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辛辣批判虛假偽善

  瑞士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國家。卓別林的家就在藍色的萊蒙湖畔,四麵森林密布,向遠方眺望,可以看見覆蓋著白雪的阿爾卑斯山。

  而令卓別林尤其欣慰的,是在這裏遠離了謠言、誹謗和迫害。就在他安寧的新居,卓別林完成了他的第79部影片。

  有一段時間,萊蒙湖畔常常聽到附近的排炮聲,原來是瑞士軍方在那兒修了個大炮發射演習場。烏娜對此提出過抗議:“你們的炮聲讓我丈夫心緒雜亂,無法安心工作。”

  軍方非常客氣,但答複是:“不能把卓別林先生的工作放在瑞士國防之上。”

  但在烏娜執著的交涉下,軍方作了讓步,換到另外的地方去修建演習場。表現了對文化人的最大尊重。

  那位軍官並向烏娜說:“請轉達我們對卓別林先生的深深敬意。”

  卓別林在感動於瑞士政府和人民的友好之情後,就用了較長時間,構思設計新影片中的各個角色和各段插曲。他一個人逐一地表演出來,讓秘書作場記全記錄下來。

  秘書伊莎貝爾描述其工作方法說:“在好幾個月裏,卓別林一場一場、一句一句地構思出了他的新影片的情節,他不需要任何人幫忙。他親自寫對話,親自結構場麵。他的思想方法是很奇特的,他並不按照習慣的方法用語言來思考,他表演。”

  甚至,一個打電話叫侍者送飲料到房間來的姿勢,卓別林就換了10多種來表演。從神氣活現換成一個老人的慌亂無措,又改用了10來種別的姿勢,最後才對伊莎貝爾大喊:“這一次,是我的老姿勢,您把它們都記下來了沒有?都記了嗎?”

  1956年初,完成了表演、導演設計工作和拍攝計劃後,卓別林成立阿梯加製片公司,到倫敦約請了部分演員、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

  5月7日,在“牧羊人叢林製片廠”的攝影棚裏搭起布景,電影正式開拍。

  這是卓別林40年來第一次跟新朋友合作,攝製組的人比他過去的班子懶散。好萊塢製片廠的工作一切都是圍繞他來轉,而在這裏他得為一切操心,許多事運轉不靈,他覺得自己像一匹被牽進一個陌生馬棚裏的馬,弄得肝火旺盛。他自己說:

  拍一部喜劇片,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悲慘不過的事了。現場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臉色陰沉、垂頭喪氣的,特別是導演和那些喜劇演員。他們都是些典型的苦人兒,個個心慌意亂、滿腹辛酸。

  可是,我在攝影棚裏認為最滑稽的,在放映時卻幾乎引不起笑聲。相反,我在拍片時以為是其糟無比的地方,卻一定招得觀眾大笑不止。

  一個喜劇演員應該時時提醒自己說,他當初的設計是多麽滑稽,否則他就很容易喪失信心。像我這樣一個自導、自演的人,要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製片廠裏拍片,該是多麽不簡單哦!

  卓別林要求給同一個場麵拍上幾個備用鏡頭,一個由他主演的插曲,要從不同角度連續拍上5個、10個或15個備用鏡頭。更使人沒想到的是,他也要替同一插曲裏的配角們拍特寫鏡頭。

  有時他還請特技專家把有的配角的鏡頭拉長,以便插入一個拍攝計劃和拍攝現場都沒預想到的特寫。他這種獨特的拍攝方法,讓他的新朋友們非常驚異。

  剪輯工作同樣艱巨,某些場麵分割成50多個甚至100來個鏡頭,而非10個或15個。並且剪輯在巴黎進行,因為在最傑出的英國剪輯師約翰的助手中,還包括一個法國剪輯好手考爾比。

  但是,有40多年剪輯經驗的卓別林很少讓他們說了算,幾乎所有的膠片最後都由他親自操刀。在隻剩下音樂還沒配好時,他為一些朋友、同事如意大利名導演羅西裏尼試片一次,大家一致誠懇地祝賀他說,這是他畢生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但他對影片還是不滿意,要不是布景已經拆掉、演員也遣散了,還要花很多錢,他差點想重拍。後來在1957年春,又幾乎重新剪輯一次。為了影片的音響效果,他忘了年事漸高,苦幹了幾周重錄一次。然後寫好音樂,於1957年7月,在巴黎親自指揮由37位法國音樂家組成的樂隊,為影片配樂。人們將這個情景拍成了一部短片,與許多有關他的紀錄片,發行到全世界。

  這部新影片名叫《一個國王在紐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

  某小國國王夏多夫,因國內暴動,帶著王後逃亡紐約。抵達紐約機場時,受到他的首相、駐美大使和大批記者的歡迎。夏多夫國王在機場發表聲明,說他是因不肯製造原子彈想和平利用原子能,才失去王位的。

  他熱烈讚揚美國是自由的國度,卻沒想到,移民局官員卻粗暴地抓住他的手指,蘸著墨水在入境登記冊上按下指印。安頓好後,夏多夫國王急忙去銀行存財物。但銀行鐵門拉上已不服務,隻好由大使引導遊覽百老匯等處。

