“插放”筷子。不用筷子時,將其“立正”插放在食物、菜肴之上尤為不可。根據民俗,隻有祭祖先時才可以這樣作。另外,也不要把筷子當叉子,去叉取食物。
四是不“舞動”筷子。與人交談時,應暫時放下筷子。切不可以其敲擊碗、盤,指點對方,或是拿著它停在半空中,好像迫不急待地要去夾菜。
五是不“濫用”筷子。不要以筷子代勞他事,比如剔牙、撓癢、梳頭,或是夾取菜肴、食物之外的東西。
匙
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要單用匙去取菜。用匙取食物時,不宜過滿,免得溢出來弄髒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必要時,可在舀取食物後,在原處“暫停”片刻,待湯汁不再滴流後,再移向自己享用。
使用匙時要注意下列四點事項。
(1)暫且不用提匙時,應置之於自己的食碟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之中“立正”。
(2)用勺子取用食物後,應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處。
(3)若取用的食物過燙,不可用匙將其折來折去,也不要用嘴對它吹來吹去。
(4)食用匙裏盛放的食物時,盡量不要把勺子塞入口中,或反複吮吸它。
碗
碗在中餐裏主要是盛放主食、羹湯之用的。在正式場合用餐時,用碗的注意事項主要有五點:
(1)不要端起碗來進食,尤其是不要雙手端起碗來進食。
(2)食用碗內盛放的食物時,應以筷、匙加以輔助,切勿直接下手取用,或不用任何餐具以嘴吸食。
(3)碗內若有食物剩餘時,不可將其直接倒入口中,也不能用舌頭伸進去亂舔。
(4)暫且不用的碗內不宜亂扔東西。
(5)不能把碗倒扣過來放在餐桌之上。
盤
盤在中餐中主要用以盛放食物,其使用方麵的講究,與碗大致相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應保持原位,不被挪動,而且不宜多個疊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加以介紹的,是一種用途較為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裏取來享用的菜肴的。使用食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
(1)取放的菜肴不要過多,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有欲壑難填之嫌;不要將多種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彼此“相克”,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
(2)不宜入口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將其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必要時再由侍者取走、換新。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廢物”與菜肴交錯,搞得杯盤狼藉。
輔餐具指的是進餐時可有可無、時有時無的餐具。它們主要在用餐時發揮輔助作用。最常見的中餐輔餐具有:水杯、濕巾、水盂、牙簽等等。
水杯
中餐中所用的水杯,主要供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需要注意的,一是不要以之去盛酒;二是不要倒扣水杯;三是喝入口中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中去。
濕巾
如果是比較講究的中餐,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濕巾隻能用來擦手,絕對不可用以擦臉、擦嘴、擦汗。擦手之後,應將其放回盤中,由侍者取回。有時,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與前者不同的是,這次它隻能用來擦嘴,也不宜揩臉、抹汗。
水盂
有時,品嚐中餐者需要手持食物進食。此刻,往往會在餐桌上擺上一個水盂,也就是盛放清水的水盆。它裏麵的水並不能喝,而隻能用來洗手。在水盂裏洗手時,不要亂甩、亂抖,得體的做法,是兩手輪流沾濕指尖,然後輕輕浸入水中涮洗。洗畢,應將手置於餐桌之下,用紙巾擦幹。
牙簽
主要用來剔牙之用。用餐時,盡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應以另一隻手掩住口部進行,切勿大張“血盆大口”。剔出來的東西,切勿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之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簽。取用食物時,也不要以牙簽紮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