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活動中,為了達成某項協議,滿足各方要求,有關方麵經常要進行談判活動。商務談判是比較常見的公務活動之一,要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消除分歧,因此要特別注意談判中的禮儀。
商務談判之前,首先要確定談判人員,一般情況下雙方談判代表的身份、職務要相當。談判代表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這首先要在外表上得以體現。談判者應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穿著一定要整潔、正式、莊重,男士應刮淨胡須,穿西服打領帶。女士穿著不宜太性感,不宜穿細高跟鞋,應化淡妝。
布置好談判會場,常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談判桌,門右手座位或對麵座位為尊,應讓給客方。
談判前要對談判主題、內容、議程作好充分準備,製定好計劃、目標及談判策略。
介紹
在商務談判活動或交際場合中結識對方,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前,應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介紹時要自然得體,講清楚被介紹者的姓名、身份、單位或國籍。為第三者介紹,還可介紹其與自己的關係,便於新結識的人相互了解與信任。介紹時,應先把身份低、年齡輕的人介紹給身份高、年齡長的人,把男子介紹給婦女。被介紹時,除年長者或婦女外,一般應起立,但在宴席、會談桌上不必起立,而以微笑、點頭表示。
握手
談判雙方人員,見麵和離別時一般都以握手作為友好的表示。握手的動作雖然平常簡單,但通過這一動作,確能起到增進雙方親密感的作用。
(1)握手的主動與被動。
一般情況下,主動和對方握手,表示友好、感激或尊重。在別人前來拜訪時,主人應先伸出手去握客人的手,用以表示歡迎和感謝。但在離別時,例如一次會見活動結束,作為主人則禁忌主動握手,因為此時主動握手等於催促客人趕快離開。所以,離別之際先伸手握別的應是拜訪方,其意在於表達“再見”或對接待的感謝之情。主、客雙方在別人介紹或引見時,一般是主方、身份較高或年齡較大的人先伸手,藉此表示對客方、身份較低的或年齡較輕者的尊重。握手時應身體微欠、麵帶笑容或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表示對對方的敬意。
在異性談判人員之間,男性一般不宜主動向女方伸手。如果女性主動伸手時,男方要注意女方伸手的高低,當斷定女方確實要握手時才可以去握。若女性隻是點頭示意,則男性以點頭回敬不為失禮。
(2)握手時間的長與短。
談判雙方握手的時間,以三五秒、五六秒為宜。如果握手的時間過短,彼此手一接觸便即刻鬆開,表明雙方完全出於客套、應酬或沒有進一步加深交往的願望。如果一方握對方的手時間過長,尤其是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則易被對方視為熱情過度,不懂社交禮儀。當然,如果雙方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握手的時間可適當延長,並可使握著的手上下搖晃幾下,表示熱烈、真誠的感情。
(3)握手間距離及握手力度。
握手時,一般應走到對方的麵前,不能在與他人交談時,漫不經心地側麵與對方握手。
握手者的身體不宜靠得太近,但也不宜靠得太遠。特別要注意,不要從他人的頭頂上或會議桌上方與對方握手,如果在就餐時確有握手的需要,應注意不要在餐桌或食物上方握手,以免令人生厭。
雙方握手時用力的大小,常常表示感情深淺的程度。握得有力,表示握手者充滿熱情、誠意、信任或感激之情。當然,也要注意,握手也不要用力過大過猛致使對方有痛感,那樣也是有失禮貌的,並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4)握手的麵部表情與身體彎度。
握手者的麵部表情是配合握手行為的一種輔助動作,通常可以起到加深情感、加深印象的作用。因此,握手時雙方應麵對麵地對視,麵部表情要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和表達真誠的笑容。
談判雙方握手時,切忌表情呆滯冷淡,心不在焉。
握手者身體的彎度,要根據對方的情況確定。例如,與地位相等的人握手,身體稍微前傾即可;以握手形式表達謝意時,則要稍微躬腰;與長輩握手,則應以深躬表示尊重。除非有特別用意,一般不要挺胸昂首握手,以免給人造成蠢而無禮的不良印象。
此外,東南亞信奉佛教的人,見麵時通常以雙手合十致意;日本人見麵時,通常行鞠躬禮;歐美等國家,親人、熟人見麵是擁抱、親臉、貼麵、貼麵頰、親額頭,兄弟姐妹和平輩的親友都是貼麵頰。在一般公共場合,關係親近的男子見麵是抱肩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