  美國的社會,在繁榮的外衣掩蓋下,是極度的混亂嘈雜。他看到頭發散亂、衣袖破爛的姑娘發了瘋似的跳著野蠻的舞蹈;舞台上的歌手對著麥克風聲嘶力竭,死去活來;超寬銀幕上的女子朱唇輕啟,卻發出了粗重的聲音,而男士卻是副嬌柔婉轉的嗓音,一切全都顛倒錯亂了。

  在夜總會,侍者聽不懂他的話,也不管他是國王。為了果腹,他隻好具體表演甲魚爬,才要到甲魚等菜肴。

  首相拐走了國王的財寶,王後到巴黎去辦理跟他離婚的手續。夏多夫隻有把希望寄托在出售其和平利用原子能計劃上。他聽到隔壁浴室有女郎唱歌,他與忠誠的大使爭著從鑰匙孔向那邊張望。突然裏麵發出“救命”聲,國王用毛巾掩住臉,破門而入。

  漂亮的女郎假裝扭傷足踝,讓國王屈尊為她按摩。國王回到自己的浴室後,神魂顛倒忘了脫衣,就跳入浴缸。

  隱瞞了身份、為電視台工作的女郎,以美貌征服了國王,使其出席“專”為他舉辦的宴會。20位紐約社交界人士,慫恿國王朗誦莎士比亞劇本中哈姆雷特的獨白。

  女郎在國王朗誦前、後,插入一段爽身粉和牙膏的廣告,國王毫無察覺。巧妙偽裝的攝影機將此“節目”,傳送到千萬個家庭的電視屏幕上去了。大使看到後大驚,以為國王瘋了。

  女郎為對這次秘密攝影播送,向國王表示歉意,帶給他一封內附2萬美元支票的信。國王生氣地看也不看就撕掉它,但旅館的賬單遞到麵前時,他又急忙把支票撿起來貼好。

  迫於大飯店的昂貴賬單,國王終於答應女郎的要求,為獲得5萬美元替皇冠牌威士忌做廣告。他試鏡頭時做出喝了的樣子,讚美此酒。正式播出時不料真的喝下去,卻嗆得劇烈咳喘、一臉怪相。廣告經紀人急忙中斷播出,但為時已晚。數千萬觀眾看到此廣告後,卻大為滿意。全國貼滿了夏多夫國王被酒嗆成怪相的廣告畫。

  女郎因國王對她有幾分迷戀,又要國王簽一份10萬美元的合同,替潤麵膏做廣告,但在攝影前須先做美容手術,醫生把國王的臉皮繃緊,用線在其耳後縫合。

  國王的新尊容把大使和女郎嚇了一跳,糟糕的是臉繃得太緊根本不能發笑,否則縫線會裂開。國王的朋友帶他去夜總會,台上的表演是糊紙工人跟糨糊桶打架,觀眾們大笑,唯獨國王一副冷麵孔。後來他實在忍不下去,一笑線全繃開了。

  一天晚上,夏多夫在飯店門口發現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孩。國王安慰他,帶到自己房間洗澡、烘衣。於是,小孩被人誤為國王的侄兒。“魯伯特王子”便代國王接見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結果因激烈的言語惹怒了代表們。

  輿論馬上造謠,說國王包庇“小赤黨”,密探馬上圍住他與大使。他們想逃離美國,夏多夫糊塗地在傳票上簽名,還以為是別人要留作紀念。既然在傳票上簽了名,國王隻得出庭接受傳訊。他在電梯裏心神不寧地將手指按進了消防水龍頭拔不出來。

  他急忙跑到法庭,舉起右手宣誓以證實自己的清白,手指上仍套著消防水管。

  走廊上的消防隊員發現了水管在外麵,以為著了火趕快接上水龍頭。水管突然噴出水柱,國王控製不住,將法官、記者、旁聽人包括國王的律師,衝成了落湯雞,使他們尊嚴掃地。他們所要達到的目的也隨著強勁的水流衝走了一切而徹底幻滅了。

  對國王的荒謬控告被取消了。王後此時回心轉意。國王隻剩下一個願望:立即離開美國,再也不留戀美貌女郎。去機場途中,他順道去與小孩魯伯特告別。夏多夫國王帶著忠誠的大使上了飛機,飛回歐洲。

  卓別林在這部影片中,通過“一個國王”在紐約的遭際,極力地諷刺“麥卡錫主義”和“非美活動調查”,他所扮演的國王夏多夫,簡直是個現代的堂吉訶德。

  卓別林在影片中扮演國王時,已經年近70歲,但是人們驚奇地發現,這位偉大的演員的一舉一動,仍然透著年輕活潑,還是像他扮演的流浪漢一樣身手敏捷,令人發笑。

  更重要的是,這個新的銀幕形象,揭露與諷刺了美國的虛假、偽善,爭取和肯定民主、自由,維護人道主義、人類尊嚴。而且,在影片中他是根據自己旅居美國40年的遭遇,凝聚了他對美國的所有愛與恨。

