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滿懷失望離開蘇聯

  離開巴庫,鄧肯來到坐落在激流奔騰的庫拉河沿岸的梯弗裏斯。昔日她來俄國旅行時,曾到過這個古老而又美麗的格魯吉亞首府。

  在從巴庫去梯弗裏斯的車廂裏,一個陌生人走到什尼切爾身邊問:“鄧肯在這個車廂嗎?我手上有一封葉賽寧寫給她的信,他讓我當麵轉交。”

  鄧肯接過了那封信,內容很簡單,葉賽寧被雜誌的事絆住了,一時半刻來不了,他還是許諾在克裏米亞見麵。鄧肯感到奇怪:“怎麽還要留在莫斯科?”

  鄧肯到達市中心幾個小時後,高加索共和國主席埃爾耶阿瓦就前來拜訪,並向她表示了敬意。他對這位舞蹈家已久聞大名。埃爾耶阿瓦不僅是位蜚聲全國的革命戰士,而且是個地道的格魯吉亞人,他十分希望鄧肯這次訪問蘇維埃領導下的梯弗裏斯,會同前次訪問時一樣順利、愉快。他告訴鄧肯,他非常願意陪她在鄉間乘車出遊。

  盡管梯弗裏斯近於熱帶氣候,暑氣逼人,但鄧肯在這裏的數場演出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離開梯弗裏斯之前,鄧肯前去參觀了無家可歸的亞美尼亞兒童集中營。這個龐大的營地設在距梯弗裏斯幾千米的地方。

  像平日一樣,鄧肯為孩子們表演了一個樸素的舞蹈,使得他們興高采烈。隨後,通過翻譯,鄧肯為他們上了舞蹈第一課。離開營地時,她許諾捐贈一些紅色舞蹈服裝給他們,教師們可以將衣服送給那些跳得最好的女孩子們。

  鄧肯高加索之行的最後一站是籠罩在8月末灼人的酷暑之中的小鎮巴圖姆。鄧肯來到小鎮後,當地政府安排她住進了一座美麗的別墅。革命前它屬於一個法國富豪,這個法國富豪在房前屋後的花園裏栽種了許多歐洲和熱帶花卉。這是一個樂園,可惜離鎮中心很遠。

  此時這裏正是雨季,滂沱大雨已經持續了48個小時,鄧肯越來越感到抑鬱。

  第三天雨依舊未停,鄧肯悄悄地離開了別墅,來到通往鎮上的大路,搭車向劇院趕去。

  鄧肯來到劇院時,雖然全身濕漉漉的,但內心卻欣喜萬分。因為她在那裏巧遇一位格魯吉亞年輕詩人,他是契卡首腦的弟弟。當瓢潑大雨稍小一些的時候,別墅裏的其他客人四處尋找她。在巴圖姆,他們發現她已在這位年輕人的公寓住了下來。

  遇到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女士,年輕人不禁有些為之傾倒。並在這裏把她介紹給一些年輕的格魯吉亞詩人。很快,他們把她當作繆斯。隨後,他們在外麵的樓梯上坐了一夜,為他們這位新來的繆斯守夜。

  直到離開巴圖姆,鄧肯一直住在這位年輕詩人的公寓裏。

  這時,黑海艦隊的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正在巴圖姆港停泊。一天,政府官員們拜訪了鄧肯,詢問她是否願意為艦長和水手們免費演出一次。她欣然同意,為他們安排了一場日間演出。她用舞蹈表演了柴可夫斯基的曲目,並像平時一樣,以《國際歌》作為演出的壓軸戲。台下的水兵們起勁地隨著歌唱。

  盡管這裏的詩人群體熱忱歡迎鄧肯的到來,並拜她為“繆斯女神”,但這無法驅走鄧肯腦海中另一個詩人的身影:葉賽寧。

  鄧肯聽說從這裏可以坐小火輪走水路到達克裏米亞,她立刻辭別了這群巴圖姆詩人,乘船前往位於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她希望那裏會比高加索更容易吸引葉賽寧前去。到達雅爾塔後,鄧肯興奮地給葉賽寧發了電報:速來!

  但不久的回電令鄧肯悚然一驚:

  請不要再給葉賽寧來信和來電。他和我在一起。他永遠也不會回到你的身邊去了。加琳娜·貝尼斯拉芙斯卡婭。

  鄧肯看過電報後,趕忙召來艾爾瑪和什尼切爾:“你們相信這是真的嗎?這個貝尼斯拉芙斯卡婭究竟是誰?”

