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為什麽中國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

  為什麽當時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的責任製而現在許多農村又實行集體合作生產?傳統上,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首先在農業上進行重大改革一直都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使農業從半封建製度的桎梏下解放出來,生產力迅速上升。1956年完成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又使中國農業解脫了小生產所有製的局限性,走上了社會主義的軌道,農業生產力進一步提高。1949~1978年,中國進行了空前規模的農業基本建設,使曆史上極為嚴重而頻繁的水、旱災害大為減輕;農業機械和機電排灌動力的大幅度增長,化肥、農藥和優良品種的推廣使用及耕作製度的改革等,使農業產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30年中農業的發展也有過嚴重的失誤和挫折,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特別是1966年開始的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農業遭受了重大損失。農業中高度集中統一的經營體製和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1978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同誌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靠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克服思想僵化的狀態。全會十分重視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為調動幾億農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采取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和經濟措施,包括逐步推行農業經濟體製改革,普及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聯產承包責任製,實行一係列搞活農村經濟的政策,主要有:確立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允許並鼓勵其他經濟成分適當發展的政策;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形式為補充的政策;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政策;實施科技、教育興農的政策;建立國家、集體和農民相結合的農業投資政策;推進農產品流通體製改革,取消農產品統購、派購製度,逐步理順農產品價格,實行多渠道流通的政策;扶持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的政策,以及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政策等。上述基本政策,適應了中國現階段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促進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出路,為發展農村多種經營、引導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徑,同時也為積累資金、促進農村工業化、加速農村城市化、推進農業現代化開辟了新路。

  然而,中國的農業生產力水平還是很低的,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製約因素。農村人口增長過快和耕地減少的趨勢尚未有效控製;農業投入不足,物質技術基礎脆弱,綜合生產能力不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雙層經營體製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還不健全,農業集體經濟力量薄弱;工農業產品比價不合理和農產品流通體製不暢的問題還相當突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麵對農業發展和農村工作麵臨的新問題、新情況,1991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要求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決定》指出,90年代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是“繼續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不斷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積極發展社會化服務體係,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並積極“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會後采取了一係列加強農業的政策措施,農業形勢轉好。1995年在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糧、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都有增產,農村第二、第三產業也持續發展,農民實際收入增加。但是中國農業滯後的矛盾仍很突出,與人口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不相適應,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因而抓好農業成為突出的戰略重點。

  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實現這一跨世紀的宏偉目標,首要是加快農業發展,強化農業基礎。“九五”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把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特別是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要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開發“四荒”的承包還可以更長一些。這是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重大政策。隨著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要建立土地使用和流轉機製,在具備條件的地方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要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重視增強集體經濟實力,使農村集體經濟更好地發揮其生產服務、協調管理、資源開發、資本積累等職能。深化農村改革,總的目的是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製和運行機製。

  鄧小平同誌在1990年3月3日同幾位中央領導同誌談話時曾說:“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的責任製。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劃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農村的發展就是要實現這兩個飛躍。廣大農村在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和雙層經濟體製的基礎上,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將來都要走向新的集體化、集約化,這是實現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賈德輝)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