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逃離家庭甘作異端

  從地中海之濱回到巴黎後,羅紅林請示鄧肯:“要不要舉行一次盛大宴會。請請你所有的朋友,並且可以開一個節目單,由你全權處理節目安排。”

  鄧肯覺得,有錢人似乎從來不知道怎樣娛樂,如果他們舉行宴會,那也和貧窮的看門人請客吃飯一樣,沒有多大區別。

  而按照她的想法,如果一個人有錢一定要花錢讓他的朋友們高興,她說:我這樣設想,客人們在16時到達凡爾賽。在那裏的一所花園裏,準備了大帳篷,帳篷下麵有各式各樣的食品,從魚子醬、香檳酒到茶和點心,應有盡有。

  “然後,在一大片空地上,科隆樂隊由皮埃內指揮演奏理查德·瓦格納的作品。音樂會以後,是一場豐美的正筵。一道道山珍海味、珍饈佳肴,客人們一直吃到半夜。園地裏處處燈火輝煌,如同白晝,人們和著維也納樂隊的曲子跳舞,直到將近天明。”

  於是鄧肯的願望實現了。

  所有的巴黎社會名流和藝術家都出席了這次宴會。有錢階級的生活並不能讓鄧肯舒坦。

  一天,羅紅林愁容滿麵地對鄧肯說:“伊莎多拉,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呢?”

  鄧肯說:“如果一個人不會死,永遠活著,那才沒意思呢!活的意義就是死給予的,因為人要死,而且不知什麽時候就死了,所以你必須抓緊時間做一些有意義、有意思的事情。”

  羅紅林突然提出:“我覺得現在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結婚。伊莎多拉,我們結婚吧!”

  鄧肯一向是不讚成婚姻的,尤其是母親婚姻的悲劇,給她一生留下了沉重的陰影,她在心中始終對結婚抱有一種反感。同時她覺得她的一生是為著藝術存在的,她應該保持著自由的身體。

  於是,鄧肯回答說:“一個藝術家結婚,是一件很愚蠢的事。和一個藝術家結婚就更愚蠢了。我是要環遊世界的,你怎麽能一生老是坐在包廂裏看我表演呢?”

  羅紅林反駁道:“不,要是結了婚,我們就用不著環遊世界了。”

  “那我們幹什麽呢?”

  “你可以在倫敦我的家裏,或者在鄉下我的別墅裏,過快活的日子。”

  “那日子怎麽過才算快活呢?”

  “散散步,坐遊艇,幹啥都可以。你試3個月,要不喜歡才怪。”

  於是,那個夏天他們就搬到德文郡去了。羅紅林在那裏仿照凡爾賽宮和小特裏安龍宮建造了一座極為出色的大別墅。裏麵有很多臥室和浴室,許多客廳,車庫裏還有14輛汽車,港口有一艘遊艇。這一切全歸鄧肯支配。

  但是鄧肯沒有想到,英國的夏季整天下雨。英國人對此似乎毫不在乎。他們起床之後就用早餐,吃雞蛋、鹹肉,或者火腿、豬腰子、麥片粥,然後披上雨衣,踩著泥濘到鄉下走走。直到午飯時再回來,吃許多道萊,最後一道是德文郡奶油。

  從午飯到17時,他們就寫寫信或者去睡覺。17時,他們下樓來吃茶點,有各種點心,還有麵包、糕餅、黃油,有茶,還有果醬。吃完茶點,他們玩玩紙牌,然後才進入一天中真正的重要事情:修容整裝,出去吃晚餐。

  他們都以晚禮服盛裝出現在這個時刻:女士們著露肩長服,紳士們穿著硬領襯衫的禮服,入席把20道菜都吃光。酒足飯飽之後,才輕鬆愉快地談點政治,或者隨便聊聊人生哲學,一直到告退去睡覺。

  這種生活才過了三兩個星期,鄧肯就要發狂了,她實在是絕望了。羅紅林發現她一天比一天情緒低落,便對她說:“你幹嗎不再跳舞,就在這個跳舞廳裏跳呢?”

  鄧肯看著那些壁毯和油畫,說道:“在這些東西的麵前,在油光光的打蠟地板上,我可一點舞姿也做不出。”

  羅紅林說:“如果是這些東西妨礙到你,那就把你的幕布和地毯拿來吧!”

  說著,他就派人去把鄧肯的幕布拿來掛在壁毯上,把地毯鋪在打蠟地板上。

  鄧肯又說:“可我得有一位鋼琴伴奏呀!”

  羅紅林馬上說:“那就叫人去請一位琴師來。”

  於是鄧肯便給科隆發了一個電報:“在英度夏,需工作,速派琴師來。”

  科隆的樂隊裏有位第一小提琴手,大腦袋而且相貌奇特,那顆大頭還在矮胖的身軀上麵來回擺動。不過這位第一小提琴手還擅長彈鋼琴。但是鄧肯對他有一種心理上的絕對厭惡之感。

  以前每次她都請科隆不要帶他來見她,科隆卻說此人很崇拜她。有一天晚上,科隆病了,不能指揮樂隊為鄧肯的《抒情狂歡節》舞蹈伴奏,就讓這個人替他指揮。

  鄧肯氣極了,說:“要是他為我指揮樂隊,我就不能跳舞。”

  聽了這些話,他失聲痛哭起來。觀眾正在等待開演,於是隻好由皮埃內來暫代指揮。

  在一個雨天,鄧肯收到科隆回電:“已派琴師,後日即到。”

