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姿是形體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人的各種靜態的姿勢,包括人的四肢姿態以及坐、立、睡、行等動作構成的各種姿態。
我們知道,一個人即使長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出眾,但如果姿態不好,其外在美就會受到破壞,所以,養成良好姿態,是體現儀表美的重要內容。古人主張人的姿態要“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這是姿態美的形象概括。良好的站立姿態應該給人一種挺、直、高的感覺。軀體要直立,肩不要向前摳,胸要挺,雙臂在身體的兩側自然下垂,手心向內,中指貼褲線。從側麵看,從耳與麵相接處,至腳的踝骨前側,也要形成一條堅直的虛線。腹部平,胸部平,胸向前上方挺出,這樣的站立姿態,才能給人一種挺、直、高的美感。
在商務活動中,正確優美的站姿能給人以挺拔、筆直、舒展、俊美、精力充沛、積極進取、充滿自信的感覺。
規範的站姿禮儀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站如鬆”,基本要領是頭正,雙目平視,下頜微收,麵帶微笑,挺胸,收腹,立腰,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雙手在背後交叉或體前交叉,雙腿直立。
規範的站姿禮儀是兩腳跟相靠,腳尖開度為45°~60°,身體重心主要落於腳掌、腳弓上,兩腳並攏立直,髖部上提。
腹肌、臀大肌微收縮並向上挺,臀、腹部前後相夾,髖部兩側略向中間用力。脊椎、後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兩肩放鬆,氣下沉,自然呼吸。兩手臂放鬆,自然下垂於體側,虎口向前,手指自然彎曲。
脖頸挺直,頭頂上懸,下頜微收,雙目平視前方。
標準站姿的關鍵是三個部位:一、髖部向上提,腳趾抓地;二、腹肌、臀肌保持一定的肌緊張,前後形成夾力;三、頭頂上懸,肩向下沉。這三個部位的肌肉相互牽製,才能保持標準的站姿。
男士的基本站姿 身體立直,挺胸抬頭,下頜微收,雙目平視,兩膝並嚴,腳跟靠緊,腳掌分開呈“6”字型,挺髖立腰,吸腹收臀,雙手置於身體兩側自然下垂。或者兩腿分開,兩腳平行,但不能超過肩寬,雙手在身後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貼在臀部。
女士的基本站姿 雙腳成“6”字型,膝和腳後跟盡量靠攏,或者一隻腳略前,一隻腳略後,前腳的腳後跟稍稍向後腳的腳背靠攏,後腿的膝蓋向前腿靠攏。這些站姿是規範的,但要避免僵直硬化,肌肉不能太緊張,可以適宜地變換姿態,追求動感美。
站立時要注意不要躬腰駝背或挺肚後仰,也不要東倒西歪地將身體倚在其他物體上,兩手不要插在褲袋裏或叉在腰間,也不要抱臂於胸前。
規範的坐姿禮儀
坐姿是日常儀態的主要訓練內容之一。符合禮儀規範的坐姿能傳達出自信練達、積極熱情、尊重他人的信息和良好風範。
坐姿的基本要求是“坐如鍾”。在社交場合,入座時,應以輕盈和緩的步履、從容自如地走到座位前,然後轉身輕而穩地落座,並將右腳與左腳並排自然擺放,坐姿要端正、舒適、自然、大方,無論是坐在椅子上或是沙發上,最好不要坐滿。
坐定後,身體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上體保持正直,頭部保持平穩,兩眼平視,下頜微收,雙掌自然地放在膝頭或者坐椅的扶手上,如坐得時間太長感覺疲勞,可略靠在沙發上,但不可把腳一伸,半臥式坐,更不可歪斜地靠在沙發上。
男士的基本坐姿 主體挺直,下頜微收,雙目平視,兩腿分開,不超肩寬,兩腳平行,兩手分別放在雙膝上。
女士的基本坐姿 上身自然挺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可以兩腿並攏,兩腳同時向左放或向右放,兩手相疊後放在左腿或右腿上,也可以兩腿並攏,兩腳交叉,置於一側。
女士入座時,若著裙裝,應用手將裙稍微攏一下,不要等坐下後,再重新站起來整理衣裙。
女士就座時,要注意不可翹二郎腿,更不可將雙腿叉開。男士可以交疊雙腿,一般是右腿架在左腿上,但腿腳不能不停地晃動。