  什尼切爾說:“是葉賽寧過去的朋友。在你之前,他們的關係就很好,但葉賽寧總是和她不冷不熱。”

  後來鄧肯了解到,這封署名為“貝尼斯拉芙斯卡婭”的電報完全是葉賽寧的親筆,隻不過是借了貝尼斯拉芙斯卡婭之名。此刻的葉賽寧,並沒有與貝尼斯拉芙斯卡婭住在一起,主要是他下決心要和鄧肯分手了。當他又接到鄧肯的電報時,匆忙用鉛筆寫了複電:

  我早在巴黎時就說過,我要回蘇聯去。我是屬於蘇聯的。你責怪我,怨恨我吧,我非常愛你,但是我不能和你一起生活。現在我已經結婚,而且很幸福。我同樣祝福你。我愛別人,已結婚,並快樂。

  葉賽寧

  電文是發出了,但鄧肯卻沒有收到。因為她在電報發出的第二天,即10月12日,便動身返回莫斯科了。她急於了解真相。

  鄧肯找遍了莫斯科的每一個角落,連葉賽寧的影子都見不著,他們熟悉的咖啡館和朋友均不能或不肯提供他的線索。

  但是,葉賽寧的行為非常不檢,遭到人們的非議,連他的朋友施奈德也將他從那裏趕了出去。一天下午,葉賽寧終於露麵了,他衝進了鄧肯居住的普列特奇斯堅卡街20號,鄧肯正在房間裏與來訪者閑聊,她看見葉賽寧進來,笑著迎了上去。

  葉賽寧醉醺醺地叫嚷著:“少來這一套,快把我的胸像給我!”

  他所說的那個胸像,是蘇聯傑出的雕塑家科尼奧可夫用一大塊整木為他雕刻而成,擺在了最醒目的古董櫃的頂層。

  鄧肯柔聲勸道:“謝爾蓋,你喝醉了,先放在我這吧,待你神誌清醒了,再來拿。”

  但葉賽寧用力地推搡著鄧肯,嘴裏噴出的酵母味讓鄧肯陣陣作嘔,叫嚷著:“我沒醉,我清醒得很。那是我的胸像。”

  他拖了一把椅子到櫃前,搖晃著站了上去。他緊緊抱住了那隻胸像,突然連人帶像跌倒在地上。

  鄧肯驚叫著,正要上前去扶。哪知葉賽寧一躍而起,逃命似的跑了出去。

  鄧肯望著他的背影,心徹底碎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深深地刺痛。從此,鄧肯與葉賽寧再也沒有見麵。

  鄧肯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教學上,其實,誰也猜測不出她內心的愁苦有多麽深重。鄧肯不斷地教孩子們學習新的舞蹈,她創造出一種“愛爾蘭吉加舞”,用舒伯特的音樂伴奏,單純、跳躍、洋溢著歡樂。她親自為舞蹈設計了服裝,芭蕾舞短裙全是鮮綠色的。

  她說:“我的血管裏流著祖父遺傳給我的愛爾蘭血液。在愛爾蘭,革命的顏色不是紅色,而是綠色,因為愛爾蘭的革命者都是被吊在樹上絞死的。”

  她還用蘇聯、愛爾蘭、法國、中國的革命歌曲創作了一批舞蹈,影響波及全球。在法國,在中國,在北美和加拿大,到處都有像莫斯科一樣以“伊莎多拉·鄧肯”命名的藝術學校,它們的節目廣受歡迎。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

  盡管鄧肯從未與這位偉大的領袖接觸過,但他的去世仍使她深感悲痛。在進入工會大廈的大廳裏瞻仰列寧的遺容之前,她在一位朋友的陪伴下站在外麵工人農民的行列裏,冒雪等待了好幾個小時。

  但幾十萬群眾列隊緩緩繞過遺體的悲壯場麵,給了鄧肯無窮的力量。她特意為列寧創作了兩首葬禮進行曲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以後,在蘇聯所有的演出中,鄧肯都是以這兩支葬禮進行曲作為開場戲,場場爆滿。在古老的擁有50萬人口的烏克蘭首府基輔,鄧肯連演18場,滿城都在歡呼:“鄧肯,鄧肯,美麗的女神!”

  鄧肯卓絕的舞姿和非凡的表現,使蘇聯人民深切地感到:列寧永遠活著!

  這一年10月,鄧肯又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列寧的最偉大之處,就在於,他真正愛全人類。

  學校的財政又發生了困難。鄧肯與經紀人季諾維也夫商討著進行一次龐大的巡回演出,計劃前往伏爾加地區、土耳其地區、烏拉爾地區,還將到西伯利亞,從那裏進入中國。

  鄧肯聽說能去中國,高興地說:“那是我一生的夢,美麗而神秘的東方,那兒有非常美麗的刺繡。”

  可是,這次巡回演出從一開始就不順利,邊遠地區,沒有文化,人們對舞蹈缺乏最基本的理解,簡直一竅不通。這次遠東巡回演出隻得半途而返。8月中旬,鄧肯回到莫斯科來簽訂去德國巡回演出的合同。在學校,她的500名學生以美妙的舞蹈迎接她的歸來。

  她熱淚盈眶地看著他們,說:“見到這些孩子們在陽光下優美自然地載歌載舞,我所受的磨難又算得了什麽呢?”

  鄧肯冒著酷暑,天天到運動場親自為孩子們授課,她為他們的不斷進步而欣喜。

  1924年9月28日,鄧肯在這個難忘的周末舉行了告別蘇聯的演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