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沿著鄧小平開辟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和十四大以後,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係列重大舉措,從多方麵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製建設,不僅物質文明建設成果輝煌,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新的大台階,而且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民主法製意識顯著提高,社會道德風尚和社會秩序發生可喜變化。
同時,又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種種幹部群眾反映強烈的複雜矛盾和突出問題,諸如一些領域道德失範、秩序混亂、行業不正之風屢禁不止,假冒偽劣、欺詐活動成為社會公害;一些黨員幹部欺上壓下、弄虛作假、貪汙受賄、腐化墮落,使黨風、政風受到嚴重損害;一些地方社會治安不好,各種犯罪活動猖獗,邪教、封建迷信活動和黃賭毒等醜惡現象沉渣泛起;一部分人理想信念動搖,思想道德扭曲,對社會主義前途喪失信心,對腐朽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等等。尤其應該看到,在複雜的國際國內條件下,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麵臨著許多新的挑戰。諸如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平演變”的政治圖謀,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必然乘隙而入;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和就業方式日趨多樣化,必然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生活帶來巨大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原則容易侵蝕到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領域,引發見利忘義、權錢交易,甚至導致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和互助精神、奉獻精神的減弱,等等。麵對這種形勢,僅僅依靠某種單一手段去解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麵臨的種種複雜矛盾和問題,戰勝前進道路上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困難和風險,是根本不可能的。
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江澤民同誌在全麵總結二十多年來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借鑒吸收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切有益成果,深入思考當前和今後我國改革與發展中一係列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把法製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這是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世紀的曆史起點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歸根到底,是實現中華民族長治久安、長遠發展和偉大複興的根本大計。
2000年6月,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闡述了法律和道德在國家管理中的作用。他指出:“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係、互相補充。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製手段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應該互相結合,統一發揮作用。”“以德治國”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係,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範。“以德治國”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借鑒中國曆代的治國之道,吸取國外國家事務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如何管理國家事務,如何教育引導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結晶。
2001年1月,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江澤民明確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治國方略。“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二者範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把法製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在“七一”講話中,江澤民再次強調:“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為社會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兩個理念的提出以及對兩者相互關係的闡述,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家管理理論上的一個重大創舉,是對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創造。它對處在社會大轉型時期的中國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賈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