  鄧肯到車站去接,看到從火車上下來的竟是那位她特別厭惡的先生,感到異常驚奇:“科隆怎麽能叫你來呢?他知道我厭惡你的。”

  琴師用法語結結巴巴地說:“小姐,請您原諒,是親愛的大師派我來的,我非常崇拜您。”

  不過羅紅林卻對鄧肯說:“至少我是沒有理由嫉妒了。”

  一切都大大地增加了鄧肯的焦躁不安,再加上沒完沒了下雨,她一天比一天更煩躁,難耐這種無聊的生活。

  她對羅紅林說:“這種生活,你試了幾十年,到頭來還不是隻歎息生活沒有意思嗎!資產階級的頹廢,就是根源於錢。腰包裏有了錢,心中就沒有了目標。”

  羅紅林又神經衰弱了,他感到麵前這個女人太強大,不可思議的強大。他在大別墅裏安排了一位大夫和一位有經驗的護士照料他。

  到了秋天,鄧肯就動身去美國履行第三個合同了。這一次鄧肯變得聰明了些,心情也有點兒悲哀。她又一次作出決斷:

  一個天才的舞蹈家是不適於過家庭生活的,她的生命屬於她的藝術,屬於她的舞台,而不是屬於哪一個人、哪一個家庭。

  從今以後,要把全部生命獻給藝術。藝術雖然是困苦的,但是比從凡人那裏所得的報答要強若幹倍。

  她對自己的故鄉總懷有一線希望。每次演出前,她都要發表長時間的演講,呼籲幫助建立一所真正的舞蹈學校。

  有記者問她:“據說你在歐洲多次說美國的壞話,是真的嗎?”

  是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愛美國。恐怕是因為我太愛美國了,你得知道愛之深、恨之切的道理。有一個男人愛著一個女人,那個女人對他卻很冷淡。當初,那個男人每天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愛情,把世界上所有動聽的詞語都用盡了,還是不能打動女人的心。後來,他就每天寫一封信辱罵她,把世界上所有難聽的醜話都用上了。女的問男的,你怎麽給我寫那些粗鄙無禮的話,你本不是這樣的人。男的說,因為我愛你愛得發瘋了。

  “我當然愛美國,為什麽?我的學校,這些孩子們,難道不都是沃爾特·惠特曼精神的後代嗎?還有這個一直被叫作希臘式的舞蹈不也是這樣嗎?它出身於美國,它是未來美國的舞蹈。所有這些動作它們都是從哪兒來的?它們都來自美國偉大的自然;來自內華達的山峰;來自衝洗著加利福尼亞海岸的太平洋;來自連綿廣袤的落基山、約瑟米山穀以及尼亞加拉大瀑布。”

  記者又說:“有人說,你自己缺錢花就臭罵有錢人。”

  鄧肯回答說:我在歐洲過了3年富人生活之後,確信這種生活是毫無前途的,是空虛無聊而自私的,同時也證明要獲得真正的快樂,隻有創造出一種普遍適用的藝術形式才行。尤其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貝多芬、舒伯特都是窮人,沒有錢,但他們有有錢人沒有的、更值得珍貴的東西,他們有尊嚴,有思想,有使命,有靈感。

  “他們的靈感不是剝削他人、奴役他人的靈感,而是來自於全人類,對人類的精神和命運的探討所獲得的靈感。他們終生都是德國人民的兒子,但他們屬於全人類。你聽說過哪個人靠有錢獲此殊榮?”

  還有記者說:“聽說你去過紐約東區,還免費舉行了一次演出。而如果你在東區表演舒伯特的交響樂,那些人是不會理睬的。”

  鄧肯動情地說:不錯,我們進行了免費的演出,劇場沒有售票處。人們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淚珠兒順著臉頰滾滾往下流,這就表現了他們不是不理不睬,而是十分關心演出。東區人民的生活,他們的詩歌、藝術中蘊藏的潛力都是很豐富的,時刻等待著一躍而出。

  “為他們建造一座圓形大劇場吧,那是唯一民主的劇場形式。在那裏,人人都一樣地看得清楚,沒有包廂和樓廂;可是——你們瞧這劇場的頂層樓座吧——你們認為把人類像蒼蠅一樣貼在天花板上,然後請他們欣賞藝術和音樂,這樣做是合理的嗎?”

  鄧肯哽咽了,她停了一下,接著說:建造一座樸素的、美麗的劇場,不需要給它鍍金,不需要那些華而不實的裝飾,一切美好的藝術都是來自人類的精神,不需要任何外表裝飾。隻有從靈感充溢的人類靈魂裏流露出來的美,還有作為這種美的象征的身體。

  而且,如果我的藝術在這裏對你們有所啟發的話,我希望它教給你們的就是這一點。美是需要尋找的,在孩子們身上就可以找到,在他們的眼睛的光輝裏,在他們伸展出來做各種可愛動作的美麗小手之中。

  你們已經看見,她們手拉著手走過舞台,比通常坐在這兒包廂裏的任何一位老太太、小姐身上的珠寶鑽翠要漂亮得多。她們就是我的珍珠和鑽石。別的我什麽也不需要。讓孩子們美麗、自由、強壯有力吧!

  “把藝術給人民,人民需要它。偉大的音樂再也不能隻供少數有文化的人娛樂,它應該無代價地給予大眾:他們需要它,就像需要水和麵包,因為那是人類精神上的美酒。”

  這時有人大聲說:“你是一名異端。”

  鄧肯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異端?真好,你說得太準確了,我正是一名異端,就讓我做異端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