無論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就坐時,雙手都不要叉腰或交叉在胸前,也不要擺弄手中的茶杯或將手中的東西不停地晃動,更不要不時地拉衣服,整頭發或摳鼻子、掏耳朵等,更不要用手托著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規範的行姿禮儀
協調穩健、輕鬆敏捷的行姿會給人動態之美,表現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行姿的基本要求是“行如風”,起步時,上身略向前傾,身體重心落在前腳掌上。行走時,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麵帶微笑,手臂伸直放鬆,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前後自然擺動,擺幅以30°~35°為宜。
步幅適當,一般應該是前腳的腳後跟與後腳的腳後跟相距一腳長。跨出的步子應是全腳掌著地,膝和腳腕不僵直,行走足跡在一條直線上。行步速度,一般是男士108~110步/分鍾,女士為118~120步/分鍾。
行走時,男士不要左右晃肩,女士髖部不要左右擺動,著高跟鞋應注意保持身體平衡,以免摔跤。男女兩人同行,女士步幅較小,男士步幅較大,男士應適當調整步幅,盡量與女士同步行走。
行走時,不要左顧右盼、左搖右擺、大甩手,也不要彎腰駝背、歪肩晃膀,步履蹣跚,不要雙腿過於彎曲,走路不成直線,更不要走“內八字”或“外八字”。
行姿禮儀中,包括變向行姿禮儀。變向行姿禮儀是指在行走中,需轉身改變方向時,注意要讓身體先轉,頭隨後轉,並同時向他人告別、祝願、提醒、寒暄等時的行走姿態禮儀,具體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後退步 與人告別時,不能扭頭就走,應先向後退三步,再轉身離去。退步時腳輕擦地麵,不要高抬小腿,後退步幅要小。轉身時要身先轉,頭稍後一些轉。
引導步 指走在前邊給賓客帶路的步態。引賓時,要盡量走在賓客的左側前方,整個身體半轉向賓客方向,左肩稍前,右肩稍後,保持兩三步的距離。遇到上下樓梯、拐彎、進門時,要伸出左手示意,提示客人先上等。
前行轉身步 前行中要拐彎時,要在距所轉方向遠側的一腳落地後,立即以該腳掌為軸,轉過全身,然後邁出另一腳。向左拐時,要右腳在前時轉身,向右拐時,要左腳在前時轉身。
另外,所穿服飾不同,步態亦應有所區別。一般地講,直線條服裝具有舒展、莊重、大方、矯健的特點,而以曲線條為主的服裝則顯得嫵媚、柔美、優雅、飄逸。行姿要展現服裝的特點。
穿西裝時,後背要保持平正,兩腳立直,走路的步幅可略大些,手臂放鬆伸直擺動,手勢簡潔大方,力求走出穿著者的挺拔、優雅的風度。
女士穿旗袍行走時,要身體挺拔,胸微含,下頜微收,不要塌腰撅臀。走路時,步幅不宜過大,以免旗袍開叉過大,露出皮肉。兩腳跟前後要走在一條線上,腳尖略微外開,兩手在體側自然擺動,站立時,雙手可交叉於腹髖。
女士穿著長裙可顯出女士身材的修長和飄逸美,行走時要力求平穩,步幅可稍大些。轉動時,要注意頭和身體相協調,調整頭、胸、髖三軸的角度,體現美感。
女士穿著短裙時,要表現出輕盈、敏捷、活潑、灑脫的風度,步幅不宜過大,但腳步頻率可以稍快些,保持輕快靈巧的風格。
在正式社交場合,女士要經常穿著黑色高跟鞋,此時,行走要保持身體平衡,具體做法是:直膝立腰、收腹收臀、挺胸抬頭。膝關節不要前曲,臀部不要向後撅。一定要把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挺直,行走時步幅不宜過大。
規範的蹲姿禮儀
蹲姿不像站姿、坐姿、行姿那樣使用頻繁,尤其在商務禮儀中更為少用,但講究行為舉止禮儀的職業人士,同樣應當講究蹲姿。
下蹲時,兩腿合力支撐身體,避免滑倒或摔倒,而且使頭、胸、膝關節不在一個角度上,從而使蹲姿顯得優美。
蹲姿有兩種基本形式:高低式蹲姿和交叉式蹲姿。
高低式蹲姿 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向下蹲去。左小腿垂直於地麵,全腳掌著地,大腿靠緊,右腳跟提起,前腳掌著地,左膝高於右膝,臀部向下,上身稍向前傾,以左腳為支撐身體的主要支點。
交叉式蹲姿 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小腿垂直於地麵,全腳著地,左腿在後與右腿交叉重疊,左膝向後麵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兩腳前後靠緊,合力支撐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