  卓別林在薩伏依飯店舉行記者招待會時,美國記者去得最多。《法蘭西晚報》的倫敦通訊員報道:“會剛一開始,美國記者就發動了攻擊,幾乎像吵架的樣子。指責他不該拍攝一部有傾向性的反美影片。卓別林氣憤地回答道:‘我在美國的遭遇盡人皆知,難道我就應該聽憑欺侮而不作出任何反應?我沒有攻擊美國,隻是攻擊一小撮心懷不善的人。’”

  有的美國記者又老調重彈說,他在美國掙了一大筆錢,現在反過來攻擊美國,這根本就是恩將仇報。

  卓別林毫不讓步:“說我在美國發了財的人,真是顛倒黑白。我的收入有3/4是來自歐洲和亞洲,而美國從我那裏抽取所得稅,稅率常常是100%。說實在的,我倒是一直是你們國家的一個好主顧。”

  這是事實,雖然他1952年已經離開了,但對他的《舞台生涯》一片在歐洲所賺的錢征稅,一直計算到了1955年。

  卓別林犀利而幽默的回答引起了現場的掌聲和笑聲。

  第二天,卓別林在他華貴的灰禮服上,佩掛上法國授予他的玫瑰形的榮譽軍團勳章,出席“倫敦外國記者聯合會”舉行的午宴。這個團體向來隻招待政府首腦、各國外長或世界知名的政治人物,這次特別邀請了卓別林。300多位各國新聞界代表,聽他對政治問題的回答:

  《一個國王在紐約》絕不是一種政治宣傳,它隻想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而已。我並不認為“驅巫活動”和它所造成的有毒的氣氛,已經大大改變了美國的麵貌。我根本不相信我的影片能給美國帶來任何損害,它的用意是為美國服務,而不是傷害美國。

  我曾在這個國家裏愉快地生活了40多年。普通的美國人是勇敢的、非常可親的。說我憎恨美國,那是不對的。我熱愛它,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但是我對那種對待我的方式,對一小撮人強加於別人頭上的某些事情,例如告密等,則毫無好感。美國無論怎麽說還是強大的,它經受得起諷刺。

  我並不是一個政治人物,我也不是一個知識分子。我更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甚至也不是一個社會主義者。我從來沒有讀卡爾·馬克思的著作。而人們還可以說我是個資本家呢,因為我出賣我的影片。

  像我這樣一個人,最關心的東西就是人的尊嚴。如果你們一定要給我加一個什麽頭銜的話,不妨把我稱作無政府主義者,或者不如稱非正統主義者。我今天是,將來也永遠是一個不可改造的浪漫主義者。

  1957年9月12日,倫敦貼在雙層公共汽車上的海報寫著:《一個國王在紐約》,喜劇皇帝最近完成的一部最輕鬆的影片。

  9月12日當晚,這部片子在裏賽斯托廣場電影院首映,卓別林聲明,本場放映是為英國盲人募捐,最高票價達12英鎊。但1500座銷售一空,因為約300人在維持秩序的50名警察麵前爭購。當時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在旁邊一家影院獻映新片,盡管也有50名皇家空軍軍官和20隻警犬捧場,卻受到群眾冷遇。

  68歲的卓別林和烏娜帶著3個孩子出席了首映式。8歲的約瑟芬在人群中被擠丟了,一個門衛找到了她,把喜劇皇帝的小公主送進父母的包廂,引得觀眾們齊聲歡笑。

  接下來多少天,影院外排成長蛇隊形的購票者一直有增無減。

  9月下旬,卓別林和烏娜來到意大利鄉下住了一段時間,並為羅馬報界放映《一個國王在紐約》,又引起很大轟動。

  10月23日,在歐洲最大的影院“高蒙宮”舉行影片在法國的首映式。5000多熱情的觀眾出席。放映結束後,5000多人熱烈鼓掌,起立高呼,聲震“高蒙宮”:“好樣的,卓別林!再來一個!”

  《一個國王在紐約》是卓別林又一部偉大的喜劇片。和以往拍的影片一樣,善於通過電影隱喻來表現當時人們最關心的問題。這部影片的題材過於尖銳,直接辛辣諷刺了美國麥卡錫主義反共運動。當然又惹惱了美國政府和它的新聞機構。除了動員輿論口誅筆伐,還采取種種措施來破壞影片的發行。

  就是在英法等國也受到壓力:如果放映《一個國王在紐約》,那麽英法兩國製片業的美匯收入將有全部斷絕的危險!英國報界的評論也持低調態度;但是群眾喜愛它。凡是放映《一個國王在紐約》的影院都排長隊買票;凡是要看《一個國王在紐約》的觀眾也都看到了。

  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和法國影評家認為,這是一部莫裏哀式的喜劇傑作。最公正、寬容的觀眾和電影評論家,總是在法國。

  《一個國王在紐約》同卓別林其他著名影片一樣,都將在世紀的影壇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